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P9

  ..續本文上一頁含其中,然吾人爲凡夫,尚無此功夫。其實一心念佛,則“經、佛、咒”皆含其中,就怕吾人無此誠心,若誠心念佛,則叁藏十二部皆含其中。助行工夫,吾人不會行善亦不要緊,但能“諸惡莫作”即可。念佛則不造惡,吾人念阿彌陀佛時,吾人即是阿彌陀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不能一邊念佛,一邊造業。凡是念佛,複造殺、盜、淫、妄、酒等罪業,即是謗佛,念佛功效即減少。只要不造業,老老實實念一句“阿彌陀佛”再加上“諸惡莫作”,如此修淨土法門,必定成功。

  本來打佛七前來講講話,乃爲令參加者得一心,然這幾年看大家有些退轉,故今天所言多爲教理,認清教理才明白如何用功,斯可得一心,說個偈共勉:

  “淨宗資糧信願行”—淨土宗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佛“深信、切願、力行”叁資糧,信願行有無量無邊之講法,今所言者乃極爲簡要之說法。

  “二力感交功始成”—凡是要求成功,修其他各宗須靠自己力量一步一步修才能成功,力量差一分即不成功。淨土宗不必如此,其主要之力量,乃在于“阿彌陀佛”,自己只出小力量。自己只要放下萬緣念到一心不亂,其他之事皆不必管,其他皆是阿彌陀佛之力量。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莊嚴而成,吾人臨終時,佛親自拿蓮花來接引往生彼世界,“莊嚴佛土、接引往生”此皆佛之力量,但吾人念佛須念到“一心不亂”,此經上明示,如此佛力、自力皆有,即可成功。

  “經文最重同居土”—極樂世界分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阿彌陀經中,四土皆有之,然最重要者在凡聖同居土。我們凡夫一品惑未斷,無法生淨土,然極樂世界乃“他受用”之淨土,如蓋好房子,不是自己用而已,而是要讓大家來使用。修行斷惑才出輪回,凡夫無法出輪回,唯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接引,就可以出生死輪回,剛往生極樂世界,仍爲凡夫,故阿彌陀經于六方佛出來做證明前之經文,皆爲凡夫之境界,爲凡聖同居土。依此娑婆世界而言,色界天之下爲六欲天,仍有男女飲食,亦言食、住,而阿彌陀經中所雲亦含食、住,亦是未斷惑之凡夫境界,故吾人念佛一心,雖未斷惑亦可往生極樂淨土,往生之後,或爲人、或爲天,但仍爲凡夫,並無果位,屬凡聖同居土。故在此界未斷惑而能往生極樂,屬于橫超;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再生到常寂光淨土,亦屬于橫超。其中之道理深奧不易解,吾人但信佛之聖言量即可,故經文注重在凡聖同居土,專接未斷惑之凡夫往生。

  “但得伏惑便往生”—一心不亂亦阿彌陀經所言,但斷惑才能一心不亂,斷惑往生可以上品往生,但不斷惑者大有人在,依本人而言,前生吾不得而知,今生則修淨土已六十年,然一品惑亦未斷,此真實語,不只無神通,連鬼通亦無,須知有神通仍不免六道輪回,無法了生死。

  現言如何得一心?吾人無法斷惑得一心,但伏惑亦可。當吾人妄念紛飛之際,立刻以一句佛號壓伏住,雖壓伏住,然尚未斷惑,至臨終時,因平常妄念一來即以佛號伏住,臨終如搖彩,斯時佛號出來即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此“帶業往生”于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之經文中皆明顯含有此意,由于未斷惑而以佛號伏住往生,故雲:“帶業往生”。因斷惑時間太長不易辦到,今修淨土法門,妄念一起,即思“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以真如佛性伏之。真如佛性即一句“阿彌陀佛”,能以佛號伏住,即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到西方再斷惑,故今只言但求往生。

  時間說不少了,擔誤諸位用功,對不起大家。現在再來念佛,伏住惑。敬請諸位,放下萬緣,善緣、惡緣皆放下,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乙卯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弟子黃泳敬記

  刑警十個常跟隨 前頭牽引後面催

  誠心念佛沖他散 六字停時他又回

  諸位老師、諸位同修:時間寶貴,檢重要點說一說,只要大家聽懂了,相信、記得住就好。說什麼呢?就說“學佛與不學佛之分別”。

  學佛與不學佛之分別

  不學佛者,大都迷惑顛倒,當然是可憐了。何以言此?因爲覺悟得要上學,接受好的教育,才能覺悟。若什麼學問也不必學,就能夠覺悟,實在是太稀有了。我們既然有機會學了佛,且學多年,大概有些覺悟了,若仍不覺悟,則豈非與不學佛者一樣可憐乎?

  不覺悟有何壞處?覺悟有何好處?不覺悟者,現在也沒有好辦法,不但目前不好,未來還不如現在,現在未造好因,將來壞處更多。若覺悟者,無論現在環境如何,雖難免人生八苦,但因其覺悟,知爲自己過去所造之因,故雖受苦,但不怨天尤人。因其覺悟,故亦會設法解決目前之苦,將來仍能種下善根福德,求得後來解脫,此乃覺悟與不覺悟者之差異,即在于此。

  不學佛者不懂,凡信佛又懂得學佛者,只要和人見面一談話,即知其覺悟與否。不學佛者,一萬人有九千九百多種想法,然對于叁際之看法,不外叁種,凡研究過心理學者亦知,即想起從前的好——緬懷過去;大都埋怨現況不如從前——不滿現在;希望將來能夠比現在好轉——希望將來。此普通人之叁種想法——緬懷過去、不滿現在、希望將來,即叁種迷惑顛倒,有此想法就不能開悟了。

  此種看法,皆以爲現在不如從前,希望將來比現在好,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又緬懷現在的好,而不滿原先所希望的將來,由此可知,一步不如一步,每況愈下,愈來愈壞,此真實語。若希望將來能更享福,即迷惑顛倒。今將經上所言提出,聽過佛經者懂得,未聽過經者亦算知道此事,能了解愈來愈壞之實況,則趕緊用功念佛。

  未來實況

  今先說比喻,後舉經文。世間萬法無常,譬如一年四季,春夏還不錯,秋冬則敗壞完了。一年如此,百千年亦複如是,只有愈來愈差。佛經上詳言:“人壽自十歲起,過百年增長一歲,一直增到八萬歲(講整數好記)”,此爲增劫。增劫時人壽、福報日增,此一定之理。至八萬歲後,每過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壽十歲爲止,此爲減劫。減劫時,人之壽命、福報亦日減。減到十歲,可以說是壞到了極處。我們現在爲減劫,已經減到人壽百歲之時,今已從八萬歲減至百歲,情況愈來愈差,大家看看中國曆史即知,從前軒轅黃帝時之情況,與現在大不相同。遠的不談,即言來臺灣此二十余年來,亦一年不如一年,現在表面上愈來愈浮華,然天地自然生長之物愈來愈少,人造之物愈來愈多。所穿之物,大都在勾引五欲六塵之煩惱,有何好處?所吃之物,大都在令人壽命短促,東西大都加了農藥,吃了就得生病長癌。現在連吃的油條都加“阿摩尼亞”,喝的水也放漂白粉。人又不能不吃飯、不喝水。大家仔細想想,現在人壽平均百歲尚且如此,往後只有愈來愈差,再經九千年,人壽減至十歲,壞到極處,再從頭每百年增一歲。真正要享福,得人壽增至二萬歲,才算真正有福享,時間非常漫長。以上所言皆根據佛經所記載,佛經上沒有的,吾亦不敢亂言,否則會墮地獄。是故,若想要將來能享福,大家慢慢去等那漫長的歲月吧!

  從現在起,往後尚有許多災難,學佛者皆知,有火、水、風大叁災,叁災發生時,連二十八層天皆毀壞掉,而此大叁災未到之時,現在即有小叁災,何以會發生此叁災,其總根由,在于“人心”,若在增劫之時,人心日益向善,道德日漸增長。在減劫時,人心、道德每況愈下,未學佛者,不用說,即使學佛者,亦包含在內。心若不好,將來如何往生?不但不能往生,即使將來圖個“善終”亦不容易。外國亦複如是,人會遭遇災劫,皆人心所造,現在不好,將來更差。

  減劫人心壞

  總而言之,一切好壞,其根源在于“人心”,人心有“貪、嗔、癡”。經上詳言,有貪心,即招感饑馑,所用、所吃之物愈來愈少。有嗔心,則發生刀兵劫,有戰爭之事。從前用刀,一刀但傷一人,今則有槍炮,乃至機關槍,一會兒即可殺傷數十人,更甚者發明原子彈,今世界多國皆有,戰爭一爆發,死傷即不可計數,像日本在第二次大戰,經原子彈之害,死傷數十萬。今則核子彈較原子彈殺傷更強大,此刀兵劫皆嗔心所引起之禍害。

  再言癡心,愚癡之心則造成疾病,從前沒有像現在如此多奇怪病狀,從前只要普通之草藥,即可醫治多病,今則一病大多是癌症,得癌症則無良方可愈,往後怪病更多。此皆人心所造,由于貪心而有饑荒、嗔心就有刀兵、癡心就有奇怪之病,此小叁災。是故大家不要以爲將來會更好,實則將來更不如現在矣。

  上述所言乃人活著時所受之苦,然而人造了罪業,死後如何?有人雲:“死了就完了!”沒那麼簡單,死後尚有靈魂,尚有輪回,現在造何因,將來受何報應。故教大家要念佛伏惑,不要再造業。

  念佛伏惑法

  吾今拿出良心向諸位說此伏惑之法,“惑”在經上有“十種惑”,即“見惑”—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思惑”—貪、嗔、癡、慢、疑。見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要斷一品惑都很不容易。此十種惑稱爲“十使”,猶如今之刑警,終日跟隨我們,看我們造業,拉入輪回受苦。

  一入輪回欲得人身,萬中難得一人,大多墮入叁途受苦。是故想起將來所受之苦,確實可怕。現在即使原子彈下來,一會兒功夫即死,然死後入叁途,乃至墮地獄,受苦時,求出無期,苦不堪言,其受苦較今所受之苦超過千萬倍。故未學佛者,終日花天酒地,茫茫造業,將來必墮叁途受苦,此乃經上所言之“流轉門”。即衆生若不覺悟,隨波逐流造業,必定如水下流,直入叁途受苦。若能覺悟,則不令它造業往下,則令止住,逆流回轉往上,可以解脫離苦得樂。

  不學佛者造業、受苦,固然可憐。若學佛者,已聞佛法,尚不相信,尚不依教奉行,將來仍會輪回受苦,豈非麻煩,欲怨何人?若雲“聽不懂”,在臺中二十余年來,每星期皆有講經,若自己還不去聞法,令時光白白空過,浪費生命,究竟對自己有何益處?從前佛七中,每天都能來講些話,現今僅能…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