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問題,更浪費時間、心力。慈濟帶動克勤克儉,正是要大家克製自己的性情,克服不好的習氣,這也是克己,才能複禮。總之,克勤克儉的美德,我們要身體力行。慈濟推動的「克己複禮」活動,先從百萬慈濟人開始,推廣到家庭、社區、職場,進而深植全民民心,影響全國。[注 4]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喑、啞、攣躄、背偻、白癞、癫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六大願──諸根具足願與現代提倡保障身心殘障者的議題、罕見疾病者醫療的議題;醫療衛生的議題;如保障弱勢團體等。
藥師佛此大願是醫治身體殘障者、各種惡疾纏身及種種病苦者;聽到藥師佛的名號者,或稱念藥師佛聖號者,得到藥師佛功德力的加護,皆能治愈,並恢複正常健康和增長智能。
如罕見疾病基金會[注5]在國中、小學校園推動罕見疾病宣導「讓歧視退出校園」活動。罕見疾病,顧名思義即是身心殘障者,或是不知何因引起的疾病,可能導致外貌或器官的嚴重異常,尤其是難以治療或是缺乏醫藥的疾病,不僅自己無限苦惱,也帶給周遭的親人憂心;這些患者最需要的是特殊的學習環境與生活方式,以及周遭人們的協助與關懷。在大衆對罕見疾病病患的需求尚未完全了解之時,罕見疾病基金會適時的走進校園,對學生、教職員工、醫護人員等推廣罕見疾病教育理念,並透過病友推廣生命教育,期使病患免受師長或同侪的誤解,或遭排擠。
另外,爲罕見疾病學子型塑一個安全、友善的無障礙學習環境,罕見疾病病友安養照護補助,遺傳咨詢及生育關懷(教育病患及家屬正確的遺傳知識),二代新生兒篩檢補助(走在政府前面所做的政策倡導),國際醫療合作代行檢驗服務(早日確診挽救病童生命),罕見疾病病友營養咨詢服務(推廣病友「吃」的健康),病友心理谘商服務,罕見疾病大衆宣導(讓社會認識並接納罕見疾病病患)。凡此種種保護、關懷身心障礙者之行動,與藥師佛此大願是一致的。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衆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衆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七大願──身心康樂願與現代醫療的議題、老人安養的議題、兒童保護的議題、健康檢查、社會環境等議題;如健保給付、遊民安置、法定疾病免費醫治等。
藥師佛此願是說:將來我成佛的時候,假使有人們爲各種疾病困擾痛苦者,沒有房屋居住,身患疾病沒錢醫治,鳏寡孤獨,生活困苦潦倒等諸多痛苦者,如果稱念藥師佛的名號,這許多的病苦就可消除,身心得到自在安樂;由于得到藥師佛的加護,智能開展,從事生産各種行業,皆有所成,因而親戚朋友往來日漸增多,生活所需之物全都富足後,能夠安心秉持佛法修行到最高的境界。
學者傅笃誠指出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它是心理、生理與社會叁方面適應良好的狀態。
非營利組織以健康、衛生爲宗旨的組織相當多,它們都在維持人類健康的基本權利。以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爲例,實施對全民健康、醫療有正面意義的措施,但其過程中有些作法值得檢討。全民健保是在滿足人民健康的權利,但對于偏遠地區因醫療資源缺乏,在繳交同樣的健保費後,卻不能享受同樣方便的醫療照顧,這方面是有再進一步改善的空間。[注 6]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爲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轉女成男願與兩性平權的議題;選擇性別的權利,如男女平等、變性自主等。
在講求男女平等的現代,教育水准的提高,使得女性就業者已普及各個企業團體、公務機構,雖然工作能力並不亞于男性,但是仍有心態上的不平等現象,女性在職場上的升遷,往往受到性別的岐視而無法往上升遷,或者同工不同酬。婦女在身心上也較容易受到傷害,在生理上還要背負生産的痛苦等等,藥師佛此大願專爲女性而發。若有的女性爲各種不適身心之病而苦惱不堪者,若想厭離女身者,聽到藥師佛聖號,以藥師佛功德力的加護,皆能遠離女身並能如願轉女成男,乃至修行證得佛果。我們期望真能打破玻璃天花板的迷思與障礙,在社經地位上做到真正的男女平等。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于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九大願──改邪歸正願與教育的議題。
在科技競爭的現代,爲了生活,經濟的壓力、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塵勞,使得人們不再悠閑度日,有的人在事業上、工作上、或情感上遇挫時,往往求神問蔔,希望求得好運來臨,因此,常有受騙上當的失意人士,不但花了錢卻消不了災。藥師佛此大願即是建立大衆要有正確的見解,凡事皆需透過自己的精進努力,才有光明的前途;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皆非正確的見解,藥師佛發願要引導衆生從不正確的惡見中趣入佛法的正見,進而修學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從事自利利他的事業。
如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創辦的慈濟中小學、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大學;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創辦的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僧伽大學、法鼓大學。又如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創辦的教育事業有:
(一)僧伽教育:佛光山叢林學院等海內外共有十六所佛學院、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
(二)社會教育事業:均頭國民中小學、人文國小、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西來大學、佛光人間大學、光大社區大學、彰化市社區大學、大明社區大學、博愛社區大學、臺南人間大學、勝鬘書院、小天星等五所幼兒園。
(叁)信衆教育:信徒講習會、幹部講習會、義工講習會、短期出家修道會、五戒菩薩戒會、世界佛學會考等。
以上各高僧大德所創辦之各教育機構,除了專業的課程外,也都注重品德教育、倫理道德教育以及爲社會人類服務的精神。他們實踐的猶如藥師佛此願之「皆當引攝置于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缧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淩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大願──解脫憂苦願與現代更生保護的議題;如觀護、假釋、保護人權、平反冤獄等。
圓香居士在《聖僧玄奘大師傳》一書中記載,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百余年,在摩揭陀國(現今之巴德拿)無憂王繼承王位的時候(約公元前二六八年前後),因年輕氣傲,自恃精明神武,一意孤行。凶狠殘忍,俨然一代暴君,視人命如草介,待臣民如寇仇,稍逆己意,不是笞杖,就是殺頭。爲了懲治拂逆自己的臣民,居然秘密建造一座人間地獄,毒害生靈,可是沒有任何人敢當面谏阻。在人間地獄四周,圍牆高峻,牆內分區造室,設置各類毒刑,洪爐、猛火、油鍋、銅柱、刀山、劍樹、鋸解磨推,無所不備,完全仿照經中所說的地獄模樣。又招募一些凶頑的亡命之徒,作爲獄卒,以最殘忍毒惡的爲獄主。
開始只將犯罪的臣民,不論輕重,一律送進地獄,任由毒刑殘害。後來凡是經過地獄附近的人,都要捕擒誅戮,以免泄漏這殘忍的秘密,致引起天下人公憤。
當時有一位出家人,沿路乞食,誤至獄門托缽,凶殘的獄卒立刻把他拖進了地獄,要加以殘害。出家人亦甚恐懼,請求容許他先禮忏,然後行刑。正當緊張的時候,又見抓來一人,先砍手削足,再割身軀,頃刻之間,已化成肉泥。恐怖!殘酷!他親見這樣慘絕人寰的事實,十分悲悼,不料竟因此成就了無常觀,親證無學果位,成了大阿羅漢。
出家人證聖果以後,就聽獄卒凶狠地說:「現在該輪到你了。」他既然已證聖果,自然沒有了生死觀念,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雖被投入沸油镬內,卻和置身清水池中一樣,油镬內忽湧出一朵蓮花,他趺坐蓮花座上,狀極慈祥。獄主見狀既驚且懼,急忙向無憂王奏報。王聞也覺得很驚奇,立刻親自趕到獄中察看,見狀深贊靈佑,頗有啓悟。獄主卻大膽奏說:「大王當死!」「爲什麼?」無憂王不解地問。「大王曾親頒命令,凡到地獄附近的人,一律殺無赦,並沒說明,大王可以例外。」獄主無情回答。
無憂王嚴肅地說:「法令既出,自然不能更改,我先頒令,也並不曾說你可以例外,主獄以來,你不知已濫殺多少無辜,這是我的罪咎。」當即命獄卒,將獄主投入洪爐,頃刻之間,就成灰燼。無憂王出獄後,立既下令拆毀牆垣,填平壕塹,廢除各種酷刑。這是無憂王的第一次轉變,從那以後,對待臣民,就寬大得多了。[注 7]
無憂王對從前的各種毒惡作爲,頗多忏悔,後來皈依佛教後,並發願護持正法,並且興建了八萬四千塔,由一代暴君變成爲最仁慈的國王,也成爲法王座下的萬世功臣。
行政院會于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二○○七)六月十五日通過「中華民國九十六年罪犯減刑條例」,一年以下(含一年)有期徒刑屬輕罪,予以減刑。行政院長蘇貞昌指出,在監服刑的人並非每個人都不可原諒,對初犯或輕犯罪,或沒錢繳罰金入獄服刑者,應給予悔過自新的機會。中國北魏時代實施的免囚保護運動製度,以及曆代君王和現代的總統在特別的紀 念日以大赦、特赦、減刑等條例頒布實施,給予有心改過向善者及忏悔者有自新的機會,與藥師佛此大願救苦的精神是相似的。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爲求食故造諸惡…
《藥師如來十二大願與非營利事業(永方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