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即化爲烏有了。西藏的白、花、黑教派裏的祖師們都是這樣做的,但千萬不可縱欲!總而言之,淫欲心人人皆有,就看人怎樣遣除它。假如道心強,用功打坐,以心理的力量將生理的要求化去,淫心就擡不起頭。我就是這樣化解淫心的,希望你也能這樣做。假如不能,望你能于夫婦同房的過程中,將淫心化斷,證入大道。我的好孩子,千萬不要沈溺于淫欲中!!!
148.問:從上海回來之後,修四印時,于坐中出現微細的情愛種子翻動,現在沒有了。師批:真沒有了嗎?只是深入禅定後,才偶爾看到過去所接觸的人與事。師批:不可萦繞于懷。我感到用功上去之後,偶爾有一絲情欲之感覺。師批:功夫上去了,還有情欲嗎?但這時我知道,馬上將其化掉。師批:能化掉是真上去了。有時也沒有做夢,于睡眠中也沒有動情欲心,而不自知地遺精了大約一月左右時間。
答:漏丹是做工夫的大忌。你年紀還輕,情欲未淨,免不了要遺精。現教你一法,以固精關。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先將胸腹中濁氣從口中呼出,然後閉口,提肛、以鼻吸氣,吸足氣後,停息不呼不吸,然後呼氣松肛。閉氣的長短隨其自然,不可勉強。動作要慢,越慢越好,這樣做30次。做時不可有欲念,否則亦不易收效。做時如覺胸悶,可做4-5次,放下休息、散步,數分鍾後再繼續做。
149.問:您所授固精之法,做完一個月後是否應繼續修下去?30次做多長時間爲宜?
答:最好修下去,因你心不固。時間長短須看自己的肺活量和閉氣的時間而定,不可人人一樣。也不可拼命閉氣,但須緩緩進行,越慢越好。
150.問:打坐感輕安無念,覺身心化空。有時但覺時間過得很快,有很輕微的了了分明,但不能朗照,好像入睡前一瞬。這是否是沈空斷滅?自覺舒服是否落窠臼?
答:身心化空了,不是不知,而是有輕微的了了分明,這不是沈空斷滅;自覺舒服而不住,也不是落窠臼。如安住在舒服上而樂此不疲,才是落窠臼。
151.問:我有胃病,打坐時覺得胃裏氣脹,難受。
答:在兩種原因,一是坐姿不正確,腰彎下來壓在那兒。第二是咒盯得太緊。念咒要似有似無,這樣氣就不脹了。你有胃病還不宜多坐,要多念大悲神咒。有病時可以靠在沙發上修或少坐些時間,等病好了再修。結的手印與身體構成45°,放松,不要倒下去。養病時不要修心中心法,因爲心中心法一定要做兩個小時。養病還是念六字大明咒,時間可以少一些,比較方便。
152.問:打坐時,頭上發脹,好不好?
答:好,那是氣在走,但還沒有通,通了之後,就不脹了。脹後會痛,痛過就通了。有時頭會咯咯響,那都是氣在走。
153.問:我打坐時有氣脈上的障礙。
答:你從前是做氣功的吧,做氣功很多人都有此障礙。要忘記氣,氣生起來不要睬它。佛法與氣功不同,佛法修心地,氣功著身體。要空淨,氣是副産品。血液是靠氣輸送的,氣不動,血脈就不走了。念咒時只管聽咒,不管氣。你管氣就要出偏差了。讓它自己跑,它要怎麼跑就怎麼跑,不要用意識控製它,引導它。
154.問:座中在咒念不出來時,心很清淨,前面突然亮了一下,一會兒又沒有了,好像太陽在雲中露了一下。有時像電閃一樣,渾身感到像被東西捆住了。
答:刹那的亮是你心開了一線,就象蓮花稍稍開了一點,放了點光,這是你的本性光明。感到有東西捆住,說明你過去世是修法的,但沒有見性,如果見了性就不會這樣了。有的人是在鑽黑洞,鑽不出去,這也是過去世修行沒有打開而有的感覺。
155.問:有時打坐有極強的樂感,時間長了會引起淫欲心。該如何處理?
答:不要住在那個樂上,禅定中會有空、樂、明叁種情況,都不能住。如住樂的話,就不能出欲界。把樂感放掉,不睬它。空是無色界,樂是欲界;明是色界。一有所住,叁界都不能出。
156.問:有時打坐會感到有像花一樣的東西,多得不得了。
答:那些花是你的性光,是六識的變化。好與壞都不睬它,你不能著相,否則附體就要上身了。
157.問:有一天打坐時,突然氣向上沖。有時早晨睡覺醒後頭會發出響聲,像氣球爆炸一樣。
答:不要緊,打坐時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是在打通氣脈,身體自會起變化。但不能住在這個氣上,不要睬它,這樣就不會脹在那兒。想腳底心,可將氣引下去。
158.問:于座中極度清靜之時,突然有一片光閃出,分身兩個人,一個在持咒,一個出外應酬,我知是幻,便一覺,外出者便與持咒者相合。
答:知幻即離,不致出偏。假如執真,將入魔矣。
159.問:有次打座近兩小時的時候,整個人如消融化解了似的。
答:修法入定即有化空感,因一切事物皆是假相,全靠身心維持,不可認妄爲真有。因此一旦妄心消融,假相即不存在了。
160.問:打坐時極想把身體化空,卻每每做不到。
答:有此想即是著相,不應粘著于此。
161.問:于座中極度清靜之時,突然有一片光閃出,不是十分明亮,此時我均心念耳聞地持咒,並不執著于此。
答:好好用功前進,尤其于下座時,勤于觀照,一切境界俱不沾粘。六根清淨後,即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了。
162.問:有次晨修四印,當時心中十分清淨,在兩眉之中的上方,有一乒乓球大小的光球照耀著,此時的感覺難以用語言表達。
答:“心靜光生”,這正是你的自性光明,因心清淨故,豁開一線,發生了些微光明。不要著相、欣喜,要更好地精進用功。
163.問:有次修二印時,突然感到有人手拿淨瓶,瓶中水從我頭頂而下,有流遍全身之感,刹那之間入定。
答:大悲菩薩來爲你灌頂,但莫著相,著相則入魔。
164.問:上次打七,師尊開示,我心裏十分明白。別人見光見境,我什麼都沒有,師尊說這最好。但我以爲是鼓勵我,我還是未達到師尊說的:“什麼都沒有,才是最好的境界”的程度。
答:如你明白一念清淨心光是法身佛,即是大智慧人。沒有見光、見境,的確是最好,不是鼓勵。因爲法身無相,只有離念的靈知,所以什麼都沒有是最好的。
165.問:入定時,自己像鏡子一樣放光,什麼都沒有了,這是不是著相了?
答:這是你自己的性光,不是著相。因爲我們的佛性就像鏡子一樣放光,我們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爲執著、煩惱遮蓋了光明。你心定了,本性自然放光了。我們本性的光明和阿彌陀佛的光明是一樣的,可以朗照大千世界。
166.問:在入定時見一高大似佛菩薩的人,粗大的雙腿盤坐著。座下一個光著身子的嬰兒雙手攀著大腿,艱難而又重複地往上爬,同時感覺很累。
答:這個大的就是你自己。艱難重複地往上爬,反映除習氣的艱難曆程。
167.問:入定時外界的聲音聽得到嗎?
答:真正入定時,外界的聲音是聽不到的,還能聽到聲音,是沒有入定。真正入定,無見無聞,但不是沒有知覺。了了覺知,不著見聞。見到東西或聽到聲音是沒入定或部分入定。在定中,即使你走在大, 街上,也聽不到車的聲音,但照樣走路,這樣的功夫就要發神通了。很小的聲音都能聽到,能聽到螞蟻爬的聲音,他方世界下雨聲你也聽得見。啓用時都聽見了。所以六祖大師說:“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盡管用,心一點也不執著。
168.問:上座以後,有時就提不起咒來,一提起咒就好像氣力不足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答:關于念咒的問題,現在有人講,念咒是多了一個事情,麻煩,還是把咒放掉不念吧。這是個大錯誤。做功夫應該是:上坐要死心塌地,下坐要綿密觀照,一定要這樣!要知道咒是工具,是用來掃蕩我們妄念的。你不想念咒,討厭它,這就是妄念。就是你心亂啊。你不念咒就念貪嗔癡,叫你不動念你做不到。心裏亂動,不是這個就是那個,亂得不得了。所以宗下祖師就講,驢事未去,馬事又來,事情多得不得了。你不用咒這個工具去化妄念,妄念怎麼能歇得下來呢?假如真的沒有妄念了,身心世界都空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你現在還沒有空,身心還在,世界還在,境界還在,就是有妄念在。嫌念咒麻煩,真是糊塗!這樣下去你以後永遠脫不開。要好好做功夫,把咒提起來,提到不能再提了,那才是化掉了。要在不知不覺中把這個咒脫掉,那才是真正的不念,有心不念不行。咒自然地脫掉,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睡著了脫掉。迷迷糊糊睡著了。當然不念了,這不行。另一種是入定了。妄心就不動了,這個念咒的心就沒有了。即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時脫落,就見到本性了。假如是睡著了,昏沈了,有什麼用啊?有個檢驗昏沈的方法,即看我們的手印是不是倒下去了,是不是散掉了。手印倒下去,散掉了,念不出來,即是睡覺了,沒用。真入定,手印不倒不散;身體化空了,手印還是不倒不散。那才是入定。假如是嫌麻煩不念的,趕快要提起來念。假如是昏沈,趕快把手印結起來,把眼睛睜開,出聲持咒,把睡魔消除。驅散睡魔之後再輕輕念咒。
169.問:有時我覺得念咒很累,念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念嗎?
答:這種情況還要念,不要太緊,要放松一點。很累,念不出來,不是心清淨。入定後不累,很輕松,身體像要飛起來一樣。
170.問:修行用功有境界是怎麼回事?
答:師父反問:你有什麼境界?××無語。(師父一語問斷)××良久,進而答道:我沒有什麼境界。有玄妙心在,有取舍心在,師父啓發曰:穿衣吃飯,工作學習,妻子兒女,山河大地,這些不都是你的境界嗎?!××當下有省。
171.問:沒幹活時還能看見念頭,但在幹活時心念像野馬一樣控製不住了,該怎麼辦?
答:幹活時,心亂了就喊“斷!”一分鍾的功夫,以後再做事。在忘記照時,就喊“斷!”斷一下不妨礙工作,每日最好能喊“斷”數十次,觀照用…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