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白話藥師經(趙嗣崇 編)▪P7

  ..續本文上一頁年,只要以最大的誠心念咒,他的這一願望就會得到滿足。堅持念藥師咒,命終之後,還可以往生到藥師淨土去,在那裏可以不退轉地繼續修行,一直到徹底覺悟。以此之故,如果善良的男人或女人,對藥師如來能誠心殷勤尊重,恭敬地供養,對此藥師咒,就應常常受持念誦,不要廢棄或忘記。(接下來請看本經文的第九部分「怎樣獲藥師佛的庇佑」)

  

  九、怎樣獲藥師佛的庇護

  

  1、藥師法的修習方式

  

  藥師佛智慧無邊,福德威神力無邊,衆苦充滿的娑婆世界衆生,如何才能得到藥師佛的救助加被呢?要得到藥師佛的救助,必須皈依藥師佛,接受藥師佛的教誡,修習藥師法。所以法會上,釋迦佛囑咐大家念誦藥師佛名號,供藥師佛像,書寫、傳播、誦讀藥師經,還要供養弘揚藥師法的法師,以修習藥師法。經雲: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衆伎樂,供養形象。于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于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誦持名號

  

  「淨信男子、女人」指有清淨信仰的佛弟子或善根深厚的人們。「得聞」即指有可能、有機會聽聞到。藥師佛有十個名號,釋尊這裏只舉「如來、應、正等覺」代表藥師佛具備的「所有名號」。對藥師佛所具的名號,能聽任何一個,都是一種難得的因緣。善良的人們既有因緣聽到了藥師佛名號,就應經常念誦,所以釋尊要求大家「聞已誦持」。經常念誦持久不忘,在緊急危難時刻,就可能憶念藥師佛名號,得到藥師佛的救助。八識田中有念佛的種子,可以生生世世不墮惡趣,即便因宿世惡業,墮入惡趣也會因憶念藥師佛名號而獲解脫。

  

  念誦佛的名號爲什麼可以得護佑加持呢?因爲佛與真如同在,是真理的體現,佛的法身永存,無時不在,無處不現。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念他的名號,佛就會有所知有所應。佛的名號是一種特殊信息,通過這種信息,念佛人和佛就溝通了。念佛人自性清淨佛性與佛的法身相應,念誦中,自性清淨佛性漸漸被證明,善根日增,智慧顯現,念佛達一心不亂,即可與佛同在,與真如同在。真如是無欠無缺、無堅不摧的,念佛者與真如同在,一切外邪都無法幹擾。與真理相應,與真理同在,以真理作後盾,還有什麼比這更無所畏懼呢?這就是最大加持力。

  

  現代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認爲,人的潛意識在人的意識中占有統治地位,它能在不知不覺中支配人的行爲。潛意識相當于唯識學中的藏識即第八識。念佛名號,可使佛的概念潛移默化地進入潛意識,即所謂八識田中種下佛性種子。反複念誦反複強化,即所謂不斷熏種。潛意識中的佛的形象越來越鮮明,甚至在夢中也會出現;慢慢地自信心越來越充足,心情越來越舒暢,由此,便可遠離一切惡事。經常念佛會産生有持無恐的心態,正氣凜然,邪氣何能幹擾?這是加持力直接顯現。

  

  念佛名號也是一種心理自我暗示,能自我鞭策,促使人積極向上,積善成德。善業必感善果,必得善報,這也是加持表現。

  

  所以,念誦佛的名號,無論你認識它的價值或不認識它的價值,都會對你的身心産生護持的作用。淨土法門,重視念誦,無論修東方淨土還是西方淨土,堅持念誦定有效驗。

  

  持名念佛必須正心誠意,輕慢、怠惰與佛法不相應。既不相應,怎麼能有明顯的效果呢?所以念佛以前應沐浴盥洗,保持身心清淨。

  

  「晨嚼齒木,澡漱清淨」,是念佛前淨心准備。

  

  「齒木」是古代人用來刷牙的小木條,可以用楊枝做,大小如指頭,長約五寸。嚼齒木的一端,木中苦葉可除口臭,用嚼松的木條一端刷洗牙齒,相當于現在牙膏和牙刷的合用。古代印度的風俗,重大慶典請僧用齋,先派人送去用鮮花裝飾的齒木,表示敬重。這裏念佛前先用齒木清洗口齒,表示對佛的尊敬。除刷牙外還應漱口洗澡,保持清潔。

  

  刷牙、洗漱,這是正式修法念誦時必須的形式,以喚起人的慎重感和敬仰心。但念佛也可以不分時間地點,不拘形式地進行默念。只要能正心誠意地念誦,都會有效果。

  

  供佛物品

  

  修藥師法應供養藥師佛的像。供佛用的東西叫供具。最基本的供具是花、塗香、水、燒香、飲食、明燈等六種東西。這六種供具分別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等六度。

  

  燒香是用來燃點的香。大日經說,燃點燒香具有使佛法顯通法界的意義。燃燒香時,香氣可順風、可逆風自然流布,能清除看得見的地方、或看不見的各處地方的穢氣。菩提香也是這樣,由智慧之火點燃,由解脫風吹送,隨悲願力自在流轉,普熏一切。

  

  燃香的作用在于淨化空氣,淨化心靈,醒神開竅,啓迪智慧。現在的寺院中,許多信衆燃點劣質的香,發出的氣味和濃煙不但不能清除穢氣,使人神氣清爽,智慧開發,反而汙染空氣,使人氣悶昏沈,所以,許多寺院要求信衆不要燒香。如果所燒的香,失去它應有的意義,不如不燒的好。誠信的佛弟子,供佛燒香,一定要燒優質香,氣味幽雅的香,散逸出沁人心脾香味,清除身心邪穢。這樣燒香,才有益處。

  

  塗香是用來塗身的香。大日經疏說,塗香有清潔的作用,可除去身上的汙垢穢氣,除去心中的熱惱。

  

  鮮花是世間美好的東西,佛經上說,在佛前供香花,可得名聲好的福報;供美麗的花,可得相貌美麗端莊的福報。

  

  燈是光明的源泉,象征智慧,佛前供燈可感得智慧開啓,前途光明的果報。

  

  水和飲食都是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資,用以供佛,既表達對佛的敬仰也表示對生活物質的珍惜,可喚起人的樸實慎重之心。

  

  總之,凡最美的、最好的、最不可缺的、最珍貴的東西都可以用來供佛,以表達對佛的崇敬心。除用各種物資供佛外,還可以在佛前表演各種舞蹈、演奏各種音樂以示敬仰。所以經文說:「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衆伎樂,供養形象」。「諸」即代指各種供佛物質器具。「作衆伎樂」即表演各種舞蹈,唱奏各種音樂。古代把以歌舞爲業的女子稱爲伎,這裏則指各種表演。

  

  釋迦佛教誡大家,要以各種香、花、音樂、舞蹈供養藥師佛像,事實上,藥師佛的像並不需要這些東西,佛菩薩本人也不需要這些東西。釋尊要求弟子以這些東西供養佛的形象,是爲了啓發學人的覺性,這是教化衆生的方法。通過供佛菩薩,喚起人們虔誠的敬仰心、莊嚴的慎重心和施舍心,把人心中最美好的東西啓發出來。

  

  華嚴經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心就是佛,佛就是衆生。這個心就是人人具備的圓明自覺的清淨心,所以供佛就是供自己的心,敬仰佛菩薩,就是敬仰自己的覺性。當你一念誠摯恭敬供佛的時候,心念純淨,真心顯現,你就見到了真佛。所以,以多大的誠心對待佛像就是以多大的誠心對待自己,供養佛菩薩真正得益的是自己。人的覺性一閃現,人就與佛同在,由此獲得才德智慧是不可思議的。以真純至誠之心供佛之時,自己就與佛同在,內心升起崇高感和莊嚴心,命運和前途就會充滿光明,事業和功業就會獲得成功。反之,缺乏崇高感和敬仰心的人,內心是暗淡的,事業功業難獲成就。所以,凡追求光明、追求成功的人都會以至誠之心供佛。

  

  菩薩十地論說供佛有叁種方式:第一是利供養,就是奉獻各種供養用的物資,也叫財供養。第二是敬供養,即贊歎、恭敬叁寶,也叫法供養。第叁是行供養,即受持修習佛法,也叫觀行供養。無論是財利供養、法敬供養、還是觀行供養,目的是一樣的,都是通過表達對佛菩薩的敬仰之心,啓發出自己向善、覺悟之心,指引自己去追求光明。供佛之時必須有真誠的敬仰心,而且要身體力行,實踐佛法精神。叁種供養中,以觀行供養作用最大,實踐佛法精神,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

  

  修藥師法還應書寫藥師經,古代印刷術不發達,要得到一部佛經很不容易,所以許多敬信弟子都親自抄寫佛經。書寫佛經,使佛法流布,讓更多的人獲得利益,功德很大,所以凡有條件的人都應親自書寫佛經,也應該教別人書寫。寫了藥師經後,應理解經文的意義,努力實踐。所以釋迦佛說:「于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

  

  「一心受持」即一心一意專精地領受行持。「聽聞其義」指自己誦讀,或聽別人讀誦藥師經,並理解經文的含義。

  

  以此之理,今天科技發達,能刊印佛經,其功德也非常大。

  

  供養法師

  

  修藥師法還應對弘傳藥師法門的法師誠心供養。精通佛法,並能爲人講授佛法的人叫法師。法華經法師品說法師有五種,一受持,二讀經,叁誦經,四解說,五書寫。通過這五種方式弘揚佛法的都可稱爲法師。法師弘傳佛法,使更多的人有機會領悟佛法奧義,佛法能流傳到今天,也有法師們的功勞。法師從事的事業是有益于所有衆生的偉大事業,佛弟子應對他們致以最高的敬意,也應以行動支持他們。爲讓他們專心專意從事弘法利生的工作,應盡最大努力爲他們提供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資。供養法師是佛弟子的本分事,所以經文說:「于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

  

  「彼法師」即指弘揚藥師法的法師。「資身之具」指賴以生存的各種物資用具。「資」有財物、憑借、供給等含義。「悉皆施與」指所有生活物資都應施舍給他們。佛弟子供養叁寶,對法師行施舍既有利于佛法的流傳弘揚,也成就了自己的施舍功德,利莫大焉,所以淨信男子、女人應供養法師。

  

  如果聽聞了藥師佛名號的淨信男子、女人能誦持藥師佛名號,供養藥師佛像,書寫藥師經,供養弘揚藥…

《白話藥師經(趙嗣崇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