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如來十二大願講解
不著撰
澳門佛教總會每月定期之共修法會,爲該月生日之會員,舉辦延生普佛法事,已經差不多有四年多,但大家是否知道?又或者對普佛法事認識有多少呢?在每一次的生日會後,都有法師爲大家開示,或是一起研究佛法,探討大家學佛上的疑問等。大家應該認識到,在佛陀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中,很多都是顯示世間的無常,認識自己本有的覺性、自性,免被自我所蒙蔽,與及物欲所牽引,起惑作業,流轉生死。所以一個真正學佛的人,不可貪戀世間物質的享受,應該放棄個人名利財富的追求,收攝身心,遠離五欲,然後以「寡欲知足,安貧樂道」的態度來修學佛法,解脫種種煩惱的束縛。還要在不斷提升的同時,推己及人,自覺覺他,利樂有情,希望「我與衆生,共成佛道」。
大家做晚課的時候,或者參加念佛法會,知道有淨土法門,有西方極樂世界,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在每月共修法會延生普佛中,我們知道有藥師法門,有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我們念諸佛、菩薩的福德、智慧、更重要的是他的教導,要聞、思、修。因爲修行是必須經過真修實證,不是空談。因我們凡夫內心有貪欲、嗔恨、妄想等意念存在,它擾亂我們的心靈,招致罪惡的行爲,令人作業,妄生煩惱。佛陀把身心煩擾惱亂的情況,叫做煩惱。煩惱有兩大種類:一種是根本煩惱,一種是隨煩惱。根本煩惱有六種:貪、嗔、癡、慢、疑、惡見。
一、貪:對于物質,想占有它,過份的追求;對于情感,癡戀不舍;或者吝惜已有的東西,不肯布施。
二、嗔:嗔怒。不如意的事,不能忍受,大起嗔恨,脾氣暴躁,任何逆意之事,遷怒于人,或斥罵,甚至動粗等。
叁、癡:愚癡蒙眛,不明白真理,不辨善惡,不分正僞,不知是非,內心只有欲望和嗔恨,因而引發罪惡的行爲。
四、慢:驕傲怠慢,瞧不起別人,以爲自己的一切都比大家優勝,不肯虛心學習。
五、疑:懷疑,猶豫不決的人,沒有判斷力,于佛法中所說之善惡,都猶豫不定,結果舍正路而不由。
六、惡見:見解荒謬,不信佛法,潑無因果,肆無忌憚,做一切惡行之事。這些根本煩惱在我們內心盤據,就會不知不覺間産生很多較多的煩惱,叫做隨煩惱。例如:無慚、忿恨、覆蓋、妒忌、谄媚、懶惰、放逸、散亂、悭吝等等不良心理。他們有時單獨擾亂心靈,有時幾種同時出現,使人心神不甯,憂傷、痛苦。
思想可以操縱行爲,善良的思想産生良好的行爲;相反,罪惡的思想産生錯誤的行爲。所以佛陀教人注意心靈健康,不讓煩惱存在。
可惜,我們的思想是時刻不停的,前念未滅,後念已起。既要杜絕煩惱,思想就得用善法來取代惡法之出現。
我們若有崇高純潔的理想,做人生的目標,那就最好念佛,如果天天念,時時念,我們的習氣、性情會受到陶冶,潛移默化,影響到心思純潔、清淨,行爲端正,煩惱逐漸減少。念佛、念法、念僧、念布施、念寬恕、容忍、持戒、精進等等,一切生活上的美德,時時念,常常念,意識被善念熏陶日久,惡念自然消滅,煩惱逐漸清除,惡業跟著減少。依照佛陀所說之法而行,以佛陀做模範,達到佛陀所說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地步,勇猛精進,我們就能生活在善良光明的大道上,這是多麼美好的人生!
藥師如來德號
藥師,音譯作「鞞殺社窭噜」。義譯作藥師。又名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爲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藥有治病之功;師有教導之義,故此凡能知藥性,用藥、配藥,能教人用藥治病的人,皆可名爲醫師或藥師。藥有良藥,亦有毒藥,也有世間無上的靈丹妙藥、無上的法藥。能解除病患,有益身心的是良藥;損人健康,危害精神生命的軟性毒品等等是毒藥;不止治標,還能治本,令人身體上、心理上都得到健康的是法藥。身體上的病苦,能藥到病除是良醫;若能知病知藥,標本俱治,身心兼顧,令人身心都健康的,就世間無上的大醫王。
藥師如來,不僅知法知機,知病知藥,而且能對症下藥,既可醫治衆生生理上的種種疾病,還可根治衆生心理上無明煩惱的頑癡疾病。換句話說:無苦不拔,無樂不與;無病不醫,無疾不治。令人身心健康,慧命增長,法身康複,故依其慈悲救護衆生之德行立名爲「藥師」。
梵音「薜琉璃,缽拉婆喝啰阇也」,略稱「琉璃」,是七寶之一。意譯青色寶、遠山寶、不遠山寶。又作流璃、琉璃、吠努璃野、吠琉璃耶、鞞稠利夜、吠琉璃、毗琉璃、茷琉璃、毗頭梨、鞞頭梨。爲貓眼石之一種。種類有青、白、赤、黑、綠等各種顔色。其最大特色乃是具有「同化」之性質,亦即任何接近琉璃之物,皆被琉璃之色所同化。相傳虛空之顔色(青色)即是由須彌山南方之琉璃寶所映現者。「琉璃光」其色如蔚藍的天空,又如澄清的海水,內外明徹,光能照物,因名琉璃光;用以譬喻佛由般若智光,掃除無明惑染的黑暗,照徹真如法界,體證諸法實相理,理智合一,光明遍照。此理智合一的心光,又名無分別智,佛依此無分別智,能出生分別一切差別相的分別智,故此心光,又名根本智。藥師佛以根本智證實相理,得成佛果菩提;用後得智入俗利生,分別衆生不同的種種個性與病情,而施與種種不同的法藥,能夠徹底拔除衆生身心的重病,故名「藥師琉璃光」。
「如來」是佛十種通號之一;音譯「多陀阿伽陀」,謂乘如實之道而來,而成正覺之意。十方叁世一切佛共證之真如理,佛佛道同,謂之「如」;諸佛無不倒駕慈航,來人間說法度生,示現有生滅去來,謂之「來」。在藥師佛而言:「如」是指「琉璃光」,譬喻佛智證理,如同十方諸佛;「來」是指藥師,表示佛本慈悲心,來入娑婆世界,救護衆生,施與種種法藥,普令衆生,離苦得樂;故此「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正是顯示佛無上的智慧,與廣大的慈悲。
叁德是法身、般若、解脫叁者。
(一)法身系指一切存在本來具足之真如,或指以功德法完成之身。
(二)解脫即脫離煩惱束縛之謂。
(叁)般若則指悟之智慧。此叁者,叁即一,一即叁;而在因位時,稱爲叁佛性;在果位時,稱爲叁德。又藥師是解脫德,琉璃光是般若德,如來是法身德;法身是體大,般若是相大,解脫是用大。藥師如來成菩提時,圓證叁德,具足叁大,但叁大不離一心,一心具足叁大,叁一圓融,不可思議,因此佛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據《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雲:稱念佛名的人,可以消災障,增福慧,故又名「消災延壽藥師佛」。
在《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中開始,就是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
東方是方位、群動之首,日出之方,意味著朝氣與光明。「殑伽」是印度叁大河流之一,舊譯名恒河,恒河沙粒至細如面粉,其量無法計算。諸經中凡形容無法計算之數,多以「恒河沙」一詞爲喻,釋迦牟尼佛說法之時,常在此一帶說法,每當喜歡引用恒河之沙,以譬喻極多之數量。......「佛土」指一佛所教化的國土,亦即叁千大千世界,今以一沙一世界而言,從此娑婆世界的東方去此,要經過十個恒河沙數之多的佛世界,然後有一世界名淨琉璃。可知此世界是距離此土何等之遙遠!國土是十法界衆生依止之處所,可分爲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等四種,淨琉璃世界是屬于實報莊嚴土。
其世界名「淨琉璃」,顧名思義,可知此世界是極爲清淨,特別莊嚴。因爲淨琉璃世界,不止是以琉璃爲地,金繩界道,一切皆爲七寶所嚴飾,其國中之衆生,皆純大丈夫相,無有男女的差別現象,無有惡趣類的衆生,連不如意的音聲亦不可得聞。所以淨琉璃世界是屬于東方的淨土。
淨琉璃世界的教主,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淨琉璃世界是依報,琉璃光如來是正報。佛以琉璃光的般若智,照實相理,智理一體,心境一如,光明遍照,清淨無染;依所證境言,名淨琉璃世界;約能證智言,名琉璃光如來。
此佛于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爲衆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此佛誓願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于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四十九支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蘇生續命。此種藥師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藥師佛之形像,據《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供養法》載,左手執持藥器(又作無價珠),右手結叁界印,著袈裟,結跏趺坐于蓮花臺,臺下有十二神將。此十二神將誓願護持藥師法門,各率七千藥叉眷屬,在各地護佑受持藥師佛名號之衆生。又一般流傳之像爲螺發形,左手持藥壺,右手結施無畏印(或與願印),日光、月光二菩薩脅侍左右,並稱爲藥師叁尊。此二脅侍在藥師佛之淨土爲無量衆中之上首,是一生補處之菩薩。亦有以觀音、勢至二菩薩爲其脅侍者。此外,或以文殊師利、觀音、勢至、寶壇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八菩薩爲其侍者。
藥師如來十二大願
指藥師佛于過去世修菩薩行時,所發利導衆生之十二大願。又作十二大願、十二上願。即:
(一)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世界,以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二)願身如琉璃,內外清淨無垢,光明過日月,幽冥衆生悉蒙開曉。
(叁)願以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受用無盡。
(四)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
《藥師如來十二大願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