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如来十二大愿讲解
不著撰
澳门佛教总会每月定期之共修法会,为该月生日之会员,举办延生普佛法事,已经差不多有四年多,但大家是否知道?又或者对普佛法事认识有多少呢?在每一次的生日会后,都有法师为大家开示,或是一起研究佛法,探讨大家学佛上的疑问等。大家应该认识到,在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中,很多都是显示世间的无常,认识自己本有的觉性、自性,免被自我所蒙蔽,与及物欲所牵引,起惑作业,流转生死。所以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可贪恋世间物质的享受,应该放弃个人名利财富的追求,收摄身心,远离五欲,然后以「寡欲知足,安贫乐道」的态度来修学佛法,解脱种种烦恼的束缚。还要在不断提升的同时,推己及人,自觉觉他,利乐有情,希望「我与众生,共成佛道」。
大家做晚课的时候,或者参加念佛法会,知道有净土法门,有西方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在每月共修法会延生普佛中,我们知道有药师法门,有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我们念诸佛、菩萨的福德、智慧、更重要的是他的教导,要闻、思、修。因为修行是必须经过真修实证,不是空谈。因我们凡夫内心有贪欲、嗔恨、妄想等意念存在,它扰乱我们的心灵,招致罪恶的行为,令人作业,妄生烦恼。佛陀把身心烦扰恼乱的情况,叫做烦恼。烦恼有两大种类:一种是根本烦恼,一种是随烦恼。根本烦恼有六种:贪、嗔、痴、慢、疑、恶见。
一、贪:对于物质,想占有它,过份的追求;对于情感,痴恋不舍;或者吝惜已有的东西,不肯布施。
二、嗔:嗔怒。不如意的事,不能忍受,大起嗔恨,脾气暴躁,任何逆意之事,迁怒于人,或斥骂,甚至动粗等。
三、痴:愚痴蒙眛,不明白真理,不辨善恶,不分正伪,不知是非,内心只有欲望和嗔恨,因而引发罪恶的行为。
四、慢:骄傲怠慢,瞧不起别人,以为自己的一切都比大家优胜,不肯虚心学习。
五、疑:怀疑,犹豫不决的人,没有判断力,于佛法中所说之善恶,都犹豫不定,结果舍正路而不由。
六、恶见:见解荒谬,不信佛法,泼无因果,肆无忌惮,做一切恶行之事。这些根本烦恼在我们内心盘据,就会不知不觉间产生很多较多的烦恼,叫做随烦恼。例如:无惭、忿恨、覆盖、妒忌、谄媚、懒惰、放逸、散乱、悭吝等等不良心理。他们有时单独扰乱心灵,有时几种同时出现,使人心神不宁,忧伤、痛苦。
思想可以操纵行为,善良的思想产生良好的行为;相反,罪恶的思想产生错误的行为。所以佛陀教人注意心灵健康,不让烦恼存在。
可惜,我们的思想是时刻不停的,前念未灭,后念已起。既要杜绝烦恼,思想就得用善法来取代恶法之出现。
我们若有崇高纯洁的理想,做人生的目标,那就最好念佛,如果天天念,时时念,我们的习气、性情会受到陶冶,潜移默化,影响到心思纯洁、清净,行为端正,烦恼逐渐减少。念佛、念法、念僧、念布施、念宽恕、容忍、持戒、精进等等,一切生活上的美德,时时念,常常念,意识被善念熏陶日久,恶念自然消灭,烦恼逐渐清除,恶业跟着减少。依照佛陀所说之法而行,以佛陀做模范,达到佛陀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地步,勇猛精进,我们就能生活在善良光明的大道上,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
药师如来德号
药师,音译作「鞞杀社窭噜」。义译作药师。又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药有治病之功;师有教导之义,故此凡能知药性,用药、配药,能教人用药治病的人,皆可名为医师或药师。药有良药,亦有毒药,也有世间无上的灵丹妙药、无上的法药。能解除病患,有益身心的是良药;损人健康,危害精神生命的软性毒品等等是毒药;不止治标,还能治本,令人身体上、心理上都得到健康的是法药。身体上的病苦,能药到病除是良医;若能知病知药,标本俱治,身心兼顾,令人身心都健康的,就世间无上的大医王。
药师如来,不仅知法知机,知病知药,而且能对症下药,既可医治众生生理上的种种疾病,还可根治众生心理上无明烦恼的顽痴疾病。换句话说:无苦不拔,无乐不与;无病不医,无疾不治。令人身心健康,慧命增长,法身康复,故依其慈悲救护众生之德行立名为「药师」。
梵音「薜琉璃,钵拉婆喝啰阇也」,略称「琉璃」,是七宝之一。意译青色宝、远山宝、不远山宝。又作流璃、琉璃、吠努璃野、吠琉璃耶、鞞稠利夜、吠琉璃、毗琉璃、茷琉璃、毗头梨、鞞头梨。为猫眼石之一种。种类有青、白、赤、黑、绿等各种颜色。其最大特色乃是具有「同化」之性质,亦即任何接近琉璃之物,皆被琉璃之色所同化。相传虚空之颜色(青色)即是由须弥山南方之琉璃宝所映现者。「琉璃光」其色如蔚蓝的天空,又如澄清的海水,内外明彻,光能照物,因名琉璃光;用以譬喻佛由般若智光,扫除无明惑染的黑暗,照彻真如法界,体证诸法实相理,理智合一,光明遍照。此理智合一的心光,又名无分别智,佛依此无分别智,能出生分别一切差别相的分别智,故此心光,又名根本智。药师佛以根本智证实相理,得成佛果菩提;用后得智入俗利生,分别众生不同的种种个性与病情,而施与种种不同的法药,能够彻底拔除众生身心的重病,故名「药师琉璃光」。
「如来」是佛十种通号之一;音译「多陀阿伽陀」,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十方三世一切佛共证之真如理,佛佛道同,谓之「如」;诸佛无不倒驾慈航,来人间说法度生,示现有生灭去来,谓之「来」。在药师佛而言:「如」是指「琉璃光」,譬喻佛智证理,如同十方诸佛;「来」是指药师,表示佛本慈悲心,来入娑婆世界,救护众生,施与种种法药,普令众生,离苦得乐;故此「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正是显示佛无上的智慧,与广大的慈悲。
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三者。
(一)法身系指一切存在本来具足之真如,或指以功德法完成之身。
(二)解脱即脱离烦恼束缚之谓。
(三)般若则指悟之智慧。此三者,三即一,一即三;而在因位时,称为三佛性;在果位时,称为三德。又药师是解脱德,琉璃光是般若德,如来是法身德;法身是体大,般若是相大,解脱是用大。药师如来成菩提时,圆证三德,具足三大,但三大不离一心,一心具足三大,三一圆融,不可思议,因此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云:称念佛名的人,可以消灾障,增福慧,故又名「消灾延寿药师佛」。
在《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中开始,就是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
东方是方位、群动之首,日出之方,意味着朝气与光明。「殑伽」是印度三大河流之一,旧译名恒河,恒河沙粒至细如面粉,其量无法计算。诸经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一词为喻,释迦牟尼佛说法之时,常在此一带说法,每当喜欢引用恒河之沙,以譬喻极多之数量。......「佛土」指一佛所教化的国土,亦即三千大千世界,今以一沙一世界而言,从此娑婆世界的东方去此,要经过十个恒河沙数之多的佛世界,然后有一世界名净琉璃。可知此世界是距离此土何等之遥远!国土是十法界众生依止之处所,可分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等四种,净琉璃世界是属于实报庄严土。
其世界名「净琉璃」,顾名思义,可知此世界是极为清净,特别庄严。因为净琉璃世界,不止是以琉璃为地,金绳界道,一切皆为七宝所严饰,其国中之众生,皆纯大丈夫相,无有男女的差别现象,无有恶趣类的众生,连不如意的音声亦不可得闻。所以净琉璃世界是属于东方的净土。
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净琉璃世界是依报,琉璃光如来是正报。佛以琉璃光的般若智,照实相理,智理一体,心境一如,光明遍照,清净无染;依所证境言,名净琉璃世界;约能证智言,名琉璃光如来。
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支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此种药师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此二胁侍在药师佛之净土为无量众中之上首,是一生补处之菩萨。亦有以观音、势至二菩萨为其胁侍者。此外,或以文殊师利、观音、势至、宝坛华、无尽意、药王、药上、弥勒等八菩萨为其侍者。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指药师佛于过去世修菩萨行时,所发利导众生之十二大愿。又作十二大愿、十二上愿。即:
(一)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二)愿身如琉璃,内外清净无垢,光明过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三)愿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受用无尽。
(四)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