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P6

  ..續本文上一頁是身不殘缺;意根完具,是心不殘缺。由于藥師佛本願功德神力加持,凡聞佛名,而能稱念佛號的人,不僅身體的殘疾,獲得痊愈,而心理殘障的人,亦可得救,回複正常;所以佛號藥師,能爲人世間的無上大醫王。

  

  

  (七)除病苦得身心安樂願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衆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衆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人的病苦不止于殘障,即使是六根完具的人,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疾病。雖然現代醫學昌明,但很多疾病仍然令群醫束手無策,何況貧病交逼?當一個人身患疾病,既缺乏醫藥救治,又無親人照顧,且無家可歸,求救無門,加以貧窮困苦,唯有坐待其斃,實在不幸,可憐得很。藥師佛願意照顧此類貧病孤苦的有情,發願將來成佛,憑其原本願力功德,能令此等貧病交逼,衆多苦惱的衆生,一聞其(藥師佛)名,即得「衆病悉除,身心安樂。」此言:「衆病」,是包括人生理上、與心理上的疾病。人生理上的病,或可求助于世間醫藥,但心理上的病,就非乞靈于佛法不可。

  

  藥師佛不但能醫治人肓聾喑啞,四肢殘缺,六根不具,白癞顛狂,智商低能,種種生理上的奇難雜症,又可以治療人心理上,因貪欲熾盛,所引發的鬥爭病,金錢病,占有病;或因瞋恨心重,所導致的報複病,殘殺病,傷害病;或因愚癡、我慢所引起的社會病,政治病,罪惡病。令人消除有形或無形的病苦,轉身心重病,成爲「身心安樂」。

  

  由于衆病悉除,恢複身心健康,就可以從事正常操作,發展事業,重建家園,不但眷屬美滿,資生之物豐足富裕;且因聞名稱念藥師佛的功德,善根增長,自然消除叁不善根的惡疾。除貪不善根的病,則知布施修福,樂意幫助一切人;除瞋不善根的病,就會發慈悲心,憐憫同情一切人;除癡不善根的病,即可增長智慧,自利兼他;直至二利究竟,終證菩提。

  

  

  (八)女轉男身得滿菩提願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爲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若有女人」,亦是指淨琉璃世界以外的衆生,因爲淨琉璃世界的有情,純屬大丈夫相,無需轉女成男。本來佛性平等,無有高下,所謂男女,只是五濁惡世中,欲界衆生的差別現象而已;色界與無色界的有情,已無男女相,故男女性別,原無勝劣之分,更無所謂高等或低級的懸殊。即使是凡夫境界,煩惱的厚薄,業障的輕重,智慧的淺深,福報的勝劣,皆基于個人宿世業力因緣使然,非關男女性的區別。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言:「女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王(因爲清淨與垢染不同);二者帝釋(因爲少欲多欲差別);叁者魔王(因剛強懦弱相異),四轉輪王(因仁慈嫉妒各異),五者佛身(因萬德煩惱有別)。」學佛之人志在出塵,梵王、帝釋、魔王、轉輪王,固非所求,不作也罷,至于佛身,僅限于不可即女身作佛而已,並非女人,不可以修行,斷煩惱,成佛道。至于修因證果,覺悟成佛的遲速,全視乎個人修行之精勤與懈怠而定,與男女性別無關。可是古今中外,皆以男性爲社會中心,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男性既掌握經濟大權,便可以爲所欲爲,每故意欺侮女性,壓迫女性,奴役女性,甚至诋醜女性,使女性在不平等的製度下,受盡委屈與折磨。

  

  時至今日,隨著時代巨輪的推進,女人,已非弱者,但由于社會重男輕女的惡習,根深蒂固,雖然同工同酬,但女性在家庭中,仍被視爲男性的附屬品,兩性相處,吃虧的往往是女性;何況女性,畢竟要接受生兒育女的痛苦,是以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少女性,厭惡女身欲求出離。藥師如來,爲欲令此類女性,所求如意,故因中行菩薩道時,發願當來成佛,若有願意舍棄女身的人,得「聞我」藥師佛的「名」號,專心稱念,禮拜供養,「一切皆得轉女成男」,而且具足大丈夫相;若能進修佛法,精勤不懈,終必「證得無上菩提」。

  

  

  (九)化導魔外攝入正見願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于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梵語「魔羅」,譯殺者,或擾害。凡是障礙善法,破壞功德,殺人慧命,擾亂人身心的人和事,都屬于魔。可分爲煩惱魔、五陰魔、生死魔、天魔等四種。煩惱魔,五陰魔,生死魔,固然令人困擾重重,心煩意亂,不能專心辦道;而天魔更有魔王,魔兵,魔將,魔子、魔孫及魔眷屬,都會運用種種魔術手段,網羅衆生,使人迷失本性,陷入魔網,求出無由,謂之「魔罥網」。

  

  「外道」,指佛法以外的一般宗教,不明萬法惟心的道理,于心外求道,謂之外道。《大智度論》說,佛在世時,印度竟然有九十六種外道之多。于心外求道的人,不明真理,不識佛性,不信因果,邪見熾盛,往往修學種種無益苦行,如蠶作繭,自纏自縛,猶如人誤入荊棘叢林,入易出難,故言「墮惡見稠林」。

  

  魔與外道、惡見,皆屬于惑,是生死根本。衆生因煩惱惑而作業而受苦,如是惑業苦叁,循環不已,被困苦惱深淵,無法自救。藥師如來爲徹底消除衆生心中的迷惑,令斷除苦因,苦因既滅,則苦果不生。是以在因中行菩薩道時,即依集谛發願,願當來成佛,能「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有「墮」在「種種惡見稠林」中的衆生,悉「皆當引攝置于正見」。

  

  凡世間一切善法,合乎人倫道德,合乎法律秩序,合乎邏輯理論,合乎因果法則的見解,都是正見;凡能知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而學習大乘佛法,廣修六度四攝等法門,利益衆生,趣向佛道的人,就是正知正見。今藥師佛乘本願力功德,將被魔所困,被外道所纏的衆生,「引」出魔網,導出惡見稠林,安置于正知正見的大乘佛法中,「漸令修習諸菩薩行」,當然可以圓滿具足菩薩道,終于「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可惜現代思想自由,人皆各持己見,自以爲是;至于另有目的之人,故意標奇立異,邪說橫行,令一般無知市民,或急功好利的人,誤入歧途,自投羅網,自毀前程。例如:目前世界各地,流行著種種邪知邪見的宗教,正在謀殺人的慧命,殘害人的身心,凡是正知正見的佛弟子,都應該受持及弘揚藥師法門,祈求藥師如來慈光加被,令邪知邪見的人,轉爲正知正見,共同實踐利己利人的菩薩道,以杜絕社會種種罪惡發生,使我們的世界,變爲人間的淨土,幸福的樂園。

  

  

  (十)解脫災難令離憂苦願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淩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以下叁大別願,皆是緣苦谛境而發。佛說:人的富貴貧賤,窮通得失,或智愚賢不肖,皆是個人宿生業力使然;所以我們欲想富貴榮耀,幸福快樂,就要實行布施持戒,努力修善,自求多福。可惜衆生迷惑無知,不信因果報應分明,每妒忌他人的成就,而苦自己之不足,因而憤世疾俗,甚至挺而走險,作奸犯法,擾亂社會治安,當然要被「王法所錄」,接受國家法律的裁判。

  

  古之王法,設有笞、扙、徒、流、死等五刑,以懲罰犯罪的人。今言:「繩縛鞭撻」是笞刑,「系閉牢獄」是徒刑,「刑戮」屬于死刑。「及余無量災難淩辱」,是指王法以外的一切天災人禍,或是被惡人陷害,飽受淩辱。人的感受可分爲苦、樂、憂、喜、舍等五種;今被種種逆境,導致「悲愁煎逼,身心受苦」是屬于憂與苦。藥師佛行菩薩道時,發願拔除衆生的痛苦,不管是因觸犯國法,該受刑罰的人,或被人陷害,枉受無辜者,或是在王法之外,遭受其余天災人禍的逼害,致使「悲愁煎逼,身心受苦」的衆生,若得聞藥師佛的名號,即可以仰仗佛的本願功德,與佛果上的「福德威神力」加被的緣故,皆得解脫,一切王法所加,以及其余無量災難、苦難、厄難、困難,與遭受他人的橫加「淩辱」,種種「悲愁煎逼」的憂苦。

  

  或有人問,被國法懲罰的人,若是冤枉,聞佛名號,即得解脫,是應該的;如果是五逆十惡的人,是罪有應得,若聞佛名號,即得解脫,豈非違背因果定律?當知若有福德因緣,得聞藥師佛名,一定是有善根,而又勇于改過的人,今因聞佛名,受佛感化,悔過自新,轉惡爲善,念佛修行,必然蒙佛慈悲攝受,可以解脫災難,或重罪輕受,正是善因善果,誰說是違背因果定律?

  

  

  (十一)饑渴衆生得妙飲食願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爲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飲食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條件,若然缺乏飲食營養,不僅身瘦形枯,百病叢生,且面臨死亡;是以世人無不爲求飲食而奔馳。《楞嚴經》說:「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

  

  段食,又名粗抟食:指色、香、味、觸等食物,可直接資養身體,間接資補精神。

  

  觸食:指人的眼等六根,與外界色等六塵接觸,産生色聲香味,冷暖澀滑種種反應情緒,令人心生喜樂,能長養身心,謂之觸食。

  

  思食:指人的思想與意志,能使人精神奮振,克製艱苦,甚至任勞任怨,以謀生存,謂之思食。

  

  識食:此識非指眼等六根,攀緣色等六塵所起之六識,而是指一切衆生,皆依賴而生存的第八…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