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後,同時發起了菩提心,這裏的菩提心也就是願意利益一切衆生,所以發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爲作益利,饒益安樂,接下來「隨于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複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之前是說他們發了菩提心,要利益一切衆生,之後的這個願可以說是一個分支,特殊的一個願,無論在任何的地方,村城國邑或者空閑林中,若有流布這一部藥師琉璃光如來經典的話,或複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那這裏是說那個地方,如果有供養藥師經,或者,有人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或者是供養《藥師經》等,這十二藥叉大將,還有「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藏文的部份是只到說「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只到這個部份。然後在密乘裏面會常談到說,叁根本當中的護法,所謂的護法也就是代表事業的根本,護法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談到佛法僧當中的僧寶,僧寶的意思是指說在我們修持道上的一個助緣,幫助的一個人,像一個友伴一樣,他能夠幫助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消除各種不好的情況,而具備、具足一些好的情況,具足順緣,而護法就是屬于僧寶當中的一個分支,同時我們會問他是屬于人類呢?還是屬于非人類呢?他是屬于非人類的,同時他是屬于非人當中具備力量的,具備慈悲的一種非人,他是護法,他能夠幫助我們消除各種的障礙,所以顯乘的經典當中,也提到如果我們能夠至心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或者供養《藥師經》的話,就像這十二藥叉大將,這十二個護法他們就發了誓言,他們會護持發了心的行者,或者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行者。
接下來「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這裏世尊就隨喜贊歎這十二位護法、藥叉大將說善哉!善哉!這實在很好很好,爲什麼很好呢?因爲你們發了願只要有人持誦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或者修持藥師經的行者,你們就發願護持他們一切修行圓滿,同時護持他們遠離一切的障礙,這種發願實在是非常的好。同時佛陀在這裏說「善哉」也有兩層意義的,是什麼原因呢?第一個「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由于說他們十二藥叉大將是感念恩德的心,而來發的誓言,所以這是非常好的,非常善的,非常好的,第二個原因是「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這是指說同時你們發起這樣利益衆生的菩提心,這也是非常好的,所以這一段是世尊他隨喜贊歎十二藥叉大將的發願。
藥師經之經題有叁
再接下來「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法門可以透過他功德利益的不同,有叁種名稱,一個就叫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因爲當中最主要闡述了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同時第二個是叫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第叁個也叫拔除一切業障,因爲行爲功德的不同,所以有這樣不同的名稱的。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也就是當佛陀世尊說出了這個法門的叁種不同名稱之後,諸菩薩摩诃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揵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問:請問仁波切若想投生西方淨土,但也修持藥師佛儀軌,會不會無法一門深入,無法如願呢?謝謝!
仁波切:基本上來說,這兩者並沒有任何差別的,我們說是西方極樂世界也好,或者是東方的藥師琉璃淨土也好,其實所謂的什麼方向,東南西北各個方向,其實是我們心的一種造作、一種安立,假名的、並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所以舉個例子,就好象以我們臺灣來講,當你在香港時候問到臺灣在那裏?你會說臺灣是在東方的,如果你生在日本的時候,你問臺灣在那裏?臺灣是在南方,那如果你在菲律賓的話,臺灣在那裏?臺灣在菲律賓的北方等等,所以臺灣本身來講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方向,真實的存在,所以同樣如果一個人,你是在修持像阿彌陀佛的法門,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這是非常殊勝,也非常難得的,如果投生到了淨土,親見到阿彌陀佛,這是非常殊勝的一個功德,但是我們說在投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在來世,並不是以我們現在今生就投生的,但藥師佛的法門,如果你願去修持的話,它是幫助我們在今生當中,能夠培養我們一種善心,能夠消除我們的病痛,能夠增長我們的喜樂,同時保護我們不受任何的傷害,就讓我們在今生當中能夠更加的圓滿修持佛法,那同樣如果你也精進修持阿彌陀佛的法門的話,就能幫助你來生投生到一個淨土,所以這兩個法門可以一起來修也是非常殊勝的。
問:爲何藥師佛的身色是藍色的?
仁波切:爲什麼說是藍色的呢?原因是他代表一種平息、消除的一種意思,例如說我們要平息病痛,平息各種的痛苦,我們都希望健康,或者平息痛苦、病痛是能夠長久的,能夠一種堅固的、不變的一種健康,所以就顔色來講,最主要有五種顔色,但這五種顔色都是會變的,但其中有一種顔色代表是不會變的,也就是天空的顔色,就是這種湛藍的顔色,所以說藥師佛顯現的是藍的顔色,就代表他消除一切衆生的病痛跟各種的痛苦,他是能夠穩固的消除,他是永遠不變的、是堅固的這個意思。
問:這裏還問到說這個同時與「唵」、「阿」、「吽」叁個字的關系是什麼?
仁波切:如果從顔色來講的話,我們知道「唵」、「阿」、「吽」的「吽」字,他的顔色就是藍色的,因爲他代表的是佛心的部份,也就代表佛心的智慧功德是不變的,所以同樣藍色也是不變的意思,所以「吽」是藍色,同樣以「唵」、「阿」、「吽」叁個字來講,首先「唵」是代表佛陀身的一個種子,他是白色的,代表佛的身體,爲什麼是白色呢?他是代表佛身是清淨無瑕的,所以是白色。第二個「阿」是紅色的,代表佛語的意思,這是代表說佛語是能夠利益衆生,幫助衆生生起信心,所以是紅色的,那麼「吽」就是藍色的。
請仁波切口傳《遇見藥師佛》附錄裏面的短軌及佛號贊頌極短軌。
仁波切說這個在之後最後的時候會一起給予口傳。
問:接下來在佛教的教義中,常教我們觀想和死亡有關的種種情況,但是反到讓我對死亡感到很恐懼、擔心,當往生那一刻到來時,有沒有一定的步驟,供我們事先練習?謝謝!
仁波切:很多時候的確當我們在看到了許多像是佛經當中也好,或者很多情況談到死亡,我們每個人這是一定很自然會有恐懼跟害怕,這是每個人自然都會有的,但是我們可以這樣來感覺,就是在短期、暫時來講,我們的確心中會難過,或者不舒服、恐懼的感受生起,但是長遠的來講,這種思惟對我們是非常非常有用的,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像密勒日巴大師曾經說過,他說最開始我就是因爲恐懼、害怕這個死亡,因此我願意到山中來精進修持佛法,而現在我已經不再害怕,不再恐懼了,同時佛陀曾經也說過,他說知道、認識這個無常,認識死亡無常,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初學者來講,這可以帶領一個人進入佛門的條件就是知道無常,因爲當一個人他知道無常,常會去思惟死亡的時候,他會更知道自己的心要非常的保持正念,不可以有傷害別人的心,同樣在身口的行爲上,也都要趨向于善行的,對于一個已經修持一段時間的人來講,同時思惟無常也很有用,因爲無常能夠提醒我們要精進,思惟無常、思惟死亡的時候,告訴我們不能懈怠,要精進,這個無常也會帶給我們一個豐盛的果實,爲什麼呢?
由于生前不斷的思惟無常,因此提醒自己好好修持,最後當證得果實的時候,這個果實是能夠帶領我們解脫的,所以當我們每個人在修持的時候,一生當中如果最後能夠不再害怕死亡,這當然是非常的好,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完全不感到恐懼,至少我們要隨時提醒自己無常的重要性,透過思惟無常,我們的心就會再向著佛法,同時也由于一生當中總是思惟無常,所以由于有這個無常的念頭,我們的心就會想著佛法,可能沒有辦法究竟成佛,但是至少當你在回過頭來回想一生的時候,你會想「啊!我提醒過自己了,我曾經告訴過我自己,同時我也曾經這樣子認真修持佛法」,你在心中會有一種信心跟一種堅定的心生起,所以說無常在一生當中,是非常非常有用的,無論是從暫時的利益來講,或者從究竟的果位來講,都是非常有用的,從另一方面來講,就像很多時候,我們的確會有恐懼跟害怕,這個候就像藥師經裏面講的,我們可以多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能夠幫助我們消除暫時的害怕跟恐懼,或者持誦長壽佛的佛號等等,但這只是暫時的恐懼能得消除,究竟來講你可能還是會死的,我們還是一定要面對他。
問:請問仁波切修行路上障礙甚重,一坐下來,一閉眼睛,一開始上課就打瞌睡,聽聞有困難,又思惟不起來,聽過又忘光光,十多年如一日,昏沈散亂痛苦不堪,我曾經爲人墮胎許多次,此是主因嗎?我該如何是好?
仁波切:你可以多修持金剛薩埵百字明咒,這是很有幫助的,另外當你昏沈想睡覺的話,這時候可以思惟無常。
問:以往生之人,或者將要往生、臨終的人,爲其念誦中陰度亡經,或者是《藥師經》,那一個比較好?
問: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是針對這個臨終的人來講,或者說病重的來講的話,是有兩種情況的,就是他生病的程度,如果他還意識很清楚,他能夠…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創古仁波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