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衆生都是恩怨平等。1、想一切衆生都是我母,甚至千百次地做過我的母親;2、想每一位衆生在做我的母親時都和這一生的母親一樣,對我恩德如山;3、想如何報答母親的恩德;4、修願一切衆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的大慈心;5、發一切衆生遠離痛苦及痛苦因的大悲心之願;6、修一切衆生由我從輪回苦海當中解脫出來的增上意樂;7、修爲解救天下一切蒼生而速疾尋求無上菩提果位之心。再者可修自他相換菩提心,如《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那樣,修六波羅蜜、四攝。通過真正發起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而不斷地修行二種菩提心,才算智慧方便雙運,這是修密宗的前提--共同法部分,共同法部分修行圓滿了之後,才可以進入密乘受灌頂,受密法的一切戒。
然後是事部,梵文叫“給利亞怛特羅”。密乘的事部以外修爲主,外在的沐浴、清潔以及手印等等一切行爲,身外舉止行密乘之行;行部,梵文叫“咱利耶怛特羅”。平等修持身、語的外行及內心中的叁摩地內行;瑜伽部,梵文叫“瑜伽怛特羅”,內外的修行中,以內修爲主;無上瑜伽部,梵文叫“比恒那怛特羅”。方便智慧二無分別,成爲一切密乘之至高無上。他可以忽略一切外在的戲論,以內修爲根本。無上瑜伽部裏面還有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直至達到無上正等正覺大覺佛陀的果位。上述的修行次第不能沒有。沒有次第就會永遠原地踏步,不知往哪走。盡管你可能得到了一個很殊勝的法,你也不會有什麼成就。如同有一個漂亮的鼻子,但不能稱其爲人,沒有人,誰也不會看一個鼻子,但沒有鼻子能行嗎?沒有也很難看,所以要俱全才行。
以上講的是第一點,修行不能沒有次第。
第二是次第不能混亂。我們不能不讀小學中學,就讀大學。也不能先讀中學,再上幼兒園,然後再上大學,再反過來上初中,讀了博士後又來上大學,是沒有意義的。
第叁是次第不能少。你沒上初中、高中就直接上大學,知識沒有連貫性,前面的學習是後面的基礎,哪怕是缺少了一課,那天的內容對你就是一個盲點,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實際應用時就會出現問題。
第四是次第不能多余。你小學上叁次同樣的課,大學讀五次同樣的學科,那是一種浪費,不是課讀的越多越好。想同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進步提高,那就是在浪費時間。生命短暫,不能浪費光陰。
◆居士問:沒有皈依的老人,經常誦《無量壽經》,能往生嗎?
◇仁波切:不受皈依等于不是佛門弟子,不是佛門弟子,僅僅念佛經沒有皈依後念佛經的功德大,所以一定要皈依!連佛門弟子都不是的話,沒有辦法。我想這種人的問題在哪裏呢?雖然對佛有所敬重,但又無法跟隨,養慣了以自我爲主的想法,不願意皈依佛寶、法寶、僧寶,這是一種習慣上的毛病,應該改一改,既然你能念《無量壽經》,那就沒有理由不皈依叁寶。你的想法是非常矛盾的,細細地思考一下就會了知。
◆居士問:有的法師講,只要把《無量壽經》念叁千遍,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不用忏悔,也不用消業,怎麼理解?
◇仁波切:這個問題好像《無量壽經》裏面沒說,《觀無量壽經》裏面沒說,《阿彌陀經》裏面沒說,其他的經典裏面沒說,佛的經典裏都沒說,那我也沒辦法對你說,所以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
而且佛再叁地說,要證得任何一個果必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消業障,一個是集資糧。不消業障、不集資糧是不可得的,既然如此的話,我看這樣說也違背了佛法。
在《阿彌陀經》中有這麼一段話:“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劫說。舍利弗。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你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阿彌陀經》裏面說的,這和你問的問題中說法有所相違。這裏說少福德資糧和善根因緣者恐怕就不能得生西方極樂佛國,所以說,這就很難了。
另外他說可以不理解內容,那可能不行,爲什麼呢?《阿彌陀經》裏接著說: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如果你要達到一心不亂地念阿彌陀佛佛號以及念無量壽佛的話,你不但要懂得《無量壽經》的內容,也要懂得《觀無量壽經》的內容,否則達不到一心不亂。但不懂內容念誦有沒有功德呢?有極大的功德,好好念吧,我不敢保證你們未來時一定到達西方極樂佛國,因爲佛陀沒有這麼保證,但是我敢保證,只要你生起非常大的信心,每天念一些《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以及念誦佛號的話等等,來世投入到叁善趣還是大有希望的。繼續修持如來正法,還是大有希望的。
有時,我們也不是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佛國,能夠再投生八暇十滿的人身,聞如來正法,得到善知識的引導,也可以。這不是我說的,是宗喀巴大師說的。宗喀巴大師說,最好生到西方極樂佛國,所以他就先發了往生極樂佛國的願,然後他留了一條後路,要是我的功德資糧不夠往生極樂佛國的話,只要我能生生世世得到暇滿人身,具足比丘戒,具足深、廣、明、快的智慧如同文殊菩薩一樣,具足大慈大悲如同觀音菩薩一樣,具有大德調伏一切魔軍如同大勢至菩薩一樣,具有清淨心如同釋迦牟尼佛一樣,具有清淨的戒律如同不動如來一樣,具有無病如同藥師如來一樣,具有無量壽如同無量壽佛一樣,希望生生世世得到善知識的攝受,生生世世修練如來正法,這不是留了一條很好的後路嗎?我們不能僅走一條路不留余地,總要留一點點的余地,不留余地比較糟糕。做生意也是一樣,千萬不要把全部的錢投到一個地方去,到時候生意一虧,那就一虧百虧了,如果少留一些資金擱在一邊,一部分拿出來做生意的話,遇到任何問題就有回旋的余地,這個不行了我還可以拿出來作另外的。同樣,到不了極樂佛國沒關系,我有耐心,來生我還要繼續作一個人,繼續修,直到到達極樂佛國,不是挺好嗎?!
◆居士問:有人說:“念《無量壽經》不能夾雜,只可以一聲阿彌陀佛念到底,不用念其他的經咒”,這樣說對嗎?
◇仁波切:這個問題我簡單地做個回答,關于“夾雜”“不夾雜”“念到底”的問題,我看學習完整的如來佛法不存在夾雜不夾雜的問題。如果你認爲是夾雜的話,你就否定了除了《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以外的所有佛經的真實性,你否定了這些佛經的真實性以後,你就否定了佛,否定了佛就誹謗了佛,誹謗了佛就是誹謗了法,誹謗了法就誹謗了僧,誹謗了叁寶,誹謗了叁寶罪惡深重,不要說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佛國,地獄之苦也是在所難免的。這不是我說的,是《菩薩十地經》裏釋迦牟尼佛對文殊菩薩說的。
同時也違背了《無量壽經》本身和《觀無量壽經》所說,因爲《無量壽經》裏多次提到,看大乘經典,或者聞甚深法,包括《無量壽經》以及其他許多的大乘經典。四十八願裏也有這方面的內容,也違背了法藏菩薩所說的發願內容,所以這是非常可怕的!學修佛法不但不會夾雜,而且要非常圓滿。
你說,人只應該有鼻子,眼睛、耳朵都是夾雜,應該把它扔掉(衆笑),那很成問題。佛法好比一個人完整的身體,怎麼能說頭是需要的,手啊、腿啊、腳啊是多余的呢?所以說,這樣講膽子太大了。
◆居士問:請問師父,專修米字瑪可否往生極樂世界?
◇仁波切:當然,你如法修的話,就有可能。因爲宗喀巴大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又是叁怙主的化身,也是一切如來的化身。有無量壽佛和宗喀巴大師合一的“長壽宗喀巴灌頂”,說明米字瑪可以往生。但是,要把其中的“摧伏魔軍無余秘密主”改成“斷除非時死之無量壽”,這是在宗喀巴大師的米字瑪裏邊,修無量壽佛和宗喀巴大師合一的法時念的。所以要換成這句話。
◆居士問:修兜率天上師瑜伽法和菩提道次第,要發心往生兜率淨土,而依《無量壽經》修,要往生極樂世界,矛盾否?該如何統一?
◇仁波切:沒有矛盾,你願意到西方極樂佛國也可以通過修道次第或者兜率天上師瑜伽法,兩者沒有矛盾。另外,居士以爲修兜率天上師瑜伽和菩提道次第,就是爲了到達兜率淨土,這種想法是錯的。你無論到任何一個淨土,第一,絕不可缺少上師瑜伽修法,而兜率天上師瑜伽只不過是此處所修上師瑜伽法的名稱而已,並不是專修兜率天的修法。由于此頌文的第一句就是“從于兜率天衆依怙心”,故而稱爲“兜率天上師瑜伽”。第二,道次第乃是一切佛法修行之次第,若想到達極樂佛國,沒有達到叁輩人中的某一輩的條件,是去不了的。還有,《觀無量壽經》中所說的到達叁輩人條件之前需要先達到叁福十淨業,而後到叁輩人爲止的十六觀,要證得這些成就,若沒有道次第的實修法,如何能夠證得呢?在道次第論著中,最爲圓滿的就是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無論是修行趣往極樂世界還是兜率淨土,爲了速疾證得此道,而應修上師叁寶爲一體的上師瑜伽修法,爲了無顛倒的證得此道,而應依道次第修行。如此,無論修《無量壽經》還是其他的法,選擇任何一個淨土,上述所說都是絕不可缺少的共同法。既如是,何談什麼統一或不統一呢?
◆居士問:修顯又修密是否夾雜了?修淨土臨終時念十聲阿彌陀佛即可往生極樂世界嗎?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發菩提心嗎?
◇仁波切:看…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淨土常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