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rma,巴 musa^-va^da uttari-manussa-dhamma),又作大妄戒、妄說過人法戒、妄說自得上人法學處、上人法、過人法、妄說上人法。即禁止于未體得上人法時,妄說證悟之語。
上記之四罪爲極重罪,觸犯者不得與比丘衆共住。[四分律卷一、卷四、五分律卷一、卷二、十誦律卷一、卷二、摩诃僧祇律卷一至卷四、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卷叁、四分律比丘戒本]((參照:波羅夷)3442)
<二>指密教行者所受持之四種重禁。又作四重戒。即:
(一)不應舍正法戒,禁止舍離正法而起邪行。如來之一切正教皆當修行,並受持、誦讀,無厭足之心,猶如大海吞納百川;若分別諸乘之了義與不了義,而産生棄舍任何一法之心,及造作邪行,即觸犯第一波羅夷罪。
(二)不應舍離菩提心戒,菩提心爲菩薩六度萬行之標幟,猶如世間大將之旌旗;旌旗喪失則叁軍敗北,墮于他勝處,菩薩若舍離菩提心則萬行敗壞,即觸犯第二波羅夷罪。
(叁)于一切法不應悭吝戒,諸勝法皆如來于因位舍棄僮仆床座乃至身命,勤苦修行所得,爲一切衆生父母之遺産,而非屬某一人所有。若行者不舍正法,不離菩提心,卻悭吝于正法,不願見機惠施,其罪如同盜取叁寶物,即觸犯第叁波羅夷罪。
(四)勿于一切衆生作不饒益行戒,菩薩發菩提心修萬行,願普遍攝化一切衆生;若造作不利于衆生之行,即生起障道之因緣,違犯菩薩之四攝法,乃觸犯第四波羅夷罪。
或以四重禁戒配于叁聚淨戒及叁種菩提心,即不應舍正法戒相當于攝律儀戒、叁摩地菩提心,不應舍離菩提心戒相當于攝善法戒、勝義菩提心,于一切法不應悭吝戒及勿于一切衆生作不饒益行戒相當于攝衆生戒、行願菩提心。[大日經卷二具緣品、大日經疏卷九、大日經義釋卷六、大日經義釋演密鈔卷五]p1720(FROM:【佛光大辭典(慈怡 主編)】)
可以見得如法持准提咒能滅除以上之極重之罪。
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贊曰:“ 天上及世間,受福如佛等 ”
由此偈觀之,至心虔誠修持准提法,能得大福報、大智慧。以此咒感召之福德力能于人天中得如佛般的福報。所以釋迦佛當初于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以此法對治救度薄福之衆生。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福報,沒有世間福報者,要學佛法是非常難的。一般初機行者,並不是像不退轉的大菩薩,對于五濁惡世的種種危難艱困的環境都能自在面對。
對于業重障深凡夫,你不能期望他們作佛菩薩的難忍苦行,這是不太可能的。對于這種情形,佛開演了淨土法門,以使怯懦衆生能有一個安穩的修學佛法之環境,以免退轉墮落。
同樣的佛也慈悲爲不同根性的衆生開示了可以令其離苦得樂的法門。如爲世人所熟知的准提法門。
經文記載:“薄伽梵在名稱大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刍衆並諸菩薩。及諸天龍八部前後圍繞。愍念未來薄福惡業衆生。即入准提叁摩地。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
在准提經典裏也有說到:
1、所有資具隨意充足(诃羅譯)
2、所有資具隨意充足(智譯)
3、所生之處…豐饒財寶(不空譯)
4、若是在家菩薩。修持戒行堅固不退.....若下生人間。當爲帝王家子。或貴族家生(智譯)
5、若是在家菩薩。修持戒行堅固不退......或于人間常作國王。不墮惡趣(不空譯)
6、佛言若人無福德相。求官不遷。對鏡常誦此咒。福德官當能稱遂(善無畏譯)
7、若複有人無福無相。求官無遷貧苦所逼。每十齋日常誦此咒。能令現世得轉輪王位。所求官克當稱遂(無畏譯)
這些都是修准提法所致的人天福。可見准提咒能得如帝王般的福報。所以宗傳燈錄中雲:“俱胝只念叁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
五、 能消災免難
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贊曰:“一切諸大難,無能侵是人 ”
由此偈觀之,至心虔誠修持准提法,一切的災難不能夠對行者侵害。
一般我們所知人類的災難,是刀兵怨賊野獸等種種的險難的侵害。而所謂的“大難”就是指很嚴重的災難。現今的世局正是災難頻傳,有地震、海嘯、劫盜等等。
五濁惡世,人世間總有苦厄災難,在大悲咒經裏就有提到十五種惡死(十五惡死者:饑餓困苦死。枷禁杖楚死。怨家仇對死。軍陣相殺死。豺狼惡獸殘害死。毒蛇蚖蠍所中死。水火焚漂死。毒藥所中死。蠱毒害死。狂亂失念死。山樹崖岸墜落死。惡人厭魅死。邪神惡鬼得便死。惡病纏身死。非分自害死)
這是人世間的悲劇,而准提佛母能給予仰信者最大的安慰與救度,只要您誠心修持。
我人生活在如此不安的局勢中,准提佛母能給予衆生安心,正如釋迦佛爲未來薄福惡業衆生所說,如法至誠修持能增福德壽、祛除災難、保佑平安。最終能解脫生死、究竟成佛。
經中言:
◎若有在家善男女等誦持之者。其家無有災橫病苦之所惱害。
◎若在路行誦此咒。無有賊盜惡獸等畏(诃羅譯)
◎若欲往渡江河大海。誦咒而渡無有水中惡獸等難(诃羅譯)
◎若乞食時常持此咒。不爲惡人惡狗等類之所惱害。(诃羅譯)
◎若在路夜行念誦不阙。無有賊盜。及虎狼惡魅鬼等怖畏難處。持心念誦並作護身。彼等諸難即皆自滅或發菩提心或生怖畏。或有言說心求免離若被執縛即自解脫(智譯)
◎若欲渡江河大海。水中所有龍鼋等畏。念誦亦如前法即得不怖(智譯)
◎若乞食時常持此陀羅尼。不爲惡人惡狗等類之所侵害。乞食易得(智譯)
◎若有王難被系閉枷鎖禁其身者。誦此陀羅尼即得解脫(智譯)
◎若在路行。誦此真言。不被賊劫傷損。亦離諸惡禽獸等難(不空譯)
◎若于江河中行。誦此真言不被漂溺及水中惡龍摩竭鼋鼍等傷害(不空譯)
◎若被囚禁系閉者。誦此陀羅尼速得解脫(不空譯)
◎若常誦持水不能溺火不能燒。毒藥刀兵怨病皆不能害(無畏譯)
六、 能究竟解脫
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贊曰:“ 從茲如意寶,定獲無等等。 ”
准提法的性質可以讓無量衆生得證佛道,故雲此法能出生諸佛,七俱胝那麼多的佛依靠這一個“母法”、“根本法”而成佛的,名爲七俱胝佛母准提法、咒。
准提法得菩薩位之經證:
◎于高山頂上念誦一俱胝遍。金剛手菩薩將此人領五百六十人。同共阿蘇羅宮。壽命一劫。得見彌勒菩薩。聽聞正法。聞法已獲菩薩地得不退轉(不空譯)
◎若欲求見觀自在菩薩。或多羅菩薩或金剛手菩薩等。如前修習。是諸菩薩必爲現身。安慰行人與滿所願。乃至或作敬愛等法。或求種種聖藥。或求阿蘇啰王位。或求持明天位。如是之事必獲成就。若久久修習專注不退。乃至菩薩之位亦可獲得(法賢譯)
◎行人往前正覺山頂。于佛塔前常持缽食。誦大明一俱胝。誦數滿已。得見金剛手菩薩。菩薩自引行人入吉祥門。告行人言汝入此門。無諸魔難所求願滿。離一切怖受大快樂。而于將來得見慈氏。聞說妙法證菩薩地乃至或得阿吠[口*縛]哩底迦菩薩之位。(法賢譯)
阿吠[口*縛]哩底迦菩薩、獲菩薩地得不退轉,不退轉菩薩是八地菩薩。
阿吠[口*縛]哩底迦(Avaivartika)菩薩:梵語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譯曰不退。
阿吠[口*縛]哩底迦菩薩即是“不退轉菩薩”又稱“八地菩薩”。
而准提法證佛果之經證如下:
◎若是在家菩薩。修持戒行堅固不退。速得成就無上菩提。(智譯)
◎應知罪滅。即成先行。然後依法畫本像。或叁時或四時或六時。依法供養求世間出世間悉地。乃至無上菩提皆悉獲得(不空譯)
◎若出家菩薩具諸禁戒。叁時念誦依教修行。現生所求出世間悉地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不空譯)
◎結齋具戒。一心清淨依法誦持。不轉此身即證菩提有大功力(善無畏譯)
“無上正等正覺”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新譯,意思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覺悟”,亦即“究竟圓滿的佛果”(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居士編著)
由以上經文之聖言量可知,修准提法之最高成就:“現生所求出世間悉地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不空 譯)”、“不轉此身即證菩提有大功力”
《末法爲何多示准提咒令人持誦(普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