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且還能與佛問答,聽佛說法。這是修習叁昧成就,出現于佛弟子心中的事實。這一類修驗的事實,在佛教中是很普遍的。西元叁至五世紀間,從北印度傳來,佛弟子有什麼疑問,就入定,上升兜率天去問彌勒。西元四世紀,“無著菩薩夜升天宮,于慈氏菩薩所,受瑜伽師地論”,也就是這一類事實。在“秘密大乘”中,修法成就了,本尊(多數是現夜叉相的金剛)現前;有什麼疑問,可以請求開示,也是普遍存在的宗教事實。”
而般舟叁昧以念阿彌陀佛爲主而得見無量佛,因阿彌陀(梵語 amita,意譯無量)即是無量之意。故念阿彌陀佛,即是念無量佛。
而持准提咒亦說是廣義的念佛,因爲按照經文所說,持准提咒可以因此得見佛菩薩,如同《念佛圓通章》說:“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有果必有因,見佛的因就是念佛。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即是准提經說的:“即見佛、菩薩、羅漢爲其說法。”
准提經也說:“所在生處皆得值遇諸佛菩薩”,此即是《念佛圓通章》說的:“去佛不遠”
咒中有稱念七俱胝佛,而七俱胝非定數,實是無量之意。也是遍虛空十方一切佛的意思,藏傳叁面二十六臂准提長咒之祈請部分( samanta buddhanam遍一切處、佛陀)不限于“七”這個數字,而是遍法界一切佛。
而密宗裏也說“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真言宗興教大師《阿彌陀秘釋》雲︰“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衆生、無量世界,常恒施利益。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等等”
“毗盧遮那”亦名“遍一切處”,與藏傳3面26臂准提長咒之祈請部分:“遍一切億萬諸佛”豈有相異?
《佛說瑜伽大教王經》提到3面26臂准提之身形也說:“坐蓮花座遍身光明,著阿蹉哥衣偏袒挂絡腋,及種種衣服裝嚴,變化諸佛遍滿虛空。”
而准提之頂嚴亦有大日如來、阿彌陀佛者,故有大日如來化身之說。准提也是觀音所化身,密教也說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那麼從究竟來說念准提與念阿彌陀佛(無量佛)又有何不同?
所謂的“七俱胝”並非真的只有“七俱胝”之數。其實是“無量數”諸佛之意,但經文多以“七”代表“極致”之意。所以念准提咒也能見十方佛,如經中言:見佛菩薩羅漢爲其說法、即得往詣十方淨土…等。此言能往生十方淨土,應可以說是因爲得見十方佛之故。
准提經言:“佛說此大准提陀羅尼法時,無量衆生遠塵離垢,得大准提陀羅尼大明咒功德,得見十方諸佛菩薩。”這與般舟叁昧所講都是十方佛的概念,應該是屬于同性質的法。般舟叁昧也是見佛而請佛說法解惑,故准提經此處所言即是一樣的行法。由此可知,這樣的法門應該是准提咒與般舟法門流行之時,兩者有相同而融會的地方。
(叁)修持般舟法門的要點
根據經文中提到,修持此叁昧的規定或要點如下:
“佛告跋陀和菩薩。若有菩薩。欲學是叁昧疾得是。當先斷色思想。當棄自貢高。已斷思想。已不自貢高。已卻當學是叁昧。不當诤。何等爲诤。誹謗于空是故不當共诤。不當誹謗空。卻誦是叁昧。
佛告跋陀和。若有菩薩學誦是叁昧者。有十事于其中立。何等爲十。
一者、其有他人。若饋遺缽震越衣服者不嫉妒。
二者、悉當愛敬人孝順于長老。
叁者、當有反複念報恩。
四者、不妄語遠離非法。
五者、常行乞食不受請。
六者、當精進經行。
七者、晝夜不得臥出。
八者、常欲布施天上天下。無所惜終不悔。
九者、深入慧中無所著。
十者、先當敬事善師視如佛。乃當卻誦是叁昧。
是爲十事。當如法。
作是行者便得八事。何等爲八事。
一者、于戒清淨至究竟。
二者、不與余道從事。出入智慧中。
叁者、于智慧中清淨。無所複貪生。
四者、眼清淨。不複欲生死。
五者、高明無所著。
六者、清淨于精進自致得佛。
七者、若有人供養者不用故喜。
八者、正在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複動。
是爲八事。”
有關修持此法的詳細內容請自行參閱原經典。
叁、准提是正法的代表
向來提倡楞嚴經是佛教正法代表的論據,是根據《佛說法滅盡經》中一段提到:“首楞嚴經、般舟叁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複滅,盡不複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這一段經文講:“首楞嚴經”、“般舟叁昧”是末法時期,最先消失的經典,這兩種經消滅後,其他經典也會慢慢無人修持而沒落,最後消失的經典是“無量壽經”,這部經典在法滅後還能住世百年,最後連“無量壽經”也消失無人堪能受持,只剩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度化滅法後的衆生,更久之後衆生根器更爲陋劣,只剩“阿彌陀佛”四字普渡衆生。換句話說“首楞嚴經”、“般舟叁昧”的消失沒落可說是佛法消滅的先兆。
所以一些佛門大德便有提倡保存、修持、流通楞嚴經,以此作爲正法住世的指標。
而准提法門中也有般舟叁昧的行法,所以也可說提倡准提法也是在延續正法住世。其理由如下所述:
(1)准提法中般舟叁昧的保存
《佛說法滅盡經》認爲“首楞嚴經”、“般舟叁昧”消失是佛法消滅的征兆,所以後世提倡楞嚴者,以此爲根據說明,讓楞嚴經流通、行持就是讓正法住世。同樣也可以說,讓准提法門住世也能使正法不滅,因爲准提法門中也有“般舟叁昧”的行法。
(2)佛陀的懸記
佛說此咒是爲了末法衆生而說,所以提倡此咒也是暢佛之懷。淨土宗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亦是指此法,憶佛即是觀想准提本尊,念佛即是持准提咒(咒中有七俱胝佛、准提佛母之聖號),而經中也說:“愍念未來薄福惡業衆生”故可知末法亦可依准提咒得度生死。
(3)准提佛母護持佛法
在真言宗的教義裏認爲,准提佛母也可說是“金剛護菩薩”的同體異名,此說出自《秘鈔問答--准胝》(日本 賴瑜撰):“禦口雲:“印金界叁摩耶會護菩薩印也,彼菩薩與准胝同體故用彼欤。”。准提佛母叁昧耶形另一種說法是“甲胄”,代表著准提佛母爲金剛護菩薩所變,爲守護佛法而來。
(4)般若是正法
前文已說過准提咒及准提佛母爲般若之義,而般若即是佛陀的正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四十六》雲:“諸佛所得法毗奈耶無上正法,即是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佛說佛母出生叁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叁》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爲欲趣求大菩提故。于此般若波羅蜜多發信解心。自當受持讀誦記念。複爲他人廣說流布。普令衆生得大善利。使其正法久住世間。以是因緣佛眼不斷正法不滅。而諸菩薩摩诃薩衆。各各受持宣布演說。即得法眼不壞不滅。”
《佛說佛母出生叁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十二》雲:“般若波羅蜜多。即是過去未來現在佛母。出生諸佛及一切智。是故阿難。我今以是般若波羅蜜多正法囑累于汝。若此正法欲斷滅時。汝當受持宣通流布使不斷滅。”故知般若存在實可謂佛教之正法住世。而准提咒的字義最終也是要證得般若實相,故可知准提咒住世也等于正法住世。
(5)實例的驗證
一個理論經過事實的證明,才能確認理論是否成立。而准提咒代表正法,也可以從古代的事迹中觀察。在《西方確指》一文中,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親自說准提咒是甚深之法,若准提咒不是正法極樂世界的菩薩也不會如是說。這篇《西方確指》文章,是經過印光大師,也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認可,所以真實性很高。
另外,在《憨山夢遊集.明史.姚宗典准提庵碑.廣仁品》中宋朝偏將軍曹翰因濫殺無辜屠城,因而轉世爲畜生,它來請求劉玉受以後若遇到有人殺生時,持誦佛號或准提咒給畜生,畜生道的衆生就能“暫忍其苦”,甚至因爲咒力或佛力能超脫往生善道。
從這兩個例子得知准提咒是正法,否則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會推崇、他道衆生不會想仰仗咒力解脫。
四、結語
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般舟叁昧》先滅。其余經典,逐漸而滅。”般舟行法,曠劫難聞,《佛說般舟叁昧經》雲:“是叁昧經者,是佛所囑,佛所稱舉,聞是深叁昧不書學誦守持如法者。是爲愚癡。”
如果般舟叁昧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因此,我們佛教徒,必須以性命來護持《般舟叁昧,以血汗來護持《般舟叁昧》,以志願來護持《般舟叁昧》。令《般舟叁昧》永住于世,發揚光大,流通到每粒微塵中,到全世界每個角落去,流通到盡虛空遍法界中。如果能這樣,正法就能大放光明。
由于准提法門中含攝了般舟叁昧的行法,及般若的特德。所以准提咒亦可以視爲正法之象征,若准提法門能常住于世,也等于正法常住。
准提法在今時已經漸漸複興,但尚未到達鼎盛的高峰,在漸露曙光之際,更需有心人的護持,願諸有緣人一起爲准提法的中興、爲正法的住世而努力奮鬥,定將在准提法的流傳史上留下不滅的光輝。
《正法的代表:准提咒--兼談般舟叁昧行法與准提法門之關系(普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