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記住,成就衆生先要成就自己,自己沒有成就,決定成就不了衆生。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說這話當然沒有問題,我們不行,我們現在要發文殊、普賢的宏願,可是現在目前要怎麼個做法呢?先成就自己。譬如說落在水裏面的衆生,快要淹死了,我們要想去救他,想救他,自己不會遊水,那你要跳下去,白搭一條命而已呀!現在怎麼辦呢?趕緊去學遊泳,學成一流的水上功夫,那下水才能救人。因此我們現在要救度一切衆生先要成就自己,一心念佛求願往生就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幹什麼呢?爲了要成就一切衆生,是爲這個的,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去參學,再去學無量法門。
像彌陀經裏面跟我們講的清清楚楚,實際上彌陀經上說的範圍很小,只說西方極樂世界那些人民在早晨一餐飯的時間就已經周遊十萬億個佛國土了,就已經拜訪了十萬億尊佛,再回到自己家裏來不過是一頓飯的時間。一尊佛給他說一句法,不要說多了,給他說一句,他早晨出去遛一趟已經聽了十萬億句佛法了,他怎麼不開智慧呀!他什麼法門都通達了。其實那是釋迦牟尼佛本師對我們講的客氣話,太說多了怕我們不相信,爲什麼說十萬億呢?因爲我們這個世界距離西方世界是十萬億,它這個意思是告訴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天天都可以到娑婆世界來遛達一趟,來看看你的親戚朋友,怕你想家嘛!所以說這個距離不遠,是這個意思。
其實要依在我看,最低限度像經上所講的兩百一十億個佛國土,爲什麼呢?因爲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曾經參訪了兩百一十億個佛國土,也就是說明這兩百一十億個佛國土與阿彌陀佛都有很深的緣分。拿現在國際關系來說,都是有非常好的外交關系,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你必定受那些人歡迎。哦!阿彌陀佛的學生,我們非常歡迎。也就是說明你在一餐飯時間當中,你有能力參訪兩百一十億個佛國土,這是我們在經上要能夠看得出來的,雖沒有顯說,意思含得非常明顯,不難看出來。因此我們對于一切法門愛好、喜歡,不要緊,現在不能學,現在學也學不好,爲什麼?沒有好老師指導你,你壽命有限、時間有限,你學不成功的。不如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先得無量壽,然後你不要工作了,你也不要上下班了,你可以全心全力地去學無量無邊的法門,諸位要把這個道理想通才肯死心塌地來修學這個法門。
那麼我們這個道場最主要的兩部經就是普賢行願品跟阿彌陀經,我們道場同修專修淨土,我們的要求就是不夾雜、不間斷,這一段我就說到此地,注解諸位自己去看。再看底下一段經文,“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連等,而爲上首。諸大聲聞”,聲聞上加一個大,就是回小向大的聲聞。舍利弗爲主,他老人家所度的就是前面講的六千比丘,這是同修伴侶,那有老師還當小乘的道理呢?決定不可能的。可是在許多地方看,他們兩個還是列在小乘衆裏面,那你就要覺悟,佛在經上已經給我們說得很明白,這兩個人都是古佛再來,地位在菩薩之上。舍利弗是東方金龍陀佛化身來的,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度衆生的,真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個法會殊勝莊嚴絕不是簡單的,你看不但聲聞衆裏面都是古佛與大菩薩示現,連他那些護法都是菩薩再來的,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統統都是的;等于好像來唱戲一樣,釋迦牟尼佛唱主角,那些來唱配角,來跑龍套,其實在幕後地位都是一般高的,沒有那些人,這一臺戲唱不下來呀!唱獨角戲不行啊!
由此可知僧團是一個非常清淨和睦團結的團體,絕不容許分化,今天僧團成爲分化的局面,所以才這樣衰,衆生才有這麼苦,我們要自救救人,首先要團結僧團,不要作分化的工作。分化工作從那裏開始呢?從叁皈依開始,這一皈依,這是我的師父,那個不是,分化了!大錯特錯啊!諸位要曉得入門受叁皈依是幹什麼事?受叁皈依是教你修學宗旨,你從今天起在佛面前發了誓了,你就要依照這個宗旨來修學;不是皈依某個法師,不是皈依某個人。那個法師來傳授、來監誓的,好像你們入黨?入了監誓人的黨,這糟糕不糟糕!這個黨不是四分五裂了,完全瓦解了,變成一個人一個黨,現在我們就是如此啊!一個法師一個黨派,與其他的法師各各都對立,每一個人統領幾個小徒弟在那裏互相地鬥爭,鬥爭堅固啊!這種修行到結果,也是修的道,不是菩提道,是地獄道,一受叁皈依,修地獄道,不得了啊!叁皈依我們在講堂講了多少次,皈依佛,佛者覺也,覺而不迷,從迷惑回過頭來依覺悟,要依自性覺,這是你一入佛門告訴你叁條修行的綱領。
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從一切邪知見裏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皈依僧,僧是清淨、是和合,僧是六和合,是淨而不染,和睦團結,是這個意思,不能搞錯啊!一搞錯就往叁途走了。所以你要曉得你是叁寶弟子,不是某法師的弟子,千千萬萬要搞清楚,這才叫正信的佛弟子,叁寶弟子。希望諸位要珍重做叁寶弟子才能成佛,做某一個法師的弟子恐怕叁途是免不了,千千萬萬要記住。所以你看一尊佛出世,那麼多佛菩薩都來幫助他,看到清淨和睦的僧團。“並諸人天一切世主”,這個大會裏面除了菩薩、聲聞之外,還有人天。也許看到這裏我們會懷疑,爲什麼呢?當年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的時候是二七日中在菩提樹下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宣講的,肉眼凡夫根本見都見不到,連二乘人也是不見不聞,怎麼會有人天呢?有,因爲有許多佛菩薩示現人天身分在人間度衆生的,他也有分,他去參加了,我們不知道。
譬如說我們講一個最近的,印光大師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等覺菩薩;人啊!如果他老人家在那裏一打坐,眼睛一閉,他到華嚴會上聽華嚴經去了,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看到老和尚在那裏打坐,我們不曉得,就這種情形。所以要知道有許許多多佛菩薩在我們人間,不定是以出家身分,是以在家身分,男女老少都有;像普門品裏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攝受衆生、教化衆生,他就現什麼樣的身分,你不知道,他不會說的。凡是自己說我是什麼佛再來,什麼菩薩再來的,給諸位說那都是假的,絕對沒有這個道理。
佛門裏頭只有一個原則,身分一露,馬上就走,絕對沒有再住世這種情形;他要再來,馬上再換個身份再來就是了,絕對不容許暴露身分還在這個世間。因爲這些年連國外都是如此,常有個居士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叫大家來供養他,來皈依他,來拜他,妖言惑衆,諸位千萬不要上這個當。你也不必爭,他要說什麼菩薩再來,你也合掌;他要說阿彌陀佛,好,阿彌陀佛,以後就不要理他了。你說阿彌陀佛,這不得了,趕緊去供養,把你口袋的錢都被他騙去了,那你是傻瓜一個,不要理會就是了,好好地念自己的佛,修自己的道,這個重要。
天上也是如此,一切世主,這個世主從人間的帝王,前面講的多了,器世間主、有情世間主、智正覺世間主,這在八十華嚴第一卷裏面就說了很多,說了有幾十種就是指這些人。這些人也是法身大士,以世主身分度衆生的。那麼底下的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當然全都是法身大士示現作護法神的。我們讀這段經文之後,我們對一切衆生應當生平等心、恭敬心,十大願第一條教給我們禮敬諸佛,說不定這個人是佛菩薩轉世來的,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的確是如此,許許多多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不要緊,統統恭敬就行了,就一個都不漏了,諸佛才歡喜。“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這些名詞後面都有注解,我就不必說了,注得也很清楚。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這一句此地也注得很好。這是總顯與會大衆聽了佛說,聽了菩薩所說都能夠信受奉行,這四個字非常重要,信,決定沒有疑惑,疑就障礙了我們的信心,所以是斷疑生信。受是接受,領納在心,這叫接受。接受之後要依教奉行,要完完全全把它做到,這樣才不辜負佛菩薩苦口婆心的叮咛,爲我們說法的恩德。那麼在注解裏面講信受奉行有叁個意思,這叁個意思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自己將來爲別人說法,前面說過了讀誦受持及演說,一定要守住這叁個原則,注子裏頭有,“一能說人清淨”,說的人清淨,爲什麼呢?不爲名聞利養,沒有一切的要求,這叫清淨。
換句話說,完全無條件,如果是有條件而來說的,不清淨。我還曾經聽說過請法師來講經先要談好價錢,這一部經要多少錢,這不清淨了。不但是談價錢不可以,貪圖供養也不可以,或者是貪圖聽衆人數多也不可以,都不清淨,心不清淨;一個人聽也是一樣的精神百倍在此地講,一萬個人聽也是如此,這個說的人是清淨。一兩個人聽,馬虎一點,精神打不起來,人多了歡喜,這個心不清淨啊!別人我們不管,將來自己上講臺要學清淨心,要記住這一條。“二所說法清淨”,說法清淨完全從自性清淨心裏面流露出來的,這個法清淨,我們初學的人做不到,初學人做不到怎麼辦呢?依照古人的注解去講,像這個注子是文言文的注子,等于是你在講臺上把文言文翻成白話文,用這個方式來講,不可以參雜自己的意思,這就清淨了。
因爲我們自己意思不清淨,一參雜進去,法就不清淨了,不可以參雜自己的意思,這樣就清淨了,清淨就有功德。“叁得果清淨,陳事既周,時衆獲益。”你把這個經裏面的理論、方法、境界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聽的人能夠得到利益,能夠破迷生信,這就是好處了。所以初步的利益就是聽了之後不反對佛法,這就不錯了;不要說一聽他就信,就修行,那修行是第叁層的功夫。頭一個是不反對,第二步他相信了,第叁步他真正理解了,第四步他自然就修行了,一步一步地來誘導他,決不可能叫他一下就相信。所以接引衆生是有順序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記住,否則的話會把衆生學佛的機緣,把它斷掉了。
爲什麼呢?他一看到學佛,他就生恐懼了,譬如…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