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P89

  ..續本文上一頁現在人家第一個怕學佛,學佛不能吃肉,他就爲了這個不學佛了;不行,學佛不能吃肉,他就不學佛了。所以我們告訴他,學佛可以吃肉,那就沒有問題了,學佛不要殺生,可以吃肉。他說還有這樣的?這樣他就可以來了!你要說那個戒條怎麼嚴怎麼嚴,他聽了就害怕,再也不會來的,所以諸位接引衆生要有善巧方便,逐步逐步誘導他入門,讓他自己生信心,自己發心去持戒,發心去求戒。所以李老師他老人家一生教人他是勸人皈依,這個他有說勸人皈依,他絕不勸人持戒、不勸人受戒;再有絕不勸人持午,好像六齋、十齋,持午,他不勸人。他說爲什麼呢?你要勸人幹這個,人家不學佛了。

  

  他老人家在臺中這麼多年,攝受衆生這麼多,他有他的善巧方便。他自己是持午的,而且日中一食,但是他很隨緣,老師晚上我請你吃飯好不好?好,好,他到晚上跟你一塊,他照樣吃,他一個人在家裏絕對不吃,他吃一餐。很隨緣。我初到臺中見他的時候,因爲我到臺中去之前跟忏雲法師住了半年,就學了忏雲法師那一套,也是非常地嚴格、呆呆板板。到臺中李老師告訴我不行啊!行不通!他說懂得佛法的人對你還尊敬,你不錯,你持午;不懂得的人說你這個人古怪,大概是瞧不起我,我做的東西你大概是還看不中,反而叫他毀謗,叫人家毀謗,把人家法緣斷絕掉了。我是聽到這個開示,我也就變活潑了一點,從前也很呆板,想想老師講的話很有道理。

  

  今天我們經講到此地圓滿,我們保留一套完整的錄音帶,前面沒有聽到的,將來可以借錄音帶來聽。經圓滿了,我們的修行就要開始了,怎麼個修法呢?讀誦受持,爲人演說,我們要學這個。所以我這個星期五出國之後,我想我們道場要讀誦,就讀這個經,連經連注解統統要讀。我交代我們這裏面人查生字,把生字注音注出來,然後每一次寫在黑板上,你們來的時候可以不必查。一個禮拜讀一次,看看那一天我們下次公布,星期叁公布,一個星期讀一次別行疏鈔,讀一次彌陀經疏鈔,希望諸位好好地把它念熟,我明年回來的時候就講這個經。

  

  

  

  

  

  

  

  

  

  

  

  

  

  

  

  

  

  

  

  

  

  

  

  

  

  

  

  

  

  

  

  

  

  

  

  

  

  

  

  

  

  

  

  

  

  

  

  

  

  

  

  

  

  

  

  

  

  普賢行願品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諸位同學:今天是我們第十屆冬令大專講座的開始,這一次在時間上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天,七天當中要跟諸位介紹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首先要跟諸位介紹的是這一部經的來源,也就是它的出處。諸位有些對佛法是涉獵了一些,但是也有幾位是初學的同修。學佛,我們首先對佛法要有一個概略的認識,第一要明了的就是佛教是什麼?如果對這個問題沒搞清楚,那我們的修學就從頭錯到底,一直就錯下去了。···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一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叁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四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五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六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七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八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九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一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二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叁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四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五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六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七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八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九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一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二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叁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四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五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六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七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八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九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叁十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叁十一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叁十二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叁十叁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叁十四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叁十五卷)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一卷)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此講錄出自淨空法師專集文字講堂)

  

  諸位同學:今天是我們第十屆冬令大專講座的開始,這一次在時間上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天,七天當中要跟諸位介紹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首先要跟諸位介紹的是這一部經的來源,也就是它的出處。諸位有些對佛法是涉獵了一些,但是也有幾位是初學的同修。學佛,我們首先對佛法要有一個概略的認識,第一要明了的就是佛教是什麼?如果對這個問題沒搞清楚,那我們的修學就從頭錯到底,一直就錯下去了;所以必須先正名,名是名詞。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如果把它看成宗教,這錯了。宗教可以信,也可以不信,這個世間不信宗教的人很多。如果是教育,諸位想一想,如果我們跟人家說,我沒有受過教育,這個很難爲情;我不信宗教,不覺得怎麼難爲情,教育必定要接受的。

  

  何以曉得佛教不是宗教呢?如果我以宗教的定義來觀察佛法,的確佛法沒有宗教裏面所說的特質。譬如宗教裏頭最重要的,一定要崇拜一個真神;佛教裏頭沒有,佛教裏頭沒有崇拜神的,佛與菩薩都不是神,要把佛跟菩薩當神來看待,那你完全誤會了。要知道佛這個意思怎麼講法?什麼叫做菩薩?這些定義,名詞的定義要搞清楚。佛是從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智慧的人,覺悟的人,撿別我們一般是愚癡、迷惑,愚癡、迷惑的反面,就是智慧,就是覺悟。一個與具有圓滿智慧覺悟的人,印度的言語名詞就叫做佛陀;那麼在我們中國古時候也稱之爲聖人,稱爲聖人,稱爲賢人,很有我們中國聖人這個意思。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佛是人不是神,菩薩是正在修學的人,正在求智慧求覺悟的人,所以菩薩翻作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衆生稱菩薩。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來供奉,那就錯誤了。

  

  那麼既然佛是一個智慧覺悟的人,他教給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包括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我們與佛的關系,所以我們稱佛爲本師,剛才在講經之前,我們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也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皈依,是恭敬的意思,或者是敬禮。本師,他是我們根本的老師,就是建立這個教育,最初的創始人,他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爲叁寶弟子。那麼我們跟佛的關系,非常明顯是師生關系。

  

  所以跟那個宗教不一樣,宗教是主、奴的關系,是父、子的關系,它不是師生關系,這是我們首先要辨別清楚的。菩薩跟我們是同一個老師,同門的關系;他學習在我們之前,我們在後,等于是我們的前期的學長。像觀音、勢至,是我們的學長,我們對他禮敬,是他已經有了成就了,我們才初學;所以我們對菩薩,往往也把他當作佛一樣地恭敬。他是我們的老學長,前期學長,可以代佛教化。那麼對于現前的這些出家人,我們稱他作法師,在中國習慣,習慣上稱法師,稱和尚。其實這些稱呼都是很普通的通呼,也是教育界裏面的稱呼。和尚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親教師;主持這個教育、這個教學的職稱上的一個稱呼,翻成中國叫親教師,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主持教育政策的人。

  

  所以在一個寺院,只有住持才能稱和尚,只有一個和尚。好比一個學校只有一個校長,這個教育政策是校長來主持的,那麼所有這些教職員都是執行的人,執行這個政策的。那麼教育的成功與失敗,主持政策的人,他要負完全責任。所以教育成功了,那是校長的功勞,校長從來沒上過一堂課,功勞是他的,爲什麼呢?那些教職員都是聽他命令,執行他的政策的;所以校長是親教師,印度人稱和尚。那麼教員呢?稱阿阇黎,阿阇黎也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他是我們的老師,他的言行都可以做我們的榜樣,做我們的模範,有這個意思,就是我們中國人習慣,普通稱之爲老師。所以從這些稱呼上看起來呢,佛法確確實實是教育,而不是宗教。既是教育,任何人都應該修學,乃至于這些宗教徒們也應該修學。

  

  所以我常常勸這些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都應該皈依叁寶,好好地來學佛法,與信仰他的教沒有沖突,這是諸位必須要曉得。譬如你做學生,你在學校做學生,你求學;同時你也信仰宗教,有沒有沖突?沒有沖突。如果說我信了基督教,再去信天主教,這個有沖突;教育教育沖突,宗教與教育沒沖突。我在美國現在有一批基督教的這些牧師,他們對于佛法很有興趣,我勸他們認真來學習,因爲現在在國外講經,翻譯的工作很困難。所以現在就是我的計劃當中,是每一個月與他們舉行一次研究討論會,就是座談會。這個座談會可以舉行一次,我們一次有叁、四個小時來討論,來溝通,使他們對于佛法有正確的理解,來接受佛陀的教育,對他那個宗教有很大很大的幫助,這是他們非常樂意接受的。

  

  如果把佛教看作宗教呢?宗教與宗教就對立了,彼此不能相容了。所以在臺灣,宗教界的排斥,互不相容,都是對于佛法誤會,不知道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那麼佛教本身也稱宗教,但是稱宗教是說佛教教學的性質,與一般宗教定義完全不相同。佛教稱宗,專門講禅宗;宗門教下,合起來稱爲宗教,是這個意思。所以與今天一般宗教界裏面這個名詞,完全不相幹,這是講佛教教學兩個大糸統不相同。宗門的教學,著重在悟,著重在開悟,著重在啓發,那麼它少用經典,所以禅宗裏頭,講經少,非常非常之少,是只講開示。這個開示呢?著重各各人的根性的啓發。可是悟了之後呢?一定要讀經,經是最主要的教學教科書…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