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P89

  ..续本文上一页现在人家第一个怕学佛,学佛不能吃肉,他就为了这个不学佛了;不行,学佛不能吃肉,他就不学佛了。所以我们告诉他,学佛可以吃肉,那就没有问题了,学佛不要杀生,可以吃肉。他说还有这样的?这样他就可以来了!你要说那个戒条怎么严怎么严,他听了就害怕,再也不会来的,所以诸位接引众生要有善巧方便,逐步逐步诱导他入门,让他自己生信心,自己发心去持戒,发心去求戒。所以李老师他老人家一生教人他是劝人皈依,这个他有说劝人皈依,他绝不劝人持戒、不劝人受戒;再有绝不劝人持午,好像六斋、十斋,持午,他不劝人。他说为什么呢?你要劝人干这个,人家不学佛了。

  

  他老人家在台中这么多年,摄受众生这么多,他有他的善巧方便。他自己是持午的,而且日中一食,但是他很随缘,老师晚上我请你吃饭好不好?好,好,他到晚上跟你一块,他照样吃,他一个人在家里绝对不吃,他吃一餐。很随缘。我初到台中见他的时候,因为我到台中去之前跟忏云法师住了半年,就学了忏云法师那一套,也是非常地严格、呆呆板板。到台中李老师告诉我不行啊!行不通!他说懂得佛法的人对你还尊敬,你不错,你持午;不懂得的人说你这个人古怪,大概是瞧不起我,我做的东西你大概是还看不中,反而叫他毁谤,叫人家毁谤,把人家法缘断绝掉了。我是听到这个开示,我也就变活泼了一点,从前也很呆板,想想老师讲的话很有道理。

  

  今天我们经讲到此地圆满,我们保留一套完整的录音带,前面没有听到的,将来可以借录音带来听。经圆满了,我们的修行就要开始了,怎么个修法呢?读诵受持,为人演说,我们要学这个。所以我这个星期五出国之后,我想我们道场要读诵,就读这个经,连经连注解统统要读。我交代我们这里面人查生字,把生字注音注出来,然后每一次写在黑板上,你们来的时候可以不必查。一个礼拜读一次,看看那一天我们下次公布,星期三公布,一个星期读一次别行疏钞,读一次弥陀经疏钞,希望诸位好好地把它念熟,我明年回来的时候就讲这个经。

  

  

  

  

  

  

  

  

  

  

  

  

  

  

  

  

  

  

  

  

  

  

  

  

  

  

  

  

  

  

  

  

  

  

  

  

  

  

  

  

  

  

  

  

  

  

  

  

  

  

  

  

  

  

  

  

  

  普贤行愿品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诸位同学:今天是我们第十届冬令大专讲座的开始,这一次在时间上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七天当中要跟诸位介绍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首先要跟诸位介绍的是这一部经的来源,也就是它的出处。诸位有些对佛法是涉猎了一些,但是也有几位是初学的同修。学佛,我们首先对佛法要有一个概略的认识,第一要明了的就是佛教是什么?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搞清楚,那我们的修学就从头错到底,一直就错下去了。···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一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三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四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五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六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七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八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九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一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二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三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四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五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六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七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八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九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一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二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三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四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五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六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七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八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九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三十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三十一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三十二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三十三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三十四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三十五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一卷)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

  

  (此讲录出自净空法师专集文字讲堂)

  

  诸位同学:今天是我们第十届冬令大专讲座的开始,这一次在时间上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七天当中要跟诸位介绍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首先要跟诸位介绍的是这一部经的来源,也就是它的出处。诸位有些对佛法是涉猎了一些,但是也有几位是初学的同修。学佛,我们首先对佛法要有一个概略的认识,第一要明了的就是佛教是什么?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搞清楚,那我们的修学就从头错到底,一直就错下去了;所以必须先正名,名是名词。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如果把它看成宗教,这错了。宗教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这个世间不信宗教的人很多。如果是教育,诸位想一想,如果我们跟人家说,我没有受过教育,这个很难为情;我不信宗教,不觉得怎么难为情,教育必定要接受的。

  

  何以晓得佛教不是宗教呢?如果我以宗教的定义来观察佛法,的确佛法没有宗教里面所说的特质。譬如宗教里头最重要的,一定要崇拜一个真神;佛教里头没有,佛教里头没有崇拜神的,佛与菩萨都不是神,要把佛跟菩萨当神来看待,那你完全误会了。要知道佛这个意思怎么讲法?什么叫做菩萨?这些定义,名词的定义要搞清楚。佛是从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的人,觉悟的人,捡别我们一般是愚痴、迷惑,愚痴、迷惑的反面,就是智慧,就是觉悟。一个与具有圆满智慧觉悟的人,印度的言语名词就叫做佛陀;那么在我们中国古时候也称之为圣人,称为圣人,称为贤人,很有我们中国圣人这个意思。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佛是人不是神,菩萨是正在修学的人,正在求智慧求觉悟的人,所以菩萨翻作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称菩萨。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来供奉,那就错误了。

  

  那么既然佛是一个智慧觉悟的人,他教给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包括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我们与佛的关系,所以我们称佛为本师,刚才在讲经之前,我们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也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是恭敬的意思,或者是敬礼。本师,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就是建立这个教育,最初的创始人,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为三宝弟子。那么我们跟佛的关系,非常明显是师生关系。

  

  所以跟那个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主、奴的关系,是父、子的关系,它不是师生关系,这是我们首先要辨别清楚的。菩萨跟我们是同一个老师,同门的关系;他学习在我们之前,我们在后,等于是我们的前期的学长。像观音、势至,是我们的学长,我们对他礼敬,是他已经有了成就了,我们才初学;所以我们对菩萨,往往也把他当作佛一样地恭敬。他是我们的老学长,前期学长,可以代佛教化。那么对于现前的这些出家人,我们称他作法师,在中国习惯,习惯上称法师,称和尚。其实这些称呼都是很普通的通呼,也是教育界里面的称呼。和尚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亲教师;主持这个教育、这个教学的职称上的一个称呼,翻成中国叫亲教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主持教育政策的人。

  

  所以在一个寺院,只有住持才能称和尚,只有一个和尚。好比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校长,这个教育政策是校长来主持的,那么所有这些教职员都是执行的人,执行这个政策的。那么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主持政策的人,他要负完全责任。所以教育成功了,那是校长的功劳,校长从来没上过一堂课,功劳是他的,为什么呢?那些教职员都是听他命令,执行他的政策的;所以校长是亲教师,印度人称和尚。那么教员呢?称阿阇黎,阿阇黎也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他是我们的老师,他的言行都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做我们的模范,有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中国人习惯,普通称之为老师。所以从这些称呼上看起来呢,佛法确确实实是教育,而不是宗教。既是教育,任何人都应该修学,乃至于这些宗教徒们也应该修学。

  

  所以我常常劝这些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都应该皈依三宝,好好地来学佛法,与信仰他的教没有冲突,这是诸位必须要晓得。譬如你做学生,你在学校做学生,你求学;同时你也信仰宗教,有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如果说我信了基督教,再去信天主教,这个有冲突;教育教育冲突,宗教与教育没冲突。我在美国现在有一批基督教的这些牧师,他们对于佛法很有兴趣,我劝他们认真来学习,因为现在在国外讲经,翻译的工作很困难。所以现在就是我的计划当中,是每一个月与他们举行一次研究讨论会,就是座谈会。这个座谈会可以举行一次,我们一次有三、四个小时来讨论,来沟通,使他们对于佛法有正确的理解,来接受佛陀的教育,对他那个宗教有很大很大的帮助,这是他们非常乐意接受的。

  

  如果把佛教看作宗教呢?宗教与宗教就对立了,彼此不能相容了。所以在台湾,宗教界的排斥,互不相容,都是对于佛法误会,不知道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那么佛教本身也称宗教,但是称宗教是说佛教教学的性质,与一般宗教定义完全不相同。佛教称宗,专门讲禅宗;宗门教下,合起来称为宗教,是这个意思。所以与今天一般宗教界里面这个名词,完全不相干,这是讲佛教教学两个大糸统不相同。宗门的教学,著重在悟,著重在开悟,著重在启发,那么它少用经典,所以禅宗里头,讲经少,非常非常之少,是只讲开示。这个开示呢?著重各各人的根性的启发。可是悟了之后呢?一定要读经,经是最主要的教学教科书…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