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會性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子五十叁參,後參普賢菩薩,聽大士說法,所證與普賢等,同是等覺境界,進則成佛,故普賢菩薩爲之贊佛勝德,末二偈雲:“刹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說盡佛功德。若有聞斯勝功德,而生歡喜信解心;如所稱揚悉當得,慎勿于此生疑念。”叁十九卷文止于此,六十、八十華嚴亦然。

  “爾時”,普賢菩薩贊佛勝德完畢時。

  “菩薩摩诃薩”,大菩薩。義常說,今略。“稱歎如來”主要是稱揚贊歎毗盧遮那佛,並十方叁世諸佛。如來,佛十種通號之一,後佛如先佛之再來,故名如來。金剛經雲:“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乃常說之名相,不懂者可查注解或法數。“勝功德”,功,功能,約修行時間說。德,德用,修行成就之妙用。佛累劫勤修,萬德莊嚴,無與倫比,曰“勝功德”。“已”完畢。已、己、巳,中國方塊字須詳看細分,“上巳、下己、已中分”。實際上,我只讀過叁字經、百家姓、昔時賢文,十幾天會背後,因出麻疹而休學,並沒讀什麼書,讀書識字多靠自己帶杓子舀的,字字老師教,怎麼可能!像這句話也是無意中得之,以前老師很肯教人,我十幾歲寫“上大人,孔乙己”,被路遇的老先生看到,告訴我“己”錯了,然後說上巳、下己、、已中分,我就舀起來了,至今五十多年,都是在大路邊、小路邊學,不是在教室中學。現代年輕人,粗心草率,不肯用心寫字,如“見”寫成“貝”,懶到腳伸長長的,彎都不肯彎一下,依文看是見,但字非見又非貝。“員”,頭上口移到旁成“呗”,全走了樣。國字不可馬虎,須工整,否則,腳翹到頭上就難看了!複興中華文化,只是唱歌跳舞,沒搔到癢處,這些看似小問題,實是大症結。

  “稱歎如來勝功德已”,指第叁十九卷,歎佛勝德偈頌畢,有人誤爲是下文“所有十方世界中”,真是錯到馬來西亞了,沒弄清楚亂說,後文未講,怎可“已”呢?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

  普賢菩薩偈贊佛已,再對善財及諸菩薩說:佛功德無量,盡未來際,歎不能盡。

  上對下說曰“告”,下對上言“白”,今已不分。普賢大士對法會大衆及善財童子說,主要是對善財,彼是當機,故另標出。

  “諸菩薩”,諸者,多也。除善財外,尚有華嚴海會衆,皆是菩薩,縱有聲聞,也是回小向大,能聞華嚴義理的大心聲聞,經雲:“有六千比丘、受文殊化”,非等閑之輩。

  “善財”,即善財童子。一般以爲童子是未成年男孩,大概七、八歲左右。佛經不然,乃菩薩通稱,四十華嚴稱文殊菩薩“文殊師利童子”,他經亦作是稱。

  從善財初參文殊菩薩,曆五十叁位善知識言,絕非男童,而是二十多歲的青年。神壇誤爲小孩,乩童作孩童狀,撒嬌、翻滾等,明理人一見,便知是假。就算佛世時,彼是童子,經二千多年,難道還長不大嗎?不真不實,不值得信賴。且佛菩薩度人以正知正見爲旨,要人正信,絕不會假外道乩童之身,佛弟子當明辨。

  誤善財爲小孩,也可能受西遊記紅孩兒的影響,謂善財童子拜觀音,那是小說家筆下的人物,非佛法所說。

  爲何名善財?其出生載于四十華嚴第四卷,雲善財領五百童子,親近文殊菩薩,可見非一人,古注:名善財,有二義:一、出生時,家現衆寶,請教相師,以爲呈瑞,具大福德,故名善財。二、無量劫修行,聚集無數功德法財,將近圓滿,故名善財。另謂:善財非今生始修,乃久修之大菩薩,今示現從初發心起,親近文殊菩薩,教發菩提心,引南方參德雲比丘(四十華嚴名吉祥雲),示修念佛法門,如是輾轉介紹,經五十叁位,後參普賢菩薩。因此,學法,依理當廣學多聞,多去參訪,善知識須傾所知外,還要鼓勵親近他人,令青出于藍,更勝于藍。中國人總喜歡留一步,導致許多精巧藝術失傳,每人都懷著秘方入棺材,使“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善男子”,普賢菩薩稱善財,具大善根、發大心、行大行的大丈夫。佛經上,善男子也是菩薩的通稱,表善財乃菩薩也。

  菩薩開示善財及大衆:佛德廣大,前僅略頌,不但我普賢稱歎不盡,假使盡十方遍法界,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演贊,也歎莫能窮。

  “刹”,梵語刹多羅之簡稱,譯國土或世界。“佛刹”,一佛教化之叁千大千世界。“劫”,梵語劫波,此雲時分。長時曰劫,短時曰刹那。世人不知,誤爲災難,常聞“又過了一劫”,實際,世界成、住、壞、空一遍,才是一大劫,中含八十小劫。

  “不可說不可說”,華嚴十大數之一。華嚴經有阿僧祇品,從阿僧祇列起,共有一百二十叁數,最後最大數目有十種,簡稱“華嚴十大數”,凡說數目多,便以十大數喻,所謂:一、阿僧祇,二、無量,叁、無邊,四、無等,五、不可數,六、不可稱,七、不可思,八、不可量,九、不可說,十、不可說不可說。所以,不可說不可說是十數中最大數,雖言不可說不可說,佛及大菩薩猶知之,若以凡夫立場,雖阿僧祇,亦不能體會。

  將如是佛刹,磨成微塵,一微塵爲一大劫,經極微塵數劫,以無礙辯才,日以繼夜,相續敷演佛勝功德,也說不盡。

  或許有人會認爲佛功德說不盡,恐是重複述說吧!像北部農家種田器具碌碡,轉個不停,有人想數,跟著從田頭打到田尾,老數不清,實際只八粒而已。其實,絕對不同,試想,由初發心,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成佛,五十一階位,所修福慧,縱相似,卻不相同,長劫不懈,萬行無缺,豈是短時間可說盡!此類事,非凡夫境界所能解,當仰信之。

  普賢菩薩講這段話,顯佛德廣勝,勉善財並海衆,須發成佛心。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生起後文。要成就佛功德,當遵修十種大行大願。

  甲二、正說行願分叁

  乙一、長文分叁

  丙一、正示行願分二

  丁一、大士征列名數

  普賢菩薩征釋十大願名。

  何等爲十?

  那十大願呢?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正列十大願。

  欲學讀音,得注意我念。五十歲以上的,念客家音,或許還准;叁、四十歲受現代教育,可能失真,常用國語翻成客家音,“成功”變“層功”,“批”作“匹”,去建材行買東西,老板說:一匹一匹的貨色不同。害我莫名其妙,客家音“匹”“批”,意思相去甚遠,現在客家音要讀到標准,很不容易。本經字不深,注意學,必能正確,我的鄉音還算標准,可作參考。

  十大願,下文有解釋,不先說,免重複。

  丁二、當機征名請示分二

  戊二、當機總征(總問)

  善財白言:大聖!雲何禮敬,乃至回向?

  善財童子禀白菩薩:“大聖”,善財對普賢菩薩的尊稱,發大菩提心,曆劫修行,惑盡功圓,名大聖。大士本可成佛,愍衆生故,示等覺身,非西遊記之齊天大聖。

  “乃至”,超略詞。今舉十願中之初願禮敬諸佛,第十普皆回向,略第二至第九願。

  善財請教,前雲欲成佛,當發十大願,依願起行,現請問大士:如何禮敬諸佛,乃至普皆回向,願一一詳說,以利後學。

  先列名再請問,表示不知,實以善財程度,無不明白,爲利衆生,代爲請法。

  戊二、菩薩別釋分二

  己一、正示十願分十

  庚一、禮敬諸佛分叁

  辛一、牒初願名

  十大願,每願經文,讀法相仿,皆分牒初願名、釋行願相、結顯無盡叁段。第一願詳明,第二願起,相似處則略說。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

  普賢菩薩受請,爲之開示。

  “善男子”,針對當機,兼含大衆。

  牒,重複。前已說初願名,今再重述之。

  辛二、釋行願相分叁

  壬一、明所禮果境

  身心所禮境界,即佛果。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世尊。

  盡十方,遍法界,無邊佛土,磨爲微塵,一塵一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勝微塵數,顯佛無量。

  佛爲何如是之多?華嚴經雲:“如來成正覺時,普見一切衆生成正覺。”在佛眼看一切衆生皆是佛。十方叁世諸佛,同受我虔誠禮敬。

  “世尊”佛十種通號的最後一號,世出世間最爲尊貴,九界獨尊,故名世尊。

  又“所有”,非指外境,慈舟大師雲:“所有乃吾人本性所具。”

  十方微塵數佛,不離當下一念心,莫向外求。

  壬二、明能禮因心

  明禮敬者心態。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

  初發心者,禮佛便是修因,如何禮敬呢?我仰仗佛及普賢大士願行威德,並自己深心信解力,自他相合,一切諸佛,俨然在前,受我禮拜。

  凡夫力弱,縱不能觀無量佛,至少觀一佛,現前受禮。

  壬叁、明能禮心相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

  先總明。

  一一佛,我皆以清淨叁業,恒修禮敬。

  “身語意”即“身口意”,口不說話,不構成業因,屬身攝;出諸語言,已成業種,謂語業。“身”無叁惡,澡浴清淨。“口”無四惡,不閑言雜語。“意”無叁毒,萬緣放下,至誠懇切。禮非一時,恒久如是,故雲“常修”。散心禮佛,不得利益,清涼國師列十種禮:

  一、我慢禮,貢高我慢,爭位次,執位置,如碓上下,心不恭敬,不但無功,反而有過。

  二、唱和禮,人念我念,人唱亦唱,有口無心,臺南、臺北、美國、日本,到處遊蕩,人在殿內,妄想紛飛。

  叁、恭敬禮,身心端肅,殷重頂禮。

  四、無相禮,五、起用禮,六、內觀禮,七、實相禮,八、大悲禮,九、總攝禮,十、無盡禮。都屬修觀,理深,列名便可。凡夫心粗境細,觀想難成。如我愚鈍,拜四十多年,不會觀想;上根利智者,可尋注作觀,起碼要做到身心恭敬…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會性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