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子五十三参,后参普贤菩萨,听大士说法,所证与普贤等,同是等觉境界,进则成佛,故普贤菩萨为之赞佛胜德,末二偈云:“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功德。若有闻斯胜功德,而生欢喜信解心;如所称扬悉当得,慎勿于此生疑念。”三十九卷文止于此,六十、八十华严亦然。
“尔时”,普贤菩萨赞佛胜德完毕时。
“菩萨摩诃萨”,大菩萨。义常说,今略。“称叹如来”主要是称扬赞叹毗卢遮那佛,并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佛十种通号之一,后佛如先佛之再来,故名如来。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乃常说之名相,不懂者可查注解或法数。“胜功德”,功,功能,约修行时间说。德,德用,修行成就之妙用。佛累劫勤修,万德庄严,无与伦比,曰“胜功德”。“已”完毕。已、己、巳,中国方块字须详看细分,“上巳、下己、已中分”。实际上,我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昔时贤文,十几天会背后,因出麻疹而休学,并没读什么书,读书识字多靠自己带杓子舀的,字字老师教,怎么可能!像这句话也是无意中得之,以前老师很肯教人,我十几岁写“上大人,孔乙己”,被路遇的老先生看到,告诉我“己”错了,然后说上巳、下己、、已中分,我就舀起来了,至今五十多年,都是在大路边、小路边学,不是在教室中学。现代年轻人,粗心草率,不肯用心写字,如“见”写成“贝”,懒到脚伸长长的,弯都不肯弯一下,依文看是见,但字非见又非贝。“员”,头上口移到旁成“呗”,全走了样。国字不可马虎,须工整,否则,脚翘到头上就难看了!复兴中华文化,只是唱歌跳舞,没搔到痒处,这些看似小问题,实是大症结。
“称叹如来胜功德已”,指第三十九卷,叹佛胜德偈颂毕,有人误为是下文“所有十方世界中”,真是错到马来西亚了,没弄清楚乱说,后文未讲,怎可“已”呢?
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普贤菩萨偈赞佛已,再对善财及诸菩萨说:佛功德无量,尽未来际,叹不能尽。
上对下说曰“告”,下对上言“白”,今已不分。普贤大士对法会大众及善财童子说,主要是对善财,彼是当机,故另标出。
“诸菩萨”,诸者,多也。除善财外,尚有华严海会众,皆是菩萨,纵有声闻,也是回小向大,能闻华严义理的大心声闻,经云:“有六千比丘、受文殊化”,非等闲之辈。
“善财”,即善财童子。一般以为童子是未成年男孩,大概七、八岁左右。佛经不然,乃菩萨通称,四十华严称文殊菩萨“文殊师利童子”,他经亦作是称。
从善财初参文殊菩萨,历五十三位善知识言,绝非男童,而是二十多岁的青年。神坛误为小孩,乩童作孩童状,撒娇、翻滚等,明理人一见,便知是假。就算佛世时,彼是童子,经二千多年,难道还长不大吗?不真不实,不值得信赖。且佛菩萨度人以正知正见为旨,要人正信,绝不会假外道乩童之身,佛弟子当明辨。
误善财为小孩,也可能受西游记红孩儿的影响,谓善财童子拜观音,那是小说家笔下的人物,非佛法所说。
为何名善财?其出生载于四十华严第四卷,云善财领五百童子,亲近文殊菩萨,可见非一人,古注:名善财,有二义:一、出生时,家现众宝,请教相师,以为呈瑞,具大福德,故名善财。二、无量劫修行,聚集无数功德法财,将近圆满,故名善财。另谓:善财非今生始修,乃久修之大菩萨,今示现从初发心起,亲近文殊菩萨,教发菩提心,引南方参德云比丘(四十华严名吉祥云),示修念佛法门,如是辗转介绍,经五十三位,后参普贤菩萨。因此,学法,依理当广学多闻,多去参访,善知识须倾所知外,还要鼓励亲近他人,令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中国人总喜欢留一步,导致许多精巧艺术失传,每人都怀著秘方入棺材,使“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善男子”,普贤菩萨称善财,具大善根、发大心、行大行的大丈夫。佛经上,善男子也是菩萨的通称,表善财乃菩萨也。
菩萨开示善财及大众:佛德广大,前仅略颂,不但我普贤称叹不尽,假使尽十方遍法界,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演赞,也叹莫能穷。
“刹”,梵语刹多罗之简称,译国土或世界。“佛刹”,一佛教化之三千大千世界。“劫”,梵语劫波,此云时分。长时曰劫,短时曰刹那。世人不知,误为灾难,常闻“又过了一劫”,实际,世界成、住、坏、空一遍,才是一大劫,中含八十小劫。
“不可说不可说”,华严十大数之一。华严经有阿僧祇品,从阿僧祇列起,共有一百二十三数,最后最大数目有十种,简称“华严十大数”,凡说数目多,便以十大数喻,所谓:一、阿僧祇,二、无量,三、无边,四、无等,五、不可数,六、不可称,七、不可思,八、不可量,九、不可说,十、不可说不可说。所以,不可说不可说是十数中最大数,虽言不可说不可说,佛及大菩萨犹知之,若以凡夫立场,虽阿僧祇,亦不能体会。
将如是佛刹,磨成微尘,一微尘为一大劫,经极微尘数劫,以无碍辩才,日以继夜,相续敷演佛胜功德,也说不尽。
或许有人会认为佛功德说不尽,恐是重复述说吧!像北部农家种田器具碌碡,转个不停,有人想数,跟著从田头打到田尾,老数不清,实际只八粒而已。其实,绝对不同,试想,由初发心,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成佛,五十一阶位,所修福慧,纵相似,却不相同,长劫不懈,万行无缺,岂是短时间可说尽!此类事,非凡夫境界所能解,当仰信之。
普贤菩萨讲这段话,显佛德广胜,勉善财并海众,须发成佛心。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生起后文。要成就佛功德,当遵修十种大行大愿。
甲二、正说行愿分三
乙一、长文分三
丙一、正示行愿分二
丁一、大士征列名数
普贤菩萨征释十大愿名。
何等为十?
那十大愿呢?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正列十大愿。
欲学读音,得注意我念。五十岁以上的,念客家音,或许还准;三、四十岁受现代教育,可能失真,常用国语翻成客家音,“成功”变“层功”,“批”作“匹”,去建材行买东西,老板说:一匹一匹的货色不同。害我莫名其妙,客家音“匹”“批”,意思相去甚远,现在客家音要读到标准,很不容易。本经字不深,注意学,必能正确,我的乡音还算标准,可作参考。
十大愿,下文有解释,不先说,免重复。
丁二、当机征名请示分二
戊二、当机总征(总问)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善财童子禀白菩萨:“大圣”,善财对普贤菩萨的尊称,发大菩提心,历劫修行,惑尽功圆,名大圣。大士本可成佛,愍众生故,示等觉身,非西游记之齐天大圣。
“乃至”,超略词。今举十愿中之初愿礼敬诸佛,第十普皆回向,略第二至第九愿。
善财请教,前云欲成佛,当发十大愿,依愿起行,现请问大士:如何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愿一一详说,以利后学。
先列名再请问,表示不知,实以善财程度,无不明白,为利众生,代为请法。
戊二、菩萨别释分二
己一、正示十愿分十
庚一、礼敬诸佛分三
辛一、牒初愿名
十大愿,每愿经文,读法相仿,皆分牒初愿名、释行愿相、结显无尽三段。第一愿详明,第二愿起,相似处则略说。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普贤菩萨受请,为之开示。
“善男子”,针对当机,兼含大众。
牒,重复。前已说初愿名,今再重述之。
辛二、释行愿相分三
壬一、明所礼果境
身心所礼境界,即佛果。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
尽十方,遍法界,无边佛土,磨为微尘,一尘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胜微尘数,显佛无量。
佛为何如是之多?华严经云:“如来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在佛眼看一切众生皆是佛。十方三世诸佛,同受我虔诚礼敬。
“世尊”佛十种通号的最后一号,世出世间最为尊贵,九界独尊,故名世尊。
又“所有”,非指外境,慈舟大师云:“所有乃吾人本性所具。”
十方微尘数佛,不离当下一念心,莫向外求。
壬二、明能礼因心
明礼敬者心态。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
初发心者,礼佛便是修因,如何礼敬呢?我仰仗佛及普贤大士愿行威德,并自己深心信解力,自他相合,一切诸佛,俨然在前,受我礼拜。
凡夫力弱,纵不能观无量佛,至少观一佛,现前受礼。
壬三、明能礼心相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
先总明。
一一佛,我皆以清净三业,恒修礼敬。
“身语意”即“身口意”,口不说话,不构成业因,属身摄;出诸语言,已成业种,谓语业。“身”无三恶,澡浴清净。“口”无四恶,不闲言杂语。“意”无三毒,万缘放下,至诚恳切。礼非一时,恒久如是,故云“常修”。散心礼佛,不得利益,清凉国师列十种礼:
一、我慢礼,贡高我慢,争位次,执位置,如碓上下,心不恭敬,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二、唱和礼,人念我念,人唱亦唱,有口无心,台南、台北、美国、日本,到处游荡,人在殿内,妄想纷飞。
三、恭敬礼,身心端肃,殷重顶礼。
四、无相礼,五、起用礼,六、内观礼,七、实相礼,八、大悲礼,九、总摄礼,十、无尽礼。都属修观,理深,列名便可。凡夫心粗境细,观想难成。如我愚钝,拜四十多年,不会观想;上根利智者,可寻注作观,起码要做到身心恭敬…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会性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