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会性法师)▪P5

  ..续本文上一页,故拜佛莫贪多,一天几千拜,大家比赛。有人说,拜快不打妄想,其实,妄想照打,“比赛”即妄想。除非阿罗汉,才没妄想。

  拜佛要五体投地,捧足殷重。额头、双肘、双膝谓五轮,又名五体。现多是“五体投垫”,并未投地。纵用拜垫,垫不宜高,否则有失恭敬。

  “常礼”,以清净三业常修礼敬。常,不间断。凡夫要做到不间断较难。敬,常存敬心。心敬等固礼拜,纵不能做到常礼,也要心常敬之。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明别相。

  一一佛前,皆现微尘数身礼拜,是多身礼一佛。

  一一身,遍礼极微尘数佛,为一身礼多佛。

  每尊佛前,现无量身;每一身拜无量佛,非凡夫能为,古德注疏多说作观,若德业深厚,具大智慧,或能做到,不能,则尽己力,恭敬礼拜,一身礼一佛,进而一身礼多佛,再多身礼一佛,终则多身礼多佛。四种除第一种外,余须藉观想,登地菩萨不须作观便能做到。

  拜佛力求恭敬合法,现在寺院,多备有拜垫,为免摆收麻烦,以长垫为多,大众共修,求齐整,为老人,不妨方便,但不宜高。诸多拜垫中,榻榻米做的较妥,因榻榻米是四方型,四面可坐,打七、念佛都适用,老人嫌低,加一、二块无妨;个人自修,当五体投地,久礼地冷,可用蒲蒲团,自作调适,不勉强。

  年纪大,若不方便,也可坐礼,不能坐礼,合掌问讯,问讯困难,坐著观想,观身五体投地,翻掌接足,佛世,赤足而行,弟子礼佛,皆作接足状,佛虽入灭,依然如是,表至极恭敬。文殊菩萨礼佛偈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礼阿弥陀佛则弥陀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求往生则“为求往生接足礼”,佛号可随所礼之佛菩萨而更改。

  入大殿最少三拜,早晚课闻引磬声拜三拜,为什么?佛、法、僧,三宝各一拜也。我初学佛,见谛闲法师礼佛仪轨云:

  第一拜: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默念便可,不一定要出声。顶礼,依文殊偈作观,观不来,默念一遍也很好,上面是六句,慈舟大师又加两句,若礼本师,则“释迦如来无穷尽,弟子礼拜亦如是。”源出一身礼多佛,多身礼一佛的经文。礼佛宜慢,共修亦然,头至地,稍作停留观想,才是名符其实“稽首礼”。有人拜佛似捞鱼,膝未著地即起,毫无意义,以前曾见狮山一老人,为贪多,仅手摸垫,膝、首皆悬,甚不如法,五体纵没投地,也须投垫,否则,就是我慢礼。

  第二拜:一心顶礼,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典,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释迦佛一代时教,先说华严,后说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举前后以摄中间,二经为诸经之王,是一代时教的代表,统礼一切法宝。

  法宝观想偈:“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或尊法前),一心如法归命礼。”慈舟大师又加“常住法宝无穷尽,弟子礼拜亦如是。”缘于这段经文而得的灵感。

  第三拜:一心顶礼,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及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

  以圣贤僧为主。僧宝观想偈与佛宝同,改“诸大菩萨(或十方僧宝、一切僧宝)影现中”。

  我自知此理后,受持至今,无论任何场所,拜三拜,皆作如是观想。

  三拜后,或另订如礼本师三拜,阿弥陀佛四十八拜,表四十八愿;药师如来十二拜,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三十二拜等。随分随力,恭敬作礼,多拜当然好,最少要三拜。至诚顶礼,功德不思议,经云:一心礼佛,足下起,至地底金刚际止,一粒微尘算一转轮王位,尽微尘数转轮王福。显“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并非拜一拜,要做微尘数转轮王。

  修净土也要多拜佛,天亲菩萨往生论说五念门,第一就是礼拜门。念佛者喜礼阿弥陀佛四十八拜,或依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一愿一拜,不识字则念: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第一大愿,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依序,礼至第四十八愿毕,只要至心,功德无别。

  这讲的都是凡夫能做到的修行法,不是说好听而已,经中一身礼多佛,多身礼一佛,我等凡夫还做不到,若恭恭敬敬,一身礼一佛,必“罪灭河沙,福增无量”,何乐不为!

  高僧传载:慧聪法师,欢喜拜佛,礼时见天龙八部、鬼神等众随礼,这也是多身礼一佛,自己一身,龙天众多,感应不可思议!勤礼佛有助健康,少劳动者,一举两得。

  拜佛可除“我慢障”,得尊贵身,毕竟成佛。未成佛前,身相端严,众生欢喜亲近,依正殊胜。我矮小,或许前生贡高,不喜欢拜佛的缘故。

  佛世,佛亲弟难陀,僧相堂堂,矮佛四指(八寸),佛丈六,彼一丈五尺二,常被误为佛,故佛允穿不同色服,以便大众分别。舍利弗智慧第一,既矮且瘦,与外道辩,屡辩屡胜,但受长相影响,多不愿礼其为师,常度徒给难陀。外道认为,丑瘦之辈,智尚如此,何况高伟之难陀,智必更胜!故舍利弗说法度人,难陀坐收门弟。我愿度徒给人,不敢自收,福德不足也。所以,莫小看僧相庄严者,须多生修得,不像我,今生才起步,几十年前,受请讲经,坐了将近一个多钟头的冷板凳,住众来来往往,没人打招呼,只听彼此互问:“时间到了,怎么法师还不来?”见佛教会人来,赶紧问:“请的法师呢?”“那不是吗?谁说法师没来?”教会人答。“那个叫法师哦!”拉了好长的惊叹号!我当时又瘦又小又黑,才四十公斤,难怪对方不信,作侍者差不多。亲近慈航法师时,老人家常说:“会性什么都好,就是头太小些。”意思是身材矮点。

  欲得高俊尊贵,使人起敬信心,应常礼佛,佛是众生福田,礼敬功德不可思议!

  以下凡是说修行之事,以我们能做的为主,深理不多发挥。

  辛三、结显无尽

  总结显示礼敬诸佛,无穷无尽,至成佛止。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下举四事皆无尽,先借虚空说。

  虚空有尽时,礼敬方止,反显也。

  虚空界无尽故,我礼敬诸佛,尽未来际,无有穷尽。顺释也。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如是”,承上文意,不是结词。“乃至”非超略,乃转语词。如上虚空界喻,但不及上文详细,“乃至”二字含括。

  众生界也无尽,人道或能统计,余如畜生道,蚁、蚊等,皆无尽。凡众生必造业,业亦无尽;业因烦恼造,有三毒种子,则造业无穷,众生无边,烦恼无尽,造业无穷,故我之礼敬,亦无有尽,尽未来际,恒久如是。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身礼不断,惟大菩萨能,凡夫心常礼敬,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便得礼佛三昧,与念佛得一心相同,因地拜佛、念佛,果地成佛,为十法界尊。

  如是身礼、口赞、意敬,自然不生疲倦厌烦之念。

  这段文,十愿皆同,文浅易明,下略。

  庚二、称赞如来分三

  辛一、牒二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

  依次第,还有第二愿,称赞如来。

  辛二、释行愿相分三

  壬一、明所赞果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此所赞境文,较前广详,足见前后愿文,互有详略,互相彰显。

  译经不易,鸠摩罗什法师之译,优美流畅,首屈一指;但个人以为华严译师实叉难陀、般若三藏,与鸠摩罗什法师相较,毫不逊色且有过之。六十华严差些,八十甚佳,四十尤胜,类此义理相同之文不少,要译至雅驯不重叠,诚属难事。

  尽虚空、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土,磨为微尘,一一微尘,有极微尘数佛。楞严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境与此似,小中现大,一尘中有无量佛,一一佛,皆有海会菩萨众,围绕闻法。境界较前深妙,为所称赞的佛果不思议解脱境界。

  壬二、明能赞因心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

  前有“仗普贤行愿力”句,此略。仅明以甚深胜解心,现前知见,佛如在前,受我称叹。仗己心力,亦仰普贤力,文谓“悉以”,义含于中。

  壬三、明能赞心相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凡夫舌根,话多重复,语快舌打结,赞扬有限。须如自在天彩女善口,具妙舌根,出一音声,与百千种乐,而共相应,一音应众音。今欲以超过辩才天女舌根,称赞如来。大菩萨无碍,凡夫不能,只是心愿。

  非仅一舌根,一一舌根,皆出无尽音声。“海”显出音如海之深广无穷。每一音出无尽辞,称扬赞颂三世诸佛;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尽十方法界,无不周遍。

  辛三、结显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义如前释。

  礼佛须赞佛,我三拜完,也养成赞佛习惯,赞佛偈很多,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此偈乃世尊往昔亲近弗沙佛时,与弥勒菩萨师兄弟,共修菩萨道。弗沙佛欲测谁先成就,突然失踪,释迦菩萨很著急,渴念见佛,四处寻觅,见半山现大光明,佛于窟中入火光三昧,因七日不见,菩萨喜极,礼毕合掌,金鸡独立,说此偈赞佛七昼夜,由是精进,超九十一劫,较弥勒菩萨先成佛。事载大庄严论。

  此偈可通赞一切佛,或用华严经“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毗尼日用也有:“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暂皈依,能灭三祇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凡礼毕,至少一偈赞佛。常赞…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会性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