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會性法師)▪P6

  ..續本文上一頁佛能除“惡口障”,得大辯才,具法、義、詞、樂說四無礙辯,善說法要。

  念佛求生西方,要常贊佛,“阿彌陀佛身金色”偈,便是贊阿彌陀佛的。往生論五念門第二,即贊歎門,稱贊彌陀勝德。老人家不會念沒關系,敬心念佛,即是拜佛贊佛。“南無”皈敬義,“阿彌陀”,譯無量光、無量壽,老人若不便,念佛就是禮贊阿彌陀佛光壽無量,功德相同。

  菩薩因地,殷勤贊佛,感“名聲遠聞,諸佛稱歎”果報。將來成佛,名聲普聞十方,諸佛贊歎,衆生聞之,生歡喜心。

  庚叁、廣修供養分叁

  辛一、牒叁願名

  複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

  第叁、廣陳諸物,依法修行,供養諸佛。

  辛二、釋行願相分叁

  壬一、明所供果境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

  義如前釋。

  所謂“種種菩薩”,指初發心至等覺五十一階位的菩薩。

  壬二、明能供因心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

  仗普賢行願力,起深信解,以智慧力,觀見諸佛,如在眼前,受我供養。

  壬叁、明供具供相分二

  癸一、財供養分二

  子一、列諸供具

  列出供品。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爲供養。

  總標。

  廣羅最上精妙物品,供十方佛。

  供品雖多,不出五塵。

  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

  “所謂”指下文釋上文。

  “華雲”,華通花,故華嚴經亦寫花嚴經,佛經裏,花多作華,縱是花字,仍讀華音。雲,周遍義,有虛空便有雲,表物品多,重重無盡。

  花欲供,不可先聞;舉花過鼻,不令呼吸觸聞,以表恭敬。花須新鮮,莫任枯萎。瓶花日日換水,免致腐臭。

  “鬘雲”,印度風俗,喜以花作鬘,如今之花環,飾發或挂胸前。上屬色、香二塵。

  “天音樂雲”,音樂供佛,屬聲塵。天,非定指天樂,表莊嚴尊貴,如唱贊、誦念,聞之淨心,故謂梵呗。

  “天傘蓋雲”,以勝妙寶蓋,安佛之頂。

  “天衣服雲”,衣服,非指穿著之衣,乃布幔類,如佛殿之缯彩、幢幡等,須用布做的莊嚴物品。

  “天種種香”,上妙香供佛,香種類多,有線香、沈香、檀香等,“塗香”,印度人習慣用香膏抹佛身或蓮座、塔、殿四周供佛,中國無此習。燃線香、環香、沈檀香等,謂“燒香”。“末香”即香末,燃于爐或盤中供佛。

  中國普遍燃線香,香要買好的,取其香,非取煙多,煙多便好,煙囪之煙,豈不更多?香不須多,一炷清香,上供諸佛,劣香一束,反熏壞經像。有人誤爲,佛像烏亮才靈,若如此,拿到竈口熏,豈不更快!

  順便提一下,莫買以佛菩薩像作商標的香或素食品,用後亂丟,汙蔑聖像,罪過不輕。常有人買此類香來供佛,我則另作焚化,很麻煩,樓上騎龍觀音像,就是從香筒上慢慢取下來裝框的。素食品也很多,以前紙印,還好處理,現印在罐頭上,處理不易,這類製品,再好吃也莫買,以不買作抵製,像雖不如大殿裏的莊嚴,但知是佛菩薩像,就該拒買。有的寺院,可能沒注意,隨手一扔了事。更要不得的是,有些佛教刊物,竟以佛像作月曆,失“禮敬”之心,月份過,撕一張,亂棄置,真罪過!梵網經雲:“見人損壞佛像,如叁百矛刺心”,實在難過!但知法犯法,甘造地獄業,我等又奈何?

  佛弟子當禮敬佛菩薩,如父母肖像,子女敢任意棄置嗎?元首之像,允人不敬嗎?善因法師學佛行儀雲:“莫說佛菩薩像,見地上有一佛字,都當拾置淨處,況佛像!”縱使說得天花亂墜,每天拜佛數千,入定開悟,但若連這點微小事都做不到,我認爲那不像學佛人,不是真佛徒。佛法千生罕遇,萬劫難逢,望大家存敬心,如理如法,做真實佛弟子,否則,修一輩子,因汙穢聖像而墮落,實在可惜!

  這些話常說,聽者大多如耳邊風,一副不在乎的樣子,莫以爲我是老古董,我這個老頑固希望大家生西方,向善趣,擔心大家下地獄,枉費修行一生,切莫因老生常談而忽略。

  “如是等雲”,指列種種供品,“一都如“須彌山”。須彌山,譯妙高山,水面算起,八萬四千由旬高,爲衆山之王。顯供品至多,如須彌山之高廣,尚且要供養,何況少物!

  “燃種種燈”,古作然,下四點是火,今加火旁是多余的。點各種燈供佛。如以牛乳提煉而成的“酥”油燈,或如花生油等有香味的油燈都可以。

  舊叢林殿中央,燃“海燈”,懸半空,日夜不熄。燈,表光明,今有電燈,不須一定用油燈。設油燈,油須具香味,不可用煤油等,味臭煙多,油垢多,供佛不敬。蠟燭味也不太好,我就怕燭味,滅卻還飄煙味,熄燈,莫用嘴吹,口有臭氣,不敬。

  “炷”,燈心,如須彌山,油當然得如大海,才能點燃,表至極之語,如是“海燈”尚供,況小燈!類此,是大菩薩境界,非凡境能爲。

  子二、正申供養

  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爲供養。

  常以香、華、燈等供養。略飲食等供品。食物水果供佛,須在午前,諸天早食,傍生黃昏食,鬼神戌亥時食,佛過午不食。故齋天(拜天公)宜在早上日將出未出時,世俗不知,都在半夜,真怪!非天神受食時間,拜也徒然,如人吃叁餐,半夜睡覺中,被吵起來吃飯,喜歡嗎?我甯願睡。施食宜在晚上七點後,十點五十九分前。午後供佛,開佛玩笑說:“佛啊!你瞧,美食當前,你吃不得,我可以吃哩!”寺院供佛,往往忽略,超過十二點才上供,莫名其妙。戒場午供,一上堂,過午了還沒供佛,失供佛之義。戒場本該是最守法的地方,反處處違法,所以,我不喜參與戒場事,最不守因果,最違背佛製,一講,我就不客氣喝斥,我不怕人罵,“甯教老僧下地獄,不將佛法作人情”,現代人作人情,不怕下地獄。佛弟子當依教奉行,叫人奉行,自己不如法,不是騙人嗎?其實,是騙自己。出家人過午受食已不如法,切莫要佛也如是,過午,甯可不供佛,免致不敬。在家人不懂,情有可原,出家人當弄清楚。

  供佛物品須清淨,未供不可先食,吃後再供,大不敬,請客尚不敢如此怠慢,況供佛!

  水果、蔬菜,能吃才能供。一般人說蕃茄、番石榴不可供佛,因爲果實小,孩童吞下去,排泄出來,還會生長,不幹淨。其實,龍眼子照吞不誤,排出來,依然會萌芽,難道也不能供佛嗎?東西能吃就能供,蕃茄、番石榴也一樣,其實,佛很喜歡吃番石榴,“庵摩羅果世無雙”,庵摩羅果就是芭樂,佛世,弟子常用以供佛,爲何我們這些人自作聰明,若佛如凡夫,我想吃的不給吃,豈不煩惱!當然,佛非凡夫,不會如此。

  東西趁新鮮就供佛,尤其水果,不要放到初一、十五,或佛菩薩生日才供佛。常覺得,佛不如我,我想吃什麼水果,隨時可買來吃,不必待生日,佛菩薩要等初一、十五才吃得,真是豈有此理!菩薩戒明文規定,凡瓜果等物,欲吃先供,方得受食,何須待生日!平日想吃就給,我心歡喜,生日那天,備辦豐盛,卻吃不下,奈何!新鮮不給,壞爛才供,不合情理,這種壞習慣要改掉。

  供菜也是,自己要吃,炒得香噴噴,色香昧俱全,供佛,不管生或熟,香菇用熱水泡軟就上桌,請問:這樣的香菇,你要吃嗎?青澀小橘,人都不願多看一眼,自己不吃,怎可供佛?米粉、面線,整束整把,爲何不把鍋、鏟、瓦斯爐也搬去?說供佛,順便談談放焰口,施鬼神,大碗底下鋪米或鹽,隔張紙,上擺一層香菇,讓人誤爲整碗都是香菇;鋪米還好,鋪鹽怎吃得?真是騙鬼!爲何要這樣騙呢?東西不多,用小碗即可,彼又沒吃,何必騙!有的碗中空,上放盤子,再鋪香菇,學佛學成“空心官(肝)”,哪是佛弟子?有多少供多少,莫因好看而妄語。

  學佛要知理能改,學佛求成佛,況這些小事,豈有改不過來的。凡夫隨力供養,一炷清香、一盞茶、一碟香花、一盤水果,敬心誠意,有則供,沒有不勉強。

  供養諸佛,功德難思議,古德雲:“散花得佛容,淨鬘得寶冠,獻樂得法音,傘蓋得福蔭,供衣得佛衣;”花供佛,將來如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華鬘供養,生生世世,頂戴寶冠,享天福,在人中得尊貴身。梵樂供佛,處處聞法。寶蓋嚴佛,得龍天護持,貴人相助。缯彩布幔莊嚴佛殿,將來成佛,得柔和忍辱衣。“焚香得佛智”,好香供養,表戒香,必得如來大智慧。“然燈得光明”生生世世,智慧光明。

  采華授決經雲:昔有羅閱國王,遣使采華,以供後宮彩女,使者回途遇佛,稽首頂禮,自發願言,甯棄身命,以華獻佛,佛爲授記:以此供佛因緣,得勝妙報,將來成佛,名曰妙華。使者喜躍禮謝。回宮後,王知原委,亦赦其罪。

  雜寶藏經載:一天女說偈雲:“我昔以華鬘,奉迦葉佛塔,今生于天上,獲是勝功德,生在于天中,報得金色身。”昔于人道,采華供佛故。

  百緣經雲:佛世,舍衛城衆樂師,遇佛入城托缽,奏樂供佛,佛爲授記言:“緣此功德,百劫中不墮惡道,天上人間受妙樂,將來修行成佛,同名妙聲。”微妙樂供佛故。

  法華經雲:“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銅钹,如是衆妙音,盡持以供養,皆已成佛道。”往昔許多因伎樂供佛而成佛的,故言“皆已成佛道”。又雲:“若人于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旛蓋,敬心而供養,皆已成佛道。”華、香、旛、蓋,供佛或塔,將來必定成佛。

  阿阇世王授決經雲:王具百斛香油,從宮門然至只桓精舍,貧婆見狀,乞得二錢,參與供佛,侍衛驅之,避大樹後,因油少,待佛至方然,禱曰:“弟子福薄,乞佛慈愍,賜智慧光。”忽大風吹,衆燈皆熄,彼燈熾盛。王請問佛,佛曰:恭敬心故,龍天護持,你雖爲王,我慢心高,慢風熄之。王大慚愧。

  供佛莫存驕慢,否則,就是電燈,也會熄哦!

  

  …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會性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