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了佛法,對于佛法僧叁寶有了信仰心,叫他供養叁寶,這個心, 容易發起來,所以《行願品》不說廣修布施,而說廣修供養,這就是佛菩薩的權巧方便。
你供養叁寶的心發起來,要廣修供養,供養越多,你的福報越大。你供養成習慣了,有錢財就要供養,結果無形之中把悭貪心除掉了,這就得了利益,除煩惱障、除悭貪障。因爲你有悭貪心,錢財不肯布施,一點功德都求不到。在世間法,上供叁寶,下救衆生,都需要財物,你財物一文不舍,還要貪圖別人的,你上供叁寶的功德求不到,下救衆生的功德也求不到,就是悭貪心生了障礙。把悭貪障除掉了,可得大財富,因爲佛法僧叁寶,你在他前面種福最多,也是最快。尤其是《普賢行願品》叫我們供養佛,是盡虛空、徧法界,塵塵剎剎無量數的諸佛,你都供養,那你不是得了最大的福報嗎?廣修供養,就是供養諸佛,那要不要下救衆生呢?等你把悭貪障除掉了,再去下救衆生就很容易了。
複次,善男子!言忏除業障者:
十大行願,上面已經講了叁大行願,第四個行願是忏除業障。我們現在早課十大願王的文是忏「悔」業障,可是《行願品》上是忏「除」業障。那早課的文字是不是錯了呢?這是因爲大家平常說忏悔業障習慣了,說得很順口,而且意思很顯明,所以課誦就念忏悔業障。
「忏除業障」,就是把業障除掉了。「忏」梵語忏摩,翻成中國話叫悔過,忏是忏其前愆,愆就是罪過,也就是惡業,忏其前愆,以前造的罪過都把它忏除掉。「悔」是華言,悔其後過,要斷相續心,改過自新,不能忏除了再造惡業,以後斷相續心,不要再造惡業,是悔過的意思。
我們的業障,在其他的經上講有叁障,我們念忏悔偈:「願消叁障諸煩惱…」,「叁障」者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華嚴經》是一部大經,爲什麼不說忏悔叁障,而說忏除業障呢?這就告訴我們業障的力量最大,你把業障忏除了,煩惱障、報障都忏除了。煩惱障,根本煩惱就是無明,枝末煩惱就是見思二惑。煩惱障,是在我們衆生八識田裏潛伏的種子,就像田裏的種子還沒有發苗。業障,造的業等于水,等于土。種子如果沒有土,沒有水,永遠不會發苗。報障,就是果報障,果報等于果實,樹上開花結果。你能把枝末煩惱見思二惑斷盡,你至少是個阿羅漢,要是把根本無明斷盡,就成佛了。這不是短時間的事,我們現在是個凡夫,凡夫是個果報,天天要造新的業,等于在煩惱種子上添土澆水。舊的煩惱是種子,潛伏在八識田中,就是在我們的妄想心裏,它不起現行。你天天造新業給它引發起來,生了苗結果長成一棵大樹,煩惱樹結一些煩惱果。這就是凡夫永遠脫離不了生死輪回的原因,就是每天造新業,所以要先忏除業障。業障怎麼忏除呢?新的業不要造,舊的業慢慢消,這就把業障忏除了。把水土的緣去掉,煩惱的種子自然就幹枯了,這就忏除了煩惱障。果報呢?果報有一定的時間,果報完了就沒有了。你不造新業,就不會再轉新的果報,果報障也就沒有了。所以說忏除業障,實際還是忏除叁障。
業障怎麼叫障呢?障是障礙,他能障礙你的人天福報,能障礙你的出世聖道。在世間法上,人天的福報,來生來世轉大富大貴的人,享受人天的福報,生到天上享天福。這些都會被你的業障障礙到了,你連人天的福報都做不成功,又何況出世的聖道呢?所以業力很大。地藏經上說:「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這是地藏經最重要的一句話。地藏經上說業的力量甚大,有多麼大呢?說個譬喻,能抵須彌山那麼高。須彌山八萬四千由旬那麼高,業力「能敵須彌」,比須彌山還高。大海最深,「能深巨海」,巨海是大海,業力之大,比大海還要深。這兩句是譬喻,是形容業力能障聖道,小乘的想證阿羅漢果證不到,大乘的想證佛菩薩的果位也證不到。怎麼證不到呢?被甚大的業力障礙了,所以叫業障。因爲業力能障聖道,我們學大乘佛法的人,不會求人天福報,但是他要障礙聖道,你想成佛成不了,所以非忏除業障不行。
菩薩自念: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先說我們造的惡業,業在叁界以內的,都叫有漏業;在叁界以外的,叫無漏業。在叁界以內的有漏業,又分叁種:惡業、善業、不動業。叁界以內分成叁善道、叁惡道,怎麼轉到叁惡道呢?做惡業,業是個業因,報是個果報。造惡業之因,就轉到叁惡道,就是地獄道、惡鬼道、畜生道。你要是修善業,就轉生到叁善道,就是人道、天道、阿修羅道,這都是善業轉生的善果。佛教講的天道,又分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修善業生上去的,欲界有六層天。色界,四層天。無色界,還有四層天,都是修四禅、八定才能上去,四禅八定,叫不動業。現在要忏除業障這個業,完全指惡業說的。
「菩薩自念」,菩薩自己念著,念就是觀想。「我于過去無始劫中」,「我」是菩薩自稱,菩薩剛發心還是凡夫,他就回想過去,前生還有前生,一直推到上面,推不出個原始出來,叫「無始劫中」,都是造一些惡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貪瞋癡,就是身口意的意業,再加上身業、口業,叫做叁種惡業。「作諸惡業」,是由身口意叁種惡業,再廣開有十種惡業,再廣開出來無量數的惡業。
消文要注意,「貪瞋癡」,貪心、瞋心、愚癡心,這叁個心就是屬于意業。怎麼經文由貪瞋癡,再發身口意呢?貪瞋癡這叁種屬于種子,在人說人,我們轉成一個人了,由身體上造的業,叫身業;由口上造的惡業,叫口業;由意業上造的惡業,叫意業。意業就是貪瞋癡,就是由種子再發的現行,這樣經文才能消通。上面一句「由貪瞋癡」的種子,起「身口意」叁業,起了現行,就造業了。「作諸惡業」,就造諸惡業。
第一、貪心,前面講過了,廣修供養,度悭貪障。悭,也是屬于貪。無論錢財、食物,乃至于家親眷屬、功名富貴,凡是我所愛的東西,都會動貪心。但是你要是有福報,你不貪就得到了;你沒有福報,動貪心還是貪不到。
第二、瞋心,因爲他沒學佛,不懂自己沒有福報,貪不到就動瞋恨,怨天尤人,連天公都要恨,說老天不公平,保佑別人升官發財,這叫怨天。尤人,他恨這個人,恨那個人,認爲別人都對他不起,障礙了他升官發財,就動瞋恨心,跟人家結怨。
第叁、愚癡,本來就不應該貪的,世界上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一切法都是空的,有什麼好貪呢?佛教講的空理不明白,無常的道理應該明白,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你貪官發財,還沒有做好了官,還沒有發財,該死了,轉眼之際,一生就過去了。但是衆生愚癡,認爲他會住世一千年,或一千二百年,很長遠的。沒有想到幾十年的光景,轉眼之際就死了,所以這叫愚癡。不應當貪要貪,不應當瞋的要瞋,大家安居樂業,共同在社會上過平安的生活就夠了,你沒有想要成佛,做人也要好好做,跟人家結冤家做什麼?他偏偏要動瞋恨,要結冤家,這是愚癡。
貪瞋癡這叁個法,叫根本煩惱。由貪的煩惱,生出來無量數的煩惱。瞋煩惱、愚癡煩惱,又引生出來無量數煩惱。這叁個根本煩惱,等于一棵樹的叁個大根,由煩惱樹上面,再生枝枝葉葉,引生出來無量數的煩惱,「發身口意」,發身業、口業、意業。
身業,最重的是殺、盜、淫叁種。殺業,殺生害命,先殺畜生,膽大了敢殺人,先殺一個人,膽子更大了,殺很多人,這是身體造的殺業。盜業,偷盜、強盜,起先膽小偷一點東西,越偷膽越大,越偷越多。偷偷摸摸的,還不能滿足他的貪心,于是就搶。偷盜、強盜,都是身體造的惡業。淫業,邪淫男女,在家弟子,依佛定的戒律,除了出家弟子全斷淫欲,在家弟子可以結婚。因爲他貪心大,一個夫妻不夠,除了正式夫妻外,要犯邪淫,男的貪很多的女人,女的貪很多的男人。殺、盜、淫,都是身體造出來的惡業。
口業四種:妄言、绮語、兩舌、惡口。前面講贊歎如來的功德,能消除惡口障,已經詳細解釋過了。這四種口業,最容易犯的是妄言,社會上叫謊言,也叫詐騙語,口業最容易犯的是騙人的話。
你不聽佛理,不守戒律,不知忏悔惡業,社會上爲什麼會這麼亂?每天打開報紙就是殺、盜、淫、妄這四種惡業,把社會擾亂得不得安甯。殺畜生,不犯國法,報紙不登。殺人,變成家常便飯,而且越殺越殘忍,不僅殺人,還要分屍,接二連叁的分屍案不斷發生,讓人怵目驚心,社會習以爲常。盜,偷盜,一偷幾百萬、幾千萬,政府的公款上億,也铤而走險。搶,搶的罪最重,搶一包香煙,犯七年以上徒刑,但是他不害怕,照搶不誤。淫,邪淫男女,那更是亂糟得厲害!分屍案從哪裏引起呢?都是犯邪淫引起的。口業騙人,報紙上每天的詐騙案,不知有多少?所以身業、口業,衆生愚癡妄造這些惡業。
我們是佛弟子,新的業不要造,舊的業要趕快求忏悔。自己學了佛法,要勸不懂的人,叫他不要造身口意的惡業,也叫他學著忏悔,這就是自利利他。身業叁種:殺、盜、淫。口業四種:妄言、绮語、兩舌、惡口。意業叁種:貪、瞋、癡。身口意叁業,分開來有十種,是總其大綱,殺業,造各種的殺業;盜業,造各種的盜業;邪淫,造各種的邪淫,所以叫「作諸惡業」。「作諸惡業,無量無邊。」造惡業有多少呢?算不出來,叫無量無邊。
「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好在造的惡業是無形無相的法,假若有個真實之相,那從無始劫以來惡業造到現在,盡虛空容納不下我們所造的惡業,所以我們佛弟子明白惡業能障聖道,要忏悔。那天天忏悔,哪有那麼多的惡業忏悔不完呢?你要知道,我們造的惡業,因爲沒有體相,假若有個真實之相,盡虛空容納不下我們造的惡業,所以我們要天天忏悔。要怎麼忏悔呢?忏悔的方法有叁種:第一種作法忏,第二種取相…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