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了佛法,对于佛法僧三宝有了信仰心,叫他供养三宝,这个心, 容易发起来,所以《行愿品》不说广修布施,而说广修供养,这就是佛菩萨的权巧方便。
你供养三宝的心发起来,要广修供养,供养越多,你的福报越大。你供养成习惯了,有钱财就要供养,结果无形之中把悭贪心除掉了,这就得了利益,除烦恼障、除悭贪障。因为你有悭贪心,钱财不肯布施,一点功德都求不到。在世间法,上供三宝,下救众生,都需要财物,你财物一文不舍,还要贪图别人的,你上供三宝的功德求不到,下救众生的功德也求不到,就是悭贪心生了障碍。把悭贪障除掉了,可得大财富,因为佛法僧三宝,你在他前面种福最多,也是最快。尤其是《普贤行愿品》叫我们供养佛,是尽虚空、徧法界,尘尘剎剎无量数的诸佛,你都供养,那你不是得了最大的福报吗?广修供养,就是供养诸佛,那要不要下救众生呢?等你把悭贪障除掉了,再去下救众生就很容易了。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
十大行愿,上面已经讲了三大行愿,第四个行愿是忏除业障。我们现在早课十大愿王的文是忏「悔」业障,可是《行愿品》上是忏「除」业障。那早课的文字是不是错了呢?这是因为大家平常说忏悔业障习惯了,说得很顺口,而且意思很显明,所以课诵就念忏悔业障。
「忏除业障」,就是把业障除掉了。「忏」梵语忏摩,翻成中国话叫悔过,忏是忏其前愆,愆就是罪过,也就是恶业,忏其前愆,以前造的罪过都把它忏除掉。「悔」是华言,悔其后过,要断相续心,改过自新,不能忏除了再造恶业,以后断相续心,不要再造恶业,是悔过的意思。
我们的业障,在其他的经上讲有三障,我们念忏悔偈:「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者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华严经》是一部大经,为什么不说忏悔三障,而说忏除业障呢?这就告诉我们业障的力量最大,你把业障忏除了,烦恼障、报障都忏除了。烦恼障,根本烦恼就是无明,枝末烦恼就是见思二惑。烦恼障,是在我们众生八识田里潜伏的种子,就像田里的种子还没有发苗。业障,造的业等于水,等于土。种子如果没有土,没有水,永远不会发苗。报障,就是果报障,果报等于果实,树上开花结果。你能把枝末烦恼见思二惑断尽,你至少是个阿罗汉,要是把根本无明断尽,就成佛了。这不是短时间的事,我们现在是个凡夫,凡夫是个果报,天天要造新的业,等于在烦恼种子上添土浇水。旧的烦恼是种子,潜伏在八识田中,就是在我们的妄想心里,它不起现行。你天天造新业给它引发起来,生了苗结果长成一棵大树,烦恼树结一些烦恼果。这就是凡夫永远脱离不了生死轮回的原因,就是每天造新业,所以要先忏除业障。业障怎么忏除呢?新的业不要造,旧的业慢慢消,这就把业障忏除了。把水土的缘去掉,烦恼的种子自然就干枯了,这就忏除了烦恼障。果报呢?果报有一定的时间,果报完了就没有了。你不造新业,就不会再转新的果报,果报障也就没有了。所以说忏除业障,实际还是忏除三障。
业障怎么叫障呢?障是障碍,他能障碍你的人天福报,能障碍你的出世圣道。在世间法上,人天的福报,来生来世转大富大贵的人,享受人天的福报,生到天上享天福。这些都会被你的业障障碍到了,你连人天的福报都做不成功,又何况出世的圣道呢?所以业力很大。地藏经上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这是地藏经最重要的一句话。地藏经上说业的力量甚大,有多么大呢?说个譬喻,能抵须弥山那么高。须弥山八万四千由旬那么高,业力「能敌须弥」,比须弥山还高。大海最深,「能深巨海」,巨海是大海,业力之大,比大海还要深。这两句是譬喻,是形容业力能障圣道,小乘的想证阿罗汉果证不到,大乘的想证佛菩萨的果位也证不到。怎么证不到呢?被甚大的业力障碍了,所以叫业障。因为业力能障圣道,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不会求人天福报,但是他要障碍圣道,你想成佛成不了,所以非忏除业障不行。
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先说我们造的恶业,业在三界以内的,都叫有漏业;在三界以外的,叫无漏业。在三界以内的有漏业,又分三种:恶业、善业、不动业。三界以内分成三善道、三恶道,怎么转到三恶道呢?做恶业,业是个业因,报是个果报。造恶业之因,就转到三恶道,就是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你要是修善业,就转生到三善道,就是人道、天道、阿修罗道,这都是善业转生的善果。佛教讲的天道,又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修善业生上去的,欲界有六层天。色界,四层天。无色界,还有四层天,都是修四禅、八定才能上去,四禅八定,叫不动业。现在要忏除业障这个业,完全指恶业说的。
「菩萨自念」,菩萨自己念着,念就是观想。「我于过去无始劫中」,「我」是菩萨自称,菩萨刚发心还是凡夫,他就回想过去,前生还有前生,一直推到上面,推不出个原始出来,叫「无始劫中」,都是造一些恶业。「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贪瞋痴,就是身口意的意业,再加上身业、口业,叫做三种恶业。「作诸恶业」,是由身口意三种恶业,再广开有十种恶业,再广开出来无量数的恶业。
消文要注意,「贪瞋痴」,贪心、瞋心、愚痴心,这三个心就是属于意业。怎么经文由贪瞋痴,再发身口意呢?贪瞋痴这三种属于种子,在人说人,我们转成一个人了,由身体上造的业,叫身业;由口上造的恶业,叫口业;由意业上造的恶业,叫意业。意业就是贪瞋痴,就是由种子再发的现行,这样经文才能消通。上面一句「由贪瞋痴」的种子,起「身口意」三业,起了现行,就造业了。「作诸恶业」,就造诸恶业。
第一、贪心,前面讲过了,广修供养,度悭贪障。悭,也是属于贪。无论钱财、食物,乃至于家亲眷属、功名富贵,凡是我所爱的东西,都会动贪心。但是你要是有福报,你不贪就得到了;你没有福报,动贪心还是贪不到。
第二、瞋心,因为他没学佛,不懂自己没有福报,贪不到就动瞋恨,怨天尤人,连天公都要恨,说老天不公平,保佑别人升官发财,这叫怨天。尤人,他恨这个人,恨那个人,认为别人都对他不起,障碍了他升官发财,就动瞋恨心,跟人家结怨。
第三、愚痴,本来就不应该贪的,世界上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一切法都是空的,有什么好贪呢?佛教讲的空理不明白,无常的道理应该明白,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你贪官发财,还没有做好了官,还没有发财,该死了,转眼之际,一生就过去了。但是众生愚痴,认为他会住世一千年,或一千二百年,很长远的。没有想到几十年的光景,转眼之际就死了,所以这叫愚痴。不应当贪要贪,不应当瞋的要瞋,大家安居乐业,共同在社会上过平安的生活就够了,你没有想要成佛,做人也要好好做,跟人家结冤家做什么?他偏偏要动瞋恨,要结冤家,这是愚痴。
贪瞋痴这三个法,叫根本烦恼。由贪的烦恼,生出来无量数的烦恼。瞋烦恼、愚痴烦恼,又引生出来无量数烦恼。这三个根本烦恼,等于一棵树的三个大根,由烦恼树上面,再生枝枝叶叶,引生出来无量数的烦恼,「发身口意」,发身业、口业、意业。
身业,最重的是杀、盗、淫三种。杀业,杀生害命,先杀畜生,胆大了敢杀人,先杀一个人,胆子更大了,杀很多人,这是身体造的杀业。盗业,偷盗、强盗,起先胆小偷一点东西,越偷胆越大,越偷越多。偷偷摸摸的,还不能满足他的贪心,于是就抢。偷盗、强盗,都是身体造的恶业。淫业,邪淫男女,在家弟子,依佛定的戒律,除了出家弟子全断淫欲,在家弟子可以结婚。因为他贪心大,一个夫妻不够,除了正式夫妻外,要犯邪淫,男的贪很多的女人,女的贪很多的男人。杀、盗、淫,都是身体造出来的恶业。
口业四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前面讲赞叹如来的功德,能消除恶口障,已经详细解释过了。这四种口业,最容易犯的是妄言,社会上叫谎言,也叫诈骗语,口业最容易犯的是骗人的话。
你不听佛理,不守戒律,不知忏悔恶业,社会上为什么会这么乱?每天打开报纸就是杀、盗、淫、妄这四种恶业,把社会扰乱得不得安宁。杀畜生,不犯国法,报纸不登。杀人,变成家常便饭,而且越杀越残忍,不仅杀人,还要分尸,接二连三的分尸案不断发生,让人怵目惊心,社会习以为常。盗,偷盗,一偷几百万、几千万,政府的公款上亿,也铤而走险。抢,抢的罪最重,抢一包香烟,犯七年以上徒刑,但是他不害怕,照抢不误。淫,邪淫男女,那更是乱糟得厉害!分尸案从哪里引起呢?都是犯邪淫引起的。口业骗人,报纸上每天的诈骗案,不知有多少?所以身业、口业,众生愚痴妄造这些恶业。
我们是佛弟子,新的业不要造,旧的业要赶快求忏悔。自己学了佛法,要劝不懂的人,叫他不要造身口意的恶业,也叫他学着忏悔,这就是自利利他。身业三种:杀、盗、淫。口业四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业三种:贪、瞋、痴。身口意三业,分开来有十种,是总其大纲,杀业,造各种的杀业;盗业,造各种的盗业;邪淫,造各种的邪淫,所以叫「作诸恶业」。「作诸恶业,无量无边。」造恶业有多少呢?算不出来,叫无量无边。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好在造的恶业是无形无相的法,假若有个真实之相,那从无始劫以来恶业造到现在,尽虚空容纳不下我们所造的恶业,所以我们佛弟子明白恶业能障圣道,要忏悔。那天天忏悔,哪有那么多的恶业忏悔不完呢?你要知道,我们造的恶业,因为没有体相,假若有个真实之相,尽虚空容纳不下我们造的恶业,所以我们要天天忏悔。要怎么忏悔呢?忏悔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作法忏,第二种取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