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忏,第三种实相忏。
第一种作法忏,就是做一个忏悔罪业的法,要是出家弟子,叫忏罪羯摩。看你犯的罪轻重,轻罪,在一个比丘面前忏悔;重一点的罪,在四个比丘面前求忏悔;更重的罪,在二十个比丘面前忏悔清净,这叫作法忏。
第二种取相忏,是取得一个相好,你对着佛求忏悔,一定要见光、见花、见佛的相好。佛给你现个相,你见了佛的相好,罪业灭了,罪业消除了。没有见到佛的相好,看见放光也可以,或看见虚空落天花也可以,取得一个特别的瑞相,罪业也会忏悔掉。
第三种实相忏,你认真的修行作实相观,观到一切法皆空,罪性也空了。还有什么罪呢?
上面三个忏法,最简单的是作法忏。你见了一个、四个比丘发露忏悔,就把罪业消除了。可是一般的在家弟子,不见得会去找出家比丘忏罪,而且还有一个限制,在出家比丘面前只能忏悔现在的罪,前生前世、多生多劫,无始劫以来的罪忏悔不掉。忏悔不掉,就得对着佛面前忏悔,对着十方诸佛忏悔,下面经文说对着无量诸佛求忏悔。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徧于法界,极微尘剎,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我要求忏悔,我尘尘剎剎,无量的诸佛,无量的诸菩萨,在三宝面前求忏悔,要以清净三业来求忏悔。你不能一面造业,一面求忏悔,这就不成忏悔了。现在我要求忏悔,先清净身口意三业,再不造恶业,叫「清净三业」。身口意都清净,再对着诸佛、诸大菩萨求忏悔,求忏悔一定要诚心忏悔,你天天求忏悔,罪怎么没有忏除掉,怎么没有感应呢?因为你的心不够诚恳,佛法是心法,你忏罪时,要诚心诚意的忏,才能够忏悔清净。还要断相续心,我今天求忏悔了,以后再不造恶业,你要是今天忏悔了,明天再造恶业,这样就忏悔不成了,一定要断相续心,以后再不造恶业。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佛弟子分出家、在家弟子,在家弟子,受在家弟子的戒律;出家弟子,受出家弟子的戒律。所谓:「受戒容易,守戒难。」现在受戒很容易,台湾现在传戒的规矩,在家弟子,你受三皈五戒,菩萨戒七天圆满。出家弟子,受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戒,出家菩萨戒三十二天圆满。受戒很容易,戒是尽此一报身,守戒很难。要是犯戒,就不能安住净戒之中,要把戒守持得清清净净,安住净戒一切功德之中。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这是跟前面三个大愿的结词一样。虚空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众生的业、众生的烦恼都没有了,我也不要忏悔了。「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而」是转词,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得永远的忏悔。「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天天忏悔,念念都要忏悔。「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忏悔,要精进,要虔诚。
经文讲到这里,我们再把所忏悔的十种恶心讲一讲,再把能忏悔的十种善心讲一讲。先讲所忏悔的十种恶心,众生怎么作恶的?罪由心起,心里起了一种恶心,越起越厉害,所以我们众生可怜,他不学不认识佛法,怎么作恶的?他自己都不明白,糊里糊涂的作恶,我们所忏悔的有十种恶心:
第一、妄计人我,起于身见:本来没有人、没有我,众生是妄想心,不知道身体是四大假合的,妄计人我之相。计是执着,由妄想心执着有个人、有个我,还执着我,执着得厉害!执着我,就执着身体是我,这是身见,众生的可怜就是这样,本来没有我,执着个我,执着身体这个臭皮囊,把它当宝贝。一切恶业,都是为我这个身体贪图享受,所以众生愚痴。「起于身见」,一切罪过,皆由一念身见而起,这就是五种邪见的第一种身见。
第二、内具烦恼,外遇恶缘,我心增盛:前面的身见是在内心的,这时候内心具足了烦恼,外面遇见恶缘了。内心具足什么烦恼呢?贪、瞋、痴,心里面有贪心、瞋心、愚痴心。外面遇见可怕的境界,遇见可贪的境界,这是遇见恶缘;遇见可瞋的境界,这是遇见恶缘;遇见可愚痴的境界,这都是遇见恶缘。外面遇见恶缘,心中本来具有烦恼,内外因缘和合了,「我心增盛」,我执我见,更加炽盛。
第三、内外既具,灭善心事,不喜他善:内边的恶见,外面的恶缘,内外具足了,把善心灭掉了,不生起善心。自己不做善事,别人做善事,他还不喜欢,生嫉妒心。他自己起了恶心,变成恶人,他看见别人做善法就讨厌。
第四、纵恣三业,无恶不为:纵是放纵,恣是放逸,放纵放逸身口意造恶业。还「无恶不为」,无恶不造。要求忏悔,到第三个恶心,很容易忏悔,因为还没有发动身口。之前的是内心里作恶,到了第四个无恶不造,身口意都在造恶业,造了新业,忏悔就费力气了。
第五、事虽不广,恶心徧布:他做的恶事,并不太广大,造小的恶业,但是他的恶心是徧法界的,他的心没有善心了,完全变成了恶心。譬如他在我们国家敢偷东西抢钱,他到美国也敢偷东西抢钱,无时不在作恶,无处不在作恶,无恶不为。
第六、恶心相续,昼夜不断:前面第五、事虽不广、恶心徧布,是讲空间。第六种是讲时间,他的恶心相续不断,白天打恶主意,晚上睡觉也在打恶主意。白天做恶事,夜晚也做恶事。
第七、覆讳过失,不欲人知:覆是盖覆,讳是避讳,怕人家讲,所有的过失,不愿意别人知道。做恶的恶心,到第七种所忏的,劝他还容易,因为他做了恶事,怕人家知道,有惭愧心。
第八、虏扈抵突,不畏恶道:「虏扈」是粗野的个性,又粗气又野蛮。「抵突」是不接受人家的劝导,谁劝导他都反抗,像野马、疯狗一样。「不畏恶道」,你劝他不要造恶业,造恶业会堕到三恶道,他根本不害怕。
第九、无惭无愧,不惧凡圣:第七种他做了恶事,怕人知道有惭愧心,他会改过。到了第九种便像个疯狗野马,「无惭无愧、不惧凡圣」,凡人,他不害怕;圣人,他也不害怕。凡人,平常的人劝他不听,他作恶无惭无愧,也不怕人知道。国家的法律是制裁凡人的,他也不害怕。这就是不惧凡人,不惧圣人。你说你是佛菩萨,他什么都不害怕,到了无惭无愧,无可救药的境界。
第十、拨无因果,作一阐提:一阐提,不是一个阐提,梵语阐提,华言断善根,他一点信仰心也没有。「拨无因果」,你劝他不要做恶事,做了恶事种恶因,将来会堕地狱。他不信堕地狱的话,拨无因果,这是大邪见的人,在佛教里面讲,信佛的心一点都没有,这叫一阐提。
接着要对着上面十种恶心,讲能忏悔的十种善心,比如下面第一种善心,对治上面第十种恶心;第二种善心,对治上面第九种恶心,依此类推。
第一、要明信因果:到了第十个恶心一阐提,他拨无因果了,我们还是说明要他相信因果。他不相信因果,这个人就是一阐提,一阐提也有佛性,也可以挽救。如何挽救呢?得遇到机缘,可以说因果,就跟他说一说,不要舍弃众生。不要因为他已经恶得不可开交而舍弃他,这不是菩萨的发心。菩萨发心,知道他有佛性,还是可以回头向善的,要说明因果使他相信。不要直来直去,他一定不接受,要用权巧方便,遇到因缘要劝导他。
第二、要自愧克责:要自己生起惭愧心来,责备自己不该作恶,这就可以忏悔了。这是对治前面「第九、无惭无愧」,要用权巧方便,叫他生起惭愧心来。
第三、要怖畏恶道:学佛法,就是道心难发,怖心难生。道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很难发起来。怖心难生,恐怖三恶道的心,很难生出来,因为他不怕三恶道,才敢造恶业。要权巧方便,劝他相信三恶道是令人可畏的,他能生起恐怖心,就不敢再造恶业了。这是对治上面「第八、虏扈抵突、不畏恶道」的恶心。
第四、要不覆瑕疵:瑕疵,等于白玉有个疤一样,要把白玉磨得清清净净的,白玉无瑕。对治上面「第七、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他有惭愧心会求忏悔,发露忏悔对着佛说,他过去做了什么恶业,把它说出来,不要覆盖起来。
第五、要断相续心:既然发露忏悔,必须断掉相续的恶心,誓不再犯。这就对治上面「第六、恶心相续、昼夜不断」的恶心。
第六、要发菩提心:前面讲道心难发,一定要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尽法界、虚空界,都是菩提心,徧一切处利益有情。这是用菩提心对治上面「第五、事虽不广、恶心徧布」的恶心。
第七、要修功补过:这是对治「第四、纵恣三业、无恶不为」的恶心。现在你不作恶了,要做善事做功德,好补偿罪过。
第八、要守护正法:对治「第三内外既具、灭善心事、不喜他善。」守护正法,菩提心发起来了。第一、要持清净戒,第二、你得修定,第三、你得求智慧。修戒定慧,你要守持,要护念,要守护正法,把不做善事的恶心对治掉。
能受持以上八条,即成就作法忏。
第九、要念十方佛: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念一方佛,等于念十方佛,你心里念十方佛菩萨,这是对治「第二、具足烦恼、外遇恶缘、我心增盛」的恶心。那个恶心是个凡夫心,你天天念佛,求佛加被,你的烦恼,内外的恶缘,都被你断掉。
第十、要观罪性空:要观诸罪过,从因缘生,其性本空,所造的恶业,没有本体,没有自性,本来是空的,这就对治「第一、妄计人我、起于身见」的恶心。
这十种能忏悔的善心,前面八种,都叫作法忏。第九种,念十方佛,是取相忏,要求佛的相好。第十种,观罪性空,是实相忏,你观到罪性空,观到实相的理体上了,人也空了,法也空了。把我执我见统统观空了,造罪的我没有了,哪有我所造的罪呢?
忏除业障得什么利益呢?第一、能灭除三障,第二、依正具足,第三、恒住净界一切功德,有这三种大利益可…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