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要注意,你不要隨喜罪過,別人要造大的罪過,你不要隨喜;小的罪過,你也不要隨喜,你不要隨喜造業障,所以你要謹慎小心,是功德都隨喜,你看到別人要造罪,不僅不能參加,還要勸他不要造業。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爲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
這是隨喜佛的功德,我們是佛弟子,我們要跟著佛的腳步走,絕不會走錯路。佛門講的凡夫聖人一共十法界,凡夫法界有六個,叫六道凡夫: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聖人法界有兩種,小乘聖人:聲聞、緣覺。大乘聖人:佛、菩薩。一共合起來十法界,分成叁條道路,正中間的道,是菩薩、佛,大乘道路。這邊的道,是小乘佛道,超出叁界而不能完成佛果,是小乘聖人聲聞、緣覺的道路。另一邊是凡夫道,六道凡夫超不出叁界以外,脫不出六道輪回。
你要是著了相,就落入凡夫道;不著相,而著空相,就落到二乘道,一定要跟佛的腳步走,沒有成佛以前叫菩薩,走到結果成了佛,就是走中間這條道路。我是佛弟子,跟著佛走,不會走錯路,不會偏到凡夫道,也不會偏到二乘道,一定會走到中間成佛的大道。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我要隨喜佛的功德,隨多少佛呢?隨這麼多的佛,這是所隨喜佛的數目。「從初發心,爲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佛怎麼成佛的?跟我們一樣是凡夫,發心發這麼多,他「最初發心,爲一切智」,要修福報,甚至于不惜身命。佛經上講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分開來,「一切智」就是小乘的智慧。「道種智」就是菩薩的智慧。「一切種智」就是佛的智慧。這裏不這樣分,要看經的上下文解釋。這裏「一切智」就是佛的智慧,就是一切種智。「從初發心」就是爲求佛的智慧。要記得,佛是福慧雙修,求智慧,你沒有福報求不到。爲求一切智,要「勤修福聚」,「聚」者類也,把福報求得很多叫「福聚」。他要精勤的修,他修福,不是求人天福報,是專爲求佛的一切智,勤修福聚。這樣求福求智,不惜喪失身命,絕不後悔,這叫爲法忘軀。忘軀,把身軀都忘記了,死了不要緊,爲佛法犧牲也沒關系。下面經文總結起來,我皆要隨喜。因爲經文太長,我們隨時把它加上「我皆隨喜」。佛最初發心,爲求一切智,我們也隨喜功德,我們學佛發心求一切智。佛勤修福聚,我們也隨喜他的功德,我們也勤修福聚。佛爲法忘軀,犧牲生命,我們也隨喜他的功德,我們也爲法忘軀,犧牲生命。
下面經文,講佛不惜生命求智慧、修福報,經過很長的時間,經過多長的時間呢?「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一一劫中」,在一切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佛爲求智慧要修福報,在長時間修行舍「頭目手足」,衆生要我的頭,我就把頭舍給他;衆生要我的眼睛,我就把我的眼睛舍給他;衆生要我的手足,我就把我的手足舍給他,舍了多少呢?「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這個功德我們也學著隨喜。叁千大千這麼大的國土世界,無一芥子許,不是如來舍身命的地方。他經過的時間長,舍的身命多了,沒有一個芥子許不是釋迦佛舍身命的地方,就是他舍的生命,徧于叁千大千世界的生命,頭目手足,還是屬于舍財。財有身內、身外之財,金、銀、琉璃、玻璃屬于七寶之類,乃至于現在說鈔票,是身外之財。身內之財,就是頭目手足,衆生要我的身外之財,我都布施給他,這是培福。培福,不是求人天福報,不是求二乘小果,我要求佛的一切智慧,這個功德我們都要隨喜。
「如是一切難行苦行」,舍頭目手足是受苦,這個苦行很難行,因爲衆生都有我執身見,把身體當成是我,你叫他舍生命,他不肯舍,舍一部分身體,也難做得到,可是行菩薩道的人,要往難行苦行去做。十方諸佛,都是這樣做過的,我們要隨喜他的功德。但是我們初學佛法的人,聽到這難行的苦行都害怕,哎呀!這學佛不容易,還要舍頭目手足呢?但是你不要害怕,這是諸佛做到最高功夫的地方,行菩薩道行到最高的地方。舍頭目手足做什麼呢?利益衆生。只要衆生能得利益,頭目手足,都可以舍給他。現在我們是初發心菩薩,剛入學的佛弟子,你要舍頭目手足,還沒有接受的對象呢!譬如說,道源現在發心,我要舍頭目手足,你們在座這麼多人,哪個要?我這個近視眼,老早就不好用了,要我給你們一個,有人要嗎?要這個近視眼幹什麼?手給你,拿刀來砍一只,你要嗎?不能利益衆生,所以不要害怕。要到你行菩薩道,行到高深的地方,有諸佛菩薩來試驗你,要完成你難行苦行。現在你先學舍身外之財,金、銀、琉璃、玻璃,屬于七寶之類,乃至于鈔票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不要執著,你有福報,不會讓你沒飯吃、沒衣服穿、沒房子住。假如你天天造業不培福,再多的鈔票也不夠用,所以先學舍身外之財,當下就能利益衆生。我們能利益的衆生是凡夫,他們要的就是錢財,有了錢,可以買米、買衣服、作醫藥費,可以應急,當下就能利益衆生,所以你不要害怕,現在你還不到舍頭目手足的時候。
「圓滿種種波羅蜜門」,「波羅蜜」中國話叫到彼岸,就是能到達涅槃的彼岸。我們凡夫是在生死的此岸,波羅蜜簡單說有六種:第一、布施,第二、持戒,第叁、忍辱,第四、精進,第五、禅定,第六、般若。《華嚴經》上講十波羅蜜,就是把第六般若,再開出來四個,叫十波羅蜜,就是十度:施、戒、忍、進、禅、慧、方、願、力、智。「慧」,就是般若的智慧,把它分開。「方」是方便波羅蜜,「願」是大願波羅蜜,「力」是大力波羅蜜,再加上智波羅蜜。菩薩及十方無量數的諸佛,在初發心修行,都是修種種的波羅蜜門,門就是法門。「種種波羅蜜門」,修圓滿到達彼岸,成了佛,他在修行種種功德,我們都要隨喜。
「證入種種菩薩智地」,大乘菩薩有五十一個因位,前面都已經講過了,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覺位五十一個因位。爲什麼菩薩有五十一個位子呢?因爲他們智慧有深有淺,叫「種種菩薩智地」。修行用功修波羅蜜,由淺處證入,慢慢越證入越深,我統統要隨喜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我也要隨喜這功德。由因到果功德圓滿了,「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諸佛成佛了,他證得兩個果:一個菩提果,一個涅槃果。梵語菩提,中國話覺道,就是無上的智慧果,菩提果叫智慧果,無上,就是沒有比菩提智慧再上了,等覺菩薩還差一等,叫菩提果。另一個涅槃果,梵語涅槃,中國話叫圓寂,圓滿寂滅,這是理果。證得涅槃,就證得實相理體了。成佛,就證得無上菩提的智果。「及般涅槃」,證入圓滿寂滅的理果,這個功德我都要隨喜。
「分布舍利」,舍利翻成中國話叫靈骨,像我們釋迦佛涅槃後火葬,全身都變成靈骨,變成舍利,一粒一粒都像珍珠一樣。留舎利做什麼呢?叫一切衆生種善根的。釋迦佛涅槃後,還是要留功德給衆生種善根,我們也要隨喜。我們活著要給衆生得利益,我們死了也要留點功德給衆生,凡夫也能燒出舍利子來,舍利是六度法門的功德品,六度,你只要有一度相應,或者你布施做得很好,或者你持戒持得很清淨,死了都可以燒出舍利子來。
「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前面講過善根就是五根:信、進、念、定、慧,這裏是佛所修的功德都是善根,佛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入涅槃,這些功德我都要隨喜。
隨喜功德,就是一切功德統統要發願隨喜。先隨喜佛的功德,佛最初跟我們一樣也是個凡夫,他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才成佛,所以十方諸佛都是一樣的,從他們初發心,我們也隨喜他的功德。從他一直行菩薩道,舍頭目手足,難行的苦行,這個功德我們也隨喜。一直到他成佛說法,最後入涅槃,這個功德我們也隨喜。他涅槃後,還要留下舍利子來利益衆生,這個功德我們也隨喜。以上說的是隨喜諸佛的功德。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這是隨喜六趣四生,這些凡夫的功德。十方統統有世界,叫「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就是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四生」就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一切種類」是指六趣四生一切種類,也就是指六趣四生所有的功德。這一切種類,這些凡夫的功德,「乃至一塵」,就是一點點只要是功德,我都要隨喜。
天道的功德多,他要修十善,這是六欲天的功德。上二界色界、無色界,要修四禅、八定有他的功德。人要受五戒,有受戒的功德,人天道的功德,常修佛法的人都知道,我們要隨喜。阿修羅有什麼功德?你找他的功德,就會發現他的功德。畜生道的功德,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就是畜生的孝道。老烏鴉生出來小烏鴉,小烏鴉剛生出羽毛會飛,老烏鴉就退毛不飛了,小烏鴉就到處找東西供養老烏鴉,這就是它盡孝道的功德。小羊要吃奶的時候一定要跪下來,這也是孝道。畜生都行孝道,人怎麼不孝順父母呢?我們要隨喜畜生的功德,就是要孝順父母。
我附帶說,夜貓子,也叫夜鷹、貓頭鷹,罪過的例子,它的頭跟貓一樣,它專吃一切鳥,把一切鳥當飲食。它白天看不見,晚上看得見,于是晚上它一叫,其他的鳥聽見就害怕,一害怕就飛,一飛它就看見了,就把鳥抓來吃掉,如果白天能看見,那鳥會被牠吃光了。它是鳥中之虎,專門吃鳥,造了一身的惡業。它活著的時候就有果報,老夜鷹把小夜鷹生出來,老夜鷹就退毛不會飛了,小夜鷹沒有東西吃,就吃老夜鷹身上的肉,把老夜鷹吃完…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