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什麼不去學呢?他還有一個理由,當法師的,都能說不能行,我不要去。你怎麼知道那個法師能說不能行呢?這都是貢高我慢。他能說你還不去聽,他不能行你怎麼會知道呢?這就是貢高我慢生了障礙。你發願,有人講經說法就去聽,一下子就把貢高我慢的心降伏住了,把我慢障除掉了,你就能得多聞智慧。因爲這個法師是你請的,一定要給聽經的人作榜樣,你一定要多聽,聽多不是開智慧了嗎?所以得了多聞的智慧。
複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
這是第七個大願要請佛常住在世間,不要入涅槃。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于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爲欲利樂一切衆生。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這麼多的佛,跟前面一樣的解釋。這裏不同的,「將欲示現般涅槃者」,諸佛要示現般涅槃。「般涅槃」就是入涅槃,前面也講過,涅槃翻作圓寂,圓滿寂滅,要入圓滿寂滅叫般涅槃。上面有個「示」字,「示」是示現,因爲佛成佛,示現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都是示現的,本來他不要受生示現受生,示現受生就得示現入滅,所以涅槃也是示現的,他將要示現般涅槃的時候,我就去請他住世。
「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這就是叁乘聖人,菩薩是大乘聖人,聲聞、緣覺是小乘聖人,合起來叁乘聖人。「有學、無學」,前面講過了,聲聞乘分四果,初果、二果、叁果,是有學位,四果阿羅漢是無學位。「乃至一切諸善知識」,講經說法的人,稱爲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這裏總說起來,「經于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爲欲利樂一切衆生。」我請佛,請叁乘聖人不要入涅槃,乃至請一切善知識都不要入涅槃。我是爲衆生請的,我還經過長時間這樣請,請他們長時間住在世間,因爲他們要利樂一切衆生。佛住世,利樂一切衆生,叁乘聖人,乃至于一切善知識,請他們長時間住在世間,都是利樂一切衆生,我是代衆生請的。
有人懷疑,要是釋迦牟尼佛將要入涅槃,還沒入涅槃,我去請他住世不要入涅槃,可能釋迦佛大慈大悲會再多住世。現在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兩千多年了,我們在這裏發願,請佛住世不是晚了嗎?這個疑問跟前面請轉*輪一樣,所以請佛住世這個願還是要發,見到佛、菩薩、聲聞、緣覺,都要請他住世。還有一個疑問?佛菩薩要是得了無上正等正覺,他的生死能夠自在,他要住世就住世,要涅槃就涅槃,我們請他住世,他有這個本事。「一切善知識」,一定是凡夫善知識,怎麼知道呢?因爲把佛、菩薩、聲聞、緣覺,另外列出來,下面這一句,一定指著凡夫善知識,他自己生死不得自在,我請求他住世,他也不能住世,這不是多余的嗎?答複這個疑問,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我們見了凡夫善知識要入涅槃的時候,我們一定請他住世。因爲我是個凡夫,我們不知道他的地位,我們要知道他是凡夫或聖人,必須我們的地位超過他,我們沒有超過那位善知識,我們不知道他是凡夫或聖人。這些講經說法的善知識,有的是菩薩再來,他自己生死可以自在,沒有人請他住世,他就別世入涅槃去了。有人請他住世,他就化緣未盡,還可以住世。我們不知道,就把他當聖人,請求他住世。
第二個解釋,這個善知識的確是個凡夫,他到命終了,我們請他住世,他自己也不能作主。我第一天開講時,有另外一個解釋,善知識要離開我們這個地方,要到別處弘法,要挽留他請他住世。像現在大家都喜歡到美國轉*輪,到美國轉*輪也是好的,哪裏的衆生都要度,可是我們臺灣衆生誰度呢?我們應該替臺灣的衆生挽留這位善知識,請他住在臺灣弘法。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一段經文,跟前面都是一樣的解釋。
請佛住世得什麼利益呢?第一、可除謗法的障。誹謗佛法,罪過重得很,地藏經上一再講,你要是誹謗佛法,一定墮無間地獄,而且時間很長,甚至于千佛出世都不通忏悔。一千佛出世,一千佛入涅槃了,你從地獄還沒出來,跟佛沒有緣,因爲你誹謗了佛法,犯謗法的罪。《無量壽經》上說,衆生要生極樂世界,就是五逆十惡,誹謗正法的人不能生西方。到了《十六觀經》把五逆十惡的人開緣出來,乃至于造五逆十惡的人都能生西方。上面兩部都是淨土五經之一,怎麼融會貫通呢?第一、《無量壽經》上說衆生造五逆十惡,誹謗正法,根本不相信淨土法門,怎麼能生西方?《十六觀經》開緣,「五逆十惡」的人都能生西方,沒有開「誹謗正法」的人能生西方,因爲誹謗正法的人根本不相信有極樂世界,不相信念佛法門,怎麼能生西方?所以我們就知道誹謗正法,比五逆十惡的罪過還重,障礙還厲害。那麼以前沒有學佛法,已經犯過了怎麼辦?前面講請轉*輪,能消除慢法的罪;請佛住世,可以滅除謗法的罪。這兩個大願是一個大願,請佛住世做什麼事呢?請轉*輪,而請轉*輪,必須佛住世。乃至于請一個善知識住世,也是請他轉*輪,所以這兩個大願是一個大願。第一、你以前輕法慢教這個障礙能夠消除,最重的謗法罪也能消除。
還有一個利益,就是可以成就你的慈善根。慈心常常現前,種了善根,前面講過,各種功德都可以種善根,慈善根是一切善根的根本,大慈大悲,要大慈才能起大悲,大慈在前面,大悲在後面。大慈善根你一成就,一切善根都成就了。爲什麼請佛住世,能成就這慈善根呢?因爲請佛住世,也是利樂一切衆生,慈能與樂,我要給予衆生樂,我才請佛住世,請佛轉*輪,這就是養自己的大慈心,養自己的慈善根,結果慈善根成就了。
下面講第八個大行願。
複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
前面講過,要請佛住世,這文字並不難懂,無論出家、在家弟子,都是佛弟子,釋迦佛是我們的本師,我們不應該跟本師學嗎?不過要注意,「常隨佛學」的「常」字,我們長遠心很難發,所以要常隨佛學。我們跟佛學,不跟凡夫學,不跟二乘學。跟凡夫學,學些有爲法,學好的,不學壞的。學好的,學凡夫的善法,得人天福報,不能出輪回,所以不要跟凡夫學。跟二乘學,他偏空舍棄衆生,自己了生脫死超出叁界,不管衆生的事情,只肯自利不肯利他,所以不要跟二乘學。我們常常跟佛學,我們要發願利益一切衆生。
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剝皮爲紙,析骨爲筆,刺血爲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爲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余種種難行苦行。
「娑婆世界」就是我們釋迦佛教化的世界,叫堪忍世界。堪忍者,堪能忍苦,娑婆世界的衆生有一種特性,娑婆世界是苦世界,這裏的衆生還不願意離開這個苦,堪能忍受這個苦。其他世界沒有這個特性,娑婆世界的衆生難度在這裏,佛警策我們要趕快脫離這苦海。
「毗盧遮那如來」,梵語毗盧遮那,翻成中國話叫徧一切處,這是法身佛的名字,但是《華嚴經》上翻譯的報身佛,也是毗盧遮那如來,我們還是把他當報身佛解釋。娑婆世界是釋迦佛教化的世界,是應化身佛教化的。毗盧遮那佛教化的世界大了,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什麼樣子?《華嚴經》前面有畫一個圖,華藏世界含有二十層無量的世界,每一層都有無量的叁千大千世界,像我們中國倒立的寶塔的樣子。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都在華藏世界的第十叁層,你就知道每一層都有無量的叁千大千世界,從娑婆世界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要經過十萬億個叁千大千世界。
我們再來貫通娑婆世界的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應該住在華藏世界,怎麼說在娑婆世界呢?因爲娑婆世界在華藏世界之內,對著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講容易了解。實際說,娑婆世界也就是華藏世界,娑婆世界是應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就是毗盧遮那佛應化的,所以應化身佛,就是報身佛應化出來的,說娑婆世界就是毗盧遮那佛教化的世界,也是一樣的,因爲這裏的名相跟平常不同,我們要把它料揀清楚。
現在再講常隨佛學,「從初發心」,就是毗盧遮那佛最初發心。「精進不退」,他發菩提心我們跟他學,他「精進不退」,我們也跟他學。「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前面說難行苦行,是布施頭目手足,這是用身命布施,布施多少身命呢?用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我們也跟他學。「剝皮爲紙」,把身上的皮剝下來當紙用。「析骨爲筆」,把自己的骨分析開,作寫字的筆。「刺血爲墨」,把血刺出來作墨,「書寫經典」。書寫多少經典呢?「積如須彌」,有八萬四千由旬,像須彌山那麼高。「爲重法故,不惜身命」,把皮剝下當紙,把骨作寫字的筆,把血當墨來寫經典,爲重法不愛惜身命,我們都應該學。這是說要跟佛學,毗盧遮那佛過去都做過這些事,我們一個凡夫是盡我們能做到的做。「剝皮爲紙,析骨爲筆」,道源沒有看見過。「刺血爲墨」,我看過兩個法師寫《華嚴經》,《華嚴經》有八十卷六十萬字,用剃刀割舌頭,下面用碟子接著血寫《華嚴經》。前面是講舍身內之財,身命都可以舍,何況舍身上的皮、骨頭、血呢?
再講身外之財,「何況王位」,國王之位能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國王富有四海,城邑聚落,宮殿園林,都能舍掉。「一切所有」,都能舍掉,「及余種種難行苦行」。這一段一個應化身佛都能做到,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做的,把王位都舍掉,城邑聚落,宮殿園林,都能舍掉,去行種種難行苦行,尤其在大雪山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麥,種種難行苦行,我們都得跟著佛學。
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