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道源长老)▪P17

  ..续本文上一页为什么不去学呢?他还有一个理由,当法师的,都能说不能行,我不要去。你怎么知道那个法师能说不能行呢?这都是贡高我慢。他能说你还不去听,他不能行你怎么会知道呢?这就是贡高我慢生了障碍。你发愿,有人讲经说法就去听,一下子就把贡高我慢的心降伏住了,把我慢障除掉了,你就能得多闻智慧。因为这个法师是你请的,一定要给听经的人作榜样,你一定要多听,听多不是开智慧了吗?所以得了多闻的智慧。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这是第七个大愿要请佛常住在世间,不要入涅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剎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这么多的佛,跟前面一样的解释。这里不同的,「将欲示现般涅槃者」,诸佛要示现般涅槃。「般涅槃」就是入涅槃,前面也讲过,涅槃翻作圆寂,圆满寂灭,要入圆满寂灭叫般涅槃。上面有个「示」字,「示」是示现,因为佛成佛,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都是示现的,本来他不要受生示现受生,示现受生就得示现入灭,所以涅槃也是示现的,他将要示现般涅槃的时候,我就去请他住世。

  「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这就是三乘圣人,菩萨是大乘圣人,声闻、缘觉是小乘圣人,合起来三乘圣人。「有学、无学」,前面讲过了,声闻乘分四果,初果、二果、三果,是有学位,四果阿罗汉是无学位。「乃至一切诸善知识」,讲经说法的人,称为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这里总说起来,「经于一切佛剎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我请佛,请三乘圣人不要入涅槃,乃至请一切善知识都不要入涅槃。我是为众生请的,我还经过长时间这样请,请他们长时间住在世间,因为他们要利乐一切众生。佛住世,利乐一切众生,三乘圣人,乃至于一切善知识,请他们长时间住在世间,都是利乐一切众生,我是代众生请的。

  有人怀疑,要是释迦牟尼佛将要入涅槃,还没入涅槃,我去请他住世不要入涅槃,可能释迦佛大慈大悲会再多住世。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两千多年了,我们在这里发愿,请佛住世不是晚了吗?这个疑问跟前面请转*轮一样,所以请佛住世这个愿还是要发,见到佛、菩萨、声闻、缘觉,都要请他住世。还有一个疑问?佛菩萨要是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他的生死能够自在,他要住世就住世,要涅槃就涅槃,我们请他住世,他有这个本事。「一切善知识」,一定是凡夫善知识,怎么知道呢?因为把佛、菩萨、声闻、缘觉,另外列出来,下面这一句,一定指着凡夫善知识,他自己生死不得自在,我请求他住世,他也不能住世,这不是多余的吗?答复这个疑问,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我们见了凡夫善知识要入涅槃的时候,我们一定请他住世。因为我是个凡夫,我们不知道他的地位,我们要知道他是凡夫或圣人,必须我们的地位超过他,我们没有超过那位善知识,我们不知道他是凡夫或圣人。这些讲经说法的善知识,有的是菩萨再来,他自己生死可以自在,没有人请他住世,他就别世入涅槃去了。有人请他住世,他就化缘未尽,还可以住世。我们不知道,就把他当圣人,请求他住世。

  第二个解释,这个善知识的确是个凡夫,他到命终了,我们请他住世,他自己也不能作主。我第一天开讲时,有另外一个解释,善知识要离开我们这个地方,要到别处弘法,要挽留他请他住世。像现在大家都喜欢到美国转*轮,到美国转*轮也是好的,哪里的众生都要度,可是我们台湾众生谁度呢?我们应该替台湾的众生挽留这位善知识,请他住在台湾弘法。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一段经文,跟前面都是一样的解释。

  请佛住世得什么利益呢?第一、可除谤法的障。诽谤佛法,罪过重得很,地藏经上一再讲,你要是诽谤佛法,一定堕无间地狱,而且时间很长,甚至于千佛出世都不通忏悔。一千佛出世,一千佛入涅槃了,你从地狱还没出来,跟佛没有缘,因为你诽谤了佛法,犯谤法的罪。《无量寿经》上说,众生要生极乐世界,就是五逆十恶,诽谤正法的人不能生西方。到了《十六观经》把五逆十恶的人开缘出来,乃至于造五逆十恶的人都能生西方。上面两部都是净土五经之一,怎么融会贯通呢?第一、《无量寿经》上说众生造五逆十恶,诽谤正法,根本不相信净土法门,怎么能生西方?《十六观经》开缘,「五逆十恶」的人都能生西方,没有开「诽谤正法」的人能生西方,因为诽谤正法的人根本不相信有极乐世界,不相信念佛法门,怎么能生西方?所以我们就知道诽谤正法,比五逆十恶的罪过还重,障碍还厉害。那么以前没有学佛法,已经犯过了怎么办?前面讲请转*轮,能消除慢法的罪;请佛住世,可以灭除谤法的罪。这两个大愿是一个大愿,请佛住世做什么事呢?请转*轮,而请转*轮,必须佛住世。乃至于请一个善知识住世,也是请他转*轮,所以这两个大愿是一个大愿。第一、你以前轻法慢教这个障碍能够消除,最重的谤法罪也能消除。

  还有一个利益,就是可以成就你的慈善根。慈心常常现前,种了善根,前面讲过,各种功德都可以种善根,慈善根是一切善根的根本,大慈大悲,要大慈才能起大悲,大慈在前面,大悲在后面。大慈善根你一成就,一切善根都成就了。为什么请佛住世,能成就这慈善根呢?因为请佛住世,也是利乐一切众生,慈能与乐,我要给予众生乐,我才请佛住世,请佛转*轮,这就是养自己的大慈心,养自己的慈善根,结果慈善根成就了。

  下面讲第八个大行愿。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

  前面讲过,要请佛住世,这文字并不难懂,无论出家、在家弟子,都是佛弟子,释迦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不应该跟本师学吗?不过要注意,「常随佛学」的「常」字,我们长远心很难发,所以要常随佛学。我们跟佛学,不跟凡夫学,不跟二乘学。跟凡夫学,学些有为法,学好的,不学坏的。学好的,学凡夫的善法,得人天福报,不能出轮回,所以不要跟凡夫学。跟二乘学,他偏空舍弃众生,自己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不管众生的事情,只肯自利不肯利他,所以不要跟二乘学。我们常常跟佛学,我们要发愿利益一切众生。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娑婆世界」就是我们释迦佛教化的世界,叫堪忍世界。堪忍者,堪能忍苦,娑婆世界的众生有一种特性,娑婆世界是苦世界,这里的众生还不愿意离开这个苦,堪能忍受这个苦。其他世界没有这个特性,娑婆世界的众生难度在这里,佛警策我们要赶快脱离这苦海。

  「毗卢遮那如来」,梵语毗卢遮那,翻成中国话叫徧一切处,这是法身佛的名字,但是《华严经》上翻译的报身佛,也是毗卢遮那如来,我们还是把他当报身佛解释。娑婆世界是释迦佛教化的世界,是应化身佛教化的。毗卢遮那佛教化的世界大了,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什么样子?《华严经》前面有画一个图,华藏世界含有二十层无量的世界,每一层都有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像我们中国倒立的宝塔的样子。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都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你就知道每一层都有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从娑婆世界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要经过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

  我们再来贯通娑婆世界的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应该住在华藏世界,怎么说在娑婆世界呢?因为娑婆世界在华藏世界之内,对着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讲容易了解。实际说,娑婆世界也就是华藏世界,娑婆世界是应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就是毗卢遮那佛应化的,所以应化身佛,就是报身佛应化出来的,说娑婆世界就是毗卢遮那佛教化的世界,也是一样的,因为这里的名相跟平常不同,我们要把它料拣清楚。

  现在再讲常随佛学,「从初发心」,就是毗卢遮那佛最初发心。「精进不退」,他发菩提心我们跟他学,他「精进不退」,我们也跟他学。「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前面说难行苦行,是布施头目手足,这是用身命布施,布施多少身命呢?用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我们也跟他学。「剥皮为纸」,把身上的皮剥下来当纸用。「析骨为笔」,把自己的骨分析开,作写字的笔。「刺血为墨」,把血刺出来作墨,「书写经典」。书写多少经典呢?「积如须弥」,有八万四千由旬,像须弥山那么高。「为重法故,不惜身命」,把皮剥下当纸,把骨作写字的笔,把血当墨来写经典,为重法不爱惜身命,我们都应该学。这是说要跟佛学,毗卢遮那佛过去都做过这些事,我们一个凡夫是尽我们能做到的做。「剥皮为纸,析骨为笔」,道源没有看见过。「刺血为墨」,我看过两个法师写《华严经》,《华严经》有八十卷六十万字,用剃刀割舌头,下面用碟子接着血写《华严经》。前面是讲舍身内之财,身命都可以舍,何况舍身上的皮、骨头、血呢?

  再讲身外之财,「何况王位」,国王之位能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国王富有四海,城邑聚落,宫殿园林,都能舍掉。「一切所有」,都能舍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这一段一个应化身佛都能做到,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做的,把王位都舍掉,城邑聚落,宫殿园林,都能舍掉,去行种种难行苦行,尤其在大雪山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麦,种种难行苦行,我们都得跟着佛学。

  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