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解脫一切煩惱」,你能把一切煩惱都解脫。「如師子王,摧伏群獸」,說個譬喻,如獅子是百獸之王,能降伏一切群獸一樣。「堪受一切衆生供養」,你在人間受一切衆生的供養。
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
「又複是人」,受持十大願王的這個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就是要死的時候。「一切諸根悉皆散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要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你的家親眷屬不放下也不行,人要死了,家親眷屬自然要舍離了。「一切威勢悉皆退失」,假如你在人間是有大勢力的人,或者做國王,這時候一切勢力統統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當國王有輔相、有大臣跟隨你,這時候不能跟隨你了。你的宮城內內外外,有「象馬車乘」,還有「珍寶伏藏」等等,「如是一切,無複相隨」,要隨你也隨不來了,人死的時候就是這樣子,你不舍也得舍啊!
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個人死了,跟其他普通人一樣,但有個不一樣,什麼不一樣呢?「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他常常受持十大願王,這十大願王不舍離他。「于一切時,引導其前」,這十大願王引導這個人,把他引導到哪裏去呢?「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王總結到這裏,就是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把他引導到極樂世界去了。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
「到已」,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即見阿彌陀佛」,看見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還看見「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這些諸大菩薩。「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很多的大菩薩,他們的色相非常端正,非常莊嚴,一切功德都具足,都圍繞著阿彌陀佛。在這裏你就知道,有人毀謗淨土宗是老太婆的法門,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都生西方,這些諸大菩薩是老太婆嗎?
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
「其人自見,生蓮華中」,「其人」就是十大願王引導的這個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人,他看見自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的蓮花之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的,不是由母親生出來的,蓮花就是父母。「蒙佛授記」,他生于蓮花之中,蓮花開了,他就見了阿彌陀佛,叫花開見佛。一出蓮花,就等于一個八地菩薩,才能授成佛之記,見了佛,佛就給他授成佛之記。
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
「得授記已」,蒙佛授記以後,這時候神通辯才統統有了。「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經過這麼多的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教化十方無量數的衆生,隨順衆生根機,利樂一切衆生。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不久就要成佛,坐在菩提道場,把魔軍降伏了,成佛了就說法。「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衆生,發菩提心。」因爲你的願大行大,以無量世界的衆生作對象,無量數的衆生都能夠沾到你的光。你一說法,都能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他沒有善根,給他種善根,成熟他的善根。「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成了佛,經過未來的長時間,利益一切衆生。
善男子!彼諸衆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爲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
「善男子!」再叫一聲當機者。「彼諸衆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這是普勸一切衆生,就是勸你我大家。假若聞到十大願王,生了信心。應該「受持讀誦,廣爲人說。」自己受持于心,要讀誦其文,給大家講,給大家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究竟得多大的功德,只有佛知道,等覺菩薩還說不完你的功德。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谛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爲人說。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谛受。」「谛受」就是誠誠實實的接受,不要生一個疑惑之念,接受下來了,「受已能讀」,能讀經文。「讀已能誦」,讀過了能背。「誦已能持」,持,就是憶念不忘。「乃至書寫」,書寫十大願王,古時候用抄寫的,現在就是多印《普賢行願品》送人。「廣爲人說」,講《普賢行願品》給別人聽。
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是諸人等」,就是受持讀誦,印《普賢行願品》送人,講《普賢行願品》給別人聽這個人。「于一念中」,現前一念,很短的時間。「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你所獲得的福報,就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你一個人能往生極樂世界,你講說十大願王給大家聽,一切衆生都能出離苦海,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爲淨土法門,能夠帶業往生,自利利他,同生西方。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普賢菩薩前面說了長行文,現在要「重宣此義」,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義理。「普觀十方,而說偈言」,因爲十大願王,都是觀想十方無量的世界,無量的諸佛,所以普賢菩薩,也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經文的文章題材有叁種,實際只有兩種,一種是長行,二種是偈頌。長行,就是前面講過的散文體,就是現在的散文,一行一行很長的文。偈頌,都是整齊的,或者五字一句,或者七字一句。偈頌再分兩種,一種是重頌,一種是孤起頌。重頌,是前面長行文說過了,再把長行文重頌一次。孤起頌,是前面長行文沒有說,單用偈頌文說法。一切佛經的文章題材,不出這叁種。我們做早晚課的人,要注意《普賢行願品》,早起念的十大願王,就是《普賢行願品》前面長行文。下面的偈頌,是我們晚課念的八十八佛忏悔文,摘取了十二個偈頌。念《普賢行願品》,就知道我們晚上念的大忏悔文,就是《普賢行願品》中的十二個偈頌。
現在講偈頌,前面都是重頌,後面也有孤起頌。重頌,就是長行文說過的,再重說一次,覆說一遍。
現在開始頌第一個行願,禮敬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 叁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徧禮盡無余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複現剎塵身 一一徧禮剎塵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叁世一切人師子」,《華嚴經》前面講過十大願王,你就知道了,他所禮的對境,是十方諸佛,而且是塵中剎、剎中塵,重重無盡的諸佛。所以偈頌還是這個意思,「所有十方世界中」,還包括「叁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爲來世。「一切人師子」,佛是人間的獅子,獅子是個譬喻。「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徧禮盡無余」,我禮敬諸佛,以我的身口意清淨叁業,十方叁世諸佛,我統統禮敬。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前面長行文,講十方世界,還有微塵數的剎土,剎土裏面還有微塵數的諸佛。我怎麼樣去徧禮呢?說出來原因,依著普賢菩薩行願威神之力,我就能普現一切如來的面前。再觀想著「一身複現剎塵身 ,一一徧禮剎塵佛」,能禮的我的身體,能夠「複現剎塵身」,剎是世界,世界微塵數的身體,每一個能禮的身體,徧禮剎塵諸佛。
第二頌稱贊如來
于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衆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于未來一切劫 贊佛甚深功德海
「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衆會中」,這是華嚴境界,每一粒微塵之中還有世界剎塵數的諸佛。有佛,就有菩薩,各處菩薩衆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虛空之內,徧法界的塵中剎、剎中塵,都是一樣的。「深信諸佛皆充滿」,我以深信之心,十方世界有佛,十方微塵裏面有佛。而且塵中剎、剎中塵中有無量數的佛,還有無量數的菩薩圍繞。我深信諸佛皆充滿,我要贊歎佛。
「各以一切音聲海」,每一尊佛我都贊歎,以我無盡的辯才,出無量的音聲,就像大海一樣。「普出無盡妙言辭」,在無量的音聲海裏面,普徧的說出來無盡的微妙言辭,才能贊歎佛無量的功德。「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第叁頌廣修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叁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徧供養諸如來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以最勝最妙的花供養、鬘供養。「伎樂」就是音樂供養,還有塗香供養及傘蓋的供養。「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我統統要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最勝的衣服供養,最勝的香供養。「末香燒香與燈燭」,還有末香供養,燒香供養,與燈燭供養。這裏比長行多個「燭」,就是蠟燭供養。
「一一皆如妙高聚」,妙高就是須彌山,譯爲妙高,這些供養品聚起來像妙高山一樣。「我悉供養諸如來」,我統統把它供養諸如來。「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叁世佛」,廣大勝解心生起來,深信一切叁世諸佛。前面講十方,這裏加叁世。「悉以普賢行願力」,「以」是用,完全用普賢行願之力,來行觀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