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道源长老)▪P21

  ..续本文上一页能解脱一切烦恼」,你能把一切烦恼都解脱。「如师子王,摧伏群兽」,说个譬喻,如狮子是百兽之王,能降伏一切群兽一样。「堪受一切众生供养」,你在人间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

  「又复是人」,受持十大愿王的这个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就是要死的时候。「一切诸根悉皆散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要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你的家亲眷属不放下也不行,人要死了,家亲眷属自然要舍离了。「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假如你在人间是有大势力的人,或者做国王,这时候一切势力统统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当国王有辅相、有大臣跟随你,这时候不能跟随你了。你的宫城内内外外,有「象马车乘」,还有「珍宝伏藏」等等,「如是一切,无复相随」,要随你也随不来了,人死的时候就是这样子,你不舍也得舍啊!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人死了,跟其他普通人一样,但有个不一样,什么不一样呢?「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他常常受持十大愿王,这十大愿王不舍离他。「于一切时,引导其前」,这十大愿王引导这个人,把他引导到哪里去呢?「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王总结到这里,就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他引导到极乐世界去了。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

  「到已」,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即见阿弥陀佛」,看见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还看见「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这些诸大菩萨。「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很多的大菩萨,他们的色相非常端正,非常庄严,一切功德都具足,都围绕着阿弥陀佛。在这里你就知道,有人毁谤净土宗是老太婆的法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都生西方,这些诸大菩萨是老太婆吗?

  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其人自见,生莲华中」,「其人」就是十大愿王引导的这个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人,他看见自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的莲花之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的,不是由母亲生出来的,莲花就是父母。「蒙佛授记」,他生于莲花之中,莲花开了,他就见了阿弥陀佛,叫花开见佛。一出莲花,就等于一个八地菩萨,才能授成佛之记,见了佛,佛就给他授成佛之记。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得授记已」,蒙佛授记以后,这时候神通辩才统统有了。「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经过这么多的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教化十方无量数的众生,随顺众生根机,利乐一切众生。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不久就要成佛,坐在菩提道场,把魔军降伏了,成佛了就说法。「能令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因为你的愿大行大,以无量世界的众生作对象,无量数的众生都能够沾到你的光。你一说法,都能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他没有善根,给他种善根,成熟他的善根。「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成了佛,经过未来的长时间,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善男子!」再叫一声当机者。「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这是普劝一切众生,就是劝你我大家。假若闻到十大愿王,生了信心。应该「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自己受持于心,要读诵其文,给大家讲,给大家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究竟得多大的功德,只有佛知道,等觉菩萨还说不完你的功德。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谛受」就是诚诚实实的接受,不要生一个疑惑之念,接受下来了,「受已能读」,能读经文。「读已能诵」,读过了能背。「诵已能持」,持,就是忆念不忘。「乃至书写」,书写十大愿王,古时候用抄写的,现在就是多印《普贤行愿品》送人。「广为人说」,讲《普贤行愿品》给别人听。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是诸人等」,就是受持读诵,印《普贤行愿品》送人,讲《普贤行愿品》给别人听这个人。「于一念中」,现前一念,很短的时间。「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你所获得的福报,就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你一个人能往生极乐世界,你讲说十大愿王给大家听,一切众生都能出离苦海,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净土法门,能够带业往生,自利利他,同生西方。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普贤菩萨前面说了长行文,现在要「重宣此义」,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义理。「普观十方,而说偈言」,因为十大愿王,都是观想十方无量的世界,无量的诸佛,所以普贤菩萨,也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经文的文章题材有三种,实际只有两种,一种是长行,二种是偈颂。长行,就是前面讲过的散文体,就是现在的散文,一行一行很长的文。偈颂,都是整齐的,或者五字一句,或者七字一句。偈颂再分两种,一种是重颂,一种是孤起颂。重颂,是前面长行文说过了,再把长行文重颂一次。孤起颂,是前面长行文没有说,单用偈颂文说法。一切佛经的文章题材,不出这三种。我们做早晚课的人,要注意《普贤行愿品》,早起念的十大愿王,就是《普贤行愿品》前面长行文。下面的偈颂,是我们晚课念的八十八佛忏悔文,摘取了十二个偈颂。念《普贤行愿品》,就知道我们晚上念的大忏悔文,就是《普贤行愿品》中的十二个偈颂。

  现在讲偈颂,前面都是重颂,后面也有孤起颂。重颂,就是长行文说过的,再重说一次,覆说一遍。

  现在开始颂第一个行愿,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徧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剎尘身 一一徧礼剎尘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华严经》前面讲过十大愿王,你就知道了,他所礼的对境,是十方诸佛,而且是尘中剎、剎中尘,重重无尽的诸佛。所以偈颂还是这个意思,「所有十方世界中」,还包括「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为来世。「一切人师子」,佛是人间的狮子,狮子是个譬喻。「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徧礼尽无余」,我礼敬诸佛,以我的身口意清净三业,十方三世诸佛,我统统礼敬。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前面长行文,讲十方世界,还有微尘数的剎土,剎土里面还有微尘数的诸佛。我怎么样去徧礼呢?说出来原因,依着普贤菩萨行愿威神之力,我就能普现一切如来的面前。再观想着「一身复现剎尘身 ,一一徧礼剎尘佛」,能礼的我的身体,能够「复现剎尘身」,剎是世界,世界微尘数的身体,每一个能礼的身体,徧礼剎尘诸佛。

  第二颂称赞如来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这是华严境界,每一粒微尘之中还有世界剎尘数的诸佛。有佛,就有菩萨,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虚空之内,徧法界的尘中剎、剎中尘,都是一样的。「深信诸佛皆充满」,我以深信之心,十方世界有佛,十方微尘里面有佛。而且尘中剎、剎中尘中有无量数的佛,还有无量数的菩萨围绕。我深信诸佛皆充满,我要赞叹佛。

  「各以一切音声海」,每一尊佛我都赞叹,以我无尽的辩才,出无量的音声,就像大海一样。「普出无尽妙言辞」,在无量的音声海里面,普徧的说出来无尽的微妙言辞,才能赞叹佛无量的功德。「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第三颂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徧供养诸如来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以最胜最妙的花供养、鬘供养。「伎乐」就是音乐供养,还有涂香供养及伞盖的供养。「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我统统要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最胜的衣服供养,最胜的香供养。「末香烧香与灯烛」,还有末香供养,烧香供养,与灯烛供养。这里比长行多个「烛」,就是蜡烛供养。

  「一一皆如妙高聚」,妙高就是须弥山,译为妙高,这些供养品聚起来像妙高山一样。「我悉供养诸如来」,我统统把它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广大胜解心生起来,深信一切三世诸佛。前面讲十方,这里加三世。「悉以普贤行愿力」,「以」是用,完全用普贤行愿之力,来行观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