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界就是那樣的廣大無邊,在極大、極小中都可以有諸佛的出現。我以各種各樣最好的音聲、最好的言語,盡未來的一切劫,稱贊佛的一切甚深功德。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這是普賢十大行願中第叁行願--廣修供養的偈語:我觀想以最好的妙花、鬘、伎樂、塗香以及傘蓋如雲般遍滿虛空,如是最好的莊嚴具,莊嚴布置周圍道場來供養諸如來。除了上述各種莊嚴具外,另外還有最好的衣服、妙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都累積得很多、很高,積聚如須彌山那麼高大,我都拿來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叁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以非常廣大、非常正確了解的心,深信一切過去、現在、未來的佛,諸佛也都是以普賢菩薩的大行大願大威神力,普遍供養一切諸佛。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這是普賢十大行願中第四行願--忏悔業障的偈語:我于往昔所造的諸惡業,都是由于無始以來,受貪嗔癡叁毒煩惱之所推動,從身語意叁業之所産生的,所有一切惡業,我今悉
皆忏悔。在中國佛教不論受什麼戒,在受戒之前必定以這四句偈語做忏悔。在忏悔時要後悔過去所做的惡業,發誓將來不再做。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這是普賢十大行願中第五行願--隨喜功德的偈語:所有十方一切衆生--凡夫;二乘是指緣覺、聲聞,聲聞乘的初果、二果、叁果稱爲有學,無學是指阿羅漢;一切如來與菩薩所具有的功德,我悉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輪。
這是普賢十大行願中第六行願--請轉*輪的偈語:"世間燈"是佛的德號之一。佛出世有如燈照明世間,燈比喻智慧的光明,照破衆生煩惱的黑暗,所以佛稱爲世間燈。十方所有一切佛,乃至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請其轉妙*輪,以教化衆生,使衆生得以離苦得樂,使衆生得以證悟真理。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刹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
這是普賢十大行願中第七行願--請佛住世的偈語:凡是一切佛欲示現涅槃,我都至誠懇切地勸請,希望佛能久住世間,利樂一切諸衆生。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衆生及佛道。
這裏把所修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請佛住世、請
轉*輪、隨喜功德、忏悔業障七個行願的諸善根,回向給一切衆生,以及無上菩提。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叁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這是普賢十大行願中第八行願--常隨佛學的偈語:我常跟隨一切如來學,修習圓滿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供養過去諸如來,以及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所做的一切都是圓滿的,我發願過去、現在、未來都跟隨諸佛修學,希望很快就成佛。"天人師"是佛的十種德號之一,佛有資格指導人與天人修行,所以叫做天人師。
所有十方一切刹,廣大清淨妙莊嚴,
衆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衆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余。
這是普賢十大行願中第九行願--恒順衆生的偈語:在恒順衆生的行願中,是以菩提樹來做比喻:即在佛所居住的極爲廣大、極爲清淨,而又極爲微妙莊嚴的佛土中,有很多莊嚴廣大的法會,衆多菩薩圍繞著佛,在菩提樹王下,一心恭敬地聽佛說法。
菩提樹王的腳底下一定要有其樹根,這裏的樹根是指一切衆生,所以菩薩成佛,其基層一定以一切衆生爲根。菩提樹王的根,如得大悲水灌溉滋潤,即能開菩提之花,結菩提之果。意思是說,菩薩要成佛先要有大悲心,菩提樹就是成佛的果,而長出菩提樹的根,就是以衆生爲基礎所生起的大悲心而建立的,所以要恒順衆生。
十方所有諸衆生,願他們遠離憂愁、災難,常常處在安樂,得到甚深的佛法利益,而且滅除種種的煩惱。
以上的九個行願,前面都已經解釋過了,所以現在我只是簡單地再把偈語講解一遍。
接下來是普賢十大行願中第十行願--普皆回向的偈語,它就有些特別。如果你要做回向,是你做了一些善法,修了一些功德,才把它回向給一切衆生。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就不能做回向。而普賢菩薩從開始發心修學菩薩道,直到成就普賢十大行願,每個次第所修得的種種功德,他都一一回向。
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鸠槃茶,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衆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回向一:菩薩于六道輪回中修道。
菩薩行者爲成佛修行的時候,希望在輪回生死的人趣、天趣、畜生趣、餓鬼趣、地獄趣中不迷惑,有宿命通,記得過去世的種種因緣。具有宿命通有幾種的情況:一、鬼神加持,讓你記憶起過去世的事情,這就是通過外來的力量獲得宿命通;二、現代人可通過催眠回憶起過去世;叁、通過修行而具有神通,也可以知道過去世;就是你的修行非常好,投胎的每一生都知道從哪裏來,即"一切趣中成宿命。"這就不是加持、也不是修成定力所獲得的,而是你每到任何一道都有宿命通。有些人出世後會記得過去世,根據佛法說,畜生道的衆生也有宿命通,比如牛,衆生墮落做牛,會做很多世,當它最後一世做牛,要轉世做人的時候,就有宿命通;其他的豬、狗、羊也是有這種情形,當它們最後一世做豬、狗、羊時,就知道下一生要轉世做人。初發心菩薩的身口意業不是很清淨,所以會墮落,會在一切趣中生死輪回,有時候做豬、狗、牛、羊,有時候做餓鬼,希望出世在那些地方後,能夠回憶起過去世,才想到修行。菩薩行者更希望能夠出家,修持佛的淨戒。戒持得非常好,叫做"無垢"。護持淨戒,不破戒,叫做"無破"。持戒有犯戒和破戒兩種情況:犯戒了就有垢,但是還可以忏悔;破戒就是已經沒有戒了。出家人破
戒後,就不可以當出家人,所以破戒對出家人來說有如死刑;犯戒有如坐監牢,坐完監牢出來,還是活著的。戒持得不好就有漏洞,叫做穿漏。那麼,垢與破都是穿漏,所以沒有犯戒與破戒,就是"無穿漏"。
菩薩行者在輪回六趣中修道,將會遇到天、龍、夜叉、鸠槃茶,乃至人與非人等衆生,都以一切衆生的語言爲一切衆生說法。雖然這是初發心菩薩的墮落,身不由己,但是菩薩卻能在六道輪回中繼續修行。釋迦牟尼佛剛開始修菩薩道的時候,也墮落做蚊子、猴子、大象等等。如果你們發心行菩薩道,修彌陀淨土者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則免了這些事;修普賢行願者就要在娑婆世界中修行,因身口業不圓滿而很有可能會墮落。雖然如此,菩薩依然有菩提心,正好可以爲那些墮落的衆生說法。
勤修清淨波羅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回向二:菩薩于世間道已得解脫。
剛開始修菩薩道的行者,胡裏胡塗地傷害到衆生而墜落在六道輪回中修行,現在已經能夠勤修清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萬行,生生世世都不會忘失菩提心;初發心菩薩這一世發菩提心,下一世可能會忘記,但是慢慢地累積,他就不會忘記了。因爲他精勤地修清淨波羅蜜,就可漸漸地將煩惱障垢清除幹淨,不讓它有一絲的剩余存在。已經滅除了"障"礙與煩惱"垢",所修的一切善法都能順利地成就。
菩薩此時已經能夠堅固菩提心,對于迷惑的業境,以及魔的境界,在世間道中內心已經得到一部分解脫,好像蓮花是出于汙泥而生長于水中,可是它能出于汙泥而不染,生于水中而不著于水。這也好像太陽與月亮,每天都從天空中經過,但都沒有留下來。譬喻菩薩已經達到第二階段的修行,如小
乘人般的解脫,不執著世間,再不被種種魔境所迷惑,同時也能夠記得菩提心,此時的菩薩已經懂得修解脫道了。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于刹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衆生,盡于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回向叁:菩薩已出離惡道,經刹塵劫輪回度衆生。
菩薩行者再也不會在惡道中輪回生死,可以在善道中繼續修行,對衆生生起平等的心,給予一切衆生快樂;如是經過無量無邊的時間,到十方世界去利益一切衆生。
因爲在之前菩薩已經修得清淨,接下來再也不會墮落惡道了。他開始産生救度衆生的能力,能夠做種種利益衆生的事業,恒修廣大的普賢行願。即是在這之前,他只不過開始發心,還不懂得修普賢行願,後來他先堅固菩提心,除掉煩惱與業障,能夠把握自己,不再墮落惡道,然後才在未來劫繼續修普賢廣大行願,利益一切衆生。由此可見修此法門者,不急于往生極樂世界。
所有與我同行者,于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爲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于我常生歡喜心。
回向四:菩薩已能常與菩薩老師們同集會修學。
菩薩行者修習廣大普賢行願到了一個時候,就會遇到很多菩薩--同修夥伴。即是當菩薩開始發心修菩薩道的時候,是…
《普賢菩薩行願品(廣超法師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