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菩薩行願品(廣超法師講解)▪P22

  ..續本文上一頁很孤獨、很寂寞、很可憐的,因爲他發願要跟世間的衆生在一起,而衆人卻不知道他發了菩提心。現在他經常跟菩薩們在一起,彼此間的身口意業都是同等,沒有參差不齊,大家都是同修普賢行願,都同樣發願成佛,發願度化衆生。

  菩薩行者希望經常遇到好的老師,爲他開示普賢廣大的行

  願;這就有如《華嚴經》裏的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到處去參訪善知識,詢問普賢菩薩的行願。希望經常遇到修習普賢行願的菩薩,常願這些善知識能夠與我同集會,而且他們看到我就生起歡喜心。這時的菩薩已經找到同伴,有能力跟其他發同樣願望的菩薩在一起修行了。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衆圍繞;

  于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回向五:菩薩已能常生在有佛處,供佛聞法修習。

  菩薩行者修行完成了某個菩薩果位,具足了一定的功德力,更進一步能夠出生在有佛的地方,經常遇到最好的老師--佛,以及諸佛子們圍繞;菩薩就經常去供養佛,盡未來劫都不感到疲厭。

  菩薩行者更進一步發願能夠修持從佛所學到的微妙法,能夠實踐佛所教導的菩提道的行門,更進一步能夠清淨普賢行願的道果,盡未來劫常修習。菩薩以修此行願的功德皆回向。

  

  我于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恒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衆會中,我見恒演菩提行。

  

  回向六:菩薩已能見到塵刹佛土。

  "有"是存在的意思。有衆生的地方叫做有。"諸有"即指世間衆生;廣大的講有二十五有;簡單的講是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有,叫做叁有。

  菩薩行者在"一切有"衆生活動的世間裏,所修的福智永遠沒有窮盡,此時菩薩已經得到了定力、智慧、種種方法,同時也解脫自在,獲得種種無盡的功德,具足種種神通了。現前就能夠看到每粒微塵中有無量的佛刹,無量的佛刹中都有

  佛,一一佛處都有菩薩圍繞,看到佛爲會衆開演菩提妙行。

  

  普盡十方諸刹海,一一毛端叁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

  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叁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回向七:菩薩已能到十方佛刹修學。

  "海"形容甚深廣大而不可窮盡的意思。此時,菩薩行者能夠到諸佛世界,能夠到十方的一切佛刹去,每一毛端中有叁世的佛與佛土,我現在能夠遍去這些地方修行了,而且不是短時期的,是無量無邊的劫海。一切佛的語言清淨,每個語言中,可以讓衆生聽到不同的無量音聲。這是說,我們在人間看到佛跟比丘單獨說法,這是佛在人間應化給我們看到的境界;在大菩薩的眼中,所看到的並不是這個樣子,菩薩現前所看到的,就是報身淨土中的佛,以神通力發出無量的聲音爲不同的衆生說法。也就是說,這位菩薩不但能夠到一微塵中的無量的佛世界去參學,而且能夠明白佛以一音聲同時爲不同世界的衆生說法,不同的衆生則隨著自己的根性而了解的情形。佛經常都在闡明微妙的佛法道理,此時菩薩行者的智慧能夠達到這種能力了。

  

  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

  叁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

  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獅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回向八:菩薩已能一念入叁世佛境界。

  菩薩行者能夠在一念中知道一切劫,在一念中能夠進入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在一念中能夠見到過去、現在、未來的佛,也能夠經常進入佛的境界,而且很清楚這就是如幻如

  化的解脫自在,以及如幻如化解脫的威力,此時菩薩行者即進入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什麼叫做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就是在此境界裏,時間、空間並不是我們現在的情況,叫做不可思議。此時菩薩行者只要動一個心念,都能夠完成了,這叫做解脫的威力。這些都是心的如幻變化。

  

  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叁世莊嚴刹,

  十方塵刹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回向九:菩薩已能一毛端顯現佛的一切事業。

  菩薩行者能夠在一毛端的極微中,顯現過去、現在、未來叁世所有無量清淨莊嚴的佛土,去那邊親近諸佛,同時深入其間而完成佛土的清淨。

  "照世燈"即是指佛。佛出現于世間,爲世間帶來了無限光明,照耀著黑暗的世間,好像一盞明亮的燈,所以稱佛爲照世燈。

  "群有"即是衆生。

  所有未來的佛,都要經過成道、轉*輪來度化衆生,當佛把本身應該做的利生大事完成後,就要示現涅槃。在這各個階段中,菩薩行者都去親近,這是因爲他具有神通力,能夠入十方的淨土,能夠知道哪裏有佛成道,哪裏有佛說法,哪裏有佛示現涅槃;他不但去親近,同時還能夠在其中現出莊嚴的淨土。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回向十:菩薩開始成就佛的十力,降伏一切魔。

  菩薩行者普修普賢十大行願,以更進一步擴大其種種的力量,現在具足了普賢菩薩所有的種種力量了。前面我說過佛有十力,這裏一共有十二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有些人的神通有限,比方說,有些人只能變化一個東西,有些人則能夠變化多個;有些人只能在這裏變,有些人則這裏、那裏都能變。"速疾"是非常快的意思。

  "周遍",任何地方都能達到的意思。即是菩薩具有非常快,任何地方都能達到的神通力量。

  "普門遍入大乘力",修大乘佛法的菩薩,能夠具有如觀世音菩薩那樣的普門示現能力,即哪裏的衆生有因緣,菩薩就示現適合衆生的形像來度化,這就是普門示現的力量。

  "智行普修功德力",菩薩具有智慧,修得種種無量無邊功德的力量。

  "威神普覆大慈力",菩薩有了這些功德,就有威神力,能夠産生大慈大悲的力量。

  "遍淨莊嚴勝福力",菩薩不管去到哪裏,都是清淨莊嚴的,即其具有殊勝福報的力量。

  "無著無依智慧力",菩薩此時沒有執著,不用依靠佛,也不用依靠佛法了。爲什麼呢?因爲他本身就具有智慧力了。剛開始修學佛法的人,有很多執著:依靠佛是執著,祈求佛慈悲加被是執著,要求佛法也是執著。

  "定慧方便威神力",菩薩具有定力和智慧,就産生種種方便的威神力。"方便"就是種種善巧度化衆生的神通。

  "普能積集菩提力",菩薩具有修集菩提--成佛果的道業的力量。

  "清淨一切善業力",菩薩具有清淨一切善業的力量。

  "摧滅一切煩惱力",菩薩具有降伏一切煩惱的力量。

  "降伏一切諸魔力",菩薩具有降伏一切魔的力量。

  "圓滿普賢諸行力",菩薩已經圓滿普賢菩薩的種種行願的力量。

  當菩薩行者具有這些能力的時候,已經降伏一切魔了。爲什麼呢?因爲他的境界已經超出魔的境界。因此,大乘佛法說,菩薩成佛以前,魔對他沒有影響。雖然菩薩成佛的時候沒有

  所謂降魔,但是菩薩在人間成佛的時候,還是示現降魔。佛不但在人間以應化身示現成佛,還在色界的最高天以報身示現成佛,而欲界的魔王是沒辦法幹擾色界的衆生的。即是佛在色界最高天成佛沒有降魔這回事,因爲魔王都不到那個境界裏。

  

  普能嚴淨諸刹海,解脫一切衆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叁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回向十一:菩薩進一步圓滿普賢行願。

  菩薩行者已經完成了十地菩薩的功德,等著成佛了。他能夠顯示一切佛刹的清淨,而且也能夠去度化衆生,令無量無邊的衆生得解脫。"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能夠了解分別清楚一切無量無邊甚深的佛法,而且能夠入佛甚深的智慧。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他無量無邊的行爲都是清淨的。就是說,佛的智慧清淨、身口意清淨,此時,這位菩薩的智慧、身口意也清淨,所有的願全都圓滿了。"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菩薩能夠親近承事供養無量無邊的佛,也能夠在無量無邊的劫裏繼續修行而無厭倦。

  "叁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種種的行、種種的願,菩薩都設法圓滿地修習,而且以普賢行願來完成其最高無上的菩提。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回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恒清淨,諸行刹土亦複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回向十二:菩薩已成就普賢行願。

  一切如來,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等,都有長子。釋迦牟尼佛座下的長子名字叫做普賢菩薩。其實,不但釋迦牟尼佛的長子叫做普賢菩薩,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長子,都叫做普賢菩薩。爲什麼呢?因爲佛菩薩的聖號,都是以其本身的功德而命名,你有什麼功德,就立什麼名號,能成爲佛長子的大菩薩,必然具有同樣的功德,所以有同一名號。"長子"即是世間人家中的大兒子,是繼承父親一切事業的人,現在比喻這位菩薩如佛的長子,能夠繼承佛的一切事業。

  "我今回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

《普賢菩薩行願品(廣超法師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