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 二、個別解釋大願 1、禮敬諸佛▪P2

  ..續本文上一頁土,在一片光明中,沒有分你、我、他,他也不再執著虛空境界,那個時候,阿羅漢就在涅槃的常寂光土裏。因爲阿羅漢害怕虛空界裏的生死輪回,他就呆在常寂光土裏,再也不幻化了。佛和阿羅漢一樣,也在常寂光土裏,即在一片種種光明中,但是佛非常清楚,在這片光明中可以變化出種種境界,就在幻化的種種境界中示現度化衆生。因此,佛就可以隨其所幻化的光明中去度化衆生,這是佛不執著在常寂光土、虛空界裏,佛知道一切都是心的變化,就在這光明變化裏,示現種種度化衆生的事業,而這種行爲,這種度化衆生的方式,佛的心是如如不動的,佛並沒有跑進我們迷惑在其中而以爲實有的虛空界裏,此即是佛的不可思議境界。菩薩則在虛空界與常寂光土的境界中兩頭跑,還不能像佛那樣能在常寂光土內如如不動的示現,這是菩薩的道行不夠。因爲他們的道行高低不一樣,有種種差別,他們所了解的境界就不一樣,這就是《華嚴經》裏所說的種種境界。

  《華嚴經》說,佛的不可思議境界就是在光明中變化,所以佛要讓一些初發心的菩薩知道,就在他們面前放光,每一道光中出現不同的佛土,讓菩薩看到佛在佛土裏度化衆生。當菩薩的某些障礙沒有了,就看到佛放光。其實,佛是無時無刻都在光中度化衆生,而我們衆生看不到,這是境界的差別。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就要相信我們有這樣的能力,也有與佛一樣的光明,我們現在就在光明中,看到現前的世界,只不過我們執著在這個世界罷了。如果你要修行普賢菩薩的十大

  行願中的禮敬諸佛,就要有此信心,觀想你能夠變化無量無數的身出現在佛的面前,禮敬無盡無數的佛,這樣就可修到普賢菩薩的境界;反之,則辦不到了。

  關于"深心信解,如對目前",這又關系到衆生的因緣,有些衆生聽了不信,有些衆生相信,但認爲辦不到,那就很難修習了。普賢十大行願中的第一願就說"深心信解,如對目前",絕對是如此,因爲這是真實的境界。你不相信自己,認爲自己沒有能力,那就辦不到,所以你一定要絕對相信心有變現一切的能力。當我們造業來做人的時候,就是心裏業的顯現、變現出來的;當我們造惡業,受到地獄的果報也是我們的心顯現出來的。現在你所看到的一切,其實是你執著的心的顯現,可是你不了解心有能力讓你看到這個樣子。如果你相信你無量劫以來生死輪回,其實就等于相信你的心無量劫以來變化出無量無邊的事。你的業就是你個人的心,它跟別人無關。你的心在變化、在做,可見你的心能變天、變地獄、變人間等各種衆生。你看它多了不起、多厲害,你竟然不相信它!那你又說你相信業力、因果、輪回,真是矛盾!所以你要絕對相信,這就是你的心造作的。心雖然有此能力,但是又迷惑,認爲不是它做的,它認爲眼前的境界不是它顯現的。其實我們眼前的一切境界,就是業力所現前;業力就是我們的心,離開心,業力就無法運作。所以我們要深心相信,心具備此能力,是我們迷惑認爲不能。由此可見,我們的心能夠變現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現在的一切,心能變現叁世。很多人夢見過去世的事情,這是因爲在做夢時沒有執著眼前是真的,就能隨意的顯現。夢也是心的變化,在你的夢中可以清清楚楚地出現兒時的境界,可見在夢中心比較自由,因爲它沒有加上今生學來的知識。你從小到大學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束縛、欺騙、套死了你。所以你從今生的夢中,也可看到心的自在變化,但是你認爲夢是假的。盡管是假的,也是你的心變的;你認爲眼前的東西是真,其實沒有一樣是真實的存在,全都是心變的。因此,你要深心地承認心有顯現一切境界的能力,然後,深信心能夠讓你在所有佛的面前出現,禮敬一切佛。

  這是很難很難相信的境界,讓我再爲你們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們相信科學說的萬有引力,地球吸引月亮,其實是地球吸引著月亮上的所有物質,月亮上的每一個東西都被地球吸引;月亮吸引地球,是月亮吸引著地球上的所有物質;反過來說,地球上的每一個物質吸引著月亮;更進一步地說,地球上的每一個物質,在吸引著月亮上所有的物質。換句話說,你身上的一個細胞,在吸引著月亮上所有的物質。物質與物質之間,如身上一個小小的細胞,就能夠吸引著無量無邊的物質;心念與心念間更不用談,我們的心念能夠影響所有衆生的心,所有衆生的心念也影響著我們的心念。因此,我們才互相有業的聯系,才會見面。所以我們的心可以遍布所有衆生的心。爲什麼呢?因爲一個細胞所發出的吸引力,遍布所有的物質,我們動一個心念,也能夠影響所有衆生的心,但是我們不知道。經典說,我們動一個心念,佛都有能力知道。並非唯有佛能夠,是心本來有如此的力量,只是迷者無法用此能力。所以你要絕對深信:我現在動一個念頭,觀想我現出無量無數的身,在無量無數的佛面前,禮敬無量無數的佛。我們應該以這樣的信心來修習普賢菩薩十大行願中的禮敬諸佛。我們凡夫迷惑,以爲不可能有此境界。

  中國人有一句話說:舉頭叁尺有神明。意思是說,我們所做的虧心事,都逃不過頭上叁尺的神明。身爲佛教徒的我們,也都要相信,我們做任何事,佛要知道都能知道,逃不過佛的一切智。

  經文: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我以普賢行願之力,面對佛陀而行禮敬時,念念相續,沒有間斷,不會在身語意業上覺得疲厭。

  

  

《普賢行願品講記 二、個別解釋大願 1、禮敬諸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