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 二、個別解釋大願 2、稱贊如來

  2、稱贊如來

  經文:複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

  普賢十大行願中的第二願是稱贊如來。上一回所講的第一行願是以重重無盡、很廣大的境界來禮敬諸佛,現在所講的第二行願是以無量無邊很微小的境界來稱贊如來。

  經文: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刹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

  所謂極微,是佛法中以印度人的觀念,建立起組成世間物質的最小單位;以現代人的知識來說,即是原子。海會的"海",是形容衆多的意思;如同一滴一滴的水會合而成大海一樣。

  在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的過去、現在、未來的世界,每一個世界中有無量無邊的極微,在這最小的一一塵中,都有無量無邊佛的世間,在無量無邊佛的世間,都有無量無邊的佛,而在無量無邊的佛所,都有無量無數的菩薩衆圍繞著佛。

  經文: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

  我以普賢菩薩行願非常深信的心,非常殊勝地明白了解,沒有懷疑,確定、肯定心中知道就是如此。

  關于世間的現象,在小乘的教法中,認爲世間只有娑婆世界,沒有他方世界;娑婆世界中只有釋迦牟尼佛,而且佛會入滅。在大乘教法中,認爲世間不只有娑婆世界,還有無量無邊的佛世界,每個世界中的無量無邊的佛都不曾入滅,與這些佛有因緣的衆生就可遇到、見到佛。在小乘的教法中,物質的最小單位是極微,而極微是不可再分割的。世間人認爲把極小的單位分割,就成爲更小。但是大乘教法說,在最小的極微中,可以顯現極大的境界,即在極小中可包含極大。也就是說,很大的可以包含很小的事物,很小的境界可以包含無量無邊很大的境界,大跟小互相包含。這樣的境界,不是一

  般世間的凡夫所能知,也不是阿羅漢所能知,只有大菩薩才能真正的見到、知道。雖是如此,並不是絕對不可知,在小乘的《阿含經》中記載:有些身軀很大的天人站在海中,海水只不過到它的膝蓋而已,這樣巨大的天人,可住在很小的錐頭裏。就是說,一個身形巨大的天人,可以住在人類眼中所看到的錐頭那麼小的點裏。當它住進去時,並不認爲小,卻恰恰好。

  佛在戒律中製定,比丘不可以隨便拔草、踏草地,但是這絕對不是一般平平的草地,而是沒有人煙、草長得比較高的草叢。因爲有很多鬼神把草叢當爲村落,住在草叢裏面,比丘拔草有時會破壞鬼神村。當它們出來時,身體比草叢還高大,所以說,這類的衆生所看到的境界,跟我們人所見不同,它們看草和人類所見不同,草對它們來說並不小,它們可以住進去。這就說明這樣的境界,在小乘的經典裏有記載,在戒律裏也有講到,但是我們凡夫以自己眼睛的境界來說,眼睛看到很小的就是很小,看到很大的就是很大,小的不能容納大的,這是世間一般人的境界,事實並不是如此,可能剛好相反。我們看這是一間雄偉壯觀的佛堂,另一個衆生很有可能看到這間佛堂是在一根草裏面。

  根據大乘的說法,衆生依各自的六根,所看到世間的各種境界是不一樣,雖然大家住在一起,但是都不知道對方的境界。此處經文說,在一粒微塵中,就能容納一個世間。也就是說,有如一個原子那樣小的微塵中,就可以出現一個世間。比方說,一個原子受到整個叁千大千世界加給它的力量的影響,這麼小的原子也在影響著叁千大千世界,如果我們有能力、智慧,就能夠在一個原子裏面,觀察叁千大千世界對它影響的力量,從中知道叁千大千世界的力量。只是我們沒有這種能力,所以我們說不能,沒有這一回事。因此,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可以相信就在一個原子裏面,可以觀察到叁千大千世界。

  現在再倒回來看人,人是一種古怪的動物,現在科學家將破解生命密碼,清楚了解人類每個基因(gene)的生物化學組成。生物細胞中都含有所謂的染色體(chromosome),它包

  含著決定細胞如何發展的遺傳物質,稱爲基因體。染色體的遺傳物質是由脫氧核糖核酸(DNA)組成,而每一個雙鏈形脫氧核糖核酸分子則由四種核鏈(nucleoties)排列而成。人類的身形、體狀可以藏在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核的染色體中,科學家可從某個細胞割出來,培植出與他一模一樣的人;現在科學家從克隆羊身上切割一些細胞的組織,已成功培植出與克隆羊一模一樣的"多利羊"。由此可見,我們認爲那麼微小的細胞核裏,竟收藏了要完成那只羊所具足的一切,而那只羊又包含了它身上的一切細胞。我們的身體是這樣,世間的一切也是如此,但是我們的智慧不夠就不相信。

  現在他說你要稱贊如來,不是去到佛的前面認識佛後,回去跟人家敘述佛是怎樣地偉大。佛不只是眼睛所看到的而已,在每一粒微塵中都可以看到佛的存在,只是我們沒此能力。同樣的,我的一切生命密碼都在細胞裏,你可以在我的細胞中看到廣超法師,只是你沒有能力看到。你沒有能力,並不等于不可能。當你要稱贊如來時,要深信佛遍滿一切處。所謂遍滿一切處,並不是很大很大無量無邊裏面有一小小的佛,而是小小小小裏面也存在著無量無邊大大的佛,極大如地球裏面包含著一個極小人身形的佛,在這個極小裏面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有無數的佛。這些佛都跟極大的佛一樣,有無量無數的菩薩圍繞,這就是《華嚴經》所講的境界。你要這樣的了解,非常肯定,決定的相信,確定是如此,一點也不假,好像眼前所見,絕對沒有假的。你以那樣的境界,來稱贊那樣境界裏的佛。

  經文: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各以比勝過辯才天女微妙的舌頭,每一舌根出無量無數的舌根,每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每一音聲出不同的語言,稱揚贊歎一切如來所有的功德。

  辯才天女是欲界的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也是欲界魔王所住的天中的一個天女,它的舌頭能夠變化出無數的舌頭,一個舌頭能夠發出不同的聲音,每個不同的聲音又可以配合不同的樂器,發出不同的微妙音樂,而且其聲清澈和諧,使人聽了生大喜樂。

  經文: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于法界,無不周遍。

  普賢菩薩將以如此的語言音聲,盡于未來際,相續不斷地,盡于法界的任何處所都稱揚贊歎如來所有的功德。

  他用自己的身體觀想有這樣的語言能力來稱贊如來的功德,這是普賢菩薩廣大的行,並非一般人能夠做到。普賢菩薩剛開始修普賢行願時,也是跟我們一樣做不到的,他是以甚深勝解信心去做,最後他完成了。其實不必像普賢菩薩,只要像辯才天女那樣的能力就能夠完成了。所以我們不用執著,認爲我不能、不行,要等到修成菩薩那樣的境界才能夠,那樣就不叫做行願了。行願是"行"與"願"配合,修習直到完成爲止。當你開始修的時候,就用觀想;你修完成了,就能夠做到。

  經文: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段經文,在第一大行願中已講解過,我就不重複解釋。

  關于贊歎如來的功德,佛到底有什麼功德值得我們贊歎?今天報紙上贊歎書法家、詩人潘受是新加坡的國寶,這也是一種贊歎。不過,這樣的歌功頌德是由于他在文學、藝術上爲新加坡作出一些貢獻;有很多人受過他的恩惠;有些人將受到他的影響,甚至將繼續影響到下一代。所以潘受去世後,

  就受到人們的贊歎。在中國就有很多這樣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但是佛就不一樣,經雲:"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在佛教中,小乘的經典贊歎佛,大乘的經典也贊歎佛,但是它們所贊歎的範圍有狹窄、有深廣的不同。在小乘的經典中是屬于狹窄的贊歎佛,就是以作爲一位覺悟者來觀佛,看佛有什麼功德值得贊歎,以這樣來看,一切的贊歎都是針對釋迦牟尼佛來說的;在大乘教法中說,各個世界中有無量無邊的佛,每一佛以適合各種衆生的方式教化衆生,不論淨土或穢土都非常殊勝,所以大乘經典中就贊歎佛的非常殊勝的功德境界。

  我先講講在小乘經典中贊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的情形:一般上贊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就是從佛的過去、成道,直到涅槃前的一切。我們贊歎佛的功德可分幾方面來談:一、以佛過去的修行;二、以佛成道後,佛的智慧、心念的清淨;叁、以佛外表的行爲來贊歎佛。這是以世間所有的衆生所沒有的,唯有佛具有的智慧、德行、相貌、威儀來贊歎佛,如此才值得我們佛教徒的贊歎。這樣把佛值得贊歎的所有功德,菩薩、阿羅漢以及世間一般人所沒有的法,稱爲佛不共法。有時候把佛不共法講成十八不共法,有時候叫做十力,有時候說成四無所畏。

  現在我就爲你們介紹十力。所謂十力,是佛有十種智力,世間任何的衆生都不具有,同時也做不到。

  一、知是處非處智力:佛的智慧能夠知道什麼是處,什麼是非處。所謂處與非處,是指一切因果現象中,所做的一些行爲或事情,它們的因果是對的,或是錯的。比如現今人們熱烈討論的課題--安樂死,即人患上嚴重的疾病,沒辦法醫治,應該死了,但是現在醫學發達,發明了很多延長生命的儀器,在病人快要死之前,爲病人急救,裝上這些延長生命的儀器。有人主張一針打下去,讓沒藥救的病人好好死去,這樣可以減少他所承受的痛苦,活人也不需要被拖累受苦,付出昂貴的醫藥費,大家都安樂。人們就談論這樣在因果上是對還是錯?以佛法來說,那樣做因果上是錯的,稱爲非處。

  如果一個人患上絕症,不用服藥來醫治,讓他病情惡化,他的業報自然死去,跟打一支針讓他安樂死,因果是不一樣的。就是說,在醫學不發達的時候,因爲沒有延長生命的儀器與加倍護理…

《普賢行願品講記 二、個別解釋大願 2、稱贊如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