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小乘、密乘▪P4

  ..續本文上一頁任何東西,他的心都是在那邊的。他有那種心在那邊。那麼呢,如果你說發心要行菩薩道,要修大乘,你要先堅定,我先建立起這個心。這是非常重要。不然呢,你修菩薩道很苦很苦啊!你自己苦,別人也苦啊。就是說,這個大悲心啊,出離心噢,要建立起來,而這個建立起來它的現象呢,就是你心中天天想的東西呢,都是要怎麼給衆生利益。這樣子呢,你有資格說我要行菩薩道,修大乘。你有這樣的心呢,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你最終你會去做。啊,也就是說呢,如果你們發修大乘的心,你一定要這個樣子。那現在你們這邊很多人呢修了密宗,學了密宗。他說我修密法,密法是大乘裏面更大的乘噢。那如果是這樣呢,你就更應該要有那種心。這就是說一個是法門本身有教法上有大小乘,那學的人發的心量也有大小不一樣。那再下來呢,你要修密法,剛才講發大乘就要有那種心噢,就是慈悲的心噢。但是,如果你要修密法,你更要一種心,這種心呢就更不容易。什麼心呢?就是世間一切啊你要很清楚都是很神聖的,在密法裏面是如此的。就是說,我們一般人認爲呢,娑婆世間不好啊,我要修成就更好的什麼什麼東西啊

  

  .乙.

  nbsp;極樂世界啊,我要什麼莊嚴 的世界啊。在修密法裏面呢,你就必須看呢,不管什麼世界都好,這一切都是很漂亮很美好的。知道嗎?這是密法殊勝的地方。因爲他看到有些都漂亮都美好,他都可以拿來用,可以拿來利用、使用,沒有所謂的過失在裏面。啊,這一種心更不容易了。所以,密法呢比一般大乘佛法更殊勝。那麼,是那樣的話呢,他修密法呢,他沒有必要說我要出家怎麼樣,在家出家他都可以修。但是呢,很少人能夠做到了。噢,那是更少人能夠做到。 我們繼續噢,剛才講到這個發心的問題噢。接下來呢,就要跟大家談談見解上的問題。就是說,因爲呢,我們在學習佛法過程裏面除非你有宿世善根,不然的話呢,我們都是從不懂慢慢學會。其實,宿世善根呢,你自己會噢,自己會他自己會做。那既然我們去學的話,我們就要弄清楚我們所學到的佛法道理。以大小乘密乘佛法道理上的有些差別呢,剛才說小乘的佛法噢,是建立在人間,爲人說的。那人呢,迷惑這世間,用什麼來迷惑?用這個六根來迷惑。所以,小乘的佛法呢,就環繞在六根的境界裏面講法。那在六根境界裏面告訴你的佛法只能說什麼呢?只能告訴你這個世間苦、空、無常、無我。那,如果是講這個大乘菩薩道的佛法呢?它告訴你呢,除了你所認識的這個世間以外,還有各種菩薩的世間你要去認識。在小乘的佛法裏面,絕對不談這件事,純粹是談人大六根所見的事來修。但是,在大乘裏面你要認識有不同的菩薩,不同的境界。那麼,有不同的佛法在講。比方說,假設你就是其中一位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你們聽過嘛,噢。他的境界裏面呢,他統領了天龍八部鬼神。那麼,他們都有神通,大家都有神通。只是神通高低不一樣。很多東西他們也能變化。那麼,站在大乘佛法的立場,四大天王是一位菩薩。站在小乘的立場,四大天王是個凡夫。當佛出世的那一天,四大天王就來慶祝了。那麼,他們在他們來看,啊,因爲剛才說他們是菩薩。他之所以有這些福德因緣統領這些天龍八部鬼神,他是不得了的一個菩薩,不得了的福報。所以,在他的心中呢,他是怎麼都是菩薩的心嘛,噢,一定是想利益衆生的。這一類所謂人間的苦、空、無常、無我呢,在他來看,廣東話說「sua sua xui」啊,算不了什麼,知道嗎?因

  爲 他 有另外的境界,看到另外的事情。那如果更高級的天人呢,更高級的菩薩呢 ,能夠看到其他的世界。他就知道呢,人間的東西呢,好像我們人看什麼呢?人看糞堆裏的蟲一樣,看都不想去看,對不對?有誰有興趣去研究糞堆裏面的蟲,沒意思。所以呢,對這些菩薩,境界比人們更高的菩薩呢,你人間的佛法算不了什麼。他們談的佛法是什麼呢?是怎麼樣應化,怎麼樣變化去度化衆生。那這應化、變化、度化衆生也會無常嗎?也是在變化嘛,對不對?那麼呢,我們也是在無常裏面變化。那麼呢,他們就是在爭取那些能力。那麼,這個在佛法上呢,這些能力我們人類沒有噢。爲什麼沒有呢?就是被我們所迷惑的境界障礙了。那麼,這個障礙呢,佛法說,當你人死到時候噢,當我們人死的時候,脫離這個身心的時候,他會變出一個中陰身,叫做中有。這個中陰身就自動有神通了。爲什麼他會自動有神通呢?在佛法裏面都說,中陰身不用修都自動有神通的。原因在哪裏呢?原因在他還沒有變作中陰身之前,他還執著這個身體在使用。明白我說什麼嗎?因爲呢,你一直執著這個身心,這個眼睛,這個耳朵,整天認爲這樣的,你什麼東西都耍不出了。那當呢,你認爲這個身體,我不要,放棄了。脫離出來了,變個中陰身出來,那時候不受身體束縛了,他自然就有神通出來了。所以,一個小小的,什麼也沒有修,一個普通的人,他死後變成中陰身,他也自然有神通了。這有如,你在夢中一樣,你發夢,夢見我飛啊,我怎樣。有沒有夢過飛的舉手。呵。。。沒有嗎?一定有的。這是你在夢中啊,你不受你的身體約束啊。噢,用這個比喻啊。那麼呢,他中陰身也不受約束,他就比我們人的這個自己還自由點。但是,往往呢,凡夫他在中陰身狀態,他執著。他執著他過去的一切,他一直想要去爭取回來,就是他要繼續活會去。他又去投胎了。那麼,對于這些菩薩,有神通的菩薩呢,他都能夠看到你們人類怎麼來怎麼去投胎,他都能夠看。他不會再像你那樣去迷去執著。對不對?所以呢,在他來講呢,我要怎麼變化,怎樣度衆生,更自在的度衆生。他們修的這些法。在佛法上就他要解除什麼呢?是解除我們一般人的煩惱。所以,佛法說呢,那些「阿羅漢」呢,他修行,只是要解脫自己煩惱,執著的障礙。但,對菩薩呢,他不是。菩薩要解決的叫什麼?他所知的境界的障礙。叫做「所知障」。他被種種境界障礙住。他不能超越更高的境界,他要去破除這些境界。他並不是說我要去「苦」啊,「無常」啊,我要離開,不是。爲什麼不是呢?因爲他一開始的發心就不是。就如剛才說了, SARS case 的病發生 了,那親人很是要去醫院探望他的親人,對嗎?他不是要離開。那麼,菩薩一開始發心就不是要離開這個世間去逃跑。他知道世間苦,他還是要怎麼去幫忙衆生。那因爲這樣的心呢,他沒有所謂的呢,哎呀無常,我離開,我不要了。不是這樣子噢。那麼,當我們生起這個心,這個世間苦的,無常的,我不要。是對的嗎?是正確的嗎?在你迷惑當時是正確的。當你沒在迷惑時,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爲什麼呢?剛才說了,人間的佛法是迷惑六根而講的佛法。聽懂嗎?啊你迷惑這些真實的,佛更講這些苦、空、無常、無我,叫你出來。當你不再迷惑他是真實的時候,哪裏有什麼東西好出來呢?所以呢,那些菩薩都是這樣子。他不迷惑是真實了,他看到是我要怎麼去變化它,怎樣去應用它。所以呢,對這些菩薩呢,他們就怎麼去修這個心,怎麼去應用變化來度化衆生。就怎麼樣開闊他的心量境界,這是菩薩所要修的法。但是,你要修這個法,要有人教啊,要有的學啊!那麼呢,你呢,如果說我發心呢,要行菩薩道,要救度衆生。你就要去學咯,去知道,去求這些法咯。你不要說,我光在家裏啊,每天我發心啊,我要度衆生呵。。。噢,然後呢,問你,對不起這個我做不到,對不起那個我做不到。我經常也是這樣說啊!呵。。。那些人來求我說哎呀 sorry 噢,我沒辦法。真的沒辦法,對不對?但是,沒辦法呢,如果你是真的發 心要行菩薩道的。沒辦法,你要去想辦法。就要去修,去學。現在做不到,將來我要做到。啊,要有這樣的心去做。這樣呢,如果你有這樣的發心呢,你修菩薩道才是真正的精進。不然呢,我說是懶惰菩薩。一個禮拜七天呢,做工做六天,他一個禮拜做一天的菩薩而已。呵。。。剛才講這個見解噢,就是說呢,一個人如果他真正發心行菩薩道,他的見解並不是啊。。。在怎麼克服煩惱。而,在怎麼樣使用他的心。是從這邊來去修。但是,如果站在密宗的看法呢,密宗是更高級的菩薩,剛才我說過了,更高級的見解。他說什麼,他說你這貪嗔癡、好壞,都可以用,都可以度化衆生。看你怎麼去應用而已。不像呢,我們在學佛法的時候,這些貪嗔癡是不好的,我不要了。他沒有這種心。所以,如果呢,你要從那點出發,你要怎麼去看這世間呢?剛才說,你修菩薩道呢,不是修「怎麼出離

  煩惱」,而是修「怎麼去使用你的心」。那麼,怎樣使用心?就有不同的看法。在密宗的看法裏面呢,他要你建立起一種見解,他說呢,如果你行菩薩道啊,有兩種作法,他說,一種呢,是你從呢凡夫的角度來看行菩薩道,噢來去學。一種是從成佛的角度來看,來行菩薩道。這是密宗的見解了。他最大差別在這裏,同樣是行菩薩道。但是,密宗跟你說,你不要再用回你以前那種凡夫的見解來看了,你應該去用佛的看法來看這世間。那,佛的看法是什麼呢?你們知道嗎?佛的看法就是我就是佛。所以,密宗說,你要修我就是佛。聽懂比喻嗎?在密宗形容這個叫做什麼?叫做「佛慢」。他這個不叫高傲,你知道嗎?他說,連續修我就是佛,我現在要做佛的事情,我看這世間是佛所顯現的世間。我在佛的世間在很完滿的事情,這一切都是美滿的,我就盡量去在佛的事業。這是另外一種角度了。就是說,密宗裏面,他說他的菩薩道是從「果位」那邊來看起來修。那麼大乘裏面,是從「因位」的角度來看菩薩道。同樣的是在怎樣做利益衆生的事情。一個是認爲我不行,然後我來去做。一個是我行,我來做。是完全不一樣。所以,如果一個人呢,他真正掌握這個密宗的道理呢,密宗是非常殊勝的修法。就是說呢,如果你修的很好的人,你看到觀音菩薩,看到地藏菩薩,你就是想,我要就是他那樣。然後呢,我看到你們呢,我就當成我就是觀音菩薩看你們那樣看。明白嗎?啊,那樣去做事情。而,不是說,哎呀,我求觀音菩薩來幫你啦!Sorry,呵。。。他不是那樣,知道嗎?要不同的觀點來去行這個菩薩道。那麼,今天大約就到這裏。

  

《大乘、小乘、密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