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小乘、密乘▪P4

  ..续本文上一页任何东西,他的心都是在那边的。他有那种心在那边。那么呢,如果你说发心要行菩萨道,要修大乘,你要先坚定,我先建立起这个心。这是非常重要。不然呢,你修菩萨道很苦很苦啊!你自己苦,别人也苦啊。就是说,这个大悲心啊,出离心噢,要建立起来,而这个建立起来它的现象呢,就是你心中天天想的东西呢,都是要怎么给众生利益。这样子呢,你有资格说我要行菩萨道,修大乘。你有这样的心呢,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你最终你会去做。啊,也就是说呢,如果你们发修大乘的心,你一定要这个样子。那现在你们这边很多人呢修了密宗,学了密宗。他说我修密法,密法是大乘里面更大的乘噢。那如果是这样呢,你就更应该要有那种心。这就是说一个是法门本身有教法上有大小乘,那学的人发的心量也有大小不一样。那再下来呢,你要修密法,刚才讲发大乘就要有那种心噢,就是慈悲的心噢。但是,如果你要修密法,你更要一种心,这种心呢就更不容易。什么心呢?就是世间一切啊你要很清楚都是很神圣的,在密法里面是如此的。就是说,我们一般人认为呢,娑婆世间不好啊,我要修成就更好的什么什么东西啊

  

  .乙.

  nbsp;极乐世界啊,我要什么庄严 的世界啊。在修密法里面呢,你就必须看呢,不管什么世界都好,这一切都是很漂亮很美好的。知道吗?这是密法殊胜的地方。因为他看到有些都漂亮都美好,他都可以拿来用,可以拿来利用、使用,没有所谓的过失在里面。啊,这一种心更不容易了。所以,密法呢比一般大乘佛法更殊胜。那么,是那样的话呢,他修密法呢,他没有必要说我要出家怎么样,在家出家他都可以修。但是呢,很少人能够做到了。噢,那是更少人能够做到。 我们继续噢,刚才讲到这个发心的问题噢。接下来呢,就要跟大家谈谈见解上的问题。就是说,因为呢,我们在学习佛法过程里面除非你有宿世善根,不然的话呢,我们都是从不懂慢慢学会。其实,宿世善根呢,你自己会噢,自己会他自己会做。那既然我们去学的话,我们就要弄清楚我们所学到的佛法道理。以大小乘密乘佛法道理上的有些差别呢,刚才说小乘的佛法噢,是建立在人间,为人说的。那人呢,迷惑这世间,用什么来迷惑?用这个六根来迷惑。所以,小乘的佛法呢,就环绕在六根的境界里面讲法。那在六根境界里面告诉你的佛法只能说什么呢?只能告诉你这个世间苦、空、无常、无我。那,如果是讲这个大乘菩萨道的佛法呢?它告诉你呢,除了你所认识的这个世间以外,还有各种菩萨的世间你要去认识。在小乘的佛法里面,绝对不谈这件事,纯粹是谈人大六根所见的事来修。但是,在大乘里面你要认识有不同的菩萨,不同的境界。那么,有不同的佛法在讲。比方说,假设你就是其中一位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你们听过嘛,噢。他的境界里面呢,他统领了天龙八部鬼神。那么,他们都有神通,大家都有神通。只是神通高低不一样。很多东西他们也能变化。那么,站在大乘佛法的立场,四大天王是一位菩萨。站在小乘的立场,四大天王是个凡夫。当佛出世的那一天,四大天王就来庆祝了。那么,他们在他们来看,啊,因为刚才说他们是菩萨。他之所以有这些福德因缘统领这些天龙八部鬼神,他是不得了的一个菩萨,不得了的福报。所以,在他的心中呢,他是怎么都是菩萨的心嘛,噢,一定是想利益众生的。这一类所谓人间的苦、空、无常、无我呢,在他来看,广东话说「sua sua xui」啊,算不了什么,知道吗?因

  为 他 有另外的境界,看到另外的事情。那如果更高级的天人呢,更高级的菩萨呢 ,能够看到其他的世界。他就知道呢,人间的东西呢,好像我们人看什么呢?人看粪堆里的虫一样,看都不想去看,对不对?有谁有兴趣去研究粪堆里面的虫,没意思。所以呢,对这些菩萨,境界比人们更高的菩萨呢,你人间的佛法算不了什么。他们谈的佛法是什么呢?是怎么样应化,怎么样变化去度化众生。那这应化、变化、度化众生也会无常吗?也是在变化嘛,对不对?那么呢,我们也是在无常里面变化。那么呢,他们就是在争取那些能力。那么,这个在佛法上呢,这些能力我们人类没有噢。为什么没有呢?就是被我们所迷惑的境界障碍了。那么,这个障碍呢,佛法说,当你人死到时候噢,当我们人死的时候,脱离这个身心的时候,他会变出一个中阴身,叫做中有。这个中阴身就自动有神通了。为什么他会自动有神通呢?在佛法里面都说,中阴身不用修都自动有神通的。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他还没有变作中阴身之前,他还执著这个身体在使用。明白我说什么吗?因为呢,你一直执著这个身心,这个眼睛,这个耳朵,整天认为这样的,你什么东西都耍不出了。那当呢,你认为这个身体,我不要,放弃了。脱离出来了,变个中阴身出来,那时候不受身体束缚了,他自然就有神通出来了。所以,一个小小的,什么也没有修,一个普通的人,他死后变成中阴身,他也自然有神通了。这有如,你在梦中一样,你发梦,梦见我飞啊,我怎样。有没有梦过飞的举手。呵。。。没有吗?一定有的。这是你在梦中啊,你不受你的身体约束啊。噢,用这个比喻啊。那么呢,他中阴身也不受约束,他就比我们人的这个自己还自由点。但是,往往呢,凡夫他在中阴身状态,他执著。他执著他过去的一切,他一直想要去争取回来,就是他要继续活会去。他又去投胎了。那么,对于这些菩萨,有神通的菩萨呢,他都能够看到你们人类怎么来怎么去投胎,他都能够看。他不会再像你那样去迷去执著。对不对?所以呢,在他来讲呢,我要怎么变化,怎样度众生,更自在的度众生。他们修的这些法。在佛法上就他要解除什么呢?是解除我们一般人的烦恼。所以,佛法说呢,那些「阿罗汉」呢,他修行,只是要解脱自己烦恼,执著的障碍。但,对菩萨呢,他不是。菩萨要解决的叫什么?他所知的境界的障碍。叫做「所知障」。他被种种境界障碍住。他不能超越更高的境界,他要去破除这些境界。他并不是说我要去「苦」啊,「无常」啊,我要离开,不是。为什么不是呢?因为他一开始的发心就不是。就如刚才说了, SARS case 的病发生 了,那亲人很是要去医院探望他的亲人,对吗?他不是要离开。那么,菩萨一开始发心就不是要离开这个世间去逃跑。他知道世间苦,他还是要怎么去帮忙众生。那因为这样的心呢,他没有所谓的呢,哎呀无常,我离开,我不要了。不是这样子噢。那么,当我们生起这个心,这个世间苦的,无常的,我不要。是对的吗?是正确的吗?在你迷惑当时是正确的。当你没在迷惑时,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刚才说了,人间的佛法是迷惑六根而讲的佛法。听懂吗?啊你迷惑这些真实的,佛更讲这些苦、空、无常、无我,叫你出来。当你不再迷惑他是真实的时候,哪里有什么东西好出来呢?所以呢,那些菩萨都是这样子。他不迷惑是真实了,他看到是我要怎么去变化它,怎样去应用它。所以呢,对这些菩萨呢,他们就怎么去修这个心,怎么去应用变化来度化众生。就怎么样开阔他的心量境界,这是菩萨所要修的法。但是,你要修这个法,要有人教啊,要有的学啊!那么呢,你呢,如果说我发心呢,要行菩萨道,要救度众生。你就要去学咯,去知道,去求这些法咯。你不要说,我光在家里啊,每天我发心啊,我要度众生呵。。。噢,然后呢,问你,对不起这个我做不到,对不起那个我做不到。我经常也是这样说啊!呵。。。那些人来求我说哎呀 sorry 噢,我没办法。真的没办法,对不对?但是,没办法呢,如果你是真的发 心要行菩萨道的。没办法,你要去想办法。就要去修,去学。现在做不到,将来我要做到。啊,要有这样的心去做。这样呢,如果你有这样的发心呢,你修菩萨道才是真正的精进。不然呢,我说是懒惰菩萨。一个礼拜七天呢,做工做六天,他一个礼拜做一天的菩萨而已。呵。。。刚才讲这个见解噢,就是说呢,一个人如果他真正发心行菩萨道,他的见解并不是啊。。。在怎么克服烦恼。而,在怎么样使用他的心。是从这边来去修。但是,如果站在密宗的看法呢,密宗是更高级的菩萨,刚才我说过了,更高级的见解。他说什么,他说你这贪嗔痴、好坏,都可以用,都可以度化众生。看你怎么去应用而已。不像呢,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这些贪嗔痴是不好的,我不要了。他没有这种心。所以,如果呢,你要从那点出发,你要怎么去看这世间呢?刚才说,你修菩萨道呢,不是修「怎么出离

  烦恼」,而是修「怎么去使用你的心」。那么,怎样使用心?就有不同的看法。在密宗的看法里面呢,他要你建立起一种见解,他说呢,如果你行菩萨道啊,有两种作法,他说,一种呢,是你从呢凡夫的角度来看行菩萨道,噢来去学。一种是从成佛的角度来看,来行菩萨道。这是密宗的见解了。他最大差别在这里,同样是行菩萨道。但是,密宗跟你说,你不要再用回你以前那种凡夫的见解来看了,你应该去用佛的看法来看这世间。那,佛的看法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吗?佛的看法就是我就是佛。所以,密宗说,你要修我就是佛。听懂比喻吗?在密宗形容这个叫做什么?叫做「佛慢」。他这个不叫高傲,你知道吗?他说,连续修我就是佛,我现在要做佛的事情,我看这世间是佛所显现的世间。我在佛的世间在很完满的事情,这一切都是美满的,我就尽量去在佛的事业。这是另外一种角度了。就是说,密宗里面,他说他的菩萨道是从「果位」那边来看起来修。那么大乘里面,是从「因位」的角度来看菩萨道。同样的是在怎样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一个是认为我不行,然后我来去做。一个是我行,我来做。是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一个人呢,他真正掌握这个密宗的道理呢,密宗是非常殊胜的修法。就是说呢,如果你修的很好的人,你看到观音菩萨,看到地藏菩萨,你就是想,我要就是他那样。然后呢,我看到你们呢,我就当成我就是观音菩萨看你们那样看。明白吗?啊,那样去做事情。而,不是说,哎呀,我求观音菩萨来帮你啦!Sorry,呵。。。他不是那样,知道吗?要不同的观点来去行这个菩萨道。那么,今天大约就到这里。

  

《大乘、小乘、密乘》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