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教導的教法外,還要具有他心通和宿命通。當老師有他心通,向他學習修行的人有什麼煩惱,他都心知肚明,就知道修行者應當先克服的煩惱,就教導適合他修行的法門。如果這位老師有宿命通,知道修行者夙世的善根,過去修過什麼法門,他就從其所修的法門來開始教導,這樣修起來就特別快,但是現在要找這樣的老師也很難了。現在,所謂的善知識,只能按照自己所修的法門,自己的經驗來教導,他不是憑著神通按照你的需要來教導,是按照他的需要來安置道場,然後來教導你。如果你去一個道場參訪,老師沒有具足以上的神通,那麼,你跟他學習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修不出成績,你應該更換善知識,找另外的善知識繼續修行。因爲可能這位善知識教導的法門不適合你,也有可能這位善知識跟你沒有修道的因緣,那麼,他教導你,你學起來並不很順利。那你應該快點更換另外一位善知識,更換另外一個修法繼續修行;如果不做更換,長時間在那邊修,可能是浪費了你的道業。所以我們在參訪修道時,要有這樣的認識。
叁、當你深入地修一個法門的時候,必然會有所領悟,那時,你就要向善知識報告,互相交流,這樣他才能夠知道你是對還是錯。如果善知識說你的修行全都對了,你也不應當照單全收,應當用佛法來判斷。剛才我說,在修行時,你應當一心一意地按照指導,但是當你的修行上了軌道,在每個階段你都要觀察。比方說,善知識告訴你已經證悟初果,同時你也認同,那你應當要自我判斷,去觀察:我是否真的完成初果?那個時候,你就應當多學習佛法,以佛法來判斷,不可以只聽一面之詞,因爲善知識沒有神通,他的判斷未必正確。關于一個沒有神通的判斷,我要說一個故事:佛在涅槃前的那個晚上,有一個外道來跟佛參學,五百個有神通的阿羅漢觀察後,認爲這個外道不行,佛知道了認爲他行,讓他當晚修,那個外道當晚證阿羅漢果,當晚入滅--涅槃。從這點證明有神通的五百阿羅漢的判斷都不正確。因此,我們要了解,阿羅漢都不一定能夠完全了解你的善根、因緣,甚至于
有神通的阿羅漢也不一定判斷正確,只有佛才能夠完全了解,我們不要把善知識當成佛那樣來相信。當你向善知識修行時,要把他當成老師,有如佛那樣聽他教導,但是當他判斷你能否修行?能夠修到什麼程度?那個時候,你自己要了解自己,不能盲從,因爲五百位有神通的阿羅漢都不能夠判斷一個人的對或錯,能夠或不能夠修?沒神通的老師更難知道弟子的成就。
如果你沒有因緣親近善知識,你自己修行,這樣很容易出差錯,因爲我們有貪嗔癡的煩惱,一般上修行人都不容易了解自己貪嗔癡的煩惱,何況是在家自己修行的居士。那麼,在修行過程中,環境也會影響你。意思是說,修道上要具備某些好的條件,修行就比較快速見效:
一、有好的老師指導修行。
二、有好的道場讓修行者過著修行的生活。比方說,有一個小房間讓修行人居住,修行人的衣、食、住、行都不必憂愁,不用挂慮,如此就能夠安心辦道。依據佛法說,當修行人發起修行的心念的時候,會影響、感應到一些鬼神、妖魔鬼怪,也會感應到善神。如果你有一些惡的業、惡的因緣,就會感應到一些跟你有惡因緣的鬼神,當你要修道的時候,它們就會來利用、影響你,乃至使你著魔中邪。發生這樣的事故,有時候是道場周圍,或那些地方本來就有不良的鬼神,你在那種地方修行就容易出問題,所以修行道場要清淨。那麼,一個好的道場不但清淨,同時也有好的護法天神來護持、護法,在這種道場修行就比較安全。如果你在家裏修,那也要看你的住家清淨不清淨,這些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修道。
如果你想在家裏修行,那就要看是否具足條件,如果你的家人經常幹擾,那就不容易修了。此外,你的生活要怎樣處理,家人是否願意照顧你的生活,如果他們不願意,你要自己照顧生活,那你要修行也不容易,所以修行人要具備種種修道所需要的因緣。
修行人在修道時,會出現怎樣的差錯?一般上,修行人會出現二方面的差錯:一種是來自外在的,一種是來自內心的。
一、外來的影響:你修行到一半,你的親戚朋友來影響你、
幹擾你,還有一些鬼神衆也會來影響你、幹擾你,如果你沒有排除掉這些外來的幹擾,你很難修。
二、內心的煩惱:當你想修行的時候,就會有某些煩惱翻滾出來。外來的幹擾你可以避開,但是煩惱是跟著你跑的,煩惱來了,你就很難避開,只能面對。因此,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要順著煩惱的因緣,而選擇修對治的法門,就是你要先有所認識,應當先把某些煩惱暫時降伏,然後才認真修一些法門。比方說,如果你的嗔心很重,不管你要修什麼法門都很難,那麼,你就要先修降伏嗔心的法門。當嗔心被降伏,你修任何法門,都比較容易上手。所以在修道的過程中,要認識自己應該要先修些什麼法門。佛在經教中說,有所謂的二甘露門,任何修行人都應當先修這二種法門,然後再來修其他的法門,這是很重要的事。
二甘露門:
一、數息觀(出入息觀):因爲我們的心散亂不能安定,所以要修出入息觀使心安定了,才開始修其他的法門,不管你修任何法門,都比較容易。
二、不淨觀:如果你不暫時降伏淫欲的心,要修行也很難。因此,你要修不淨觀,使淫欲的心減輕,才來修其他的法門。
除此之外,慈心觀也是一個重要的法門,它能夠克服嗔心的煩惱。所以一般上,如果你想要修道,先從這叁種法門入手,能夠得到比較大的利益。如果你要修這叁種觀行,你必然要撥出修持的時間,不然的話,修行是很難有成就的。
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要調整一些生活規律,其中就是身體的調養。很多人誤會,以爲修行不顧、不理身體,其實我們是依靠它來活著,那麼,如果身體不調養好,出現了毛病,要修行就比較麻煩;所以在修行前,最好把身體調養好。除此之外,在修行的過程中,經常特別用精神,很耗精力,如果精神不足,修行時就頻頻打瞌睡。因此,修道要具備很多的因素,才能夠修得好。
在佛教後期的論師們說,修行需具備以下的因緣:
一、要先調養好身體。
二、食物要適合,營養要均衡,比如你是華人,如果吃馬來
人或者印度人的食物,就不適合,腸胃不慣,就沒辦法修得好。
叁、修行的道場的環境要清淨,不吵雜,遠離人群。
四、要有好的老師。
五、修行者要放下一切世間的雜務,遠離凡事。
六、要遠離親戚朋友,這樣你才不會在修行的生活中受到他們的幹擾、影響。
七、應當把所有的時間放在修行上,不可以修一小時,然後去做其他的事情,過後又再修一小時,甚至于也不可以修一小時,另外一個小時拿來看佛書,過後又再來修一小時,這樣就修不好了。你應該全心全意地投入在所修的法門上,這樣才會有效果。修行時間的安排也非常重要,即是早上、下午、晚上不同的時間安排,不同的修法,對你的修行都有影響。因爲每個人的業習都不一樣,所以靜坐的時間,經行的時間等等,都要安排適當。
在修行的過程中,有些人會出現一種精神偏差的狀況,那麼,這些要有老師在場,看到了幫忙糾正。比方說,有些人修了精神太過興奮,睡不著覺,這些都是修行要注意的事項。
修行不是一件小事情,它是重大的事情,因爲它能夠影響到你整個身心,轉變你的身心,一個好的修行方法必然使整個人的身心一切都轉變。修行是跟自己的煩惱作對,如果沒有跟煩惱作對的修行,這不能算是修行。修行人在修前、修後必然有一個很重大的轉變,這樣子的自我大改造,其實是很嚴重的心理問題,要小心的看待,不能看成是普通的事情!所以往往有很多修行人,修到後來發神經病,那是因爲在轉變的過程中,他的心受不了,煩惱受不了,結果出現很多問題,這些最好有經驗的善知識,能夠提前知道修行者的毛病,從旁協助,這樣比較不容易出差錯,所以一個人認識了佛法,要進一步去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位好的善知識。
不論以什麼方法來修行,結果必然會走上一條心中的道路,這條道路必定是: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正道。此道是心中的道,有道者的心必曾生起這些法,並從此解脫。所以稱爲唯一道路。
《四聖谛講記 第九卷 唯一道路》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