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解脱的,所以修解脱道者的正命,确实是要靠施主的供养来维持!
六、正精进:修行者见道之后,要进一步解脱,就要经常在精进中。一般上来说,他要在以下的四项事情上精进:一、还没有修的善法,要继续修,以让它生起来;二、已经有的善法要维持;三、已经有的恶法要弃除;四、还没有生起的恶法,要使它不生。如果没有精进地做,那么,他的这些善法、恶法就会按照以前的方式活动,那样要解脱就慢了。
七、正念:修行者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维持正念现前;如果没有正念现前,他偶尔会迷惑在世间,偶尔又会正念生起,这样要解脱也不容易,所以一个要解脱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每一时、每一刻都要保持正念。
八、正定:修行者的心经常保持在定中,此定可以是入禅定的定境,也可以是观察佛法的七觉支中的定觉支的定里头,都属于正定。
如果今生要解脱的人,这八项事情是他的道路,即是他在生活中要完成这八项事情--八正道。
(五)无学道:
这八正道并非在觉悟的当时生起,而是在见道之后,他要过着这种生活,然后可以慢慢地让他的烦恼习气放下,最后证阿罗汉果。这就是一个人要解脱生死所需要的法。八正道并非修法,而是需要生起的法,即修行者时时刻刻要有这些法现前。阿罗汉的生活必定在八正道中,出于他已解脱生死,
该修的法已修学完毕,不必再修学,所以称为无学道。
刚才我是站在要在今生证阿罗汉果、要解脱生死的人的角度来讲解八正道,这是属于出世间的八正道;如果对一般的佛教徒,佛有讲一个世俗的八正道。所谓的世俗八正道,是对于那些在修行方面还没有上轨道的人,也可以依照八正道所讲的道理来生活。
出世间八正道与世俗八正道的主要差别:
一、正业:对于修道人来说,正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对于学佛者来说,正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夫妻之间的淫欲行为,也属于正业,即是世俗八正道中的正业。
二、正命:修道人是靠施主供养来维持生活;对于学佛者来说,只要是以合法的方式维持生活,而其谋生的工作是不损害众生,这样就是正命。
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一个修行觉悟的人所必须具足的法,甚至于经典中说,往生净土的修行者到了极乐世界,那些鸟、树都会演说佛法:"其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就算修行者往生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变化这些鸟、树为其开演佛法的时候,也是在讲这些佛法,即提醒修行者要觉悟就是要有这些法生起来。因此,不管修行者到哪里,不管他修什么法门,必然要经过这样的历程,这样的道路,所以这是朝向解脱的唯一道路。所以说,修行者先生起五根、五力,然后生起七觉支,最后过着八正道的生活,如此才能完全的解脱生死。
朝向解脱的心中道路虽然就是这么唯一一条,但是,因为众生的烦恼习气不同,佛在阐明佛法的时候,就教导了无量无边的法门,而这些法门主要是针对三种类的众生来说:
一、一些人认为今生要解脱是很难的,佛就教导他们修五戒、十善,暂时保住人身,以备将来有机会继续再来修行。如果以修五戒、十善、布施、忍辱、供养的法,将来得到更愉快、更好的生活,以备将来继续修道,这样的修行方式,称为人天善法。这是佛对这些暂时没办法出家修道的众生无可奈何,只好教导他们先保住人身。
二、教导人天善法的修行,并非佛要的目的,佛的目的要我
们解脱生死。对那些有自信心,能够有把握朝向解脱生死的人,佛就教导他们修解脱的道路--解脱道。
三、有些人不只是要解脱生死,还想利益众生,所以发愿要成佛,这些人的修行道路,称为修菩萨道。
在修道的过程中,一般上是先听闻佛法,当你真正要去修道的时候,只有少数修行者能够依靠自修而有所成就,大多数的人都是依靠所谓的老师--善知识的教导,依靠善知识的教导有好几种原因:
老师已经修行过那些法门,对法门很熟悉;他知道你修行的每一步,知道你修到哪里,他也明了你的修行,如此,当你跟他修学的时候,你虽然不懂得前面道路如何,但是他可以是你的带路人,即他可以引导你朝向解脱。因此佛法中说,修行的第一步不是把佛法搞得精通了,然后就去修行,而是不管你的佛法通或不通,你要修行的第一步,最好是找寻善知识,就是找一位能够指导修持某一类法门的老师,向他学习,这就好像你在世间自修某门学问,自己读书、看书,不一定能够很快地吸收到知识,如果有一位老师从旁指导,那么,就可以进步神速,主要原因是,你有错误,他可以纠正。我们在世间做学问,如果有老师教导会学得比较快,修行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教导,很多人的修行会耽搁时间,或者出了差错也不知道。因此,任何人要修道,最好第一步是找善知识。
当你找到善知识了,你要先认识他所教导的是哪一类的修法,然后你就向他学习他所精通的法门。就是说,善知识们不像佛,佛是一切智者,什么都知晓,一般善知识都是不圆满的,他们只知道某一小部份的修法,那么,你就向他学习他所精通的法门。
当你向善知识求教某一类的修法的时候,你不要以为他是全能的;如果你以为他是全能,你会自我误导了。就是说,在他所教导的法门中,他必须是非常熟悉的,你一定要确定他有这个的能力,至于说其他方面的修法,他不一定能够教导,这个不重要。
当你要投入修行时,那要看你的精进、意志力等等,修道的
心有多强,那么,你就投下多少的心力。
修道的人有几种:一种是想出家,一种是想在家,一种是想修一下,停一下,然后找兼职的工作,找一些生活费,有了一些经费、盘缠,又去修行。如此每个人的因缘都不一样。如果你想很快修行解脱,当然,你的时间不可能整天花在做工上,如果这样,你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自己的心,来修定,来观察佛法。因此,如果你要全心全力来修行,那最好就是出家。
按照佛法的规定,出家的生活是接受供养,不再为生活而操劳、奔波,如此,就有足够的时间安心办道。所以出家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生活。
佛有规定出家的条件,如果你因缘具足,就可以出家去修道。如果你没办法做到这一点,你可以以在家身来修道。
在家身修道有好几种:一种是他有足够的修道费用,老实说,生活没着落也没有办法修行,就是在家人要靠自己的经费来养活自己,那么你要先储蓄一笔钱,然后把工作放下,什么也不管了,你就以在家的身份来去修,这样也跟出家一样。在那段时间里,你也可以跟出家人一样,一心一意过着修道的生活。你如果有拨出那样的时间去修,比较能够修出一些成绩。
另外一种人,因为生活的种种问题,没办法完全放下工作而去修道,那他就只能在工作中累积假期,利用假期到一些修行道场跟着善知识,投入在修行的生活中去修道。除了在假期中去修行外,在家工作的时候,也可以观察烦恼的心,平时每天也要定下修持的功课。就是说,你没办法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投入修行,因为你要为工作而忙,那你就每天拿出一段时间来做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世间的思惟的修行;如果这些时间没有拨出来,你要修道是很难的。按照佛法说,一般上要一面工作,一面修行的人,会比较困难,但是佛也有说,如果在这种场合下能够修的人,他的修行力量比那些出家人还要有力量,毕竟这样的人不多!
如果你的生活是如此,那么你真的要好好计划一下自己的时间,因为,一般人就是以一个星期七天来安排,每天早晚做
一些修持的功课。比方说,先诵持经典,然后静坐,修一些观想等等。请记住,每天拨出一些时间来修持,然后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去亲近一些善知识,去参学求教,这样子,你就可以一面工作,一面修持。
如果连以上的生活你都做不到,那你说:"我就在生活中、工作的时候修行,不用拨出特别的时间来修持。"当然这也可以,但是要以这种生活方式来修行而有所成就的人,那是太少太少了。就是说,还没有在一个清净的地方,好好观察自己的心,就期望在动乱中能够观察到心念,而能够有所成的人是凤毛麟角,不可求的。因此,我们要有认识:自古以来,多少修行人,他们都是非常认真地抽出一段很长的时间来投入修行,那么,我们也应该效仿,尽量在生活中拿出一部份的时间来修持。
如果这一点你都没办法做到,那么,你说你要修道,那是空口说白话,不能算数了。为什么呢?因为整个修行是要回观、反观自己的内心,那么,你的心是在境界、外境跟内心来回跑,又介入世间,又想观察内心,太难了,太难了。
任何人如果对佛法,对修行有了认识,他必须拨出修道的时间。如果你真的有拨出时间去参访善知识,你就要注意三件事情:
一、任何人接近善知识,就要对善知识有信心,因为修任何法门,信心是第一步。即相信老师,相信那个修法,相信自己,这三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你对老师所教导的方法抱着怀疑的态度,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态度,对自己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这样修就特别难了。因此,你一定要先对老师,与他的教导方法很有信心。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到他的修行道场去多观察;观察这位老师是否真的有教导出一些能够认真修行的学生,那么,多听这位老师教导的佛法,与他们一起生活,从中了解。如果你认为这位老师真的很好,应当一心一意听从他的指导,老师叫你做什么,你要有信心去做,不要在修道的过程中,整天拿佛法来跟老师辩论,因为修道时,要放下一切的理论。
二、如果你修错了,老师以他的修行经验,能够知道;如果
老师的经验不足,可能都不知道。佛曾经说过,在教导修行的老师当中,最好的老师除了精通其…
《四圣谛讲记 第九卷 唯一道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