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常變化,並不是你們能夠想象、能夠保持的。
接著觀察你所想追求的種種快樂,不過是感覺器官告訴你的,如果我用手指在你腋下搔搔,你會覺得很癢;在你皮膚上摸摸,你說不癢,是不是不同的感覺器官告訴你的?根本就是。甚至于覺得食物好吃,男女之間淫欲的快樂等,都是感覺器官告訴你的。你生下來就有這樣的感覺器官,就得到這樣的感受,所以這種種所謂的苦、樂的感覺,隨業報身而有,一點都不自在。不自在故,佛說這一切受都是苦的。
因爲生命的身心活動,你必須滿足、養活它。因爲它的需求,推動你活下去,所以你是被動的、無可奈何的,只好千方百計地設法安頓未來的生活,驅使你一天一天地活下去,很苦!再說你每天要吃飯、大小便等生理活動,你作不了主,很苦!爲了這個身體要洗澡、刷牙等行爲也很苦!所以佛說五蘊身心一切活動都不自在,所以是苦,你要好好觀察,爲什麼?因爲如果你家裏有個行動不便的病人,你天天要爲他打理大小便、吃飯、洗澡等等,你就知道這是很苦的。但是你照顧自己幾十年,一點也不覺得苦,因爲我愛、我貪、我執,越看越滿意。佛說這是你不懂得觀察五蘊身心,要知道它是無常的、是苦的。五蘊身心裏沒有一個“我”在作用,是無我的,只不過是種種的因緣在配合、在變化,空無自性,也就是《心經》所講的“照見五蘊皆空”。
爲什麼是空無自性?佛法說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都由前因後果造成的,這些種種原因形成一件事情的生起,我們認爲裏面有個實在的東西,但是佛說並非如此,它是沒有本體的--空無自性。現在讓我大略跟大家講一講“空”:“空”並不是沒有,也不是有,那是指什麼?根據佛法說,世間的任
何一樣事情的産生,都是由不同的事件組合形成,沒有一樣事情可以獨立存在,它是因緣和合而形成的。舉個例子,以《心經》的佛理講座來說,現在我坐在這裏講佛法,你們聽佛法,我有來講法的因緣,你們有來聽法的因緣,種種因緣配合,我來講法,你們安靜地坐在這裏聽,這就是一段的因緣和合。如果不幸新加坡發生地震,喔!通通跑散了。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家要回去睡覺,我不能講得太久,要看著時間,時間一到就結束。所以今晚要幾點開始講法,幾點結束都有原因的。我們從開始講法到它的結束,認爲其間有佛理講座在進行,有那麼一件事情。其實在因緣變化中,沒有實在一法可指認它是佛理講座。
再舉一個例子:比方說,你袋子裏有鈔票,錢進到你的袋子裏,你認爲是你的錢。佛法說不是。有原因錢自然會到你的袋子裏,沒有原因它是不會到的。好像現在我的袋子裏有錢,因爲我要買一個錄像帶,所以我就隨身帶著錢,准備好,隨時看到適合的就買,是有原因的。你的袋子裏有錢,也是有原因的,你自己心知肚明,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但是裏面有一樣事情大家都不知道,就是在這些原因變化過程中,你産生執著認爲有實在的事情,認爲有實在的事物是“佛理講座”,有實在的“我的錢”,不知道這一切都是本性空的。好像你們執著實實在在有廣超法師,他實實在在地坐在這裏講法,但《金剛經》上說:如果有人說佛在說法,那是謗佛,佛說佛沒有說法。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原因在哪裏呢?原來我們執著有實在的東西。現在說“照見五蘊皆空”,我--廣超法師是五蘊和合,你們所看到的我是這個月來我所吃的食物,再配合我過去所造的種種業,變成這樣的身材與相貌;我的腦袋熏習了很多世間的道理與佛教的道理,所以今晚我就坐在這裏爲你們講解《心經》。我的身心只不過是很多東西的組合,你卻認爲有真的廣超法師在講經說法,以爲絕對沒有錯。但是依佛法來說,沒有實實在在的一個廣超法師。
我再舉個例子:你們很多人都坐車來聽法,根據佛法說,汽車裏面找不到汽車,你只找到輪胎、玻璃、沙發、電線、各種機械和電子器材等,你可以把它們拆開來,但汽車裏絕對不會有汽車,汽車是種種原因配合而成,要有上述的物件與器材,由技工裝配,有人駕駛,有馬路讓它行駛,把汽車擺放在陳列室裏是不能行駛的,所以說汽車裏沒有實在的汽車,不過是一個名稱而已。它是由種種零件與器材組合而成,人們用來當交通工具,它重複的出現,沒有被拆掉,還沒有離散,人們就給它一個名稱,叫做汽車。廣超法師也是一樣,是個名稱及一組因緣而已,但是你卻很肯定地認爲有個廣超法師在這裏講佛法,這就是我們對五蘊的迷惑。所以當你在
看我,或看自己的時候,要很肯定那不過是一種暫時的狀態(transient),這個過程稱他爲廣超法師。如果我拿小時候的相片給你看,你可以接受嗎?如果可以接受,那我拿前世的相片給你看,就假設我前世是蛇吧!拿那條蛇給你看,唉!這是廣超法師?你不能接受,其實那不過是種種業力因果在演變,形成現在這個樣子,接下來還會繼續往前演變,我們就是不看前,不看後,只看我們所定下的開始之後與我們所定下的結尾之前的中間,認爲有一樣東西存在,佛法稱爲“法”一樣事件,執著一個法生起了,即是所謂的自性見,就認爲這個世間每一樣東西都有實體性,但佛法說沒有它的實體、本體,它是衆多組合,而這個組合又是暫時的過程而已,時間到了,它又變成另外一個組合了。今天我可能是一百叁十磅,等一下我去廁所大便,剩下一百二十九磅,你說我到底是多少磅?再請問那一堆糞便是不是我呢?在體內時是不是我?我肯定不論是在體內或體外,你都不認爲那是我!也許你靈機一動,說那雖不是“我”,卻是“我的”,是我把食物吃了便成爲“我的”身體的一部份,後來再把它排泄出去。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就承認了身體不是我,因爲身體上的所有物質都和那一磅的糞便一樣,暫時留在體內,後來又排泄出去了。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就必須接受心念也不是我,而是“我的”心念,因爲小時候的心念暫時留在你心中,後來又抛棄不生了,比方“愛媽媽抱的心”再也不回頭去想它了。現在的心念將來也會舍棄的,如此身、心都不是我。我們每次都那樣執著五蘊身心,沒有看清楚。所以《心經》裏給你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看清楚原來五蘊本性是空的,即是五蘊中沒有“人”或沒有一個實在的“衆生”,也沒有實實在在的一個“人”或“衆生”在受苦,或在輪回。當他看見這種情形時,就能“度一切苦厄”。
經文:度一切苦厄
佛法說這個世間是苦,簡單說有八種: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蘊熾盛苦。
一)生苦:
經上說:“住胎如坐牢獄,出胎似剝牛皮。”子宮是世上最小的牢獄,胎兒在裏邊十個月,動彈不得,非常痛苦;好不容易從小小的陰道中擠出來,離開了溫暖、安全的子宮,細嫩的皮膚接觸到風吹、冷熱的空氣,身體如針刺般受苦。
二)老苦:
人老身心衰損,力弱行步龍鍾,智力衰退做不了事,加上怕老的精神負擔,拼命運動、化妝、吃補品。人到中年就知道
“老”字怎樣寫,腰酸骨痛,尤其是女性,生兒育女後,如不好好照顧,過了四十大關,就會感受到種種痛苦。
叁)病苦:
病苦人人都有,但多少是因人而異的。有些病苦真可怕,令病者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甚至有些人承受不了病苦而自殺身亡。
四)死苦:
“四大違和分離,氣喘抽筋拆骨”是“死”最好的寫照。死是苦,怕死更加苦。我曾經在監獄裏做輔導,獲知某個死囚,當他得知確定叁天後會被處死時,立刻昏倒。有些死囚在早上六點行刑之前竟泄青糞,腳軟走不動。有些病重的人,臨命終時全身抽筋,卷縮起來,這些都是怕死的現象。
五)愛別離苦:
生平恩愛眷屬,如今生離死別。在新加坡十八歲的男性公民都要國民服役,兒子去當兵,做母親的感到苦死。雖說小別勝新婚,但夫妻間的愛別離苦不需我多講,你們皆曾見過。再者是男女間的戀愛,當一方突然變心,另一方必然深受痛苦,甚至跳樓。
一般上若夫妻有一方死了,另一半還不至于會自殺,因爲還有兒女可以依靠,就是夫妻的恩愛雖沒有了,還有兒女的愛存在。但是戀愛中的男女若發生情變,被抛棄的一方就會尋死,忘了還有父母之情;若能記得尚有親情,也就不會自殺,是不是?可見父母之愛比不上男女之情,所以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這句話,而非“母愛價更高”,這是貪愛而又得不到所感受到的苦。
除了感情外,還有我們失去貪愛的東西也會感覺到苦,例如:搬家後,想念舊家。更奇怪的是更換了枕頭就睡不著覺,這都是執著的緣故。
六)怨憎會苦:
冤家狹路相逢,分外眼紅心滾。你所不喜歡的人,偏偏跟你見面,就是怨憎會苦。剛結婚的人,多數是愛別離苦很嚴重;結婚久了,則怨憎會苦比較嚴重。有句話:“因不了解而結婚,因了解而離婚。”婚前彼此都將不好的缺點掩飾,戴著面具做人,婚後就暴露無遺,都是些討厭的東西。這是個事實,世間很多結婚已久的夫婦,都是爲了孩子,才勉爲其難地維持婚姻的生活。夥計給老板做工,老板整天盯著工人,怕他們偷懶,夥計討厭老板,但天天又要見面,也是怨憎會苦。但有一種怨憎會,我們卻不以爲苦,那就是大便!甚至
有些人還可以坐在馬桶上閱讀報紙,但當別人大便時,他卻受不了。這是因爲我們有其他的執著,將這討厭的情緒淡忘了。所以佛法上說,如果你對某人起嗔心,就設想他的優點,如他曾經善待過你,那嗔心自然會減輕。
七)求不得苦:
即是想要的東西或想做的事情卻得不到。抑或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如單戀。又如父母親望子成龍,偏偏孩子不長進,苦呀!父母親希望孩子能完成大學教育,可是孩子的智力又不行,結果苦又是苦呀;讀書很苦,爲了那張文憑,得到了自然很高興,得不到時就生起求不得苦。
八)五蘊熾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