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常变化,并不是你们能够想象、能够保持的。
接着观察你所想追求的种种快乐,不过是感觉器官告诉你的,如果我用手指在你腋下搔搔,你会觉得很痒;在你皮肤上摸摸,你说不痒,是不是不同的感觉器官告诉你的?根本就是。甚至于觉得食物好吃,男女之间淫欲的快乐等,都是感觉器官告诉你的。你生下来就有这样的感觉器官,就得到这样的感受,所以这种种所谓的苦、乐的感觉,随业报身而有,一点都不自在。不自在故,佛说这一切受都是苦的。
因为生命的身心活动,你必须满足、养活它。因为它的需求,推动你活下去,所以你是被动的、无可奈何的,只好千方百计地设法安顿未来的生活,驱使你一天一天地活下去,很苦!再说你每天要吃饭、大小便等生理活动,你作不了主,很苦!为了这个身体要洗澡、刷牙等行为也很苦!所以佛说五蕴身心一切活动都不自在,所以是苦,你要好好观察,为什么?因为如果你家里有个行动不便的病人,你天天要为他打理大小便、吃饭、洗澡等等,你就知道这是很苦的。但是你照顾自己几十年,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我爱、我贪、我执,越看越满意。佛说这是你不懂得观察五蕴身心,要知道它是无常的、是苦的。五蕴身心里没有一个“我”在作用,是无我的,只不过是种种的因缘在配合、在变化,空无自性,也就是《心经》所讲的“照见五蕴皆空”。
为什么是空无自性?佛法说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都由前因后果造成的,这些种种原因形成一件事情的生起,我们认为里面有个实在的东西,但是佛说并非如此,它是没有本体的--空无自性。现在让我大略跟大家讲一讲“空”:“空”并不是没有,也不是有,那是指什么?根据佛法说,世间的任
何一样事情的产生,都是由不同的事件组合形成,没有一样事情可以独立存在,它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举个例子,以《心经》的佛理讲座来说,现在我坐在这里讲佛法,你们听佛法,我有来讲法的因缘,你们有来听法的因缘,种种因缘配合,我来讲法,你们安静地坐在这里听,这就是一段的因缘和合。如果不幸新加坡发生地震,喔!通通跑散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家要回去睡觉,我不能讲得太久,要看着时间,时间一到就结束。所以今晚要几点开始讲法,几点结束都有原因的。我们从开始讲法到它的结束,认为其间有佛理讲座在进行,有那么一件事情。其实在因缘变化中,没有实在一法可指认它是佛理讲座。
再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袋子里有钞票,钱进到你的袋子里,你认为是你的钱。佛法说不是。有原因钱自然会到你的袋子里,没有原因它是不会到的。好像现在我的袋子里有钱,因为我要买一个录像带,所以我就随身带着钱,准备好,随时看到适合的就买,是有原因的。你的袋子里有钱,也是有原因的,你自己心知肚明,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但是里面有一样事情大家都不知道,就是在这些原因变化过程中,你产生执着认为有实在的事情,认为有实在的事物是“佛理讲座”,有实在的“我的钱”,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本性空的。好像你们执着实实在在有广超法师,他实实在在地坐在这里讲法,但《金刚经》上说:如果有人说佛在说法,那是谤佛,佛说佛没有说法。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因在哪里呢?原来我们执着有实在的东西。现在说“照见五蕴皆空”,我--广超法师是五蕴和合,你们所看到的我是这个月来我所吃的食物,再配合我过去所造的种种业,变成这样的身材与相貌;我的脑袋熏习了很多世间的道理与佛教的道理,所以今晚我就坐在这里为你们讲解《心经》。我的身心只不过是很多东西的组合,你却认为有真的广超法师在讲经说法,以为绝对没有错。但是依佛法来说,没有实实在在的一个广超法师。
我再举个例子:你们很多人都坐车来听法,根据佛法说,汽车里面找不到汽车,你只找到轮胎、玻璃、沙发、电线、各种机械和电子器材等,你可以把它们拆开来,但汽车里绝对不会有汽车,汽车是种种原因配合而成,要有上述的物件与器材,由技工装配,有人驾驶,有马路让它行驶,把汽车摆放在陈列室里是不能行驶的,所以说汽车里没有实在的汽车,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它是由种种零件与器材组合而成,人们用来当交通工具,它重复的出现,没有被拆掉,还没有离散,人们就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汽车。广超法师也是一样,是个名称及一组因缘而已,但是你却很肯定地认为有个广超法师在这里讲佛法,这就是我们对五蕴的迷惑。所以当你在
看我,或看自己的时候,要很肯定那不过是一种暂时的状态(transient),这个过程称他为广超法师。如果我拿小时候的相片给你看,你可以接受吗?如果可以接受,那我拿前世的相片给你看,就假设我前世是蛇吧!拿那条蛇给你看,唉!这是广超法师?你不能接受,其实那不过是种种业力因果在演变,形成现在这个样子,接下来还会继续往前演变,我们就是不看前,不看后,只看我们所定下的开始之后与我们所定下的结尾之前的中间,认为有一样东西存在,佛法称为“法”一样事件,执着一个法生起了,即是所谓的自性见,就认为这个世间每一样东西都有实体性,但佛法说没有它的实体、本体,它是众多组合,而这个组合又是暂时的过程而已,时间到了,它又变成另外一个组合了。今天我可能是一百三十磅,等一下我去厕所大便,剩下一百二十九磅,你说我到底是多少磅?再请问那一堆粪便是不是我呢?在体内时是不是我?我肯定不论是在体内或体外,你都不认为那是我!也许你灵机一动,说那虽不是“我”,却是“我的”,是我把食物吃了便成为“我的”身体的一部份,后来再把它排泄出去。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承认了身体不是我,因为身体上的所有物质都和那一磅的粪便一样,暂时留在体内,后来又排泄出去了。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必须接受心念也不是我,而是“我的”心念,因为小时候的心念暂时留在你心中,后来又抛弃不生了,比方“爱妈妈抱的心”再也不回头去想它了。现在的心念将来也会舍弃的,如此身、心都不是我。我们每次都那样执着五蕴身心,没有看清楚。所以《心经》里给你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看清楚原来五蕴本性是空的,即是五蕴中没有“人”或没有一个实在的“众生”,也没有实实在在的一个“人”或“众生”在受苦,或在轮回。当他看见这种情形时,就能“度一切苦厄”。
经文:度一切苦厄
佛法说这个世间是苦,简单说有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蕴炽盛苦。
一)生苦:
经上说:“住胎如坐牢狱,出胎似剥牛皮。”子宫是世上最小的牢狱,胎儿在里边十个月,动弹不得,非常痛苦;好不容易从小小的阴道中挤出来,离开了温暖、安全的子宫,细嫩的皮肤接触到风吹、冷热的空气,身体如针刺般受苦。
二)老苦:
人老身心衰损,力弱行步龙钟,智力衰退做不了事,加上怕老的精神负担,拼命运动、化妆、吃补品。人到中年就知道
“老”字怎样写,腰酸骨痛,尤其是女性,生儿育女后,如不好好照顾,过了四十大关,就会感受到种种痛苦。
三)病苦:
病苦人人都有,但多少是因人而异的。有些病苦真可怕,令病者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甚至有些人承受不了病苦而自杀身亡。
四)死苦:
“四大违和分离,气喘抽筋拆骨”是“死”最好的写照。死是苦,怕死更加苦。我曾经在监狱里做辅导,获知某个死囚,当他得知确定三天后会被处死时,立刻昏倒。有些死囚在早上六点行刑之前竟泄青粪,脚软走不动。有些病重的人,临命终时全身抽筋,卷缩起来,这些都是怕死的现象。
五)爱别离苦:
生平恩爱眷属,如今生离死别。在新加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都要国民服役,儿子去当兵,做母亲的感到苦死。虽说小别胜新婚,但夫妻间的爱别离苦不需我多讲,你们皆曾见过。再者是男女间的恋爱,当一方突然变心,另一方必然深受痛苦,甚至跳楼。
一般上若夫妻有一方死了,另一半还不至于会自杀,因为还有儿女可以依靠,就是夫妻的恩爱虽没有了,还有儿女的爱存在。但是恋爱中的男女若发生情变,被抛弃的一方就会寻死,忘了还有父母之情;若能记得尚有亲情,也就不会自杀,是不是?可见父母之爱比不上男女之情,所以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句话,而非“母爱价更高”,这是贪爱而又得不到所感受到的苦。
除了感情外,还有我们失去贪爱的东西也会感觉到苦,例如:搬家后,想念旧家。更奇怪的是更换了枕头就睡不着觉,这都是执着的缘故。
六)怨憎会苦:
冤家狭路相逢,分外眼红心滚。你所不喜欢的人,偏偏跟你见面,就是怨憎会苦。刚结婚的人,多数是爱别离苦很严重;结婚久了,则怨憎会苦比较严重。有句话:“因不了解而结婚,因了解而离婚。”婚前彼此都将不好的缺点掩饰,戴着面具做人,婚后就暴露无遗,都是些讨厌的东西。这是个事实,世间很多结婚已久的夫妇,都是为了孩子,才勉为其难地维持婚姻的生活。伙计给老板做工,老板整天盯着工人,怕他们偷懒,伙计讨厌老板,但天天又要见面,也是怨憎会苦。但有一种怨憎会,我们却不以为苦,那就是大便!甚至
有些人还可以坐在马桶上阅读报纸,但当别人大便时,他却受不了。这是因为我们有其他的执着,将这讨厌的情绪淡忘了。所以佛法上说,如果你对某人起嗔心,就设想他的优点,如他曾经善待过你,那嗔心自然会减轻。
七)求不得苦:
即是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却得不到。抑或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如单恋。又如父母亲望子成龙,偏偏孩子不长进,苦呀!父母亲希望孩子能完成大学教育,可是孩子的智力又不行,结果苦又是苦呀;读书很苦,为了那张文凭,得到了自然很高兴,得不到时就生起求不得苦。
八)五蕴炽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