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切法若是沒有的話,那裏有東西生有東西滅, 而龍樹菩薩說一切法是有的話,有的東西不能生不能滅,爲什麼呢?因爲它 自己有,不靠因緣,沒有人能轉變它。只有因緣才能變化,沒有因緣不能 變,自己有的不靠因緣,那怎能夠滅呢?
無得亦無至不斷亦不常 不生亦不滅是說名涅槃
外人又說,涅槃是真的有這件事在發生,這件事是沒有辦法得到,也沒有 能讓你到那邊,有這樣的涅槃法,讓你什麼也得不到。這個法他也不在斷常 裏面,也不在生滅裏面,這個涅槃的法不是如幻如化的,是真實的法,然後 他說這個是涅槃,就是執著有涅槃,這是很多小乘部派的見解,即無得亦無 至,不斷亦不常,不生亦不滅,是真得有涅槃這麼回事,若不是假的,幻化 的。而在大乘部派裏面,也有人執著“如來藏”是有法,它是沒有因緣生滅 的,它是真常妙有的法,是常樂我淨,即涅槃的四德。爲什麼這樣講呢?因 爲生死是苦、無常、無我是空的,是不淨的,涅槃是剛好是倒過來的。所以 涅槃不可以是無常的,如果涅槃是無常的,他就還要來生死,涅槃也不可以 是苦的,也不是不清淨的,同時也是我常在。但是這種解釋在小乘佛法裏面 沒有提出來,而是出現在大乘佛法裏。其實很多人想像中的涅槃就是這麼回 事即常、樂、我淨。
因此論主就破說,涅槃不是有法,因爲有法是因緣的生滅法,因緣法則有 老死的現象,所以不可能有“有法”可以離生法的不會斷滅,也不永恒。和有 法是不生起也不消滅的,這就執有一個法名爲涅槃。在大乘部派中也有執如 來藏是有法,是離因緣生滅的真常妙有,是具足常樂、我、淨的涅槃。
涅槃不名有有則老死相 終無有有法離于老死相
不能有「涅槃」的法存在,因爲根據佛法來說,凡是存在的東西必是因緣
所生的,這樣所生的法就會有老病死,從來沒有一個存在的東西沒有變化, 沒有生滅老死。就是如果你認爲「涅槃」是個真實的有,那麼它就是因緣 法,有生滅,就有老死,所有「涅槃」不可以有存在這回事。
若涅槃是有涅槃即有無 終無有一法而是無爲者
換句話說,中觀的觀點是無爲的法是不能存在的。無爲法不能說他在那 裏,就不能存在,因他若存在于一個地方的話他就跟因緣法矛盾了。
若涅槃是有雲何名無受 無有不從受而名爲有法
若涅槃是真實的有,他就有「受」。「有」和「無」怎麼來的?它就是我 們的身和心執取感受而生起的,我們說有某件東西存在,是因爲我感受到 他。所以我們說有,就是有「受」。而涅槃如果是實有就變成了常見。但根 據佛法來說涅槃是無受,不是一切法,爲什麼你說涅槃是有呢?因爲「有」 就是有受,不能拿來說明涅槃的無受,沒有一個存在的法不是從執取那邊感 受到的,分別出來的。即是說佛法告訴你當你認爲存在或不存在的時候就是 你執著你的感受。受的意思是說「有」和「無」的法你都接受了,就是 「受」,就是你承認有某件東西了,這個跟涅槃無受的意義矛盾了。
有尚非涅槃何況於無耶 涅槃無有有何處當有無
論主說有受尚不能成爲涅槃,何況是無受?意思是說當你證入涅槃時是無 受的(即不受後有),但你首先會承認「有」個無受,這句話是不能成立 的,因爲當你證入涅槃時你必要有「有」和「無」的見解,你必然要有 「受」的事情而你卻沒有那些事了。就是你必然先介紹「有」這件事才能接 受「無」,那在一個人證入涅槃的時候,也就沒有真實的「無受」這件事
了。但是一些學者說真的是有「無受」,那龍樹菩薩就要破了。
若無是涅槃雲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而名爲無法
如果你說涅槃是什麼都沒有,那你就受取「無」的斷見,你認爲無,是從 有那邊得來的,等于你內心裏面接受無的概念。但當你說涅是「無」的時 候,你已經接受有個「無」受,那你又怎樣說涅槃是無受呢?如果有不受的 話,有也不受,無也不受,沒有有無這回事,但是如果你認爲有個「不受」 的法的話,即是無受,不能成立,因有是受,無也是受。所以涅槃不但不受 有,也不受無,也不受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都不受。語言上佛陀告訴我們涅 盤是一切法都無受,若你認爲真有無受,那你即承認有,當時也執著有,那 你就不能涅槃。
受諸因緣故輪轉生死中 不受諸因緣是名爲涅槃
論主又說,因執著受取的因緣,所以他感受到不是實有的我,然後在生死 中輪回,但當一個人遠離有無的戲論時他就不再受一切的因緣,他就會覺悟 到所執著的生死的法都不是真實的,一切法的本性是空寂,這是名爲涅槃。 他覺悟後他的心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他的心統統放下,他看到一切法本來 是如此,沒有生滅,那就做涅槃。所以佛法說所謂涅槃不是有個空間讓你到 達,而是要你把煩惱執著放下。因爲這樣你就知道涅槃。是你錯誤的見解和 行爲造成你認爲有生死,認爲有涅槃,使你想要出生死證涅槃,但若你能把
煩惱放下,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
如佛經中說斷有斷非有 是故知涅槃非有亦非無
論主又再說:如佛經所言證涅槃的是斷有和斷非有,非有即是什麼都沒 有,有是即有自性,這二個執著都斷除,涅槃也是離開真和假,所以並非實 有存在的涅槃,或者是有寂滅、清淨,不生不滅的涅槃給你得到,但也不是 什麼都沒有叫涅槃,總之涅槃不是在有和無之間打滾。
若謂于有無合爲涅槃者 有無即解脫是事則不然
而犢子派的人則說,有涅槃的寂樂和沒有執受的苦,這兩個合起來叫涅 盤,即說于有無合起來稱爲涅槃,實在有的是寂滅,實在的無是生死,合起 來就叫做解脫,龍樹菩薩說是事則不然。
若謂于有無合爲涅槃者 涅槃非無受是二從受生
論主破說若有寂滅的樂和無生死的苦合起叫做涅槃,但這實有和實無的法 都是從受生,都是執取,怎麼能說涅槃不是無受呢?
有無共合成雲何名涅槃 涅槃名無爲有無是有爲
而有寂滅無生死共同合起來怎麼可稱爲涅槃,因爲佛說涅槃是無爲法,而 無爲法怎麼可以有寂滅生死來合呢,因爲東西一合就是因緣作用,就是有爲 法。
有無二事共雲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處如明暗不俱
有無二事共即是合的有爲法,怎麼可以稱爲涅槃呢?因爲涅槃是無爲的, 而且有和無是互相矛盾的,怎能合起來呢?比如明和暗不可同時,一個地方 不可能同時有光亮和黑暗。
若非有非無名之爲涅槃 此非有非無以何而分別
雙非論則說:佛不是說涅槃爲非無嗎?龍樹破斥說:若人執著真的有一非 有非爲的無爲法名叫涅槃,那此真實無爲的非有非無,是以什麼來分別?
分別非有無如是名涅槃 若有無成者非有非無成
他就回答說,這個非有非無的分別,是沒有「有無」的分別,那就是沒有 分別。他在自相矛盾,他說沒有分別。他在自相矛盾,他說沒有分別,他知 道是非有非無。沒有分別就是什麼都不可以知道,但他卻說有個「非有非 無」的分別。龍樹菩薩就破說:首先須建立「有」才能建立「無」,這是我 們執取世間的法的心裏分別過程,然後才分別亦有亦無和非有非無。所以當 你承認「有」的法的存在時就是自性見。因此龍樹菩薩說,當你承認非有非 無的時候,你就承認「有」和承認「無」,而你卻說兩者沒有分別,這是不 可能的。所以你不可能說涅槃是非有非無的沒有分別,如果沒有分別,那非 有非無也看不到。
如來滅度後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
龍樹菩薩再進一步說:佛涅槃後,不能說在或不在,不能說亦在亦不在, 也不能說非有非無,這就是楞枷經所講的四句,外道曾經問佛陀十四條不可 記別(問題),佛陀置之不答,可是佛教徒卻常認爲佛陀死後「法身常住不
滅」。他希望佛常在。
如來現在時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
論主再說,即使在2,500年前佛陀生存的時候,不能說他有在或不在,也 不能說他亦有亦無,或非有非無,爲什麼呢?因爲佛陀也是自性空的,沒有 我,沒有一個人叫如來。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 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根據中觀的說法,涅槃與世間是沒有分別的,若有差別,是你的分別心, 分別出來的。因爲涅槃的寂靜,與世間的自性空的本來寂靜實相沒有分別。 世間的因緣變化當下就是不生不滅,跟涅槃的不生不滅沒有分別。我們認爲 涅槃真的是沒有什麼東西在生滅,而我們看到的世間法都在生滅,但中觀的 見解是我們看到的東西是假名在生,假名在滅,他本身實在是沒有東西在生 滅。跟涅槃的不生不滅有什麼差別呢,也是一樣,沒有東西在涅槃裏面可以 生,可以滅,這樣涅槃跟世間沒有差別,沒有東西可以生,沒有東西可以 滅,沒有一個法可得,本來是空的。
涅槃製實際及與世間際 如是二際者無毫厘差別
真如寂滅的涅槃在覺悟時是沒有執著的情況,跟如幻如化緣起的世間顛倒 執著的情況是沒有差別的。因無執著的涅槃與顛倒取著的世間,同樣是不生 不滅的,同樣是無住,無自性,本來寂滅的。就是當你不執著的時候,那個 性空寂滅的情況,你可以知道的,當你執著的時候,如幻如化的無相的情 況,你也可以知道這二件事同樣發生在涅槃和世間裏面。意思是說當你執著 的時候你看到如幻如化也是無相的,不管是涅槃和世間,而當你沒有執著的 時候你也看到它們的本性是空,本來是寂滅的。所以當一個人證悟涅槃的時
候,他不可以說他離開這裏到那裏,他就在世間證悟涅槃。如果他說他要離 開世間去證悟涅槃,他就有「無」的概念了,從這裏到那裏,種種分別就生 起來了,所以他就不能證悟涅槃。所以一個人證悟涅槃的時候,他必然就在 當下生滅的時候看到原來是不生不滅。原來當下的生滅是世間,他當下證得 不生不滅叫涅槃。然後他看到世間本來涅槃沒有生滅時,他的身心依然活 動,叫做阿羅漢。他也沒有「我」,是種種的因緣在變化,本來即是涅槃 相。至到他這一生的因緣過了,我們稱他爲無余涅槃。你不能說阿羅漢死的 時候證涅槃,你也不能說他從涅槃裏面出來吃飯睡覺,不可能。他證涅槃 後,吃飯睡覺都是涅槃相。也就是說世間的苦空無我本來即是涅槃相。
滅後有無等有邊等常等 諸見依涅槃未來過去世 龍樹菩薩說種種的邪見是從涅槃來,爲什麼呢?因爲這些見解是修行人所 看到的,他因爲要證入這個涅槃,所以他要舍去這些目標。如果是世間人他 看到的是妻兒子孫等等,看到的都是無常生滅法,而修行看到的是輪回等, 最後他要擺脫這些東西進入涅槃。所以因爲爲了證入涅槃,他找出來種種的 見解。比方說如來滅後有無等四句,有邊四句,常等四句,還有命身一異之 句成十四無記。這十四個問題人家問佛陀,佛陀不答。人家問佛陀,世間是 常嗎,還是無常,還是常與無常等,世間有邊還是無邊,世間有邊亦無邊 等,如來死後在嗎?或如來死後不在等,命與身是一或異?這十四個問題, 如果對外道來問,佛統統不答,如果是教內的人,佛就會答,因爲如是教外 的人問,你答常或無常都是錯,他們可以破(其實中觀也可以破),他們執 著時有見者,他們以時有見來看你,你統統都是錯的。所以佛統統不答,所 以稱爲十四無記。佛又說出以五蘊來建立起六十二邪見。如色是常或無無 常,亦常亦無常,或非常亦非無常等等都是邪見。但我們不是聽佛法說無常 的嗎?這是因爲我們執著有身見,所以才說常或無常。或人死後,身若不 在,心還在嗎?問題會延續下去,這些都因執著五蘊真實有所産生的邪見。 這些統合起來的六十二邪見依涅槃的前後有無,依時間的未來過去而分別,
所以觀涅槃品都是破這些見,有或沒有,在或不在。
一切法空故何有邊無邊 亦邊亦無邊非有非無邊
一切的法本性是空的,如幻如化,是沒有自性的,他的相亦是空的,沒有所謂生的 相,或滅的相,因此開始與結束的邊也不可得。
何者爲一異何有常無常 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也那裏有法是一個或不同,有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諸法不可得滅一切戲論 無人亦無處佛亦無所說
這個緣起無自性諸法的不可得,但依世間的名言而假名安立,所以說它不可得,諸 法都是畢竟空,以中觀來說畢竟空滅一切戲論(或爭論),沒有所謂的人,處所或地 方,乃至佛說法也是假名的說,是假名的佛說假名的法,叫無所說。所以一切佛法如 筏喻,乃至涅槃也不可取著。所以中觀就告訴你要這樣觀涅槃爲不可得。不要以爲我 修行放下,然後得到涅槃,不可以。
〔全文完〕
《中觀講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