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面面觀

  華嚴面面觀

  一、華嚴的量觀

  數量觀

  《華嚴經》中談到數量,通常以極多、極大、無量無邊爲其特色。以印度數法而言,數目等級分爲叁種:

  下等數法,十十變之。

  中等數法,百百變之。

  上等數法,倍倍變之。

  “十”的特征,在《華嚴經》中隨處可見,譬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定等。又以最早傳入中國的《兜沙經》而言,“兜沙”是梵語“十”的意思,此經相當于《六十華嚴》第叁、《八十華嚴》第七的(如來名號品)。

  《兜沙經》最重要的是見證出佛學的空觀思想具體化後,以“○”爲表征,提出對全世界今日數學的偉大貢獻。據現代佛學家呂澄的考證:

  《兜沙經》的“十”數目字的産生,反映大乘思想出現的社會條件與範疇根源。印度對外貿易一向發達,貴霜王朝從西北印度同西方交涉,使得這種對外貿易到一世紀格外活躍。而案達羅王朝統一印度之後,在這一基礎又前進了一步。由于貿易發達,計算方法就要求提高,因而引起數學的發展。

  在此之前,印度計算進位無一定規則,一般是用“七進法”,例如講到“極微”,展轉積成粗重時,即以“七進法”算出的。到了這一時期,則改用十進法,還規定出十進法數字符號。以前計算到十數時,空位加一點,用“  ”表示;這時期發明了“○”,用“○”代替“  ”。“○”,名“舜若”(空)。“○”的發明,通過貿易,經波斯、阿拉伯傳到西歐,發展成爲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

  “○”代表一個數字,與大乘佛教認爲“空”也有用處的思想,有一定的關系。

  “○”除了與“空”有關系,于《華嚴經》中,也代表了圓融、圓滿、無礙、無盡、無量,“○”的妙用無窮。 比方在“○”的左方加“ 1 ”則爲“ 10 ”,在數學上十十進製,在華嚴的修行,菩薩階位也是十十增進,直到圓滿佛果。華嚴思想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奧妙,在“○”與“一”之間,顯露無遺。

  最上等的數法“倍倍變之”,于《八十華嚴》卷四十五(阿僧祇品)第叁十中,心王菩薩問佛陀:“雲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耶?”佛陀于是爲菩薩廣說數量之義,即:“一百洛叉爲一俱胝,俱胝俱胝爲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爲一那由他。”據《玄應音義》卷二十叁載,洛叉相當于十萬,一百洛叉等于一俱胝,一俱胝等于一千萬,千萬乘以千萬等于一阿庾多,如此倍倍增進。茲將《華嚴經  阿僧祇品》佛說的數量,列之于左:

  俱胝(千萬)   阿庾多   那由他   頻波羅

  矜羯羅   阿伽羅   最 勝   摩婆羅

  阿婆羅   多婆羅   一界分   普 摩

  祢 摩   阿婆钤   彌伽婆   毘伽

  毘伽婆   僧羯摩   毘薩羅   毘贍婆

  毘盛伽   毘素陀   毘婆诃   毘薄底

  毗佉擔   稱 量   一 持   異 路

  顛 倒   叁末耶   毘睹羅   奚婆羅

  伺 察   周 廣   高 出   最 妙

  泥羅婆   诃理婆   一 動   诃理蒲

  诃理叁   奚魯伽   達步陀   诃魯那

  摩魯陀   忏慕陀   瑿陀   摩魯摩

  調 伏   離憍慢   不 動   極 量

  阿麼怛羅   勃麼怛羅   伽麼怛羅   那麼怛羅

  ▊奚麼怛羅 ▊鞞麼怛羅 ▊缽羅麼怛羅 ▊屍婆麼怛羅

  ▊翳 羅 ▊薜 羅 ▊谛 羅 ▊偈 羅

  ▊窣步羅 ▊泥 羅 ▊計 羅 ▊細 羅

  ▊睥 羅 ▊謎 羅 ▊娑荼 ▊謎魯陀

  ▊契魯陀 ▊摩睹羅 ▊娑母羅 ▊阿野娑

  ▊迦麼羅 ▊摩伽婆 ▊阿怛羅 ▊醯魯耶

  ▊薜魯婆 ▊羯羅波 ▊诃婆婆 ▊毘婆羅

  ▊那婆羅 ▊摩羅 ▊娑婆羅 ▊迷普

  ▊者麼羅 ▊馱麼羅 ▊缽麼陀 ▊毘迦摩

  ▊烏波跋多 ▊演 說 ▊無 盡 ▊出 生

  ▊無 我 ▊阿畔多 ▊青蓮華 ▊缽頭摩

  ▊僧 祇 ▊趣 ▊至 ▊阿僧祇

  ▊阿僧祇轉 ▊無量 ▊無量轉 ▊無邊

  ▊無邊轉 ▊無等 ▊無等轉 ▊不可數

  ▊不可數轉 ▊不可稱 ▊不可稱轉 ▊不可思

  ▊不可思轉 ▊不可量 ▊不可量轉 ▊不可說

  ▊不可說轉 ▊不可說不可說 ▊不可說不可說轉

  以上所列(阿僧祇品)數量,共計一百二十叁位, 俱胝之前是一般數學的進位,俱胝之後,倍倍增進,或與現代科學計算“天文數字”以“次方”自乘,略有共通之處。

  比如以“光速”而言,每秒爲十八萬六千叁百英哩,也就是每一秒鍾,光可環繞地球七周半。如以光年計,一光年等于五萬八千七百五十二萬萬英哩。而目前科學所能測知的“宇宙直徑”爲一百叁十萬萬光年,若以數字說明,即于“一”之下,圈八十叁個圓圈。如此天文數字,換算爲華嚴算法(亦可計算),約介于“頻波羅”與“矜羯羅”之間。

  以華嚴的觀點,可說是“一個不算少,萬億不算多”。在我們的常識裏,看到一個人只有一塊錢,心裏馬上反應:“啊!一塊錢,真少呀!”看到家財萬貫的富翁,則以爲:“萬億錢財很多呀!”這是我們在認識上的差別。在一真法界裏,一個不算少,萬億也不算多,我們怎麼認爲一塊錢少呢?那是沒有認識到一塊錢的價值。這個“一”不是計數東西時最小單位的一,“一”是個無窮大的數字。例如萬法歸一,紛纭變幻的萬有,其本源是一個的。一粒砂石、一點粉筆灰、一個銀河系、乃至一個宇宙虛空,都含藏于“一”之中。萬億雖然多,萬億之上另有萬億,永遠有一界限。我們要培養從一粒砂石去透視無量叁千大千世界的見識。

  時量觀

  《華嚴經》中所說的“時量”,以“比量”亦難可窮盡,只得以“不可說不可說轉劫”來形容。

  在《華嚴經》卷四十五(壽量品)第叁十一中,心王菩薩告訴諸菩薩,在諸佛世界的“時量”,從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等于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一日一夜開始,如是級級增上,直至難思難量的勝蓮華世界,列之如左:

  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一日一夜

  極樂世界一劫袈裟幢世界金剛堅佛剎一日一夜

  袈裟幢世界一劫不退轉音聲輪世界善勝光明蓮華開敷佛剎一日一夜

  不退轉音聲輪世界一劫離垢世界法幢佛剎一日一夜

  離垢世界一劫善燈世界師子佛剎一日一夜

  善燈世界一劫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剎一日一夜

  妙光明世界一劫難超過世界法光明蓮華開敷佛剎一日一夜

  難超過世界一劫莊嚴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剎一日一夜

  莊嚴慧世界一劫鏡光明世界月智佛剎一日一夜

  如是次第,乃至過百萬阿僧祇世界,最後世界一劫,于勝蓮華世界賢勝佛剎爲一日一夜,普賢菩薩及諸同行大菩薩等充滿其中。

  如以勝蓮華世界賢勝佛剎的時量與此娑婆世界相比,此世界的一大劫亦不如彼世界的一剎那。因此,以華嚴的圓融法界觀而言,可謂“剎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長”。

  剎那是佛教計算時間的單位,表示時光很快的意思。有時候說:“時光很快啊!剎那剎那過去了。”這個剎那究竟有多短呢?“少壯一彈指,六十叁剎那”,意思是說年輕有力氣的人,輕輕彈一下手指的瞬間,就具有六十叁剎那。如果用秒來計算的話,一秒鍾至少有好幾百剎那。

  劫波,簡稱劫,是計算長時間的單位,是無量數時間的代表,例如叁千阿僧祇劫。依一般的想法,剎那很短,劫波很長,其實劫波也不算長。例如,有的動物朝生夕死,牠也過了一生;有的動物能活幾百年,龜也好、鶴也好,牠還是過了一生。一期的生命,不外是我們行爲所留下來的記錄,由于記錄的長短,在時間上乃有長短之別,但是在真實的生命裏是沒有長短的。譬如人雖有生有死,但是這一切都是虛妄的,人就是死也死不了的,身體死了,生命卻不會損減,好比房子燒毀了,房子倒塌了,可以搬家;身體壞了,生命也要更新,是不會死的。《華嚴經》所說明的是一個人的生命是無限的、永恒的,亘古不滅的,我們對于生命要建立起無限的信心。

  佛教的翻譯大師鸠摩羅什,他座下的僧肇法師,叁十歲就去世了,可是他所遺留下來的《肇論》,在佛教思想史上,卻有不朽的價值。

  有的人雖然仕途蹇滯,名不聞于當世,但是他的精神卻萬古流芳。有的人活得很長久,即使長壽的彭祖活到八百歲,而今安在啊?有的人做了一個夢,就過了好多年,例如窮書生盧生,投宿在一家旅館裏,看見老板生火要燒黃梁,他在旁看著,不知不覺的就睡著了。一入睡,就開始做夢,夢見自己走到另外一個國家,娶了一個很美麗的崔姬女子爲妻,功名得意,連連升官,生了幾個兒子,也極不平凡。就這樣享受了五十年的榮華富貴,才生病死去。當他夢到自己生病死去的時候,翻身打個哈欠,從夢中醒了過來,看到剛才老板燒的黃梁還沒有熟,這時他無限的驚訝,五十年的榮華富貴生活,原來只是黃梁一夢。夢,也能把很短的時間拉得很長。

  佛教裏面的禅定,也是如此。在禅定中,自己覺得時間很短,可是外界卻已渡過了多少時日。像太虛大師在普陀山,有一次盤腿打坐,耳邊聽到寺院養息敲鍾的梵音,大師入了禅定之中,覺得時間如彈指般的短暫,但是一夜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他出了定以後,正是早晨敲鍾做早課的時候,他還以爲昨夜一百○八下的鍾聲還沒有敲完呢?

  所謂“洞中方七日,世間幾千年”,對禅定的人而言,漫長的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短暫;在牢獄中服刑的人,一天如同一世紀那麼長久;恩愛的人,一旦分離之後,所謂一日不見如隔叁秋;冤家對頭在一起,則度日如年。所以,時間的長短,不是絕對的,都是我們愛憎情緒上的分別。

  空量觀

  《華嚴經》中談到“空量”,是以“無邊無際”來說。于《華嚴經  華藏世界品》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中,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安住,一一世界種複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較之其它經典的“恒河沙”喻,更是難思難量。

  又在《華嚴經  華…

《華嚴面面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