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面面观

  华严面面观

  一、华严的量观

  数量观

  《华严经》中谈到数量,通常以极多、极大、无量无边为其特色。以印度数法而言,数目等级分为三种:

  下等数法,十十变之。

  中等数法,百百变之。

  上等数法,倍倍变之。

  “十”的特征,在《华严经》中随处可见,譬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定等。又以最早传入中国的《兜沙经》而言,“兜沙”是梵语“十”的意思,此经相当于《六十华严》第三、《八十华严》第七的(如来名号品)。

  《兜沙经》最重要的是见证出佛学的空观思想具体化后,以“○”为表征,提出对全世界今日数学的伟大贡献。据现代佛学家吕澄的考证:

  《兜沙经》的“十”数目字的产生,反映大乘思想出现的社会条件与范畴根源。印度对外贸易一向发达,贵霜王朝从西北印度同西方交涉,使得这种对外贸易到一世纪格外活跃。而案达罗王朝统一印度之后,在这一基础又前进了一步。由于贸易发达,计算方法就要求提高,因而引起数学的发展。

  在此之前,印度计算进位无一定规则,一般是用“七进法”,例如讲到“极微”,展转积成粗重时,即以“七进法”算出的。到了这一时期,则改用十进法,还规定出十进法数字符号。以前计算到十数时,空位加一点,用“  ”表示;这时期发明了“○”,用“○”代替“  ”。“○”,名“舜若”(空)。“○”的发明,通过贸易,经波斯、阿拉伯传到西欧,发展成为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代表一个数字,与大乘佛教认为“空”也有用处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与“空”有关系,于《华严经》中,也代表了圆融、圆满、无碍、无尽、无量,“○”的妙用无穷。 比方在“○”的左方加“ 1 ”则为“ 10 ”,在数学上十十进制,在华严的修行,菩萨阶位也是十十增进,直到圆满佛果。华严思想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奥妙,在“○”与“一”之间,显露无遗。

  最上等的数法“倍倍变之”,于《八十华严》卷四十五(阿僧祇品)第三十中,心王菩萨问佛陀:“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耶?”佛陀于是为菩萨广说数量之义,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据《玄应音义》卷二十三载,洛叉相当于十万,一百洛叉等于一俱胝,一俱胝等于一千万,千万乘以千万等于一阿庾多,如此倍倍增进。兹将《华严经  阿僧祇品》佛说的数量,列之于左:

  俱胝(千万)   阿庾多   那由他   频波罗

  矜羯罗   阿伽罗   最 胜   摩婆罗

  阿婆罗   多婆罗   一界分   普 摩

  祢 摩   阿婆钤   弥伽婆   毘伽

  毘伽婆   僧羯摩   毘萨罗   毘赡婆

  毘盛伽   毘素陀   毘婆诃   毘薄底

  毗佉担   称 量   一 持   异 路

  颠 倒   三末耶   毘睹罗   奚婆罗

  伺 察   周 广   高 出   最 妙

  泥罗婆   诃理婆   一 动   诃理蒲

  诃理三   奚鲁伽   达步陀   诃鲁那

  摩鲁陀   忏慕陀   瑿陀   摩鲁摩

  调 伏   离憍慢   不 动   极 量

  阿么怛罗   勃么怛罗   伽么怛罗   那么怛罗

  ▊奚么怛罗 ▊鞞么怛罗 ▊钵罗么怛罗 ▊尸婆么怛罗

  ▊翳 罗 ▊薜 罗 ▊谛 罗 ▊偈 罗

  ▊窣步罗 ▊泥 罗 ▊计 罗 ▊细 罗

  ▊睥 罗 ▊谜 罗 ▊娑荼 ▊谜鲁陀

  ▊契鲁陀 ▊摩睹罗 ▊娑母罗 ▊阿野娑

  ▊迦么罗 ▊摩伽婆 ▊阿怛罗 ▊醯鲁耶

  ▊薜鲁婆 ▊羯罗波 ▊诃婆婆 ▊毘婆罗

  ▊那婆罗 ▊摩罗 ▊娑婆罗 ▊迷普

  ▊者么罗 ▊驮么罗 ▊钵么陀 ▊毘迦摩

  ▊乌波跋多 ▊演 说 ▊无 尽 ▊出 生

  ▊无 我 ▊阿畔多 ▊青莲华 ▊钵头摩

  ▊僧 祇 ▊趣 ▊至 ▊阿僧祇

  ▊阿僧祇转 ▊无量 ▊无量转 ▊无边

  ▊无边转 ▊无等 ▊无等转 ▊不可数

  ▊不可数转 ▊不可称 ▊不可称转 ▊不可思

  ▊不可思转 ▊不可量 ▊不可量转 ▊不可说

  ▊不可说转 ▊不可说不可说 ▊不可说不可说转

  以上所列(阿僧祇品)数量,共计一百二十三位, 俱胝之前是一般数学的进位,俱胝之后,倍倍增进,或与现代科学计算“天文数字”以“次方”自乘,略有共通之处。

  比如以“光速”而言,每秒为十八万六千三百英哩,也就是每一秒钟,光可环绕地球七周半。如以光年计,一光年等于五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万万英哩。而目前科学所能测知的“宇宙直径”为一百三十万万光年,若以数字说明,即于“一”之下,圈八十三个圆圈。如此天文数字,换算为华严算法(亦可计算),约介于“频波罗”与“矜羯罗”之间。

  以华严的观点,可说是“一个不算少,万亿不算多”。在我们的常识里,看到一个人只有一块钱,心里马上反应:“啊!一块钱,真少呀!”看到家财万贯的富翁,则以为:“万亿钱财很多呀!”这是我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在一真法界里,一个不算少,万亿也不算多,我们怎么认为一块钱少呢?那是没有认识到一块钱的价值。这个“一”不是计数东西时最小单位的一,“一”是个无穷大的数字。例如万法归一,纷纭变幻的万有,其本源是一个的。一粒砂石、一点粉笔灰、一个银河系、乃至一个宇宙虚空,都含藏于“一”之中。万亿虽然多,万亿之上另有万亿,永远有一界限。我们要培养从一粒砂石去透视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见识。

  时量观

  《华严经》中所说的“时量”,以“比量”亦难可穷尽,只得以“不可说不可说转劫”来形容。

  在《华严经》卷四十五(寿量品)第三十一中,心王菩萨告诉诸菩萨,在诸佛世界的“时量”,从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等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剎一日一夜开始,如是级级增上,直至难思难量的胜莲华世界,列之如左: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剎一日一夜

  极乐世界一劫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剎一日一夜

  袈裟幢世界一劫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剎一日一夜

  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离垢世界法幢佛剎一日一夜

  离垢世界一劫善灯世界师子佛剎一日一夜

  善灯世界一劫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剎一日一夜

  妙光明世界一劫难超过世界法光明莲华开敷佛剎一日一夜

  难超过世界一劫庄严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剎一日一夜

  庄严慧世界一劫镜光明世界月智佛剎一日一夜

  如是次第,乃至过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剎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及诸同行大菩萨等充满其中。

  如以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剎的时量与此娑婆世界相比,此世界的一大劫亦不如彼世界的一剎那。因此,以华严的圆融法界观而言,可谓“剎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

  剎那是佛教计算时间的单位,表示时光很快的意思。有时候说:“时光很快啊!剎那剎那过去了。”这个剎那究竟有多短呢?“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剎那”,意思是说年轻有力气的人,轻轻弹一下手指的瞬间,就具有六十三剎那。如果用秒来计算的话,一秒钟至少有好几百剎那。

  劫波,简称劫,是计算长时间的单位,是无量数时间的代表,例如三千阿僧祇劫。依一般的想法,剎那很短,劫波很长,其实劫波也不算长。例如,有的动物朝生夕死,牠也过了一生;有的动物能活几百年,龟也好、鹤也好,牠还是过了一生。一期的生命,不外是我们行为所留下来的记录,由于记录的长短,在时间上乃有长短之别,但是在真实的生命里是没有长短的。譬如人虽有生有死,但是这一切都是虚妄的,人就是死也死不了的,身体死了,生命却不会损减,好比房子烧毁了,房子倒塌了,可以搬家;身体坏了,生命也要更新,是不会死的。《华严经》所说明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是无限的、永恒的,亘古不灭的,我们对于生命要建立起无限的信心。

  佛教的翻译大师鸠摩罗什,他座下的僧肇法师,三十岁就去世了,可是他所遗留下来的《肇论》,在佛教思想史上,却有不朽的价值。

  有的人虽然仕途蹇滞,名不闻于当世,但是他的精神却万古流芳。有的人活得很长久,即使长寿的彭祖活到八百岁,而今安在啊?有的人做了一个梦,就过了好多年,例如穷书生卢生,投宿在一家旅馆里,看见老板生火要烧黄梁,他在旁看着,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一入睡,就开始做梦,梦见自己走到另外一个国家,娶了一个很美丽的崔姬女子为妻,功名得意,连连升官,生了几个儿子,也极不平凡。就这样享受了五十年的荣华富贵,才生病死去。当他梦到自己生病死去的时候,翻身打个哈欠,从梦中醒了过来,看到刚才老板烧的黄梁还没有熟,这时他无限的惊讶,五十年的荣华富贵生活,原来只是黄梁一梦。梦,也能把很短的时间拉得很长。

  佛教里面的禅定,也是如此。在禅定中,自己觉得时间很短,可是外界却已渡过了多少时日。像太虚大师在普陀山,有一次盘腿打坐,耳边听到寺院养息敲钟的梵音,大师入了禅定之中,觉得时间如弹指般的短暂,但是一夜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出了定以后,正是早晨敲钟做早课的时候,他还以为昨夜一百○八下的钟声还没有敲完呢?

  所谓“洞中方七日,世间几千年”,对禅定的人而言,漫长的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短暂;在牢狱中服刑的人,一天如同一世纪那么长久;恩爱的人,一旦分离之后,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冤家对头在一起,则度日如年。所以,时间的长短,不是绝对的,都是我们爱憎情绪上的分别。

  空量观

  《华严经》中谈到“空量”,是以“无边无际”来说。于《华严经  华藏世界品》云:“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中,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较之其它经典的“恒河沙”喻,更是难思难量。

  又在《华严经  华…

《华严面面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