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華嚴經》<入法界品>一探佛教之“遊行”義▪P2

  ..續本文上一頁佛教精髓的“大乘典籍”,即是我們當要份外珍惜並弘揚于世的法寶。以下,即列舉幾段經文,分述“遊行”義:

  1.《般若經》

  爾時勝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知路非路者,心緣何住?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菩薩摩诃薩行般若波羅蜜,心正不亂,何以故?善念身、念受、念心、念法,菩薩摩诃薩凡所遊行城邑聚落,聞利養名,如佛戒說煩惱系縛,善自憶念身,與身相應惡不善法,以如實智悉遠離之。(17)

  此中的“遊行”者,不但是發大菩提心的菩薩,而且對般若波羅蜜的空慧已能如實了知,因此,在遊行人間時,非但不爲欲望所轉,而且更能反觀自身的無常、無我。這樣的境界,當然是凡夫所不能及;所以,可以不受戒律的嚴格規定,而可自在的“遊行”。

  2.《大寶積經》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白佛言:若諸衆生,求于佛法力無畏者,攝受何法而修行之?……佛告迦葉:若諸衆生,求佛智慧力無畏者,是等衆生,無有少法爲其可得,……有所得者,即爲著想,……當知是人不名爲向無上佛道,何以故?……若有隨逐則有遊行,若有遊行則便失壞,雲何失壞,謂失安隱,雲何安隱,謂無分別。(18)

  在此闡揚“叁律儀會”中,佛陀爲大衆演說諸菩薩行,此段經文即是強調法空慧的修行,希望弟子們不要執著于法的“有所得”,如同《金剛經》的般若空智,目的在破人、我執與法執一樣。若執著于法的得失,身心就無法安定,而有種種妄念分別的“遊行”。所以,此中的“遊行”,是因執著于有我、有法而勤修者,對外境的事物産生種種的分別,因而不能安隱修行的漂泊,在此也稱之爲“遊行”。

  3.《大寶積經》

  若遊行時,思量于法,愛欲于法,……于法遊行時,無有苦受,行住坐臥睡……乃至無有威儀之苦。(19)

  這段經文剛好與上一段有明顯的對比,此中的“遊行”義,即是無分別的安隱之行,也可說是動中的修行,經由思惟法義,而能不受內外事物的牽絆或影響,在“遊行”之中,雖念念不忘正法,卻因而更能體會法義,而放下一切的人我之執與法執!

  4.《法華經》

  我滅度後  求佛道者  欲得安隱  演說斯經  應當親近

  如是四法  讀是經者  常無憂惱… 遊行無畏  如師子王

  智慧光明  如日之照(20)

  以上的偈頌,取自鸠摩羅什翻譯的《法華經》〈安樂行品〉末段的贊頌。查回原梵本的〈安樂行品〉其原文(梵語)爲[sukha(快樂的)-vihara(住處)-parivarto(品)],安樂行的“行”-是名詞“依止處”(住處)之意;其義可釋爲“安樂的依止在一處而修行”。由此可推知,此品在《法華經》中,代表修行時應該注意的事項與規定,這也是衆所公認的一篇戒品(須(安住四法):行處與近處,及不可親近者……)。

  此品之中,規定出家僧衆、弘法的法師,應該遠離人群並樹立諸多的環境界定,才能合法的修行,並達到將來弘揚大乘經典《法華經》的資格;可想而知,佛陀爲了囑咐弟子們修持並宣揚大乘經典,特別重視出家弟子的內在修爲與外在環境的影響,因此更顯現了此品在此經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將近末尾的偈頌中,出現了一段本人以爲很重要的文句:

  遊行無畏  如師子王  智慧光明  如日之照

  表示修持此經者,能得到如此莫大的利益。筆者認爲,這裏似乎顯示著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說,能夠在于住處,依止〈安樂行品〉而修持,之後才能四處遊行、無畏的說法,就像佛陀的光明智慧,普照大地。所以,此中的“遊行”,是證果位的解脫者,能自在無畏的四處遊行教化—如佛陀一般的弘法于世。

  5.《華嚴經》

  爾時善財童子,正念菩薩所言不虛法門,…常不離佛法勢力,爲諸如來之所護持,其心悉與一切佛等,…其身充滿一切刹網,…己身容受一切法界,如是念已,漸漸遊行,經十二年。(21)

  善財童子的參學,在此也以“遊行”一詞表示,然而,從“…如是念已,漸漸遊行,經十二年。”這段經文的顯示,不難發現—其身雖在動蕩,其心卻是安住于正法之中,可說是邊“遊”邊修“行”,路途中的思惟,即是動中的修行。即使時間不斷的流失,其道業卻是不斷的在增長。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五十叁參的長途旅遊,就像菩薩修行的階梯一般(五十叁位次),一層一層艱辛的往上爬!

  爲了更加清楚善財五十叁參的內容(法門),以下,即將經文中的五十叁位善知識所專修的法門、境界與菩薩階位,列表陳述之:(22)

  身分 名字 法門、境界 位次

  1 比丘 功德雲 普門光明觀察正念諸佛叁昧 一、發心住

  2 比丘 海雲 普門善根普照光明法門 二、治地住

  3 比丘 善住 菩薩無礙法門 叁、修行住

  4 良醫 彌伽 所言不虛法門 四、生貴住

  5 長者 解脫 如來無礙莊嚴法門 五、方便具足住

  6 比丘 海幢 清淨光明般若波羅蜜叁昧法門 六、正心住

  7 優婆夷 休舍 離憂安隱幢法門 七、不退住

  8 仙人 毗目多羅 菩薩無壞幢智慧法門 八、童真住

  9 婆羅門 方便命 菩薩無盡法門 九、法王子住

  10 童女 彌多羅尼 般若波羅蜜普莊嚴法門 十、灌頂住

  11 比丘 善現 隨順菩薩燈明法門 一、歡喜行

  12 童子 釋天主 巧術智慧法門 二、饒益住

  13 優婆夷 自在 無進功德藏莊嚴法門 叁、無嗔恨行

  14 長者 甘露頂 如意功德寶藏法門 四、無盡行

  15 長者 法寶周羅 滿足大願法門 五、離癡亂行

  16 長者 普眼妙香 令一切衆生歡喜普門法門 六、善現行

  17 城王 滿足 幻化法門 七、無著行

  18 城王 大光 大慈幢行叁昧 八、尊重行

  19 優婆夷 不動 菩薩無壞法門 九、善法行

  20 出家外道 隨順一切衆生 菩薩至一切處行法門 十、真實行

  21 長者 青蓮華香 善知一切諸香 一、救護衆生離衆生相回向

  22 海師 自在 大悲幢清淨法門 二、不壞回向

  23 長者 無上勝 至一切趣菩薩淨行莊嚴法門 叁、等一切佛回向

  24 比丘尼 師子奮迅 菩薩一切智底法門 四、至一切處回向

  25 女人 婆須蜜多 離欲實際清淨法門 五、無盡功德藏回向

  26 長者 安住 不滅度際菩薩法門 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27 菩薩 觀世音 大悲法門光明之行 七、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

  28 菩薩 正趣 菩薩普門速行法門 八、真如相回向

  29 天神 大天 菩薩雲網法門 九、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30 地神 安住 菩薩不可壞藏法門 十、法界無量回向

  31 夜天 婆娑婆陀 菩薩光明普照諸法壞散衆生愚癡法門 一、歡喜地

  32 夜天 甚深妙德離垢光明 菩薩寂滅定樂精進法門 二、離垢地

  33 夜天 喜目觀察衆生 普光喜幢法門 叁、發光地

  34 夜天 妙德救護衆生 教化衆生菩薩法門 四、焰慧地

  35 夜天 寂靜音 菩薩無量歡喜莊嚴法門 五、難勝地

  36 夜天 妙德守護諸城 甚深妙德自在音聲法門 六、現前地

  37 夜天 開敷樹華 無量歡喜知足光明法門 七、遠行地

  38 夜天 願勇光明守護衆生 隨應化覺悟衆生長養善根法門 八、不動地

  39 天神 妙德圓滿 無量境界自在法門 九、善慧地

  40 釋迦女 瞿夷 分別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法門 十、法雲地

  41 佛母 摩耶夫人 大願智幻法門 純悲之體圓現智佛

  42 童女 天主光 無礙念清淨莊嚴法門 十一地無念智之無染慈悲

  43 童子師 遍友 無所得法門 遍周十方爲世師範

  44 童子 善知衆藝 善知衆藝菩薩字智法門 以德藝附贊成成化

  45 優婆夷 賢勝 無依處道場法門 安物養生無生不濟

  46 長者 堅固解脫 菩薩無著清淨念解脫法門 一切無著諸功德行以廣修功德

  47 長者 妙月 菩薩淨智光明解脫法門 悲智圓滿破世昏惑

  48 長者 無勝軍 菩薩無盡相解脫法門 能勝一切無明生死邪見魔軍

  49 婆羅門 屍毗最勝 誠願語菩薩法門 于法界萬境示真寂法

  50 童子童女 德生、有德 菩薩幻住解脫法門 智悲齊滿

  以上十位是“等覺位”十一地知識  

  51 菩薩 彌勒 入叁世智正念思惟莊嚴藏法門 超等覺位 證“妙覺果”

  52 菩薩 文殊 菩薩無邊際陀羅尼法門 至果同因 末始不二

  53 菩薩 普賢 一切佛刹微塵數叁昧法門 即獲佛德 顯同果海

  上表列出的五十叁位善知識,其修行進位有菩薩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佛,共四十叁階位。也就是說,善財在初見文殊說法時,即已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發起深廣的菩提心,從初發大心的凡夫,進爲十信的外凡位(23)。因此,文殊爲令其入菩薩道,即便指引善財遍曆“遊行”,參訪諸大善知識;善財的精進不懈、依教奉行,最後終于感動了文殊菩薩引見普賢菩薩,在聽聞普賢的修行曆程後,善財已能究竟普賢所行的諸大願海,並得授記“不久當與一切諸佛等同無異”(24)。

  綜合以上所列的五段經文,來看大乘時期的“遊行”義,比較特別的善財童子,其“遊行”曆程極富戲劇性:1.緣起—受文殊菩薩的指引與鼓勵而起行,2.目的 —“遊行”是爲了參訪五十多位善知識,問修行菩薩道的內容與實踐方法。3.結果—不虛此行,得證菩薩十地果位,並得授記將得佛果。因此,善財的“遊行”特具深意,事實上此“遊行”曆程,即是釋迦牟尼佛修道證果的真實曆程;可想而知,佛陀一生的“遊行”具有兩個階段:一是參訪善知識的遍曆修行,二是證果後的遊走人間,普行教化。這兩點也是佛教不分時期的相同特征,無論是…

《從《華嚴經》<入法界品>一探佛教之“遊行”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