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P2

  ..續本文上一頁咕噜若達利和嘛尼巴哈大師,而成爲大班智達。可是他沒有得到受國王禮拜的最高巴智拉(國師的地位),所以他離開拿蓮達寺,去參訪各地各刹,和各大班智達辯論佛法。

  後來,跋維谛瓦到了東方的孟嘎拉地方。離此不遠之處,有一個小島。島上有堅德拉果墨尊者製造的度母像,叫做島度母。跋維谛瓦就坐船去供養度母。當跋維谛瓦大師的船,到達海中的時候,遇到了住地島上的人。住地島,另有一名叫做「西瓦森墓」。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是一種怪人。他們看見跋維谛瓦的時候,感覺到很奇怪,就抓住跋維谛瓦,把他帶回住地島上去。班智達跋維谛瓦,就在這個島上坐禅過曰子。可是,這個島上沒有佛法,跋維谛瓦的心裏很難過。他想回印度去度衆生,但是他怎麼想也想不出逃離此島的辦法來。于是,跋維谛瓦就日夜祈禱,祈求救度佛母來幫助他離開此島。

  有一天,度母在跋維谛瓦的夢中指導說:「你想去那一個地方,你的頭就朝那個方向睡覺。」

  跋維谛瓦就按照度母的指示去睡覺,醒來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躺在印度海邊的地上了。跋維谛瓦就到拿蓮達寺去。到了拿蓮達寺,發現以前長輩的班智達,都已經圓寂(逝世)了。他以前所認識的很多小沙彌,都變成大班智達了。跋維谛瓦看到這個情形,歎氣說:「啊!我救度衆生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他對抓他到「住地島」去的那些怪人很生氣,怨恨這些怪人害他失去度衆生的機會。于是,跋維谛瓦就用上樂輪金剛的「地震咒輪」法,來消滅全「住地島」的怪人,把住地島沈沒海中。

  後來有一天,度母在他的夢中對他說:「啊!你生爲大乘佛法的弟子,如果不救度衆生,也不應該殺這麼多的衆生。現地你破了慈心衆生的戒,犯了放棄慈心衆生的罪,你必須全力來忏悔消業。

  班智達跋維谛瓦,受到度母的指示之後,感到很後悔。他決心要到中國的五臺山,在大聖文殊師利菩薩面前做忏悔和消業行持。

  跋維谛瓦正准備要去朝禮五臺山的時候,他又夢見度母對他說:「就算你到了五臺山,也消不了你的罪業。你就爲初學金剛乘(初學密宗)的人,作「上師五十」法,以及根墮的許多根本經論,來指導未來的衆生,使一切衆生能夠得到快速的成就吧!」

  于是,班智達跋維谛瓦爲了使勇敢子放棄對上師不尊敬心,轉爲恭敬上師,遂造「上師五十」法頌。爲不破五姓戒而作根墮法。……以及許多經典解論等。這位阿阇黎,大家稱他爲「跋維谛瓦」,中文意義譯爲「叁尊」。因爲他成就大手印,本尊上樂輪金剛;消外障礙,本尊度母;消內障礙,本尊不動金剛。所以人們就尊稱他爲「叁尊阿阇黎」。

  二:爲何而作?

  叁尊阿阇黎依照本尊的指導,而作《上師五十》法頌,以及根墮法等經解論疏。

  叁、爲誰而作?

  咕噜金剛上師,是全密法和成就的根本。能放棄不敬,心存恭敬,歡喜上師是一切成就的大門。如果缺少金剛阿阇黎戒,就缺少自己能得金剛成就的重要部分。所以叁尊阿阇黎爲了這一代,以及未來的弟子們,能夠得到真正的成就,明白上師的戒律,而作此《上師五十》法。上師戒,在很多經典裏面都有詳細的說明,爲了方便明白,把它總主集起來,做成簡要的《上師五十》頌。

  四、何時說學?

  在籌備灌頂法之前,或者傳法之前,應該必須指導弟子修學。

  總第二、本法分叁:

  本法第一——准備。

  本法第二——本主法。

  本法第叁——圓滿。

  本法第一——准備又分二:

  一、禮拜

  二、願造

  一、禮拜複分二:

  一、翻譯此法之名。

  二、本禮拜。

  一、翻譯此法之名。

  此法于印度佛在世時,即享有十名聞中之最高名聞。梵文稱爲「咕噜班查西嘎」,把它譯成中文的意義,咕噜譯爲上師,班查譯爲五,西嘎譯爲十,總合起來稱爲「上師五十」。也就是說:五十頌的奉事上師法。

  二、本禮拜又分二

  一、敬禮如來金剛心

  在西藏翻譯此法時,印度的住持大班智達貝瑪瓦爾嘛,和西藏的學權翻譯大師——比丘仁權讓缽,爲了翻譯此法圓滿,先請求上師叁寶加持,故雲「敬禮如來金剛心」。

  二、本法頌

  (1)頌曰:

  能得吉祥金剛心地因,

  次第頂禮上師蓮座下;

  能得,就是能夠得到成就的生起.圓滿兩種次第的功德。此種功德包括有無缺的智慧力,一切無亂、不動、無散的金剛,無二叁世本意的勇敢心。

  黑金剛經雲:「學日(吉祥)無二智慧。」又雲:「說無分金剛,叁世勇心一。」

  金剛珠經雲:「說無分金剛,五智上本意。」又雲:「全有有形亦無形,此是金剛全了明。」

  大衆灌頂經雲:「無分即說是金剛,此是如來大上樂;勇心無二叁世一,無上不變說應當。」

  金剛頂經雲:「何謂勇心金剛?菩提無上智是。」如果能明了金剛有智來自金剛,就是勇心金剛。勇心金剛的地,也就是一切無學的第十叁地。能夠學成達到金剛勇心的地,是大樂修行的根本。然而它最初修學的法門,就是皈依上師。

  戒來經雲:「離師無法,離法無成。」所以至高無上上師的最下身腳底蓮花座下,是應該受弟子以叁門「身口意」大禮頂跪的。

  二、願造

  頌曰:

  拜師無數根本清經內,

  重點少集說此應禮聽。

  修學正確的法門,才能夠得到遍知一切的金剛勇心成就。因此尊者就爲真正想學而尋找正路的弟子們,說此正確的修行方法。本法的作者,他拜師無數,學識極爲廣博。他按照佛陀所說的很多清經中的根本經內,將最重要的部分,把它集成簡短的句子,摘要的寫下來,很清楚的作成「上師五十」頌。因爲凡是修學金剛密乘的人,都要學智無智不分的修學。所以必須要很有禮貌的聽受這殊勝的法要。

  本法第二——本主法分八

  一、必須要供養與恭敬上師

  二、受法前如何供養

  叁、供養者與受供養者之分別

  四、皈依上師之最低限度

  五、隨時現觀當不當放作

  六、助他人改過惡劣之行爲

  七、何時有何種特殊許准

  八、簡單總結

  一、必須要供養與恭敬上師

  (2)頌曰:

  所有十方世界中,

  佛及菩薩叁時時;

  禮拜金剛阿阇黎,

  灌頂大上金剛師。

  東方等所有的十方世界裏面,一切諸佛菩薩,每天的早、中、晚叁時中,時時都在供養禮拜各金剛阿阇黎等,無上金剛乘的無染根本有大灌頂的叁恩金剛上師。十方諸佛菩薩時時都在禮拜供養金剛上師,何況我們呢?我們是個凡夫後人,更應該要禮拜供養我們的金剛上師。

  密集金剛根本經第十七品雲:「姓子! 如果簡單說,十方世界中,所有佛及菩薩,日中叁時都去各界禮拜供養金剛阿阇黎,後去行各佛土,出音金剛字……。」梵語「阿阇黎」的阿阇兩字,中文譯爲教,黎譯爲長,其意義就是「最高的上師」。在阿阇黎的上面,一定要加上「金剛」二字,才算圓滿的稱呼。

  金剛帳經雲:「誰是金剛阿阇黎,一切諸佛禮拜他,我及衆生慈父母。」

  光明燈寶王經雲:「拔嘎瓦谛金剛手,住烏肉眼山,向學金剛乘的弟子們說:“一切金剛乘學子們!拔嘎瓦谛明行足,涅槃過後之時,無法得見。金剛阿阇黎——金剛上師,是此地明行足。”」上面這部光明燈寶王經說:「金剛上師是世尊的代表。」也就是說:「金剛上師是代表佛。」所以我們應該要恭敬、禮拜、供養上師。

  二、受法前如何供養又分二

  1、普通

  2、特別

  一、普通

  (3)頌曰:

  最勝意樂叁時時,

  合掌持花曼達拉;

  供養世尊咕噜師,

  頂禮恭敬接足禮。

  指導我們修學金剛密乘的上師,他發心爲一切衆生,傳承無上密法,使一切衆生能夠得到快速的成就佛乘,所以我們對于上師,應該要虔誠的恭敬信仰。在上師的腳底下,日中叁時,要恭敬頂禮上師,並且用各種喜愛的寶物供養,以及上供堆花曼達拉,雙手供養無上寶上師。如果能夠這樣恭敬供養上師,很快的能得到一切成就。

  叁思經雲:「信仰布達,信仰法,信仰僧伽,信仰母,信仰上師,信仰父,信仰大路,信仰船,信仰一切如意寶,」

  二、特別

  (4)頌曰:

  在家或者初學釋,

  法經佛像前供養;

  學密弟子真心禮,

  有時則息諸疑謗。

  在家學佛的居士,或者初出家受戒的釋子——法師,有時候,爲了一般沒有智慧的人,可以另設方便,擋住他們毀謗佛法。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佛經法本或佛像等前面禮拜供養,內心真心志誠的頂禮上師,這是這了息滅無智人對上師、佛法的懷疑和毀謗。

  時輪金剛大論雲:「供養頂禮之時,爲擋無智人毀謗,必要時,可在佛經等供前禮拜,放棄洗足等下事,其他應力供上師。」

  其他的供養,在下頌說明。

  (5)頌曰:

  供坐站禮有意事,

  供養等事作一切;

  金剛弟子力事全,

  能放大禮無上師。

  除了放棄上面所說「特許」的幾件(洗足等)下事之外,凡是金剛弟子,都應該盡力的供坐、站禮等事來承事上師。上師交代要辦的事,必須盡各人的力量去做,並且要盡力的供養,和供養曼達拉等。這是修學密宗的金剛弟子,每天應該必須做的要事。

  叁、供養者與受供養之分別又分二

  1、爲何要分別

  2、如何分法

  一、爲何要分別

  (6)頌曰:

  金剛師及其弟子,

  同樣會得越法罪;

  所以一勇阿阇黎,

  弟子當互審其器。

  勇敢而有智慧的傳法上師,和想學密宗的受法弟子,在金剛乘法尚未傳、受以前,首先必須互相審察清楚。如果沒有互相審察根器,傳法的上師和受法的弟子,,同樣的會犯金剛大罪。

  真心想…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事師法五十頌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