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門▪P4

  ..續本文上一頁肯受酪。他的資具本來很少,但是,他罄其所有地獻給甲拉康寺而去討口修行。

  傳說:有一個時期,在寰宇那個地方的上部發生了戰亂,出了很多盜賊,人們都紛紛地收藏東西。可是奔恭甲聽說了,他除了一個破水瓶和一件袈裟以外,別無一物,他把那件袈裟搭在臂上,把那個水瓶提在手裏說:「我的收拾就是這樣,除此,還有什麼可做呢?」博朵瓦聽到這個故事,稱贊說:「奔恭甲的收拾才對哩!」同時,帶一件普魯給奔恭甲,對大衆說:「他要死了,需要裹屍,我們不死,所以不需要!」是的,修行人必須像他這樣,如果預先要准備許多糌巴、茶和酥油,佛法是不會修成的。傳說咱迦瓦也說:「我們也應該盡量學一學奔恭甲的那種收拾啊。」

  奔恭甲自己說:「我做白衣的時候,雖然帶著像刺也似的弓箭,配著兩叁把刀,但仍感到仇人多,不夠防禦;因爲我一個人能敵四十人,街上的人們就給我按個綽號『嚇四十』。我雖然白天上山行劫,夜來村裏行盜,但肚子仍然不飽。現在呢?我丟掉了防身武器,仇人反倒一個也沒有;我連吐口水到石頭上的事情都不做,但肚子也能飽;不管發生什麼饑荒,誰個富有,我都可以去大夥吃;在從前,我的嘴得不到飲食,現在是飲食找不到我的嘴,吃不完,喝不盡,『佛法真實』這個念頭接二連叁地湧現著。」

  「迦濕彌羅國的釋迦吉祥來西藏的時候,藏中格西們都備馬到哦日去請求印證,我想,他們一生多聞,尚且要去,我未曾多聞,更需要去了。但是,咳!多聞的目的是什麼呢?還不是爲的減輕煩惱嗎?而我的煩惱已經在減輕了,他們多聞而未減輕煩惱,這是由于只在口上說一說所至;很明顯,現在我自己這樣就可以了,難道我現在還想當一個格西嗎?難道我還想做一個大修行人、做個首領、做個上座嗎?」

  傳說他在跟煩惱鬥爭時,如果生起五欲的心,就用右手拉著左手說:「你呀!奔恭甲!」並用很多惡言詞呵斥,自己製罰自己,如果煩惱減少了,他就說:「比丘!楚丞甲瓦!」並且扯著右手,一個勁地高興。

  我們試想一想看,他是強盜土匪出身,竟能抛棄現世五欲而如此努力地得到那種快樂,難道還不值得加以注意嗎?

  博朵瓦也說:「只要認真修佛法,就在現世,也可以跟別人不同;我當白衣時,挖了叁次金礦,可一錢金子也沒得到,如今每天都有很多兩金子湧來!在角瓦隆巴地方,再沒有比康垅巴的快、樂和名譽叁者大的了,在隴薛地方,在沒有比瑾哦瓦快樂的了;這都是從如法修行得來的成就。」又說:「瑾哦瓦在最初求學的時候,沒有糌巴,僅僅吃一點活蔴,裙子沒有東西補,就使硝皮來補它,故有『瑾哦果鄉景』之稱;然而,現在瑾哦瓦卻能這樣想了:所有南瞻部洲的人,我都能養活他們。」

  這樣,像彌努、紮波、郭倉巴等人,最初當白衣時,都是苦的不成話,後來入了佛門,因爲能抛棄現世五欲,就比一般黔首的人還要快樂得多。

  這樣,如果想一下過去師長們的傳記,就沒有一個不是那樣的。

  我們更應當拿他們來想一想:我也是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如果能抛棄現世五欲而沒有快樂,根本是不會的,不能棄舍現世五欲而有快樂,也是根本不會的。既是這樣,我爲什麼事情不抛棄現世五欲呢?現世一切五欲像擦糞的石頭似地急應去掉!

  漾滾巴說:「應當斷現世五欲,讓衣食缺乏一些,讓身命沒有牽累,多多思維傳承師長們的傳記,發起披甲精進和忍苦耐勞的心,長時間地住在山上去修行;這樣,佛法自然會從內心底下生起。」

  喇嘛耶貢巴說:「與其閱讀很多一般人的貌似的言論,不如拿諸佛菩薩的傳記做基礎,看他們從始自終是怎樣地修行;如果這樣做,那才真是最好、最誠實的啊!」

  博朵瓦說:「如果不了解這個法門,自己就會像東施效颦一樣地在很短的時間裏,表現許許多多不同樣子的惡行。」又說:「如果能了解這個法門,自己就會不做一切惡行,就自然知道回頭來修功德。」

  有人向格西盯巴瓦請教授時,他說:「我沒有什麼教授,不過因爲我是一個很能幹的師父的徒弟,所以尚能教你得到一點好處。」

  傑確巴也說:「心裏沒有負擔的快樂是無比的,不做無意義的事情的順利是無比的,心無所求地坦然而住的利益更是無比的。」

  薩本達說:「一切自由得快樂,一切隨他就痛苦。快樂第一爲發心,財中最勝爲布施,最上名稱爲不诳。具慧欲圖現世樂,修行佛法亦得成;應觀正士與盜匪,所有圓滿諸差別。」

  相尊耶瓦說:「要凍死就讓它凍死,要餓死也讓它餓死。如果存著這種觀念去埋頭苦幹地修法,既不一定凍死,也不一定餓死。」

  相啦郎·多傑岡取也說:「頭幾天住在山洞裏挨餓,漸漸地會有牧童開始給幹糧,最後,街上的人聽說了,也會送供養來的。」

  《治罰犯戒經》也說:「舍利弗!我的聖教不會因過失而鬥爭,我的弟子們不會爲衣食而辛苦。因此,舍利弗!大家盡可以精進地修佛地的功德,用不著貪求世間的財利。舍利弗!看吧!我說對于瑜伽行的比丘們,有成千俱胝的天衆在想用一切安樂去努力地、精進地供養。舍利弗!這樣的供養和承事,人間是作不到的。」又說:「舍利弗!那些隨如來出家和精進修法的比丘瑜伽行者,由于少欲的諸天、少欲的人和少欲的一切有情的布施,他們的缽和衣是絕不會沒有的。」

  《悲華經》說:「往昔薄伽梵發心時說:『在我的教法裏,只要能夠受持四指袈裟,若不如願得到飲食,則我欺诳佛陀,誓不成佛!』又說:『假使一切在家的士夫們僅在拇指上耕田,我的出家弟子們也不會被生活所困。』」

  瑾哦仁波切也說:「即使我們被衣食的生活所迫,但因爲能夠深心耐窮,就仍然是信士們的供養處。因此,最主要的享受是無貪,我們用不著積聚什麼東西。別人無論怎樣譏嫌我們,只要自己心不作假,終于是會使大夥發生好感的。因此,名稱的最可靠的基礎是威儀沒有過失,所以用不著故作嬌態。」

  格西卡熱巴說:「現世的衣食,無論怎樣作也夠,只是求不到死後的菩提果;明天死,還是後天死,我自己不知道,因此,應當迅速地求菩提才是。雖然不事稼穑,也未積累資具,但是,修行人凍死的或餓死的,以前見得有、聽得有嗎?以後也是永遠不會看見和聽見的。」

  博朵瓦說:「雪哪怕下到九天九夜,而百靈鳥仍然能夠毫不困難地找到容身之處。同樣地,地方無論怎樣不安甯,佛法無論怎樣地損減,但如果真正修行佛法,是可以得到僻靜的地方、居住的地方和成就佛法的地方的。」

  章巴甲惹說:「棄舍現世五欲不貪著眼前的享受,就是最好的布施;無論作什麼都爲有情,就是最好的饒益衆生;對任何境界都能知足,就是最好的富翁:到任何的地方都能適可,就是最好的家鄉;在任何處所都能睡覺,就是最好的寢室;修證有了厭離朋友的心,就是最好的朋友;修行能堅持到底,就是最好的男子漢;自己能得自在,就是最好的勢力;心不隨貪嗔的勢力,就是最好的悲心;不起『非理作意』,就是最好的持戒;心具修證,就是最好的空行攝持。」

  甲塞仁波切說:「最勝的忏罪是能棄舍現世五欲。」

  傳說滾幫劄甲的弟子格西卡熱巴是一個功德和福報都很大的人,他生了癩,用什麼方法也無效驗,有一個晚上,他想:有這個病,無論如何也要被逐出人群去,現在我應當作一個真正的逐放者,把所有財産都拿來作善事,跑到那畿末山的山坳裏去住,吃的,向過路人乞討,這樣專念「嘛呢」。就在那晚上,他夢見自己被水漂著,由一個白色人從水中救出來擺在畿末山的山坳裏,身上滴了很多水;他醒來時,果然臥具都濕透了,癩病也因此完全得到消除。

  「且第諾統」,的確是使我們的修證未生者得生,和已生者不退失地增長的唯一無二的方法。

  祝青蔚波說:「未生向上心,如月被日蔭;此由執實鏡,諸仁應斷貪。」

  章巴甲惹說:「修正已生起,然而沒有主人來管它。好像富翁被風飄、獅子逐狗伴、寶珠墜泥中一樣。因此,我們非常需要厭離世間五欲的這個主人。」

  如果能夠遮止貪心,任何修證雖然似乎生起在,但它一定很快地失去,這種情形,我們見的聞的太多了,同時,還有理論成立。

  衆生依怙說:「未割五欲皮,信定等上德,雖然似生起,一刻即消失,若有厭離心,功德必堅固,一切佛正法,定于相續上,生起與堅固,並不斷增長,生所有道心,易如從空取,譬如播種然,如已播此種,其他諸道心,皆極易引生。」有些人倒是真心修法,他們有信心,有厭離心,心量也大,住也住得下去,觀想也有把握。但正當此時,因爲沒有生起很好的禅定,便灰心地想:我雖然這樣修持,但還不能成功,于是完全放棄不修。這就恰如章巴甲惹所說「修證已生起,然而沒有主人來管它,像獅子逐狗伴一樣。」如果沒有生起像前面說的那種且第諾統的心。一切樂善絕無發生之處,如果生起能使隨心隨意地得到一切樂善的厭離心,諸佛菩薩都要善爲稱贊。這個心很難在衆生們的相續上生起,如果能稍稍生起一點,就應該自己歡喜慶幸。不張開腿來使勁站住的人,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蒲福。

  博朵瓦說:「有人說,雖然沒有牙齒,但也要用牙龈來啃。我們的心如果不肯趣向法,但不管怎樣也要修法,道心就會生起來,佛法也就會生起來。在現世裏,最低限度要修『願心』以下的佛法,願心以上的一時修不到,也要播一點『願將來能修』的種子;如果用這樣修行的方法常播『願種』就將獲得如得『大印』般的巨大利益。」這是說,應從厭離現世五欲或修無常來配合發菩提心以下的修行,而那發心以上的奢摩他和毗缽舍那等雖然沒有生起,然而可以播下種子,如果能夠播下願力的種子,那就是死了,也沒有關系,也能像得「大印地位」般地獲得巨大的利益。

  又說:「福報大小的區別,並不…

《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