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還在這裏參個什麼?叫做“罷參”,不參了。不參、罷參,不是說不信佛法哦——大徹大悟了嘛!心意識都離開了,立地成佛,我還參,參個什麼?你來攙我(還)差不多,攙我慢慢走路了,我要做老太爺了,還是那個“攙”了!所以啊,你注意,現在爲什麼講這個事?
好!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心、意、識,這叁個部分怎麼講?
現在我們曉得心,佛法講一切唯心,什麼是心?不是心髒,也不是腦神經,不是腦筋,更不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現在這個人,把他分開兩部分:一個知覺,一個感受。
知覺,譬如昨天一個朋友來講,講個現場的話,這次遠東航空公司失事。“唉!”他說他是站慘了!我說我也曉得你嘛,一個朋友,他的最好的朋友,大概你們有許多也都認識他——曹開階,七十多歲了,海軍的老長官,戰務局的局長也做過——死了。死了以後啊,他的大兒子也從美國回來,這個朋友也是他的把兄弟,也是老部下,也是海軍老同事。幾十個人的屍體擺在那裏,他說老師啊,這一回我是叁天呐,就在那裏頭轉啊轉,他說憋的啊,那個味道熏得難受!那個氣味,人燒焦了,他說,哎呀,老師!過去聽你講白骨觀沒有什麼印象,我現在才曉得佛呀真聰明,怎麼教人修白骨觀。向這個裏頭一看,不是白骨啊,那個人燒的那個味道啊……不能講!可是老師你說怪了,可是每個人都變成羅漢了!我說,怎麼會每個人都變成羅漢呢?他說被燒的人的每個手都這樣(注:老師做個動作),像那個木雕的木羅漢一樣。你說什麼心理?你們學佛的(說說看),這是什麼道理?這一次一共燒了一百多具屍體都這樣。他說那真難看!再說人那個肉啊,烤幹了,烤了以後啊,他說你就看到纖維都穿了出來,露出一條一條像樹葉子幹了那個纖維,一片一片,啊,他那個腸子,哎呀!黃的呀,哎呀這個……不能看了!這個問題,你看,學佛的人,你們講修道、學唯識樣樣是問題,爲什麼這個人燒了會這樣?你再到殡儀館去看燒,燒了一個人,好好躺在棺材裏,火一燒,燒了以後,坐起來了!大家講迷信——哦,他起來打坐了(衆笑)!
什麼道理呀?你們諸位同學都是高階層的,你說是什麼道理?我這個話告訴你們,注意哦!將來的時代出去當老師當法師尤其講佛法,這樣的每一個問題你都要能夠答複得了,不是亂答複的。這裏是學識問題。這個學識怎麼來呢?就要你心通哦!
他爲什麼是這樣子的(師做動作)?那麼殡儀館燒的爲什麼人又是坐起來而不是這樣(師做動作)?什麼道理呢?——心意識的關系。
人在急難的時候,飛機向下掉下來爆炸,人在急難的時候都想跳出來向上抓,就在這個時候刹那之間就燒死了。人在急難的時候都想那麼抓起來,但是很快就死掉,爆炸給火燒了,所以每個人變成羅漢(那個樣子),因爲都想抓一個東西。
後來,他說怪了,老師啊,這一回我真服了氣了!他說翻了找了叁天也找不出哪個屍體是他,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也分不開了。沒有辦法,每個都翻。那麼有人跟他建議說:這個東西沒有辦法,誰都認不得,最好把嘴唇拉開看牙齒來認。我這個朋友就講,我的天哪我的地呀!也沒有辦法,只好去掰這個牙齒。結果他說(後來)我們就叫:哎!曹大哥啊,我們很辛苦啊!你兒子也回來了,你顯個靈啊!你趕快顯個靈啊!顯個靈使我們找到你的屍體!我們就禱告,他兒子也禱告:爸爸你要顯個靈給我啊!我們分不出來哪個是你啊!
他講了以後——你想燒完了,人都烤焦了,那裏有血呢?而且過了叁天了——嘿!結果他鼻子流血出來了。可是流了血還不算,這個鼻子流了一點血,這個血哪裏來的?都烤焦了嘛!而且已過了叁天。
最後他說他(曹)流血了。
這一流血旁邊還有人講笑話:我們還沒注意呢,這一會兒看到了——哎?!這個流血了,怎會出一點血呢?奇怪啊!那麼旁邊就有個人講笑話、也是一起(來)的:嘿!曹局長說我們笨死了,他已經顯靈給我們看了,是我們這些笨蛋都不認得。那麼旁邊有人說:咦?那個流血的是不是啊?那他兒子又跟他禱告:爸爸你再顯一點靈給我看是不是你?——結果鼻血又出來了!這下斷定了,一定是!然後把衣服拉開看,噢,這個是!因爲有一件汗衫,是件老汗衫,把這件汗衫撕開,然後取出一張名片,燒焦了,還有點印象。(所以)這個人就找著了。
他說:那才怪呢!他說真有這個事啊!真有靈啊!跟我講了很多。
現在我們講唯識,這個問題就來了。我現在問你,那個是唯識所變、唯心所造呢,還是唯物所生?提出一個問題——話頭。而且這個人在空中失事燒了,炸了,掉下來叁天了。當然烤都烤幹了的,哪裏來的血?結果還有血會擠出來。這些都是問題。
這幾個人的頭腦都是不相信的,最後不相信也只好求,很誠懇地求,求了以後有這樣的事!
這些問題在唯識學裏頭、在《瑜伽師地論》裏頭都很切實地告訴你,所以對生來死去、生命的來源、生死的關系都講得很清楚。所以我們提到(這個故事),你們諸位想想看,這個作用是心意識哪一種的關系?不是心髒的關系,已經燒掉了,死掉了;更不是腦神經的關系。那麼這個心就包括心物一元,普通所謂講靈魂。
那麼,靈魂是心意識中的心呢,還是意或者識呢?這是問題來了。
那麼講識,什麼是識呢?在古文裏邊注解,只有一句話:分別的是識——分別心,有思想;不分別的是智,智慧的智——般若。我們有妄想分別這個就是識,唯識的識。不起分別妄想那個是智,就是般若、得道的智慧。但是這是明朝憨山大師講的話,“分別就是識,不分別是智”。那麼憨山大師講這個話,學理上,在唯識的範圍——你們注意啊,叫做什麼?他講的話叫“觀待道理”。(師指點板書:觀,觀想的觀。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待,對待的待。道理。)不是證成道理。(師指點板書:證果的證,成功的成,證果的證,啊,證成道理。)唯識要注意哦!唯識有些學問啊,是理論上邏輯的、哲學的。換句話說,止觀、觀待,智慧上要看清楚,分別得清楚的,一點不能含糊的。有一點含糊,你所證果、證的道就不對。
但是有些人可以證果了。觀待道理不清楚呢?證的果位就低,他不能證入大乘菩薩,證個小果位。他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二不知其叁。
所以憨山大師講“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我們可以說,這兩句話在唯識學界常常引用,認爲是了不起的名言。不然!不一定是了不起的名言。這只能屬于觀待道理的說法。證成道理的說法,還並不太承認這兩句。
好了,我們曉得《華嚴經》也經常提到心意識的問題,比如我們常常念的這四句話是《華嚴經》[斷錄]如果是現代人不了解的心意識的心。我承認你們現在前面都沒有茶,現在你們眼睛閉起來打坐,心裏想一杯茶,泡得好好的放在前面,想想看,想的出來嗎?想不出來,就不是一切唯心造。你造不出來嘛!你心想發財,偏偏蝕本。心想飛起來,偏偏爬不動。心想病好了,病偏偏加重。怎麼說一切唯心造?那麼說佛法的哲學是騙人的了?佛是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會騙人的!
那麼一切唯心造這個心是什麼心?這要搞清楚了,對不對?這個是實證問題啊!等于我當年年輕學佛,跟金陵大學一個心理系的系主任,叫李清源,老一輩人都知道。我們兩個談,那個時候他也研究。他就談——你說他反對佛學麼?不。他拼命在研究唯識,正在開始。後來他就(說)——證成道理他認爲沒有辦法求證啊!他說我們現在講——當然他是老牌的美國留學生了,他跟我們談話在金陵大學裏面,他就把桌子一邊講一邊擦這樣子的,很實際,書啊什麼都拿開了,桌面上光光的——哎,請你理解的你是學禅的,你給我坐在旁邊打坐,想一個金的雞,黃金的雞,這個雞的屁股啊生個金蛋,一天給我生一個金蛋在這個桌子上。現在我桌子是空的,你無中——真空——可以生妙有,你給我一切唯心造,造一個出來!
大家都沒有法子!
好嘛!科學就是這樣求證啊!嘿,一切唯心造,造出來嘛!你說哎呀我現在想一個事情,想想很相信,所以我眼淚哭起來了,這也是一切唯心造。他說那是普通心理學作用啊,何必要你這個佛法呢!你說我痛的時候念起阿彌陀佛,開刀的時候不痛了,念佛念得專心,忘記了。他說那是精神統一了,忘記了時間的感受,心理學很容易解答嘛!他說何貴于你這個佛法呢?我們當年學佛法都是碰到這些都是要答案的,問題不是說信就好。
是,我要信哪!你信,你這個門關著有什麼東西,你打開給我看看好不好?我不進去,你給我開一點門縫了,我知道有東西我就信啊!你不能亂講啊!佛法是講求證的呀!假設求證不到,那同普通看小說一樣、武俠小說一樣:一道白光,嗬,就飛到那個山頭去了,他的頭就掉下來。那我都會想,那有什麼用啊?!
所以這個心是什麼心?
剛才也提了,這兩天這個朋友找這個屍體(遇到的事),也是心意識的大問題啊!那麼他的那個問題你就可以解答了。他(曹先生)死了剛剛過叁天,尤其是這個橫死的,他中陰身沒有離開;中陰身就具備了五通,尤其加上他兒子、朋友在旁邊,藉這個真誠的、藉這個心物的力量,他就可以發揮作用。如果他平常修養高一點,豈止屍體上可以流血,屍體上還可以起別的花樣。這是中陰的道理。
那麼這個問題啊,將來唯識學裏頭都有的。現在我們要回過頭來,這個心是個什麼心?意,我們曉得,現在我們思想的,現在所講的心髒的、腦筋在想,這個腦裏頭在想,知覺與感覺,這個統統是意識狀態。這不是心,這是意識作用,第六意識作用。乃至我們身體內外,這個兩手一舉,身體,人體曉得科學上這個光圈,這個所達到電感光圈範圍,包括腦子的思想,心理的感覺知覺,統統是意識的範圍,第六意識範圍。所以現在心理學講的下意識,不是第八阿賴耶識,是第六…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