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與中觀▪P91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唯識這些地方簡單告訴你一個原則,大的修持不告訴你,只講人中起修,了解唯識。所以說這個時候才得無漏。真正無漏,不但心無漏,身也無漏。身無漏並不是講漏精啊,什麼男女性之間叫作漏哦!我們六根都在漏啊!眼睛把神漏了,耳朵聽聲音把神漏了,眼耳鼻舌身哪一樣不在漏?都在漏啊!所以必生大自在宮。

  就是講普通凡夫叫小乘,“二乘回趣大菩提者,定欲界後,引生無漏”,二乘——聲聞、緣覺小乘的人,雖然證得羅漢道,非究竟哦!必定回心趣向大乘菩薩道。“定欲界後”,禅定超過欲界定,欲界是幾禅以後啊?你們兩位:江尼彬跟明光曉不曉得?我鞭你們留意記下來,其實也是鞭大家同學們要記,不過他們兩個首當其沖了。曉不曉得?一下就查不到,可見平常表都不留意看。“二乘回趣大菩提者,定欲界後”,他化自在天、二禅定以後,也可以“引生無漏”,得無漏果。

  “回趣留身”,注意喲!這都是秘密。所以佛過世以後吩咐四大弟子永遠活著,迦葉尊者衣缽拿到,在雞足山入定,在等彌勒菩薩;賓頭盧尊者;還有一位弟子君屠缽歎,還有位佛的兒子羅睺羅,這四位大阿羅漢沒有入涅槃。“回趣留身”,當時的肉身還留下,不是說肉體屍體不壞——還活著的。所以“留身”,自己生命可以作主。佛本來也可以留身啊,佛在《涅槃經》上不是問阿難,他說我應該走啦!不過我有法子、有方法可以永遠留在這個世界上,你看怎麼樣?阿難叁次不答話;等到佛宣布涅槃了、走了,阿難哭了:你不要涅槃!他說我問你叁次嘛,魔給你障閉著,魔把他障閉了,好像沒有聽見,他就愣住了;他沒有講一句說:佛啊,你不要走啊!他說你只要一句話我就留下。叁次因緣測驗你,你沒有答話嘛!現在不講了,走了。

  還有玄奘法師,你看《大唐西域記》,他在印度親自在留學的時候碰到龍樹尊者的弟子八百歲了,還在;龍樹菩薩的徒弟,當然(是)在家人。那麼他的徒弟也有兩個徒弟,大師兄兩百多歲,小師弟一百六十幾了,兩個人,玄奘法師說看起來像是幾十歲的人。玄奘法師要學,他說可以啊,你在這先學二十年,打基礎。玄奘法師說那不行,我發了願,二十年要取經回國的。你看玄奘法師,我們要曉得,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經典,多麼值得向他頂禮啊!他犧牲了自己的修持,取經回來。他說我不能,我發了願二十年後取經回國。只好離開他。這一類的人都是留身住世。

  不過留身不一定留這個肉身哦,有很多種方法留身,太多了!這是修持上的秘密。秘密哪裏來呢?這要把這個教理、唯識之理通了以後,你才能夠真有資格修法,否則你沒有資格修法呦!也許正法一傳給你就變外道了,就錯了,理不通不行的啊!最後的成佛是般若,不是迷信啊!不是說拜拜啊、相信得不得了啊——你再信,信有什麼用?笨!那個笨信有什麼用?

  所以啊,“回趣留身,唯欲界故”,在欲界裏頭也可以長存。“彼雖必往大自在宮,方得成佛,而本願力所留生身,是欲界故。”所以欲界裏頭有肉身菩薩、肉身佛也經常有存在喲!不過他們不會告訴你“我就是佛”、“我就是某一個菩薩”。如果有人告訴你“我就是一個菩薩”,你打他叁拳,那一定是個混蛋!菩薩不會自己講“我是菩薩”、“我是羅漢”、“我是佛”。我還聽說有人說我傳一個徒弟,“我就是這個、這個、這個……告訴你喲!——玄奘法師。我就是玄奘法師來的!”有人對師父,這個人親自告訴我。“哎呀”,我說怪不得你做生意要倒黴,開素菜館也開倒黴了,我說怪不得!你專門碰到這些魔鬼一大堆。“哦,老師啊,這是個無上秘密呀!”“哎呀,”我說算了吧!無上菜根!什麼秘密?!真佛菩薩他不會表示的呀!除了我們這些混蛋自己亂吹,不行的。

  你們注意啊,這是戒律!一個成就的人不會說自己成就的。成就的人有一點表示自己成就,已經不行了,那馬上功德要退的。

  所以說留身住世,雖然說他一定要往色界的大自在天宮方得成佛,色身成佛、報身圓滿;但是你要知道,他的本願的力量、願力的關系,他所留的身體是這個欲界的肉身,同我們凡夫一樣,看起來就是普通人,是個欲界的肉身。“所留生身”,“生身”注意哦,《楞伽經》所謂講“意生身”。“是欲界故”,看起來好像就是欲界裏頭的人。

  那麼爲什麼在等無間緣裏頭講這些道理?要特別注意啊,這個理不是在因緣裏頭的道理,是等無間緣。“截斷衆流”這個中間,這一節很長,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兒。

  《成唯識論》第七卷,關于因緣的道理——因緣論。因緣我們學佛都很熟識很熟練的名詞,一切都有因緣。但是因緣究竟是什麼道理?現在仔細地研究。可是大家不要忘記了,我們要倒翻過來二百八十九頁,重提起大家的注意,不然這個因緣聽了還是沒有多大的用處的。就是說,二百八十九頁卷七、同二百八十八頁有個偈子,這個偈子的原文:

  “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

  心物、宇宙萬有同我們的身心都是這樣、這樣地變。怎麼樣變?下面就是講變的道理。“以展轉力故,彼彼(這些這些)分別生”,都由妄想分別而來,這是總結。那麼看到是“論曰”,“論曰”過來,我們現在再找二百八十九頁倒數第五行中間開始,這個話要注意:“由本識中,有一切種,轉變差別”,就是我們心王所生第八阿賴耶識,含藏一切法的種性、種子。拿物理的道理就是像植物的種子一樣,就是一切衆生自性的種子變現行。所以“本識中有一切種”,一切的種性,“轉變差別,及以現行”,現在我們活著所起的;“八種識等展轉力故”,就是八識的因緣所變,互相輾轉爲因果,互相輾轉爲因緣。“彼彼分別”,這些、這些,“彼彼”就是古文,拿現在的話就是“這一些、這一些”,很多很多;“而亦得生。何假外緣,方起分別。”就是提出問題:既然自性裏頭有種子,自己互相爲因果,爲什麼說還靠外緣才生一切萬法?

  “諸淨法起,應知亦然。”就是我們學佛修到自性清淨,由凡夫境界而成佛得淨法,淨法的生起應該也是這個道理。“淨種現行,爲緣生故”,所以我們由凡夫而學佛,是反轉來的因緣、輾轉的因緣,由惡業而變成善業,由善業變成真正的自證的淨土。那麼“所說種現”,所講的種子生現行,“緣生分別”,中間都是因緣的關系。“雲何應知此緣生相?”我們應該怎麼了解因緣道理?“緣且有四”,四種。第一因緣,我們已經講過了。現在正式講等無間緣(因緣的第二個)。

  再提起大家注意,所謂因緣,是本識裏頭的自因自緣,自心緣自心;由種子生現在的現行,由現行成爲未來的種子。但是有一點,唯識所講的種子,是拿我們的知識範圍,看到一切植物等等都由種子來,所以采用種子這一個名稱。不要看到我們自己的心識上好像石榴一樣有很多顆種子,這樣一想算不定把自己想出癌症來了,我們心裏頭沒有那麼多種子。(一笑)這個種子是個名相,告訴我們這個觀念。

  再第二點我們要了解,一切的物理的,譬如拿植物來講,種子、任何一個種子你把它分析了、解剖了,到了中心是空的。譬如香蕉,一顆香蕉樹我們把它扒了,一層一層扒下來,中心是空管子,是空的。即使現在科學物理的所謂電子、原子,它的中心是空的;因爲空,所以有那麼大的威力,它才能夠爆炸。比方,像我們大家都曉得鯉魚,鯉魚在魚的裏頭力量是很大的,鯉魚肚子裏有兩個泡,同電燈泡一樣真空的。所以我們小孩子的時候,家裏做鯉魚,殺了鯉魚以後把兩個燈泡要拿出來玩,最後拿手一拍、拿腳一踩“啪”一響,因爲它真空,力量大。那麼由這個道理了解所謂種子,基本上是空、空性,所以種子是形容詞。

  再說,一切種子生現行,現行就是前因的果。這裏不講果報的關系,所以不用因果,只講連鎖性的關系,因此只講因緣。我們曉得一切的因緣都是刹那、刹那在轉變。注意佛學“刹那”這個名詞,這個“刹那”兩個字大家都應該會寫了,就是翻譯的名相。不過在中文裏頭幾千年來,已經變成中文一個很文學化的名詞;刹那代表快速,非常快、非常短暫。所謂一彈指,我們這麼一彈指之間六十個刹那,刹那之快;同樣的道理,刹那也代表無量數、很長的時間。念念之間都是一刹那,一切因緣皆是刹那。這個因緣聚會了,刹那之間這個聚會的因緣、會合的因緣,當場就空了,過去了。過去了,這一刹那滅了。

  那麼身心的呢?生生不已的這一刹那,都是刹那刹那在流、存在,所以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現在;而現在此心不可得。所以在《金剛經》上說,在般若性宗的道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要證自性空,這一刹那就證得了,不要去求一個空,求一個空還是一念。此念本來而不停留的,不是你去空它,你有個空的境界去空它,那都是唯識所生、唯心所現;它自性刹那、刹那本空。但是這一刹那也代表了無數長(的時間),宇宙幾千億萬年不過是一刹那。所以“刹那”的觀念研究唯識以後應該了解了。

  由因緣而講到等無間緣,也給大家說過的——等流,像一個河流一樣平等而流過去,永遠在流。我們用古人的詩來說,“萬古江河日夜流”,千秋萬古這個河水永遠看到在流,實際上這條流水等于就是種子因緣,刹那、刹那都是過去了。當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流水已經是過去,消失了。所以說“一切種子如瀑流”,看到是有,自性空;你說空嗎?它真有。這個道理要把握住。

  所以上次由因緣講到等無間(緣),沒有間歇性的。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這個中間在一個凡夫的境界、沒有了道的人,在六道輪回裏頭他永遠在旋轉,一個刹那、一個刹那連接下去,連接下去跟著現象變。所以刹那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它有無限的時間、無量的空間;就在這一刹那之間。所以等無間緣這個作用,就是講因緣這個作用,它像一股流水一樣,像“萬古江河日夜流”這個道理…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詩詞輯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