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息滅煩惱的苦果而得寂滅至樂的正道,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要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位。如我所實驗得到的,還是以多聽妙理爲最好。從聽妙理的聲音悟道,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二)色。觀察色相的修法:優波尼沙陀(譯名色性空)起立自述說:“我也是最初看見佛成道的人。佛教我觀察身體內外的不淨相,生起極大的厭離心。悟到一切色相的性能,都從不清淨而來。身體的色質,終由白骨化爲微塵。最後終歸于虛空。推窮其究竟,虛空與色相,兩種都沒有自性,因此得成無學果位的道業。(不淨觀是一種修持的方法。對于煩惱障很重,貪欲心很盛的人,修之較爲適當。觀的入手方法,是運用思惟去看,觀察,觀想的意義。不淨觀包括九種想:(1)胖脹想,(2)青淤想,(3)壞想,(4)血塗想,(5)膿爛想,(6)蟲咬想,(7)分散想,(8)白骨想,(9)燒想。人身是個臭皮囊,由死亡而到壞滅,自然地都會現出這九種現象。臭皮囊先發胖脹,跟著就起青淤的頗色,開始一塊一塊地敗壞。然後血化爲膿,開始腐爛,生出蛆蟲。皮內毛血漸漸分散完了,只剩了白骨一具。漸漸久了,白骨也就隨風化爲飛塵。無論富貴貧賤,智愚賢不肖,男女老幼,美的醜的,到頭來都是一樣。所以修習這種方法:最容易生起離塵出俗的觀念。同時也很容易解脫人我的執著,和身體生理的障礙。這種修法,最好先由禅坐去思量觀察。他人與自己,都是一個臭皮囊包裝著一身內外不潔淨的東西。什麼是美的與醜的,皮包骨頭以內,都是肚腸屎尿,有什麼值得貪戀可愛呢!漸漸觀察清楚,構成了一個觀念。就覺得此身不值得留戀,心境非常平靜,妄想雜念漸漸沖淡,歸于平靜。到了這個程度,不淨觀即成就了。然後産生兩種現象,但是有的人可能會有,有的人並不一定會有。第一種現象,舉目觀看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是一具白骨骷髅架子。這種現象既已形成,就不必再繼續做不淨觀或白骨觀。只需要守住眉心中間一點白,製心一處,專精不亂。久而久之,就會發生第二種現象:並此一念亦自然而空,可以得入正定。由此精進不懈,逐步上進即可以證果。)因此佛就印證認可,說我是得到了色性空的人。身體色質既已空盡,對于自性妙有功能,生起色質的作用,達到妙密圓通的果地。我從色相上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要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實驗的,從觀想色相上起修,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叁)香。嗅覺的修法,香嚴童子起立自述說:“我最初聽佛教我仔細觀察一切有爲法的現象。那時我就辭佛獨居,宴息清心,寂然安處。掃除心理一切妄念。忽然看到比丘們燃燒沈水香,香氣悠然進入我的鼻孔裏。我就觀察這香的氣味,既不是沈水香木所發生,也不是虛空所發出。既不是煙,又不是火。它進了鼻孔,不知香味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它無影無蹤地去了,又不知道香味歸到哪裏?因此發現這個分別思惟的意識,也是如此。妄想意識消散,就歸于空寂。由此證得無煩惱的無漏果位。(說明意識妄想,猶如煙霧,時生時滅,來去都沒有蹤迹可尋。自然不必追尋執著,也不必去掃除清理,因此可得安然休息的境地。)佛就印證認可,賜給我香嚴的名號。妄想意識的心理狀態,與自然界物理現象的能量互變,都如塵氛氣流一樣,時起時滅。從燃燒香氣的道理,可以證到萬有現象的微妙作用,悟澈自性的密圓功能。我是從香氣莊嚴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實驗得到的,以鼻觀香氣莊嚴,乃是最上乘的修法。(佛法中教人燒燃好香,不僅是莊嚴道場,同時也具有從鼻觀而得清心的妙用。至于可以解積驅蟲,變更空氣的潔淨,還是其末節的作用而已。)
(四)味。舌觀味性的修法:藥王藥上兩位菩薩,及同行眷屬五百天人們,起立自述說”“我從無始劫數以來,便是世上的良醫。口裏親嘗這個娑婆世界各種藥物,草本的、木本的、金石等礦物,名稱數量約有十萬八千之多。這些物理性能,完全知道。所有藥物的鹹、甜、苦、辣、酸、淡等味性,以及它的變化作用,冷熱、有毒、無毒的性格,我也完全了解。我因爲從佛修學佛法,了知這一切味性,它的根本自性,既不是絕對不存在的空,也不是永遠固定的有。既不是依賴身心的關系,才顯見它的功能。但是離開身心,又不能表達它的作用。因爲分別藥物味性的初因,而得開悟自性本體的功能。因此佛就印證認可,許我兩弟兄是菩薩位中的人。現在佛的法會中,爲傳承佛法的法王子。(藥王藥上兩昆仲,從久遠劫數以來,遇琉璃光佛前身的教化,自己便發心曆世爲良醫,做濟世救人的功德事業,遍嘗世間的藥物性能。如以現代語來說,等于是個大醫師,並且是研究物理化學的大藥劑師。從真實的慈悲救濟的動機出發,由盡知物理的性能,而悟得萬物與人性的本體。)我因爲由了解味性而覺悟,發明自性,跻登于大乘菩薩的果位。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實驗得到的,以研究親嘗物理的味性去體會,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五)觸。觀察身體感觸的修法:賢首菩薩及其同伴道侶等十六位開士,起立自述說:“我們從前在威音王佛的時侯,聽聞到佛法,就發心出家了。因爲隨例跟著僧衆入浴,忽然悟到水的因緣。它既不能洗滌塵垢,也不能洗淨身體,水始終是中性的。無論潔淨與汙垢,它都不沾滯,自性得無所有。這種過去世所了解的記憶,直到今生都不會忘記。從那個時侯起,佛就稱我爲賢首。現在從佛出家,到達無學的果位。(水性永遠是清淨的,無論汙穢或幹淨的東西,它都不容納。輕微的使它漂流而去,粗重的使它沈埋下去,本性自己還是不垢不淨,自性真心猶如水性。微細的,好的妄想,猶如本土的浮塵,輕輕地隨時溜去。粗重的,惡的情欲,猶如水中的沈澱,深深地沈埋下來。但是能知能覺的自性,卻始終不變、由此體會,可以領悟到自性的實相。再說,心上的妄念,猶如水上的浮塵與波紋。漚生漚滅,以及浮塵與波紋的變化,又始終變不了水性。但能心如止水,靜觀心波浮塵的變化,皆如夢幻,自然可以領悟到自性的實際。賢首菩薩,過去世雖然從佛出家,但常以輕慢的心,傲視別人,因此墮落塵劫。後來轉從常不輕菩薩的教化,對一切衆生,決不輕視。對任何人,都很恭敬。所以得到賢首的名號。)我因爲微妙的感觸,明白了自性有如止水的道理,得到佛的法要,成爲繼承佛道統的法王子。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從微妙感觸作用去體會,乃是最上乘的妙法。”
(六)法。心空意念的修法:摩诃迦葉(譯名大飲光)與紫金光比丘尼(紫金光原來是迦葉尊者的夫人,出家後便稱比丘尼。比丘尼是佛弟子中出家女衆的名稱。) 同時起立自敘說:“若幹劫前,在這個婆婆世界上,有一位佛出世,名叫日月燈。我有機緣親近他,得聞佛的法要,依法學習修持。等到日月燈佛滅度過世以後,我就供養他的舍利子。在佛像與舍利子前面,常時燃燈供養,永遠繼續著這一點光明。並且用紫金色的光質,塗在佛的形象上面。從此世世生生,身體經常充滿著紫金色的光華。這位紫金光比丘尼,就是我生生世世的謄屬,與我同時發心。(過去在毗婆屍佛滅度過世以後,佛的塔像金色毀壞了。有一位貧家的少女,對著佛像發生無限的傷感,心裏很想爲之修治完整。可是自己沒有資財,便去乞討。得到了金錢,就請來匠人爲佛裝金,這位裝金的匠人,很歡喜地和她共同完成了這件功德。功德完成以後,兩人結爲夫婦,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經過九十一劫,雖然生在人間天上,身體經常都得紫金光色。當釋迦佛出世的時候,夫婦又同時發心出家。這個少女的前身,就是紫金光比丘尼。)我觀察世間六塵(生理的五官與心理意識的各種現象),種種的作用,一切都似變幻中顯現出的幻象,最後終歸于壞滅。唯有心空一念,寂然不動,才可以修到身心寂滅的境地,這樣始能在定中度過百千劫的時間,猶如一彈指的刹那。(心空一念,就是意根上解脫的無上妙法。天臺宗與密宗的修止觀等方法,就是依這個道理修持的。心意識是最難空寂的。迦葉尊者所述的方法就是觀心的一門。靜坐觀心,識知心意識各種現象,思惟分別妄念等相,都如空中鳥迹。又如浮光幻影掠過長空,忽起忽滅,隨時變幻化去。若能不隨變化,不去追逐不舍,只任其自生自滅,不排除,不執著,自然現出自心一段空相。然後即此心空一念,還要放去。到了空空的境界亦空時。就可悟明這一段妙用。)我因爲修習心空一念的方法,與嚴守苦行頭陀的規範,得成阿羅漢的果位。佛就說我是頭陀中最成功的人。因爲從這個了解心意妙法而開悟明白,消滅一切有漏的煩惱。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從觀察心意識的方法去體會修證,乃是最上乘的方法。”
(七)眼。眼的見精修法:阿那律陀(譯名無貧)起立自述說:“我最初出家的時候,經常喜歡睡眠。佛責備我猶如畜生一樣。我聽了佛的申斥,慚傀反省。涕淚自責。自己發憤精進。七天當中,晝夜不眠不休,因此雙目失明。佛就教我樂見照明金剛叁昧的修法。我因此可以不需肉眼,只憑自性的真精洞然煥發,看十方世界中的一切,猶如看到手掌中的果子一樣。佛印證我已經得成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旋轉能見的根元, 回光返照以至于無,就是第一妙法。”(樂見照明叁昧,經教中但有其名,究竟不知道是如何修法?自阿難教授提婆達多修習天眼,得到眼通等神力以後,提婆達多反因神通狂妄自用而成魔障。以後顯教經論,就沒有修法的記述了。密教所授眼通及觀光的修法,也是利害參半。而且沒有…
《楞嚴大義今釋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