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大義今釋 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

  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

  ---楞嚴大義今釋

  宇宙萬有自性本體的認識

  這時,波斯匿王起立問佛:“我以前聽迦旃延(注十四)、毗羅胝 (注十五)子們說,這個物質的身體,死後就滅亡斷絕了,這樣就叫做不生不滅的涅槃(注十六)我現在聽佛所講,感覺非常困惑,希望佛再說明其中道理,如何證明這個真心自性,確是不生不滅的。我想在會一般初學的人,一定也都很希望知道這個道理。”

  佛說:“你現在的身體,是不是漸漸地變壞了呢?”王答:“我這個身體,現在雖然還沒有壞,將來一定要變壞的。”佛問:“你現在還沒有衰壞滅亡,何以知過將來一定會衰壞滅亡的呢?”王答:“我這個身體,現在雖然還沒有衰壞,但是當我觀察現在的情形,時時刻刻都在變遷,新陳代謝,永不停留,如火成灰,漸漸地消滅,當然將來會衰壞滅盡的。”佛問:“你現在年齡已經衰老,顔貌和兒時相較,又怎樣呢?”王答:“我在童年時期,皮膚組織細嫩光潤。後來年齡長大,血氣充滿。現在年老衰退,形容憔悴,精神昏聩,頭發白了,面皮皺了,距離死期,恐怕不遠了,怎樣可以與壯年時代相比較呢?”佛問,“你的形體與容貌,應該不是在短時期內就衰壞的罷!” 王答:“變化實在是逐漸的在暗中推移,不知不覺的隨著寒暑的交流和時間的變遷,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狀態。當我在二十歲的時候,雖然還算少年,實際顔貌已比十歲的時候衰老了。叁十歲的時候,比二十歲又衰老得多了。現在六十二歲,回憶起來,覺得五十歲的時候,也比現在強壯得多。我看這種變化,暗中在推移,不是十年,也不是一年一月一天的遷易。實在是每分每秒,刹那刹那,念念之間,不會停止地隨時變化,所以斷定將來一定會衰壞滅盡的。”佛問:“你看到變化,遷改不停,領悟到身體生命一定會衰壞滅亡。但在變滅的過程當中,你還知有一個不滅的自性存在嗎?”王答:“我不知道有這個永不壞滅的性存在。”佛說:“我現在指示你這個不生不滅的自性。讓我問你,你在幾歲開始見過恒河的水?”王答:“我在叁歲的時候,跟著母親去祭天(注十七),經過恒河,那個時候就知道是恒河,看見了河裏的水。”佛問:“你剛才說,你的年齡隨著歲月在變遷衰壞,你在叁歲的時候,看見恒河,到十叁歲的時候,再看見恒河,它的水又怎樣了呢?”王答:“河水還同我叁歲的時候一樣,現在已經六十二歲,河水還是沒有變樣。”佛問:“現在自悲老大,發白面皺,形貌身體,比童年的時候衰老,等于換過了一個人身。但是你觀看河水的見精自性,和從前童年時代觀看河水的見精自性相較,是否變動衰老了呢?”王答:“這個見精自性,並未變動。”佛說:“你的身體面貌雖然衰壞,但這個能見的見精自性並未衰壞。會變遷,有生滅的,當然會變壞,那個不變壞的,自然不生滅、不變遷、也沒有生死了。你何以引用一般斷滅的觀念,認爲此身死後便一切完全消滅了呢?”

  阿難跟著就問,“如果說:這個見聞的自性,一定是不生不滅的,何以您說我們遺失了真心自性,顛倒行事呢?”于是佛就把手垂下來,問阿難說:“現在我的手,是正的還是倒的?”阿難答:“依一般世間習慣,都認爲這樣下垂的手,是倒的。而我實在不知哪樣是正,哪樣是倒。”佛問:“世間一般習慣,以爲這樣是倒的,究竟哪樣是正的呢?”阿難答:“您的手若是指向上空,就是正的。”佛說:“同樣的手,上下頭尾一掉換,世間一般習慣,就發生不同的觀念。你與我的身體,也同這種情形一樣。佛的身體,稱正遍知之身。你們未成道之身,就叫做顛倒自性。依你仔細的觀察,你與我的身體,所謂請正倒不同原因在哪裏?”阿難與大衆,聽了佛的問話,大家都茫然,不知所答。

  心物一元的自性本體之說明

  佛說:“如我常說:“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物理世間的各種現象,與精神世界的各種作用,所發生心理生理的事實,都是真心自性本體所顯現出來的。你的物質的身體生理與精神的心理現象,也都是心性自體功能所顯現的東西。自性本體的真心實相,靈妙光明而清虛,是萬有的根元。何以你們遺失了圓滿的、靈妙的真心,舍棄了寶貴的、光明的自性,在靈明妙悟中,自取迷昧。迷昧中唯一所感覺的境象,是空空洞洞的。空洞暗昧是物理現象界的最初本位。由此空沿暗昧形成物質和生理的本能,于是生理的本能活動與情緒妄想相混雜,形成心理狀態,而顯出精神的作用。精神作用與意識妄想,又産生生理活動的情狀。精神作用與生理本能,聚在一身內活動而使生命存在,因此互相發生作用,奔流向外,成爲世間各種業力。在休息靜止的時候,所剩余的,只有昏昏擾擾、空空洞洞的感覺。一般人就認爲這種空洞昏擾的情形,就是自己心性的根本現象。“一迷爲心,決定惑爲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爲全潮,窮盡瀛渤。” 既然迷惑這種現象,認爲是自己的心性,就堅決誤認心性自體是存在于生理色身之內。殊不知身心內外,以及山河大地,乃至無邊無際的虛空,都是這萬有本源靈妙光明的真心自性本體功能所産生的東西。只是一般人見不到這個事理的實際,認爲自己一身是我,困于這個小天地之中。譬如要見海的全貌,卻抛棄了海洋不肯信任,只去看大海中所起的一點浮漚,認爲已經看到了無邊的大海。所以我說,你們都是愚昧當中的迷人。畫地爲牢,自甘舍大而取小,迷心認物,不能遊心于方之外者。例如我的手,上下交互掉換,你就不知道哪樣是正的,哪樣是倒的,實在太可憐憫了!”(其實上指下指都是手,由于世間的觀念認識,確定它的狀態有所差異,而有正和倒的不同。心、佛、衆生,性相乎等,人人具足,個個現成。不是心,不是佛,也不是物,只在目前人不識。)

  自性和物理現象界的八種分析

  阿難聽了上面的解說,就向佛說:“我聽了佛的指示,雖然解悟到心地靈妙光明的真心自性本體,本來是圓滿而且常住不變的。但是,我用以解悟佛所說的心性道理的心,仍然是這個攀緣不停的現在思想之心。我不敢認爲這個心,就是本無的真心自性。還希望切實指示,拔除我的疑根,使我還歸自性,見到無上的正道。”佛說:“你們如果以妄想攀緣的心聽法,那所了解的真理,仍然是一種思想妄心,並未真實證到實際的自性。如人用手,指示月亮給人看,那要看月亮的人,應該從所指的方向去看月亮。假若只看著這個指頭當作月亮,這個看的人,豈但迷失月亮的真相,同時亦失去了這個所指的指頭的作用。既不能認識月亮也錯認了指頭,更加失掉光明與黑暗的辨別能力。如果以現在你在聽話的、用以分別理解我說道理的妄心現狀,認爲就是自己的真心。那麼,這個心的自性,應該離開聲音的分別作用以外,自己還有一個能分別獨立存在的性能。譬如有客、寄住旅舍,暫時停留,就會離開,他是不會常住的。若是主人,自然不會離去。自住真心,也同這個道理一樣。如果你的自性本體,本來不會變動,何以離了聲音以外,你就找不到能夠聽聲音、能夠分別的自性本體呢?不但聽聲音的是這樣,你這個能看見我的容貌的分別色相作用,離開色相影像,也沒有一個能看、能分別的自性本體獨立存在。由此你切實觀察反省這個意識分別的妄心,既無能分別的東西,也無形狀。說它是絕對的空,可是絕對的空,根本就是沒有,但是事實上又確實能夠發生作用,所以拘舍離(古印度十大外道師之一,譯義爲牛舍,氏族姓也。)等人,認爲八萬劫以前的宇宙本體的現象,是渺冥不可知的,于是就建立一個抽象的冥谛觀念,說它是宇宙萬有的本元。你假若認爲知覺分別的作用,是外界現象的反應,才産生意識思想,那麼,離開外緣與意識,自己真心就不存在了。那你現在心性所生的各種作用,都可以歸納返還到最初的來處和動機所在。那麼,你自性的主宰又是什麼呢

  又在哪裏呢?”

  阿難問:“如果說,人們心性所生的各種作用,都可以把它歸還到最初的來處和動機所在,何以您說靈妙光明的心性本無,沒有可以歸還的本位呢?”佛說:“例如你現在能看見我的這個作用,是由于能見的精明本元而來,這種能見的功能,雖然不是靈妙精明的真心自性,猶如第二個月亮所放射的光明,是假有的作用,並不是來自真月的光影。你要我現在指出你的心地自性無可歸還的實相,可以用這個講堂來做譬喻。這個講堂因爲有洞開的窗戶,所以日出東方,陽光明耀,就可以看見光明(光明的來源)。夜是沒有光明的,夜裏的現象是黑暗,所以就看見黑暗(黑暗的來源)。門戶與孔穴之間當然有空隙,所以就看見內外通達的空間(通達的來源)。因爲牆壁與實物的阻擋,所以就看見障礙(障礙的來源)。能夠觀察環境的,是思想分別的作用,所以能夠明白各種現象(分別觀察的來源)。渺茫虛無的是虛空(空間的來源)塵霧消散,視線又爲之清明(晴朗的來源)。你所看到目前的現象,所有各種變化,大體歸納起來,不出這幾類。我現在使它各歸本位。光明歸還于陽光,因爲沒有陽光,自然沒有光明,所以光明來自陽光。黑暗歸還于夜色。通達歸還于門戶。障礙歸還于牆壁。觀察歸還于意識思想。空間歸還于虛空。昏暗歸還于塵霧。清明歸還于晴朗。眼前宇宙各種現象,一切所有,不出這八種範圍。你的能知能見這八種現象的自性本能,試問:應當歸還給誰?假若認爲應該屬于光明,那麼,沒有光明的時候,黑暗到來,何以又可以看見黑暗呢?其他各種現象,依此類推,能見的自性本能,不屬于任何一種現象。因此,你要了解,明暗等種種現象,各有不同的差別。但是這個能知能見的自性本能,並不跟著一切差別的現象而有所改變。“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一切現象,自然都可…

《楞嚴大義今釋 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