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利器之輪講記▪P15

  ..續本文上一頁爲了求無上菩提,或爲了求解脫而對叁寶非常虔誠,而我們出家人以什麼樣的心去消受?不要說沒有很強盛的煩惱,即便是馬馬虎虎,普普通通的心,只要沒有提起精進的心來,都是無法消受的。所以寺院的一些規矩,例如在齋堂吃飯,飯菜不是自己去盛,而是事先都分好擺好,這種做法絕對不是要像防賊一樣防人。如果各自盛飯菜,那麼這個碗是我的,我便偷偷地把好東西加下去,我也把我愛執這壞東西放進去了,然後做的時候表面做得很漂亮,其實是害了自己。起初我也覺得奇怪∶僧團裏菜不管好壞都一起分,像對待小孩一樣。只差那麼一點點有什麼關系?等到自己進了這個圈子,才恍然大悟,覺得這辦法真好!所以古來的祖師們,深通人情事故,而且自己已經透脫過來,超越了這個境界,如果我們仔細檢查,便會看見這個特點。所以以後你們到寺院去,千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寺院的規矩,特別是中國人總是講「爲善要無所爲而爲」,標准簡直比天還要高,結果到寺院看到這些規矩,就說你們這樣做,都是小人作風。實際上佛法絕對不是空談理論,它是一套很嚴密、可以實踐的方法。

  有一個佛世的公案∶有一個老比丘,佛讓他跟目犍連尊者學習,有一次兩人到山上,聽見痛苦的喊叫聲,山上沒有其他人,最後找到,原來是一棵樹在叫。樹上有很多蟲,在啃那棵樹,所以那棵樹在哇啦哇啦叫,老比丘問目犍連尊者爲什麼會這樣,目犍連尊者有神通,就告訴他∶這棵樹曾經是一個出家比丘,在僧團當中管柴火的,他常常自己求方便,利用他的職權,將一些柴火給予他的親友,現在那個比丘感得的就是這棵樹,而且被很多蟲啃。幸好這個比丘只是管柴火,假定管別的話,那後果會非常嚴重。

  現在諸位中不少人都是在法人事業裏面擔任重要職務的人,法人的東西都是信衆供養的,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別人的血汗錢,千萬不要以我的好樂、私心來對待公物。當你愈向上爬,管轄的範圍愈大,你的私心也會愈大、愈可怕。因此,當我們□到這種「臨需諸物耗損時」的違緣,要立刻注意到。

  偈二十∶

  心神怏悒且暗暝,

  因于宿世造惡業,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莫成他造罪緣。

  我們常常心神暗鈍不清,精神不好,然後好事不想做,壞事卻很喜歡地去做,這是什麼原因?是利器之輪回到我們自己身上了。這地方的「好事」與「壞事」,「善」跟「惡」,在此稍微說明一下。平常我們做善事,是隨順著習氣去做的,這種習氣,看起來是善法,但不一定真的是善法,實際上都是在歡喜做惡事。這個原因是什麼?是因爲我們曾經損人、損法,特別是輕毀叁寶。我們平常做事的態度要誠、敬,這「誠」是一個真功夫,平常我們都是陷在輕心的狀態當中,心裏卻說不上來。「輕心」並不是指輕視人的心,而是如《了凡四訓》上說的「悠悠放任」,就是這種狀態。這種心態只有在刻意努力用功,如法作意提持的時候,才會對比出來。沒有正式的經過努力,自己是看不出來的。比如說,當我們要精進用功,或者想專心做某件事情,覺得困難來了,心就是沒有辦法提起來,很多人有這種現象,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前曾經傷害過別人,這種傷害偏重在佛法方面,使得人家不能夠得清淨,特別是指對叁寶而言。

  以前的人,不管是西藏人還是中國人,還有老一輩的日本人,反正受過漢人教育,以及佛法教育的,他都會非常尊重文字。只要有字就很珍惜。西藏人如果在垃圾桶看見有字的東西,一定把它抖出來弄幹淨,擺在頭上頂禮一下,可以洗的就洗幹淨,再收存起來。我小的時候也是這種情形,如果是經書,就更加尊敬,經典看完了,一定放得好好的,用布包起來。現代不是,經書大半是隨便亂丟,乃至于看完了以後,要睡覺了,就擺在枕頭底下,那是絕對不可以的。

  老師還說∶我們現在對叁寶很不恭敬,比如泰國是一個佛法很流行的地方,遊客也很多,而因爲泰國是一個佛國,紀念品上常印有佛像,例如賣調羹紀念品,也有佛像印在調羹上面。然後遊客就把佛像放在嘴巴裏面咬一咬,乃至于餅幹、糖果上面,也把佛像畫在上面,皈依叁寶的弟子,就把佛給吃進去。這些都是促成別人造惡的助緣,我們千萬不能做這種事。

  談了惜字問題,又牽涉到一個實際的問題∶就是現代報紙、雜志一大堆,要放在哪裏呢?我們總是隨緣盡分,盡我們所能去勸解別人,然後自己慢慢的身體力行。然而現在有很多的外道,乃至一些算命的,以佛的名義,印了很多有佛像或佛字的宣傳單,也有印在報紙上發行,那數量更是可觀,這的確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有人說可以學古代作風,把那些字紙收集起來,好好的把它焚化,然後把灰放在幹淨的地方,或是丟在海裏,或埋在地底下。可是當你想照著去做的時候,又有人說焚燒是製造二氧化碳,會消耗氧氣,那地球就這麼一點點氧氣,這麼一來,豈不是把我們生命的資源又浪費掉了。所以不燒也不好,燒了又不好,那又怎麼辦?這是非常實在的一個問題。我們現在要做許多的事情,如果在這種小事情上花這麼多精神,你還要不要做事情?一個問題都解決不了,跟著後面又一個問題,到最後的結果是∶一籌莫展。

  現在這問題要這樣看∶假定沒有正確的方法,一定會走上一籌莫展的這條死路,但是反過來看另外一面,我們爲什麼會感得現在這種時代的業,是因爲以前造了種種的惡業,現在對我們最好的事情,就是淨罪集資,可是像我們現在的條件,要淨罪集資真難,然而反過來看,現在這個時代叫「時大」,如果我們真正的能夠振奮起來,做一點事情,效果就完全不一樣。這時候你的心情就會振奮起來了。所以剛剛顧此失彼的問題,現在不必去顧慮很多,然後隨緣隨分,能做到哪裏,就盡你的力量去做,以後總有跟你相應、志同道合的人。一個人做不到,就兩個人做,兩個人做不到,就四個人去做,總是要有個立足點,作爲下手處。佛法就是這樣,整個的《利器之輪》,也是在告訴我們這一點。我學廣論二十多年來,锲而不舍,現在居然有一批人,做了許多別人絕對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有機無農藥耕作的事情,這是世界性的問題,連政府的力量也做不到,而我們這些外行人居然做到了,所以問題始終是你用什麼方法策勵自己,這才是真正重要的,整個的《利器之輪》都在告訴我們這一點∶從一邊看,是焦頭爛額,走投無路,從另一邊看卻是前途無量。唯一的關鍵在要把握住正見,要能忍得住,只要找到了這一點,這些問題就會慢慢的轉變過來了。

  偈二十一∶

  事悉不成心煩愦,

  系因障難正行業,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應盡斷障難行。

  我要做的事情,老是辦不好,或是辦得不稱心,心裏就很煩躁。這是什麼原因?是利器之輪回到我們身上!這一偈的特點在講心煩意亂,總感覺得很深的挫折感,好像樣樣事情,不管大小,都不稱心。比如說,寫文章,正寫得得心應手的時候,忽然有個人進來了,或是電話響了,而當沒有幹擾的時候,你便咬著筆杆,腦筋一片模糊,偏偏那時候,就是沒有人來找你。我們會遇見各式各樣的這種事情。老師就說了一個笑話∶有的時候,坐得實在不耐煩,就覺得肚子餓了,便去煮茶(西藏人都是喝茶和吃糌粑),結果水又老燒不開,便怪誰放這麼多水,可是又不倒掉一些。就像這種情形,其實不一定是什麼大事,可是當我們遇到心裏煩躁的時候,會發現周圍沒有一樣事情稱心的,而且會覺得周圍的人,都在跟你搗蛋,這是什麼原因?是利器之輪回到自己,原因就是我們以前常常去阻止別人,障礙別人,或明或暗地搗亂別人。

  我們是不是一定不可以阻礙別人呢?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阻礙的,就是當別人做壞事的時候,我們可以阻礙,不過要很小心,當我們去阻礙他的時候,我是懷著什麼心?這個很重要。其實阻礙別人做壞事這件事情並不難,世間人都做得到,父母阻止小孩做壞事就是如此。當然這件事情跟阻礙人做善事是完全不一樣的,阻礙人做善事絕對會遭來如前面所說的很惡劣的惡報。但阻礙人做壞事時,對于學佛的佛弟子還要有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當做這件事的時候,心理至少是無記心狀態,實際上應該有的是∶善淨意樂,即我看他這麼做,對團體以及他自己不利,因此我阻止他。我們做事情,常常到後來都會養成習慣,在法人事業裏做的事情,就算我自己有惡心,可是因爲這件事情本身跟佛法僧叁寶相應,還是會有利世間的。現在也許我正在做有利世間的一部分,這是出于我的習慣,可是碰到別人跟我不相應,我心裏面便以嗔心隨順著自己的意樂,找種種理由說對方不行,雖然你是阻止人家做壞事,但這種意樂我們應該注意,也要淨化。而且如果這樣去做,我們會常常爲自己的惡意找藉口,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這個偈頌本身我很簡單的講過,整個《利器之輪》講的內容都是我們眼前生活當中可以遇得見的,或是從外面事相,或是從內心精神方面,不管從哪方面講,遇見這種根本問題,就是利器之輪,也就是說以前我們造了不相應的業,現在這個業回過頭來感果了,使我們也同樣遭遇這種困擾。因此在這一種情況之下,我們千萬不要迷在外面事相上,跟著繼續造罪,然後增長煩惱,輾轉相應下去。我們應該在此認識到,既然是業,造業最重要在意樂,意樂的中心是我愛執,所以所有《利器之輪》講的事情,都有個特別的對治,就是從觀念上找到問題的中心在我愛執,然後每遇見任何一件事情,都希望藉外面不如意的狀態對治自己的我愛執。修行本身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知苦,以我們現在的情況,假定我們條件夠,可以馬上修無常苦空,那非常好。可是現在我們的緣還不順,現實環境又有許多困難,像這種無常之苦,無常苦空,要花很多時間去思惟才修得成,而《利器之輪》能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當下就…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菩提心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