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了求无上菩提,或为了求解脱而对三宝非常虔诚,而我们出家人以什么样的心去消受?不要说没有很强盛的烦恼,即便是马马虎虎,普普通通的心,只要没有提起精进的心来,都是无法消受的。所以寺院的一些规矩,例如在斋堂吃饭,饭菜不是自己去盛,而是事先都分好摆好,这种做法绝对不是要像防贼一样防人。如果各自盛饭菜,那么这个碗是我的,我便偷偷地把好东西加下去,我也把我爱执这坏东西放进去了,然后做的时候表面做得很漂亮,其实是害了自己。起初我也觉得奇怪∶僧团里菜不管好坏都一起分,像对待小孩一样。只差那么一点点有什么关系?等到自己进了这个圈子,才恍然大悟,觉得这办法真好!所以古来的祖师们,深通人情事故,而且自己已经透脱过来,超越了这个境界,如果我们仔细检查,便会看见这个特点。所以以后你们到寺院去,千万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寺院的规矩,特别是中国人总是讲「为善要无所为而为」,标准简直比天还要高,结果到寺院看到这些规矩,就说你们这样做,都是小人作风。实际上佛法绝对不是空谈理论,它是一套很严密、可以实践的方法。
有一个佛世的公案∶有一个老比丘,佛让他跟目犍连尊者学习,有一次两人到山上,听见痛苦的喊叫声,山上没有其他人,最后找到,原来是一棵树在叫。树上有很多虫,在啃那棵树,所以那棵树在哇啦哇啦叫,老比丘问目犍连尊者为什么会这样,目犍连尊者有神通,就告诉他∶这棵树曾经是一个出家比丘,在僧团当中管柴火的,他常常自己求方便,利用他的职权,将一些柴火给予他的亲友,现在那个比丘感得的就是这棵树,而且被很多虫啃。幸好这个比丘只是管柴火,假定管别的话,那后果会非常严重。
现在诸位中不少人都是在法人事业里面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法人的东西都是信众供养的,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别人的血汗钱,千万不要以我的好乐、私心来对待公物。当你愈向上爬,管辖的范围愈大,你的私心也会愈大、愈可怕。因此,当我们□到这种「临需诸物耗损时」的违缘,要立刻注意到。
偈二十∶
心神怏悒且暗暝,
因于宿世造恶业,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莫成他造罪缘。
我们常常心神暗钝不清,精神不好,然后好事不想做,坏事却很喜欢地去做,这是什么原因?是利器之轮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了。这地方的「好事」与「坏事」,「善」跟「恶」,在此稍微说明一下。平常我们做善事,是随顺着习气去做的,这种习气,看起来是善法,但不一定真的是善法,实际上都是在欢喜做恶事。这个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曾经损人、损法,特别是轻毁三宝。我们平常做事的态度要诚、敬,这「诚」是一个真功夫,平常我们都是陷在轻心的状态当中,心里却说不上来。「轻心」并不是指轻视人的心,而是如《了凡四训》上说的「悠悠放任」,就是这种状态。这种心态只有在刻意努力用功,如法作意提持的时候,才会对比出来。没有正式的经过努力,自己是看不出来的。比如说,当我们要精进用功,或者想专心做某件事情,觉得困难来了,心就是没有办法提起来,很多人有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前曾经伤害过别人,这种伤害偏重在佛法方面,使得人家不能够得清净,特别是指对三宝而言。
以前的人,不管是西藏人还是中国人,还有老一辈的日本人,反正受过汉人教育,以及佛法教育的,他都会非常尊重文字。只要有字就很珍惜。西藏人如果在垃圾桶看见有字的东西,一定把它抖出来弄干净,摆在头上顶礼一下,可以洗的就洗干净,再收存起来。我小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形,如果是经书,就更加尊敬,经典看完了,一定放得好好的,用布包起来。现代不是,经书大半是随便乱丢,乃至于看完了以后,要睡觉了,就摆在枕头底下,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老师还说∶我们现在对三宝很不恭敬,比如泰国是一个佛法很流行的地方,游客也很多,而因为泰国是一个佛国,纪念品上常印有佛像,例如卖调羹纪念品,也有佛像印在调羹上面。然后游客就把佛像放在嘴巴里面咬一咬,乃至于饼干、糖果上面,也把佛像画在上面,皈依三宝的弟子,就把佛给吃进去。这些都是促成别人造恶的助缘,我们千万不能做这种事。
谈了惜字问题,又牵涉到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现代报纸、杂志一大堆,要放在哪里呢?我们总是随缘尽分,尽我们所能去劝解别人,然后自己慢慢的身体力行。然而现在有很多的外道,乃至一些算命的,以佛的名义,印了很多有佛像或佛字的宣传单,也有印在报纸上发行,那数量更是可观,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人说可以学古代作风,把那些字纸收集起来,好好的把它焚化,然后把灰放在干净的地方,或是丢在海里,或埋在地底下。可是当你想照着去做的时候,又有人说焚烧是制造二氧化碳,会消耗氧气,那地球就这么一点点氧气,这么一来,岂不是把我们生命的资源又浪费掉了。所以不烧也不好,烧了又不好,那又怎么办?这是非常实在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做许多的事情,如果在这种小事情上花这么多精神,你还要不要做事情?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跟着后面又一个问题,到最后的结果是∶一筹莫展。
现在这问题要这样看∶假定没有正确的方法,一定会走上一筹莫展的这条死路,但是反过来看另外一面,我们为什么会感得现在这种时代的业,是因为以前造了种种的恶业,现在对我们最好的事情,就是净罪集资,可是像我们现在的条件,要净罪集资真难,然而反过来看,现在这个时代叫「时大」,如果我们真正的能够振奋起来,做一点事情,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这时候你的心情就会振奋起来了。所以刚刚顾此失彼的问题,现在不必去顾虑很多,然后随缘随分,能做到哪里,就尽你的力量去做,以后总有跟你相应、志同道合的人。一个人做不到,就两个人做,两个人做不到,就四个人去做,总是要有个立足点,作为下手处。佛法就是这样,整个的《利器之轮》,也是在告诉我们这一点。我学广论二十多年来,锲而不舍,现在居然有一批人,做了许多别人绝对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有机无农药耕作的事情,这是世界性的问题,连政府的力量也做不到,而我们这些外行人居然做到了,所以问题始终是你用什么方法策励自己,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整个的《利器之轮》都在告诉我们这一点∶从一边看,是焦头烂额,走投无路,从另一边看却是前途无量。唯一的关键在要把握住正见,要能忍得住,只要找到了这一点,这些问题就会慢慢的转变过来了。
偈二十一∶
事悉不成心烦愦,
系因障难正行业,
恶业利器回转己,
今应尽断障难行。
我要做的事情,老是办不好,或是办得不称心,心里就很烦躁。这是什么原因?是利器之轮回到我们身上!这一偈的特点在讲心烦意乱,总感觉得很深的挫折感,好像样样事情,不管大小,都不称心。比如说,写文章,正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忽然有个人进来了,或是电话响了,而当没有干扰的时候,你便咬着笔杆,脑筋一片模糊,偏偏那时候,就是没有人来找你。我们会遇见各式各样的这种事情。老师就说了一个笑话∶有的时候,坐得实在不耐烦,就觉得肚子饿了,便去煮茶(西藏人都是喝茶和吃糌粑),结果水又老烧不开,便怪谁放这么多水,可是又不倒掉一些。就像这种情形,其实不一定是什么大事,可是当我们遇到心里烦躁的时候,会发现周围没有一样事情称心的,而且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跟你捣蛋,这是什么原因?是利器之轮回到自己,原因就是我们以前常常去阻止别人,障碍别人,或明或暗地捣乱别人。
我们是不是一定不可以阻碍别人呢?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阻碍的,就是当别人做坏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阻碍,不过要很小心,当我们去阻碍他的时候,我是怀着什么心?这个很重要。其实阻碍别人做坏事这件事情并不难,世间人都做得到,父母阻止小孩做坏事就是如此。当然这件事情跟阻碍人做善事是完全不一样的,阻碍人做善事绝对会遭来如前面所说的很恶劣的恶报。但阻碍人做坏事时,对于学佛的佛弟子还要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当做这件事的时候,心理至少是无记心状态,实际上应该有的是∶善净意乐,即我看他这么做,对团体以及他自己不利,因此我阻止他。我们做事情,常常到后来都会养成习惯,在法人事业里做的事情,就算我自己有恶心,可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跟佛法僧三宝相应,还是会有利世间的。现在也许我正在做有利世间的一部分,这是出于我的习惯,可是碰到别人跟我不相应,我心里面便以嗔心随顺着自己的意乐,找种种理由说对方不行,虽然你是阻止人家做坏事,但这种意乐我们应该注意,也要净化。而且如果这样去做,我们会常常为自己的恶意找藉口,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这个偈颂本身我很简单的讲过,整个《利器之轮》讲的内容都是我们眼前生活当中可以遇得见的,或是从外面事相,或是从内心精神方面,不管从哪方面讲,遇见这种根本问题,就是利器之轮,也就是说以前我们造了不相应的业,现在这个业回过头来感果了,使我们也同样遭遇这种困扰。因此在这一种情况之下,我们千万不要迷在外面事相上,跟着继续造罪,然后增长烦恼,辗转相应下去。我们应该在此认识到,既然是业,造业最重要在意乐,意乐的中心是我爱执,所以所有《利器之轮》讲的事情,都有个特别的对治,就是从观念上找到问题的中心在我爱执,然后每遇见任何一件事情,都希望藉外面不如意的状态对治自己的我爱执。修行本身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知苦,以我们现在的情况,假定我们条件够,可以马上修无常苦空,那非常好。可是现在我们的缘还不顺,现实环境又有许多困难,像这种无常之苦,无常苦空,要花很多时间去思惟才修得成,而《利器之轮》能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当下就…
《利器之轮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