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以前我們學過「觀業忍受」,就是想∶既然苦果是業的話,內心自然安忍下來。「忍」是一種高度的智能,不要把它看作是忍耐而已。而我們怎樣忍?並不是說我硬吞下來,而是以智能從內心上完全的把煩惱化解掉。現在這地方不但能化解掉,而且能轉過患爲功德,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
當我們真正了解每一偈的內容以後,最主要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體會、運用。每偈彼此間有交叉互通,任何一個偈頌你都可以好好去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觀察。觀察是用心來觀察,觀察完要回過頭來反照我們的心,比照一下以前我們遇見事情時候的心態,和學了《廣論》、《利器之輪》之後,如何用這法鏡來照我們的心,兩相比照,然後從法鏡當中把心上發現的汙點慢慢淨除。現在《利器之輪》要我們淨除的中心點,只要我們把握得住,一生將是受用不盡。
剩下一點時間我想談關于日行一善。不管我們碰到什麼境,我們隨時提起這是《利器之輪》回到我們身上來,大家記得要常常把利器之輪擺在心上,如果我們能把握這個重點去做,原則上善行不會困難。當然還要有很多輔助的條件,然而只要我們自己不放棄,並且確信叁寶決不會放棄我們,我們就能做下去,這是很重要的因。所以現在覺得做善行很困難,有一段時間覺得走不上去,這是必然的現象。通常我們開始做善行,前叁個星期很好,到叁個月、五個月就不一定行了,叁年、五年更糟糕,這是時間的問題。因爲剛開始時自己還在摸索當中,摸索時興趣還在,等摸熟了以後,第一個問題是新鮮感沒有了,第二個問題是開始實踐覺得困難都呈現了。這就像我們學開車的時候,當快要會的時候,我就放棄不開。我們常常就是這樣∶學了一樣東西,當要去利用它時,有太多情況使我們停下來。所以我建議大家,慢慢的繼續做,我自己也在做,不同的是我始終沒放棄,有的時候會停一段時間,過一些時再提起來。可是做一段時間後,看看以前走過的路,很明顯的能看得出進步,所以後面很多事情的成長便都是靠這樣的一個經驗,有了做下去的動力。我們現在既然已經體會到這條路是我們必學的,放棄掉了以後也沒有路好走,就要堅持下去,而這成敗的真正關鍵在叁寶。我不多說了,你們好好去體會。
偈二十六
病障水腫折磨時
濫耗檀施習染故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遮信施奪等行
我們經常會有一些病痛,說大也不大,常常只是小病,可是麻煩的是修行的時候,這病痛常會影響我們修行,這是利器之輪。這個毛病的原因是以前出家受人信施卻不能如法持戒。別人是以非常清淨心來供養,但是我們卻沒有跟他相應的清淨意樂去接受。這時候雖然不算破戒,但是仍有缺、穿、漏等守戒不圓滿的層次。通常情況,破了戒非墮落不可,根本談不到修行,再不然也有可能墮落了以後再回來的時候余報還在,出家修行的習氣還在,如果這時再出家就會産生這種小病小痛的現象。
也許有人看了這偈頌覺得修行這麼難,就不敢出家。你們如果不想出家,我也不勸你們,不過我們要了解一個事實∶假定不出家日子會很好過,我是第一個不想出家,即使出了家我也要還俗。而事實上不然,很多經論都說∶出家以後,不好好持戒才會墮落,是我們自己要墮落,佛難道希望我們墮落嗎?所以兩者(出家墮落和在家享樂)比較起來,甯願選擇出家而可能墮落,因爲種了出家的因將來總有機會走上去。所以平常我們看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去看,如果斷章取義只看一部分,往往會走偏。因此經論上告訴我們∶熱鐵丸吞下去會傷你的喉嚨、傷你的腸胃、乃至于送了你的命,可是不一定會把你送到叁惡道去;但是如果出家破人信施,不但要下叁惡道,還會斷掉解脫慧命,這是很嚴重的事情。
現在對在家居士來說,到這團體來做義工,我們盡心盡力、希望能夠力爭上遊,我們的行爲會影響非常深遠。雖然會很辛苦、很麻煩,但是因爲我們現在是「時大」,只要我們用心,馬上就會現出正面的影響,這一點在慈心事業已經很明顯的現出來了。因爲我們有這麼多的同學,學了以後能夠如法的去做,雖然僅僅做到一點點而産生的效應卻很大,的確令別人驚訝!這情況使我們走上去的人産生信心,相信只要去做,效應就會出來。而圈子以外的人,看見了會仰望,因爲仰望也會進來,這個影響留在世間,佛法住世就靠這個力量。所以一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兩面,壞的那一面我們絕對要看,看了以後就要防範它;好的那一面我們更應該看,看了以後可以鼓勵我們。
偈二十七
傳染疫疾忽纏身
因昔違損于誓言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應斷離不善業
前面一偈是說∶我們常常會生一些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要修行的時候,它又能阻止你,原因是因爲修行的基礎是出家、持戒,但在因地當中這些東西沒做好,所以現在麻煩就跟著你。而這一頌是說∶我們好端端的,突然被疾病傳染,例如流行性感冒之類的,這個原因很多,在這裏特別是針對修行而言,指以前當出家人時對誓言、對自己的承諾有所違背。誓言在密教裏面我們稱它爲「叁昧耶」,阿底峽尊者要到西藏的時候,跟他的弟子約好叁年要回印度,這個約定就是他們師弟之間的誓言,他們是非常重視誓言,絕對不能破的。我們常常承擔一個事情,可是到時候黃牛不負責任,結果就會碰到這種情況。除了佛法裏邊,世間法也是一樣,應該重承諾。
修學佛道不論是出家人、在家人,基本上共同遵守的是斷除十惡、廣修十善。每一尊佛出世所製的戒律,就是以此爲最重要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的總則。這才是真正重要的福德所在。現在的比丘、比丘尼戒是針對事相,其中絕大部分是防護戒,是防範做錯的。譬如不准你看、不准你出去,因爲你出去了以後心會亂,心一亂就不好好修行,所以把你關在寺廟。因爲你看不見,所以你就不會做壞事,而周圍同行的人自然會勸你去做好事。因此我們佛弟子主要的誓言就是∶「我是皈依叁寶的弟子,皈依,是我自己要皈依的。」這也可以說是對自己的誓言。
偈二十八
于諸所知心迷暗
等閑輕棄正法故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應勵修聞等慧
這幾個偈頌都互有關系,都是專門指修行而言。我們對于所學的,特別是佛法,心裏邊常常有疑慮,如《俞淨意公遇竈神記》裏的俞公,起初要做善行時也是非疑則惰,要做好事的時候,心裏就軟趴趴的,覺得這麼辛苦的事情該不該做?或者心裏對該做的事情疑惑而沒去做。平常我們學習過程當中也常如此∶明明曉得應該這樣做,可是到那時候心裏就會産生這種心理狀態。爲什麼理論上我們曉得佛法對我們這麼重要、這麼好,可是一旦修行就産生這種現象呢?那是利器之輪,我們以前積累的這種惡習又現出來了,以致沒有辦法能夠照著佛經上或者師長、叁寶指導的去做,一片模糊,最後乃至于走錯了。到底以前造了什麼樣的惡習?就是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原本應該舍棄不相應的惡業,而認真地遵循出世間的佛法去做,可是實際上我們做的剛好相反,常忙著世間的事情,而舍棄了應該依照佛法去做。
這一點在現在末法時期是我們共同的業,對在家人固然困難,對出家人一樣很困難。平常我們講很多理論,要做的時候心卻沒有自在,我們沒有力量把握住它,偏偏這個心又跟著煩惱轉,我們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這裏告訴我們這是宿業帶來的習氣,如果不斷除,它會始終把我們牽製得死死的。老師說∶當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會有兩種心情,一種是爲現世的利益;一種是爲了佛法而棄舍現世的利益。理論上,修行的人,絕對不會去忙現世利益,可是我們現在偏偏舍不得現世利益,平常我們做事情的過程也是這樣,往往把世間利益放在前頭。將來這個習慣影響我們,我們心裏已造了這樣的業,你要想走學佛這條路,它便處處障礙你,然後內心當中不知不覺就會棄舍佛法或走錯方向,乃至于心裏一開頭就非疑則惰。
理論上我不要這樣,可是心裏卻猶猶豫豫的,這都是以前的余習。怎麼辦才好?老師找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次第,也就是修學佛法的次第,如《瑜伽師地論》四個修學的方便∶親近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實際上講到聞思的時候,一定要有依靠的師跟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也很幸運,在家出家都有可以依靠的師友。不過這都是宿生積累的善業,只是我們所積的善業不甚清淨,所以多多少少有一些問題。但是反過來看,我們非常幸運,末法的時候還有可以把我們救起來的,可以走上去的一個立足點。所以我們一定要趁這個機會,趕上最後末班車,這一班車如果脫掉的話,是非常可憐、也非常可怕的事情。
老師前面幾個偈子講得都很短,可是在這地方講得非常長,因此我們不但要依師,還要依團體。在家居士基本生活畢竟還需要,所以做事情的時候難免心裏就會想家裏人怎麼辦?我覺得原則上我們要顧慮這個家,使家庭大致上沒有什麼太嚴重的問題,再全部精神放過來。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我不主張唱高調說修行要放棄世間事情,然後真正去做的時候,心裏面卻被牽扯住,造了許多違緣,最嚴重的莫過于此。但願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注意這點。
並不是出家人就沒有這個問題,我仔細檢查,我的問題也是完全一模一樣的∶現在眼前有幾件事情要做,我到底先做哪一件?通常情況,常常是世俗的事情影響力較大。我們仔細去檢查就會感覺得到,像這種地方都要下真功夫才可以,絕對不是嘴巴講講而已。進一步來說,如果我們下功夫的話,絕對會産生效應,你自己也會看見。依我個人來說,當我提起心力來的時候,正面的效應會戰勝,如果不提起來,就輸掉了,就像拔河比賽一樣。不過修行這一件事情絕對不可能在叁、五載之內…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