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一 講經緣起· 等文

  第一:講經緣起.等文

  ---藥師經的濟世觀

  講經緣起

  我們今天開始講“藥師經”,爲什麼要講這本經呢?主要的動機是爲了這裏的出家同學們,將來出去弘揚佛法的時候,必須要了解這本經。在佛教裏,“藥師佛”可以說是一本在民間流傳很普遍的經典,也可以說是很基本的一本經。

  在民間的佛教觀念裏,大都是相信因果,相信輪回。至于因果的道理如何?輪回的道理何在?又都搞不清楚。那麼,是否徹底的相信呢?那也未必。一般都是盲目的信仰,盲目的信仰就是迷信。

  民間流行的淨土宗,提倡修持念佛法門,就可以往生西方。這其中的道理在那裏?大都搞不清楚。許多人爲了人死亡以後,超度亡靈,誦“阿彌陀經”或“地藏經”,地藏經所講的那個地獄的情況,除了一般人盲目的相信以外,現代的青年和知識份子是不會相信的,對于地藏經的道理,很難信的過。

  一般民間所接觸的“阿彌陀經”、“地藏經”、“藥師經”等等,都是最普遍的。這幾本經的文字也是最容易懂,只要認識字都看得懂。但是,其中真正的意義,學問最好的知識份子根本就沒有看懂過。

  我們這裏的出家衆,多半受過中等或高等的教育,平常對于這幾本經典,也沒有研究,只是念念而已。如果照我的標准一考問,保證答不出來。

  因此,爲了今後的世界、時代,有志于弘揚佛法者,乃至于真爲自己修持者,對于一般人認爲最容易懂的經典,我們要特別提出來研究。

  佛教到了中國,所有的經典都經過了我們中國文化的整理。經過了出家大師或在家居士整理和批判,叫作分科判教,就是把每一本經典分類,然後根據佛教的教理,加以批判。所以,過去講經的時候,都有一定的格式。

  太虛法師注解藥師經

  民國初年以後,新的文化、新的時代來臨,經典的整理則慢慢改變。譬如提倡新的佛學研究方向的太虛大師,他采用老的方法、新的觀念,把許多佛經作了一番整理,像我們手裏拿到的這本書“藥師經講義”,已經經過太虛法師的研究整理了。

  過去,有許多人認爲太虛大師是政治和尚,玩玩政治,搞搞佛教。學術界不大理會他,不過,他在佛教界卻有很高的聲譽。

  

  太虛法師與專門講修持的虛雲老和尚、專門提倡念佛的印光老法師,和專講天臺宗的谛閑老法師,可以說是民國初年的幾位大老。這幾位老前輩對太虛法師的看法如何,姑且不論。反正當時我們都認爲他是政治和尚,對他的認識是:新聞記者出身,也跟過孫中山先生革命,對佛教貢獻很大,如此而已。可是我到了晚年,才對太虛法師另眼相看,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和尚,的確有他的願力和成就。他的著作很多,過去我們也不大看,總認爲是一般普通的著作,這些著作現在看起來真是了不起,他真是一代高僧。

  這次講“藥師經”,一時找不到未加注解的“藥師經”原文,才買來太虛法師的講義。花了一些時間看完太虛法師的注解,發現大致都很好、很對沒有錯。

  對于前輩的著作,希望同學們能花一、二天時間把整本注解看完。詳細的佛經教理,屬于學術方面的,太虛法師已經整理好了;看他的注解已足夠,不需要我再講。有了這本講義,我講經就省事多了,希望幾次就能講完。不過,這本注解介紹的是教理,至于“藥師經”的真正意義,還希望大家好好參究,不簡單啊!

  把這些因緣告訴大家,希望大家不論多忙,一定抽時間把它看完。

  通俗卻不易懂的藥師經

  “藥師經”的文字非常通俗,一看就懂。在“大藏經”中,曆代就有五種翻譯本子。我們手中這本是唐代玄奘和唐朝義淨二位法師翻譯的綜合。

  平日大家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什麼時候大家喜歡念啊?在家生病了,或者替人家求長壽的時候念,對不對?念歸念,有嘴無心的念,嘴裏盡管念,心裏頭卻在嘀咕究竟會不會消災?會不會延壽?不知道。然後一邊念,一邊想,這個蠻好玩,念一念可以消災,那醫院都可以不要開,藥店都可以關門了。

  所以,大家對這本經典,對這位佛,都沒有很誠懇的念,不像西方淨土的阿彌陀佛那麼誠懇;因爲阿彌陀佛究竟怎麼樣,搞不清楚,越搞不清楚的事,越有興趣相信。已經告訴你是“消災延壽”,稍微了解一點意思,你就難以相信了。

  藥師佛,我們都知道在那一個方向啊?東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西方,現代人家會覺得我們都生在東方,還要往生東方?往生到那裏去啊?

  由這許許多多的觀念,盡管“藥師經”十分流行,一般人卻始終搞不清楚它的真正意義在那裏。

  從法華經了解藥師經

  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藥師經”和“法華經”一樣,屬于大乘佛法中最上乘的秘密,是一切佛的秘密之教,不是普通密宗,是一切佛的最高秘密。經典文字上看起來很容易懂,實際是你真不懂。

  我們要了解,大乘佛法告訴我們,這個宇宙無論哪一方位,所謂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等等,十方叁世都有佛,處處有佛,每個人都隨因緣、業力、性情的不同,而産生各種學佛、念佛因緣的差別。

  譬如我們對五方佛的觀念。我們看到法師們放焰口,或修密宗時頭上戴的帽子,或繡或繪著五方佛,也就是中央毗盧遮那佛、東方阿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佛。注意啊!別的地方都講空,只有北方講不空,不空是什麼?不空就是有嘛!根據“華嚴經”的道理,一切佛都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換句話說,十方叁世諸佛就是一位佛,乃至一切衆生,也都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

  以道理來講,宇宙萬有自性本體的功能就是一個,它起用而變化成萬相。因此,以“華嚴經”的密教道理而言,釋迦牟尼佛等等,都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包括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十方叁世一切諸佛。

  因此,要真正了解“藥師經”,必須先徹底了解“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法華經”也同“金剛經”、“阿彌陀經”一樣,是中國佛經界流通最廣、流傳最久、影響最大的一部經。然而知識份子看法華經也是莫名其妙,不曉得講些什麼?看起來都是在說故事,這樣一個故事、那樣一個故事的,說了半天,找不出道理來。不像看金剛經,還能看出一個端倪。但是,“法華經”是中國天臺宗必讀的一部大經。佛在“法華經”中說,佛法沒有叁乘道,只有一乘,就是這麼一件事。佛出世修行、成道、度人、弘法,只爲一件事,至于究竟這件事是什麼事,沒有說明。佛不只是爲了生死,了生死是一件小事,佛是爲一大事因緣而出世。“法華經”的奧秘,以禅宗的話來說,處處都是話頭,所謂話頭,就是處處都是問題。

  我們平常念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只是“法華經”的一品而已。“法華經”還講到藥王菩薩,它與“藥師經”意義相同。要了解“藥師經”的奧秘,就必須先好好研究“法華經”的“藥王品”,也抽出來研究。

  綜合以上所說,要了解“藥師經”,必須配合“法華經”下列四品一起研究:

  一 法華經第五品藥草喻品

  二 法華經第七品化城喻品

  叁 法華經第十品法師品

  四 法華經第二十叁品藥王菩薩本事品

  要把這四品參透,這裏面都是話頭,要知道每一部經都是修持的法門,如果不了解這四品的真義,就永遠不會懂得“藥師經”的修持。

  在座諸位研究“地藏經”了嗎?我看你們眼鏡連斜都不斜一下,心裏都在嘀咕懷疑,認爲所說的地獄情形都是鬼話,對不對?有些居士雖然嘴巴拼命念,憑良心說,你信得過嗎?這種情況恐怕只能用一句話形容:“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在座的法師們,講良心話,你們信得過嗎?嗯,你們應該反問我信不信。我當然信呀!但我的信不是你們那種信。這就好比科學的,雖然聽過化學課,如果沒有做過化學實驗,連手都沒有被藥物燙傷過,會研究出什麼成果?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先大概提一下“法華經”。不要我提了,你們自己就不去研究,我只是大概提一下,你們至少要把所提的“法華經”的四品翻出來看一看。

  佛是大醫王

  佛在說“法華經”時有一個譬喻,佛是大醫王,能醫衆生之病,能救衆生之苦。佛開的是什麼藥方呢?中藥?西藥?佛在“藥草喻品”中說:大地一切都是藥。這個世界沒有那一樣不是藥,只要認得病,吃對了藥,任何東西都可以治病。

  我們爲什麼不能成佛成道?因爲衆生皆在病中,心病以及身病。你看坐在這裏的,那個不是在病中?整天不是頭昏昏,就是心裏煩悶,身心兩病。你要吃那一種藥才治得好?當然心病仍要心藥醫,而心藥只有佛法。

  但是,在座各位也都接觸過佛法,佛法真能治你們的心病嗎?你們真的因爲吃了這包藥而治好了自己的心病嗎?沒有。這個世界一切都是藥,我們求佛、學佛。是爲醫治身心的病而找這個藥,但始終沒有治好自己的病,因爲藥都沒有吃對,病當然不會治好。

  佛教有這麼一個故事,文殊菩薩叫他的弟子善財童子去采藥,善財童子抓一根草給師父說,你叫我去采藥,那裏不是藥?文殊菩薩言:善哉!善哉!對!對!到處都是藥。毒藥也可以治病,而且有些重病還非吃毒藥治不好。補藥,大家都認爲好,吃多了也會補死人的。例如,傷風感冒吃高麗參等等補藥,常常都是這樣補死人的。

  然而,我們的身心之病,究竟要找那一種藥才能治好呢?那就要求藥師佛了!

  參透化城之喻

  “法華經”第七品是“化城喻品”,化城是假的,不是真的目的地,好比文學上描寫的海市蜃樓,又如電影上的亭臺樓閣都是畫的,不真實的。中國小說“西遊記”上講,唐僧取經到了小西天小雷音寺,見到如來佛。我們知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但小說上故意說,孫悟空是念“多心經”的,愈看愈不對,告訴師父這個佛恐怕…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一 講經緣起· 等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